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吃什么特效食物速查
- 陳偉主編
- 2760字
- 2018-12-28 15:21:31
讓血糖保持平穩的飲食原則
膳食平衡
膳食平衡是糖尿病飲食治療的基礎,因為糖尿病患者比正常人更加需要全面的營養。所謂膳食平衡,是指一種科學、合理的膳食,這種膳食所提供的熱量和各種營養素不僅全面,而且膳食的供給和人體的需要保持平衡,既不過剩也不欠缺,并能照顧到不同年齡、性別、生理狀態及各種特殊的情況。糖尿病患者根據“平衡膳食金字塔”來規劃自己的一日三餐,就能使每天的膳食達到多樣化、營養合理。

控制全天的總熱量
為了使體重保持在正常標準范圍內,攝入總熱量應視病情和患者體重與標準體重之間的差距而定(熱量的計算方法見本書第28頁~29頁)。病情越重,身體越胖,越要嚴格控制總熱量的攝入,而身體消瘦的糖尿病患者則要提高全天飲食的總熱量。總熱量不只包括主食,而且包括副食、烹調用油、零食,因為這些食物吃完以后也會在體內轉化成血糖。
合理配餐
在控制全天總熱量的情況下,三大營養素—碳水化合物(糖類)、蛋白質、脂肪所提供的熱量應分別占總熱量的55%~65%、12%~14%、20%~30%。兒童、孕婦、乳母和身體消瘦者蛋白質的攝入比例可適當增加,身體消瘦者脂肪的攝入比例可適當增加。
為保證蛋白質的供應,每天要攝入一定量的豆類、牛奶、雞蛋和瘦肉,為避免攝入的熱量過多,各種肉食的總量每天不超過150克;油脂的攝入量不宜多,尤其要控制動物脂肪,應以植物油等不飽和脂肪酸為主,動物油的熱量不應超過總熱量的10%。如果吃完這些東西還是感覺沒吃飽,綠色蔬菜的量不限。

攝入優質蛋白
糖尿病患者蛋白質的攝入量為每天每千克體重1克,其中至少應有1/2的優質蛋白質,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有牛奶、畜肉(牛肉、羊肉、豬肉)、禽肉(雞、鴨、鵝、鵪鶉)、蛋(雞蛋、鴨蛋、鵪鶉蛋)、水產(魚、蝦、蟹)。富含植物性蛋白質的食物有豆類(黃豆、青豆和黑豆)及芝麻、瓜子、核桃、杏仁、松子等干果。處于生長發育期的兒童、身體消瘦者及妊娠、哺乳者應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量,可按每天每千克體重1.5克供給。糖尿病患者在增加蛋白質的攝入時應監測腎功能,合并腎病患者應慎重增加。

合理攝取碳水化合物
許多糖尿病患者認為碳水化合物就是通常所說的糖,其實這是不準確的。碳水化合物是各種不同類型糖的總稱,主要包括:
1. 單糖:果糖、葡萄糖等,吸收入血的速度最快。
2. 雙糖:牛奶中的乳糖和麥芽糖、甜食中的蔗糖,吸收入血的速度僅次于單糖。
3. 可消化的多糖:米、面等食物中不易消化的淀粉。
4. 不能消化的多糖:蔬菜、水果中的膳食纖維。

從上面糖的類型中可以看出,單糖和雙糖都有甜味,多糖雖然叫糖,但味道不甜。糖尿病患者應盡量避免吃含單糖和雙糖的食物,而應食用多糖類的淀粉,能讓人體慢慢吸收,防止進餐后血糖激增。
目前醫學專家主張糖尿病患者不要過于嚴格地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糖尿病患者的飲食中碳水化合物應占總熱能的60% 左右,體重理想的患者每天進食量可在250~300克(指未經加工的生糧食)之間,身體肥胖的患者應在150~200克之間。谷類是日常飲食中熱能的主要來源,每50克大米或面粉可提供約38克的碳水化合物。此外,蔬菜、水果、豆類和乳類也含有一定數量的碳水化合物。
少食多餐

