第5章 魅力口才修煉要訣(1)
- 卡耐基魅力口才與說話技巧
- 卡耐基
- 4903字
- 2015-07-23 15:32:08
好口才不僅是人際交往的技巧,還是一種立足社會的能力。只要修煉好魅力口才的要訣,并在實際中充分發揮和運用,便能在社會活動中做到“胸懷錦繡,口吐華章”,讓你從平庸中迅速脫穎而出。
1.不害怕,恐懼永遠都是紙老虎
眾所周知,如果一個人不下水,他便永遠也學不會游泳。修煉口才也是這樣的。如果你不開口說話,即使你學了再多的表達技巧,再多的發音知識,也不可能學會它;如果不經常與人溝通,不經常進行有效的說話練習,不思考怎樣更好地說話,也不可能取得口才能力的提高。
關鍵的一點是:不要把說話當成是負擔。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理想的自我形象,這種形象是被自我的自尊所包圍著的,它不希望得到外界的破壞或貶低,它希望得到別人的贊許和認可。當與某個陌生人接觸、與異性交往、與權威人士交流或是當眾說話的時候,你就會下意識的保全自我形象,尤其是感覺到自我形象受到威脅時,更是擔心得連一句話也不敢去說,生怕當眾出丑、說話漏洞百出,害怕別人說自己是“笨蛋”“沒水平”或者是“不懂裝懂,出風頭”等。很多人由于對說話可能產生的結果的不確定性感到擔心,甚至是恐懼,因此不愿意或是根本不敢開口。
在紐約市一個培訓班的畢業聚會上,有一個畢業生面對大約200人,坦誠地說:“卡耐基先生,我5年前來到你演講的飯店門口,卻不敢進去。因為我害怕如果進去參加了訓練班,就要當眾說話。因此我的手一直放在門把上,不敢推門進去;最后,我只好轉身離開。當時我若知道你能讓我輕易地克服恐懼,我想我就不會浪費這5年的大好時光了。”
他說這些話的時候,顯得特別輕松自信。我想,這個人一定能通過他所學到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自信心,提高他處理事務的能力。作為他的老師,看到他能勇敢地面對恐懼并且戰勝它,我當然十分高興。想想看,如果他在5年或10年前就戰勝了恐懼,那么他現在肯定會獲得更多的成功和更多的快樂。
在潛意識里,“恐懼交流”并不是某個人獨自具有的心理,大多數人皆如此,只不過程度不同而已。殊不知,這種恐懼是多余的,也是沒有必要的。如果你不去大膽地開口說話,那么永遠不能擁有羨煞旁人的魅力口才。因為每個口才高手都是經歷了一個從不敢說到說得不好,再從說得不好到說得很棒的漸進過程。所以,我常對自己的學員說:“你要假設聽眾都欠你的錢,正苦苦哀求你多寬限幾天;而你就是神氣的債主,根本不用畏懼他們。”
杰出演講家、著名心理學家艾伯特·愛德華·威格恩在讀中學時,曾被老師叫起來發表5分鐘的演講。但是他當時一想到要當著那么多同學的面演講,心里就非常恐懼,以致演講將至之日他“病”倒了——頭昏腦漲,臉頰發燒,他只好跑到學校后邊,把臉貼在冰涼的墻面上,好讓臉上的緋紅盡快消退。
愛德華在讀大學時依然恐懼當眾說話。有一次,他小心謹慎地背下了一篇演講詞的開頭部分。但是,當他走上講臺面對聽眾時,大腦里已是一片空白,思緒也已跑到了九霄云外。他戰戰兢兢、結結巴巴地從牙縫里擠出一句開場白“亞當斯與杰佛遜已經過世……”,之后就再也說不出一句話了。他只好向聽眾鞠躬致歉,在刺耳的笑聲中沮喪地走下了講臺。
“當時,我在這世上最不敢期望的,就是當一個大眾演講家。”愛德華說。但是,愛德華離開大學一年后,丹佛市出現了“自由造幣”運動。他認為“自由造幣主義者”是錯誤的,而且他們只做空洞的承諾,因此他湊齊了路費,然后到了印第安納州,就健全的幣制發表演講。聽眾當中還有不少人是他的老同學。他回憶說:
“剛開始時,我在大學演講的那一幕又出現在我的腦海中,恐懼幾乎使我窒息。我講話結結巴巴,恨不得立即從講臺上逃走。不過,我勉強講完了緒論部分,雖然這只是一次小小的成功,但也立即增添了我的勇氣,使我繼續往下說。我自以為大約只有15分鐘的時間,其實我說了一個半小時,這讓我驚異極了。
“結果,在以后的幾年時間,我成了全世界最吃驚的人。我竟然把當眾演講當成了我的職業。我終于體會到威廉·詹姆斯所說的‘成功的習慣’是什么意思了。”
