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編供應鏈管理
- 段圣賢 陳建華 章勁松主編
- 2850字
- 2018-12-28 15:34:58
1.1 供應鏈概述
1.1.1 供應鏈的含義與特征
供應鏈最早來源于彼得·德魯克提出的“經濟鏈”,而后經由邁克爾·波特發展成為“價值鏈”,最終日漸演變為“供應鏈”。供應鏈的概念最早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左右,但到目前為止沒有形成統一的定義。Stevens認為,供應鏈是通過價值增值過程和分銷渠道控制從供應商的供應商到用戶的用戶整個過程,它始于供應的源點,終于消費的終點。Harrison認為供應鏈是執行采購原材料,將它們轉換為中間產品或成品,并將成品銷售到用戶的功能網鏈。藍伯雄認為,供應鏈是原材料供應商、零部件供應商、生產商、分銷商、零售商、運輸商等一系列企業組成的價值增值鏈。馬士華將供應鏈定義為一個范圍很廣的企業結構模式,包括了從原材料的供應開始,經過鏈上不同企業的制造加工、組裝、分銷等,直至產品(或服務)最終到達用戶手中的全過程中所涉及的一切加盟節點企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物流術語》(2006版)將供應鏈定義為生產及流通過程中,涉及將產品或服務提供給最終用戶活動的上游與下游企業,所形成的供應鏈網鏈結構(見圖1-1)。

圖1-1 供應鏈網鏈結構
通過分析供應鏈的定義,可以認為供應鏈的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供應鏈參與者:供應商(原材料供應商、零部件供應商)、生產商、銷售商、運輸商等。
(2)供應鏈活動:原材料采購、運輸、加工制造、送達顧客。
(3)供應鏈的三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
由此可見,供應鏈不僅是一條從供應商到用戶的物料鏈、信息鏈、資金鏈,而且是一條增值鏈,通過物料在供應鏈上的采購、加工、生產、包裝、儲運、銷售、服務等過程,逐步地創造增加產品的價值,給鏈上所有節點企業都帶來收益。從供應鏈的結構模型可以看出,供應鏈是一個網絡系統,由供應商、制造商、核心企業、分銷商、零售商和客戶組成。一個實體是一個節點,節點與節點之間是一種需求與供應關系。供應鏈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復雜性
因為供應鏈節點組成的跨度(層次)不同,供應鏈往往由多個、多類型甚至多國企業構成,所以供應鏈結構模式比一般單個企業的結構模式更為復雜。
2.動態性
供應鏈管理因企業戰略和適應市場需求變化的需要,其中節點需要動態更新,這就使得供應鏈具有明顯的動態性。
3.面向用戶需求
供應鏈的形成、存在、重構,都是基于一定的市場需求而發生,并且在供應鏈的運作過程中,用戶的需求拉動是供應鏈中信息流、產品/服務流、資金流運作的驅動源。
4.交叉性
對于產品而言,每種產品的供應鏈都由多個鏈條組成。對于企業而言,每個企業既可以是這個鏈條的成員,同時又是另一個鏈條的成員,眾多的鏈條形成交叉結構,增加了供應鏈協調管理的難度。
5.創新性
供應鏈擴大了原有的單個企業的物流渠道,充分考慮了供應鏈整個物流過程以及影響此過程的各個環節和因素。它向著物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各個方向同時發展,形成了一套相對獨立而完整的體系,因而具有創新性。
6.風險性
供應鏈的需求匹配是一個持續性的難題,供應鏈上的消費需求和生產供應,始終存在著時間差和空間分割。通常,在實現產品銷售的數周和數月之前,制造商必須先期確定生產的款式和數量,這一決策直接影響到供應鏈系統的生產、倉儲、配送等功能的容量設定,以及相關成本的構成。因此,供應鏈上供需匹配隱含著巨大的財務風險和供應風險。
