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價值和價格——宋國的“護手霜”
- 我的第一本經濟學書
- 葉青
- 1744字
- 2015-12-31 14:30:47
《莊子·逍遙游》里有這樣一個故事。宋國有一個世代以漂洗為業的人家,特別擅長制作一種可以防止手部皸裂的藥。一個游客在宋國時聽說了這個事,就找到這家人,并出價百兩黃金來購買他家的藥方。這家人覺得,我們家世世代代都是以漂洗為業的,掙不了大錢,現在有人一下花百兩黃金來買這個方子,就賣給他好了。游客就這樣買到了這種特制“護手霜”的藥方。得到藥方后,他就把方子獻給了吳王。此時正好是吳國要派軍隊和越國水戰的時候。大冬天里,有了宋國的“護手霜”,吳國士兵的手都沒有被凍壞,戰斗力大增,大敗越國。吳王特別高興,就割地封賞了獻藥方的這個游客。
宋國這家人世代都用這種方子防止手開裂,對于他們家來說,這個藥方的價值就是讓家里人在冬天少受點罪,也能多賺點錢。對于那個游客來說,他瞅準了吳國冬天水戰肯定需要防護的措施,這個藥方就是個升官發財的好機會。他的“經濟頭腦”也確實給他帶來了很大的收益。但對于吳國來說呢,這個藥方的價值就不是金錢能衡量的了,它是士氣,是人命,是一場勝仗,甚至還關乎一國的存亡。
就這個藥方的成本來看,它其實只是宋國那一家人紙上或者口口相傳的一個配方而已。而告訴游客這個配方,對于這家人來說,是完全不需要成本的,只要幾分鐘的時間就可以了。游客花重金來購買這個藥方,就等于給這個藥方貼上了“黃金百兩”的價格標簽。為什么宋國這個“護手霜”配方的成本和價格相差那么大呢?
在經濟學中,價值和價格永遠是相關聯的,即“價格始終圍繞價值上下浮動”。商品的價值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的,而和個別的勞動時間無關。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指“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制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
這個時候你肯定有個疑問了,上面那個故事中的“護手霜”好像價格比價值高出許多呢。其實不然,價值和成本并不能對等。價值包括了勞動價值和使用價值,宋國這家人告訴游客藥方的成本就可以看做是其勞動價值,而這個藥方的使用價值正如大家所見,完全可以配得上游客付出的“百兩黃金”。
水與鉆石,你覺得哪個更有價值呢?水對于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假如沒有了水,人類將完全無法生存下去;而如果沒有鉆石的話,對人們的生活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是,水卻是很便宜的,而鉆石十分昂貴。這就是經濟學中非常著名的水和鉆石的價值悖論。
下面我們來分析這一問題。從需求一方的角度來看,一個物品的價格是取決于它的邊際效用的(這一點我們曾在之前的1.3節中介紹過)。對于水來說,如今的飲用水源是十分充足的,它雖然重要,消費量很大,但是邊際效用卻是很小的。所以水很便宜。而鉆石的邊際效用卻很大,它的價格自然相應地就會很昂貴。而從供給方的角度來看,因為水源是充足的,所以水的成本低,價格也就低;但是鉆石除了本身資源比水少很多以外,生產一枚鉆石的成本也是非常高的,所以鉆石價格昂貴也是理所應當。
而從人們的消費心理來分析,鉆石是奢侈品,水是生活的必需品。鉆石在生活中完全扮演著一個可有可無的角色,而水則是生命之必需。鉆石這樣的奢侈品,它的價格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而逐漸變得昂貴,只為有購買力去消費奢侈品的富人所擁有。而水的價值更多地是與生活相關。一般說來,水和鉆石的價值并不能相提并論,但是若在水和鉆石同樣稀缺的情況下,例如沙漠中,水的價值便能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了。在這種情況下,誰去會花錢買那個不能雪中送炭、只能拿來錦上添花的鉆石呢?
價值是價格的基礎,而價格則很好地表現了市場的情況,反映了供求之間的變化和相互的影響。在生活中我們會看到很多事件或是政策,想要了解它們對某種商品市場價格的影響,我們首先要分析其對市場上需求和供給的影響。例如2011年的日本大地震造成的核輻射事件,本來這個事件對我國的市場并沒有很大的影響,但是自從社會上流傳出了“碘鹽防輻射”的流言之后,我國市場上碘鹽的供求關系便在短期內發生了巨大的變動。由于消費者的非理智行為導致碘鹽的市場需求量大幅度增加,甚至一度造成了“鹽荒”。在這樣的情況下,碘鹽的供給量必定跟不上需求量增加的腳步,所以就形成了短期內碘鹽價格大幅度上揚的鬧劇。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要避免類似的不理智行為,不僅僅要做到不輕易聽信謠言,也一定要時刻記住“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