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實踐指南
- 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OA分技術委員會 工業個信息化部電子工業標準化研究
- 711字
- 2018-12-28 18:23:36
3.3 網絡通信層
互聯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以及三網之間的融合(如移動互聯網),為智慧城市提供大容量、高帶寬、高可靠的光網絡和全城覆蓋的無線寬帶網絡所組成的網絡通信基礎設施。
智慧城市通信層要求網絡具有融合、移動、協調、寬帶、泛在的特性。
(1)融合:要在“三網融合”的基礎上,開展技術融合、業務融合、行業融合、終端融合及網絡融合。目前更主要的是應用層次上互相使用統一的通信協議。IP優化光網絡就是新一代電信網的基礎,是三網融合的結合點。
(2)移動:利用GSM/GPRS、3G、WLAN、4G TD-LTE等寬帶無線接入技術建成覆蓋全地區的無線接入網,實現全部公共城市、企業、家庭、校園的無線網覆蓋。實現市民無時無刻、無處不在的無線移動網絡應用。
(3)協調:無線接入網基站建設應考慮與GSM、3G及4G TD-LTE的建設相協調,避免后期多次選站、多次協調。以TD-LTE為代表的4G通信技術具有超高無線帶寬能力。最高速率下行達到100Mbit/s,上行達到50Mbit/s;將大大改善城市移動實時視頻、公共安全、社會生活、豐富的多媒體的應用。
(4)寬帶:打造城市光網。統一采用“綜合業務接入點+主干光纜+配線光纜+末端光纜+駐地網”的模式進行規劃和建設。加快智慧城市光網和光纖到戶的發展,加速寬帶發展,使市民進入智慧寬帶的時代,滿足家庭和個人的互聯網、IPTⅤ、高清電視、ⅤOIP、視頻監控等高帶寬服務,實現全城的光網絡覆蓋,全部家庭的光纖接入。
(5)泛在:采用傳感器、射頻識別技術(RFID)、全球定位系統(GPS)等技術,構建泛在的物聯網,實時采集任何需要監控、連接、互動的物體或過程,采集其聲、光、熱、電、力學、化學、生物、位置等各種需要的信息,通過各類可能的網絡接入,實現物與物、物與人的泛在鏈接,實現對物品和過程的智能化感知、識別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