艾伯特·愛德華·威格恩終于認識到,要想克服當眾說話那種滅頂之災的恐懼感,最好的辦法就是首先獲取成功的經驗,并以此不斷地激勵自己。愛爾蘭著名戲劇作家,評論家蕭伯納曾向別人介紹自己提高口才的經驗時說道:“我借鑒了自己學溜冰的方法——我讓自己一個勁兒地出丑,直到學會為止。”無論你是想成為一個像蕭伯納一樣出色的演說家,還是只想在人們面前從容灑脫地講話,你都得從現在開始,抓住每個可以練習的機會,勇敢地對“恐懼交流”說“NO”。
如果能克服當眾說話的恐懼,對我們做任何其他事情都會產生極大的、潛移默化的影響。那些敢于接受這項挑戰的人,將發現自己正漸臻完美,逐漸戰勝當眾說話的恐懼,使自己脫胎換骨,進入更豐富、更完美的人生。
最后,我有必要重復以下幾點,這將對你克服恐懼,開口說話大有幫助。第一,你害怕當眾說話、拒絕與人交流并不是特例。第二,某種程度的交流恐懼感反而會刺激和激勵你,我們天生就有能力應付環境中不尋常的挑戰。第三,許多職業的演說家從來都沒有完全驅除登臺的恐懼感。
【卡耐基箴言】
你要假設聽眾都欠你的錢,正苦苦哀求你多寬限幾天;而你就是神氣的債主,根本不用畏懼他們。
要想克服當眾說話那種滅頂之災的恐懼感,最好的辦法就是首先獲取成功的經驗,并以此不斷地激勵自己。
2.不自卑,自信者他人才會信之
在我的班上,有很多學員在學習完了之后坐在一起談自己的心得。有相當多的人都認為他們所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就是對自己的信心。也就是說,對自己成功多了一份信心。在某種程度上,沒有什么比自信更加能夠將一個人引向成功。正所謂“強者不一定是勝利者,但勝利遲早會屬于有信心的人。”
人是自己命運的舵手,自信就是指引人生小舟航向的羅盤。人生前途的成敗得失、幸福與否,關鍵所在,一言以蔽之,便是自信的有無而已。自信是做任何事情必須具備的正確心態。無論是攀登珠穆朗瑪峰,還是與人交流說話,自信都是你成功的基本前提。
自信心的建立,并不是靠朝夕之功能完成的。因此,要想培養當眾說話的勇氣和自信心,就需要做到以下兩點:
第一,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美國最著名的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過:“行動好像是緊隨于感覺之后產生的,但事實上它是與感覺并行的。行動受意念的直接控制,通過意念來控制行動,我們也可以間接地控制感覺,但感覺卻不受意念的直接控制。因此,假如我們失去了原有的自然的快樂,那么,讓你自己變得快樂的最佳方法,就是快快樂樂地坐下來,讓自己表現得本來就很快樂一樣。如果這種方法還不能讓你覺得快樂,那就沒有別的辦法了。所以,讓自己感覺自己很勇敢,而且表現得好像真的很勇敢,并竭力運用你所有的意念去達到這個目標,那么勇氣就很可能取代恐懼。”
信心是使無窮智慧的力量配合你明確目標的一種適應表現,是一種自我激勵的精神力量,若離開了自己所具有的條件,信心也就失去了依托,難以將希望變為現實。為了培養信心和勇氣,當你面對聽眾的時候,不妨表現得好像具有那種信心和勇氣一樣。當然,前提是你必須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否則再怎么表現也不能奏效。
1.切忌背誦演講詞。“充分的準備”是不是逐字逐句地背誦演講詞呢?當然不是。為了做好演講,以免在聽眾面前大腦一片空白,許多演講者會首先將演講詞記下來。但是,如果我們逐字逐句地背誦講話稿的話,面對聽眾的時候會很容易因為緊張而遺忘。而且即使沒有忘記,講出來可能也很呆板。為什么呢?因為這些背出來的東西不是發自我們的內心,只是出于記憶。
林肯就曾說:“我不喜歡聽枯燥乏味的講話。當我聽人講話時,我喜歡他像在跟蜜蜂搏斗一樣。”其實,當眾演講就像我們平時與人說話,也是很自然的事。我們應該做到不必費心思推敲字眼,隨時都在思考。當思想清晰時,語言就會像我們呼吸的空氣,在不知不覺中自然流出。
2.思考演講的題目。留心生活中那些有意義的、曾經給過你指引的關于人生內涵的經驗,然后對這些經驗中的思想、理念、感悟、等等進行匯集整理。真正有用的準備,是對講話題目的思考。查爾斯·雷諾·伯朗博士多年前曾在耶魯大學做當眾演講時,就自己的親身體驗說:“謹慎思考的題目,醞釀成熟之后,它會散發出思想的芳香……再把這些思想簡要地寫下來,只要能表達清楚概念即可……通過這樣的整理,那些零散的片斷就很容易安排和組織了。”