此外,供應鏈的特征還表現在其是增值的(Value Added)和有利可圖的(Profitable),否則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1.1.2 供應鏈的結構模型
供應鏈由所有加盟的節點企業組成,其中一般有一個核心企業(可以有多個;可以是制造業,也可以是其他企業),節點企業在需求信息的驅動下,通過供應鏈的職能分工與合作(生產、分銷、零售等),以資金流、物流和服務流為媒介實現整個供應鏈的不斷增值。
建立模型的目的是突出供應鏈的特性,以便貿易伙伴能夠更加清楚地了解他們自己的供應鏈機制,通過檢查他們的運作,找出那些非增值因素,以使供應鏈的成員都能獲利。
舉例:HP打印機的供應鏈系統(見圖1-2)。

圖1-2 HP打印機的供應鏈系統
1.1.3 供應鏈的類型
從服務對象的物流特性來劃分,供應鏈可以分為四種類型:高效率型供應鏈、快速反應型供應鏈、響應型供應鏈和創新型供應鏈。
高效率型供應鏈,是指在滿足了產品或服務供給要求的同時,成本能達到最低的供應鏈。它在設計時以如何降低成本為主題,它應用的對象大多為產品差異性小、競爭激烈、利潤率不高的企業,最典型的例子如連鎖超市——它的目標是對每個門店的貨物配送做到準確、及時,并力求讓成本達到最低。這要求供應鏈的各個環節,包括搜尋產品、采購、運輸、貨物接收、庫存、銷售、退貨等環節,都要在不影響銷售額的條件下,進行低成本運作。
快速反應型供應鏈,是以如何快速地響應客戶的需求為宗旨的供應鏈。它的應用對象包括設備維修、電信維修所需要的緊急零部件供應等,其目標是要在短時間內滿足客戶提出的要求,它與客戶的聯系比較緊密,需要具備額外的生產能力和運輸能力,以滿足應急要求。除了維修外,還有醫療緊急救助所需產品和器材等也需要應用快速反應的供應鏈。
響應型供應鏈,比如PC或者筆記本電腦公司的供應鏈,需要快速和靈活地滿足多樣且多變的顧客需求,就是這一類型的供應鏈。惠普、思科等公司都建立起了響應型的供應鏈。
公司通過按訂單生產或者大規模定制來達到快速響應。延遲制造,加上模塊化設計,都是常用的方法。
創新型供應鏈,則是以如何滿足客戶不斷變化的需要為重點,它與客戶的關系更加緊密,強調靈活性。它主要應用在市場產品變化較快的行業,如時裝、手機、汽車的設計等,其目標是以最大限度滿足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為主,對供應鏈考慮更多的是如何針對多變的市場需求進行及時靈敏的反應。這種類型的供應鏈對于顧客需求反應迅速而且靈活,同時也通過共享庫存或者其他的能力資源規避了風險。
全球領先的可編程邏輯解決方案生產商賽靈思公司就是依靠這一類型供應鏈贏得競爭。它與鑄造工廠結成緊密的合作伙伴關系,對方負責為其制作晶片并將之存在芯片倉庫中。當從顧客訂單中得知有對于特殊芯片的需求后,賽靈思就會運送裸片(由晶片組成)到韓國和菲律賓的合作伙伴處做最后的測試和組裝。
應用舉例:通用的多態供應鏈
一個企業同時擁有多條供應鏈的情況在企業中也不少見。上海通用汽車公司就擁有上述三種不同類型的供應鏈。
通用的業務構成為:
(1)整車業務,整車配送的供應鏈包括將成品車發送給全國各地的經銷商;
(2)向經銷商及維修中心發送汽車零配件;
(3)泛亞汽車設計中心。
對整車業務,考慮到整車的庫存、發送、運輸等環節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比較成熟,而汽車制造的利潤日趨降低,因此從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角度出發,公司對整車物流采用了高效率的供應鏈,將這一塊業務主要外包給安吉天地汽車物流有限公司。
在汽車維修零部件的配送方面,考慮到售后服務的質量不僅直接影響自己的品牌形象,而且也是可持續性提高營業收入的新渠道,對于客戶要求一定要做出快速、準確的反應,因而將零部件的供應鏈采用快速反應型供應鏈。
最后,設計中心是企業取得市場領先地位的靈魂,如何根據市場變化進行及時靈敏的反應是供應鏈的關鍵,因而需要創新型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