少食多餐的意思是每天多吃幾頓飯,每頓飯少吃一點兒。少食多餐有利于胃腸道的消化吸收,餐后的血糖水平不會太高,避免加重胰島的負擔。一般來說,糖尿病患者基本上要做到一天不少于三餐,每餐主食不多于2兩,避免一頓飯吃得太多。值得一提的是,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吃早餐,如果不吃早餐,結果中午餓得要命,不但吃了午餐,還把早餐也吃回來了,由于午餐吃得太多,午餐后兩小時血糖水平急劇升高,不利于血糖的控制。有人說一天吃四五次飯不現實,其實,每日早午晚餐可吃主食,加餐時可吃些水果、蛋類等副食,注意不要超量即可。
清淡飲食
“清”就是少油,“淡”就是不甜不咸。這里要說說,糖尿病患者也要注意低鹽飲食,如果過多攝入鹽,體內血糖濃度會升高,病情會加重,時間長了還會出現高血壓等并發癥。糖尿病患者每日鹽的攝入量應不超過5克,還應包括限制醬油、雞精等含鹽調味品及咸蛋、咸魚等腌漬食物。
限制脂肪的攝入量
過量攝入脂肪會降低身體內胰島素的活性,使血糖升高。低脂飲食可使糖尿病并發癥發作概率下降50%左右,所以糖尿病患者應限制脂肪的攝入量。糖尿病患者無須完全戒除脂肪,而是應適量攝入,因為一味地遠離脂肪,會導致低膽固醇血癥,更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比如腦卒中。糖尿病患者的脂肪攝入量可根據自己的病情而定,一般1日需要量=標準體重(千克)×(0.6~1.0)(克)。膽固醇過高或高脂蛋白血癥患者,每天膽固醇攝入量應低于300毫克。
高膳食纖維飲食

膳食纖維可降低葡萄糖的吸收速度,防止餐后血糖急劇上升,維持血糖平衡,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病情的改善。糖尿病患者每天膳食纖維的攝入量應不低于25克。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量的方法有:用部分粗糧代替精米和白面,每天吃些綠豆、豆腐等豆類及豆制品,每天必須吃綠色蔬菜。但在充分認識膳食纖維益處的同時,糖尿病患者還應清醒地意識到,膳食纖維的攝入也不是越多越好。過多地攝入膳食纖維,會出現腹脹、消化不良,降低蛋白質的消化吸收率,影響鈣、鐵、鋅和一些維生素的吸收。膳食纖維主要來源于植物性食物,如粗糧、豆類、蔬菜、水果等。膳食纖維的攝入量應循序漸進地增加,不宜突然在短時間內由低膳食纖維飲食迅速轉變為高膳食纖維飲食,否則會出現胃腸脹氣、腹痛、腹瀉等不適。

盡量不飲酒
糖尿病患者最好不飲酒,如果想喝只能少量飲用酒精濃度低的啤酒、果酒,并且避免空腹飲用。重癥糖尿病合并肝膽疾病者,尤其是正在使用胰島素和口服降血糖藥物的患者,一定要嚴禁飲酒。如果肝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以前能喝酒,覺得喝酒是一種生活樂趣的話,不必徹底戒酒,可以少喝一點,但一定要限量,每天白酒的飲用量少于20毫升,啤酒的飲用量少于200毫升,葡萄酒的飲用量少于100毫升,最好喝紅葡萄酒,不飲烈性酒。切記不能在飲酒的同時進食大量的肉類和豆類食物,這樣容易攝入過多的熱量,不利于血糖的控制。另外,飲酒量應計入每日主食的范圍內,1罐啤酒、半兩二鍋頭或2兩紅葡萄酒,大約相當于半兩主食的熱量,飲酒時應減少相應的主食量。

適當多吃些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防治并發癥,維生素首當其沖,尤其是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6、維生素C等。維生素A能防治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維生素B1能防治糖尿病患者易并發的神經系統疾病;維生素B6能緩解由糖尿病引起的腎臟病變,還能預防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改善糖耐量;維生素C能預防糖尿病性血管病變,還能預防糖尿病患者發生感染性疾病。

適當增加微量元素的攝入量
糖尿病患者應適當增加鈣、鎂、鋅、鉻等礦物質元素的攝入。補鈣不足可影響兒童糖尿病患者的發育,還會導致成人糖尿病患者患上骨質疏松癥;適當補充鎂,能夠防止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鋅不但參與胰島素合成,還有穩定胰島素結構的作用;鉻對糖代謝有直接作用,能促進蛋白質合成,激活胰島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