3.進行必要的試講。當你的演講準備工作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不妨對你的朋友或同事試講一下,當然沒有必要全部講出來。這時,你就要仔細觀察他的反應,看看他有什么想法,說不定他能為你提出一些很有價值的建議。
杰出的歷史學家艾蘭·尼文斯對某作家有過類似的忠告:“找一個對你的演講感興趣的朋友,把你要說的話盡量詳細地講給他聽。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幫助你發現可能遺漏的見解、事先無法預料的爭論,并找到最適合講述這個故事的形式。”
第二,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你的思想走向哪里,你的心就走向哪里。我相信許多人并不那么相信想象的力量,其實,在很多時候,你認為你是什么人,你的行為、思想、情感就慢慢地成為那樣的人。人對自我的認定有很大的擴展性,積極的自我暗示會讓人身心協調,精力充沛,消極的自我暗示可能會削弱和消耗自己。要想在當眾說話中獲得成功,有必要給自己某些積極的暗示。試試下面的方法,這是經過多年來的摸索得出來的:
1.選定題目,確信價值演講題目選定后,要根據情況進行匯集整理、研究演講的題材,抓住其中更深層的意義。但這樣的準備還不是很充分,還要讓自己確信這個題材是有價值的,因此你必須具備堅定的態度,以此來激勵自己,堅信自己。
2.集中精力,專注目標任何分心都會使成功擦肩而過。歌德曾說:“你最適合站在哪里,你就應該站在哪里。”
說話之前,尤其重要的是要將注意力從自己身上移開,一心一意緊緊把握既定的方向和目標,假如你想象自己可能會犯語法錯誤,或中間突然講不下去,等等,這些消極想法很可能會使你在開始之前便失去信心。要集中精神,聽別的說話者在說什么,把你的注意力放在他們身上,這樣就不會給你造成過度的登臺恐懼了。
3.自我激勵,增強意志任何一位演講者都有可能對自己的演講題材產生懷疑,在心里產生消極的思想。比如他也許會自問“自己適不適合這個題目”、“聽眾會不會感興趣”等等。這樣消極的思想有可能徹底毀滅演講者的自信心。所以,你應該先給自己打氣,用淺顯的話鼓勵自己。比如,“這次演講是很適合我,因為它來自我的經驗,來自我對生命的看法”,“我將比任何一個聽眾都更適合來做這番特殊的演講”……現代實驗心理學家們認為,由自我暗示而產生的動機,即使是假裝出來的,也會成為人們快速學習的最有力的動力。既然如此,那么根據事實所做的真誠的自我激勵,效果自然更佳。
【卡耐基箴言】
只有做好充分準備的演講者,才能具備完全的自信。這好比上戰場卻帶著不能用的武器,而且不帶半點兒彈藥,又何談攻城略地呢?
要想在當眾說話中獲得成功,有必要給自己某些積極的暗示。
3.不氣餒,借用他人的有效經驗
說話是一項實踐活動,沒有實踐,害怕失敗,不敢開口,任何人都不可能練出一副好口才的。不怯場、敢說話才是取得口才能力的一個先決條件。敢于說話而不善于說話不行;善于說話而不敢說話,也不行。只有既敢于說話又善于說話,這樣才會如虎添翼、錦上添花,產生良好的口才效果。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一種表現:當人們要求自己站起來講話時,就覺得很不自在,很害怕,使自己不能清晰地思考,不能集中精力,不知道自己要說的是什么。所以,要培養自己良好的口才,首先要獲得勇氣,能泰然自若,當眾站起并能隨心所欲地思考,能依邏輯次序歸納自己的思想,在公共場所或社交人士的面前侃侃而談,富有哲理且又讓人信服。那么,讓我們談一談關于如何鼓起勇氣的話題。
格雷其公司已故的董事長大衛·格雷其先生有一天來我的辦公室,他對我說:“在我的一生中,每次面對眾人講話時,總是異常驚恐。但是身為董事長,我又不能不主持會議。平時在會議上與董事們談話時,我都能夠對答如流,沒有什么障礙,但是當我站起來講話時,就會有一種莫名其妙的驚恐,一句話都說不出來。這種情況已持續多年,我覺得十分嚴重。卡耐基先生,現在我想知道,你是否能夠幫我克服這一毛病。”
“既然如此,是什么原因促使你來找我的呢?”我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