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強型單片機XC866原理及應用
- 蔡榮海 楊紅宇 劉鐵軍編著
- 799字
- 2018-12-28 22:04:31
1.1 單片機的發展
所謂單片機,就是將組成微機的各個部件:中央處理器(CPU)、存儲器、I/O接口電路、定時器/計數器等,集成在一塊電路芯片上,構成一個完整的微型計算機。單片機無論從功能上還是從形態上來說,都是作為控制領域的應用計算機而誕生的。它是典型的嵌入式系統,是嵌入式系統應用的最佳選擇。
單片機的應用很廣,發展速度也很快,其發展大致經歷了4代歷程:
第1代(1974—1976年):1974年12月,美國著名的仙童公司(Fairchild)推出世界上第一臺單片機F8。這款單片機受工藝和集成度的限制,采用雙片形式,外接一塊3851電路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微型計算機。這是單片機的初級階段。
第2代(1976—1980年):為低性能單片機階段。以Intel公司的MCS-48系列單片機為典型代表,單片機由一塊芯片構成,具有CPU、并行I/O口、8位定時器、RAM及ROM,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單片機。但性能低、品種少,只能應用于比較簡單的場合。
第 3 代(1980—1983 年):8 位單片機的成熟階段,完善了外部總線,確立了單片機的基本控制功能。在這個階段的單片機,都具有串行I/O口,且具有多級中斷系統,定時器/計數器為16位,片內的RAM和ROM容量也相對較大,尋址范圍從4 KB增加到了64 KB。這一代單片機真正開創了單片機作為微控制器的發展道路。
第4代(1983年—):這一時期8位單片機、16位單片機和32位單片機并行發展。一方面不斷完善高檔8位單片機,另一方面發展16位單片機以及32位單片機。將許多測控系統所使用的電路技術、接口技術應用于單片機中,如多通道A/D轉換部件,程序運行監控器(WDT),脈沖寬度調制器(PWM),高速I/O口等。這些部件的加入增強了外圍電路功能,強化了智能控制系統特征。
目前單片機表現出了幾大趨勢:
(1)加大存儲容量,采用新型存儲器方便用戶擦寫程序及數據,加強程序的保密措施。
(2)內部集成部件越來越多,與模擬電路結合越來越緊密,其應用水平不斷提高。
(3)通信和聯網功能也不斷加強。
(4)集成度不斷提高,功耗降低,電源電壓范圍加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