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高等學校科研和教材的和諧統一

清華大學 覃征覃征,清華大學軟件學院教授;韓毅,清華大學軟件學院博士生。 韓毅

摘要:大學教學應當是教師科學研究成果的符合規律的轉化形成,大學教材則應當是創新性研究的體現和結晶,有著無法替代的學術個性。教材必須適應當代知識觀的變化,在高校教材的編寫中吸取現代知識觀中的合理成分,反映社會對人才的真實需求。

關鍵詞:科研,教學,立體化教材

科學研究是傳授科學的基礎,教師通過“做學問”來“授學問”;科學研究也是學習科學的有效途徑,學生通過做學問來“受學問”進而“用學問”。基于這種思想,筆者認為在教材的撰寫過程中一定要貫穿作者的實際科研成果。一本高水平的教材既是教學經驗的升華,又是科學實踐的總結,其中既包括科學研究的成果,也包括對本學科中有關學術問題和教學法的研究以及對國內外教材的研究成果,這樣才體現出它的先進性和科學性[1]

1.教材要與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變化和諧統一

筆者所在清華大學軟件學院在學生培養方面強調人才培養的實用性和專業性,培養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良好的職業道德、扎實的軟件理論和軟件工程專業基礎知識,并且具有良好的軟件設計與實現能力、良好的項目管理能力、良好的交流與組織協調能力、較強的參與國際競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計算機軟件專業人才,學生畢業后能夠從事計算機軟件領域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教學及管理等工作。

經過多年探索,清華大學軟件學院建立一套面向社會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如圖1所示。

圖1 清華大學軟件學院人才培養模式

正對這樣的人才培養模式,筆者認為教材也要遵循這個模式,其中的知識要和社會需求和諧統一。教材不只是傳授知識的載體。教材不同于專著。如果說專著強調的是學術水平和學術價值的話,那么教材更著重于教育水平,包括傳授知識、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在當今“知識爆炸”性發展、知識總量急劇增長、知識更新速度顯著加快的情況下,教材僅起傳授知識的作用顯然不符合當今社會的發展和需要。學生應具有自己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和創新性思維,這樣才能在今后變化與競爭的社會中立足與發展。因此,書不能越寫越厚,教材改革的內容與形式必須突出培養能力,不僅授人以“魚”,更著重授人以“漁”。

2.科研成果要向教材平穩過渡

任何教材必然會涉及基本原理,但如果只有原理知識,而沒有應用知識,這種教材是不全面的。傳統的高校教材的內容結構基本上是按學科邏輯順序編排的知識系統結構,缺乏科學的系統設計的知識應用結構,高校教材在例題、習題的多樣性、工程性、靈活性等方面有比較大的欠缺,因而傳統教材的主要功能是知識的傳授,能力的訓練比較薄弱。

從知識的結構層次理論來看,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理論應該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知識系統結構理論,另一部分是知識應用結構理論。與此相應,一本具有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雙重功能的教材,其完整的知識結構應包括兩部分:知識系統結構,其功能側重于知識傳授;知識應用結構,其功能側重于知識應用和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重視知識應用結構也就是要設計大量的科學有效的練習,提供一套相應的綜合技能訓練的手冊,對傳統教材的練習題進行科學系統的設計,上升為知識應用結構,以此培養學生綜合應用學科基本理論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把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放在一個相當重要的位置,做到歸類齊全,分類科學、例題典型[2]

知識應用結構的內容則是從教師日常科學研究工作中得到。教師科研工作能夠產生4個產物: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論、問題的解決方法和實際案例。這4部分內容都應該吸收到著作中,尤其是科學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論。

3.著作應具有立體化的表現形式

國內之前就有學者提出了教材應具有立體化的表現形式。在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應用中的不斷深入,基于網絡的數字化學習(E-learning)以及常規教學與網絡學習結合的混合式學習迅速普及。國內外的高等學校紛紛開設在線課程,據美國Sloan Consortium和Babson大學2003年發布的對學術界專家所做的在線學習調查報告,美國在線修學位市場成長快速,有超過160萬學生在2002年秋季選修至少一門在線課程,其中超過50多萬人完全用在線修課,有相當一批大學生采用混合的方式修課。E-learning之所以能夠得到廣泛認可,是因為E-learning與傳統教學相比大量立體化信息的輸入改變了學生的認知過程,多媒體所創設的學習情景為學生提供了深層次情感體驗的機會。同時使得學生的學習過程個性化、自主化成為可能,有助于學生自主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網絡為師生提供了良好的交互協作環境,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等[2]。這些都是教材立體化的表現。立體化教材出版物的內容呈現形式在根本上突破了單純的印刷媒體的局限,從單一的印刷教材發展到網絡課程、教學課件、音像制品、教學資源庫、教材應用和服務支撐平臺等多種立體化狀態的呈現形式。這些組成部分通過一體化設計采用不同的編寫方式,把教材的精華從各個角度呈現給師生,既有重復、強調,又有交叉和補充,相互配合,形成一個信息化課程的有機整體[2]

數字時代的立體化教材的建構綜合考慮了內容的多學科、教學對象的多層次、表現形式的多媒體、解決問題的多角度等不同層面的要求,為網絡時代的教與學提供了全方位、立體化的支撐。數字化新形態教材的體系結構(如圖2所示)包括六個基本組成要素:

印刷教材:印刷教材是數字化新形態教材的基礎元素。是表現概念、法則、基礎規范的文字教材。主教材同時可以通過電子書的方式表現,支持按需印刷,實現學生按需索取,同時實現教材內容的更新與最新信息的融合,可以做到隨時隨地進行更改和修訂。

圖2 數字化新形態教材的基本組成要素

網絡課程:網絡課程是數字化新形態教材的核心元素。網絡課程是通過網絡表現的某門學科的教學內容及實施的教學活動的總和,包括按照一定教學策略組織的教學內容和網絡教學平臺。網絡課程體現數字化新形態教材的共享性、靈活性、開放性、動態性等特征,使得信息化教學能夠實現對學生全方位能力和素質的培養。網絡課程不是電子化的印刷教材,而是一種有助于各種能力的系統掌握,以及心理作業與實踐作業的各種步驟、作業方式和技術訓練的交互式能力訓練系統。

教學課件:教學課件是對一個或多個知識點實施相對完整教學的程序,是數字化新形態教材的重要元素。各種類型的教學課件滿足了教師和學生不同的需求,在教學和學習的各個環節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教學課件具有豐富的表現形式,能夠提供立體化的教學效果。

音像制品:音像制品是課程整體解決方案中的另一個重要元素。音像制品是指用于教學的錄像帶、錄音帶、CD/VCD、DVD等,是教學內容呈現的一種方式,適用于沒有計算機網絡環境的學習領域。

教學資源庫:教學資源庫是課程整體解決方案教學內容和教學資源的結構化綜合。教學資源主要指蘊涵了大量的教育信息,能夠促進課程的設計、編制、實施和評價并能創造出一定的教育價值,以數字信號的形式在互聯網上傳輸的信息資源。根據教育部頒布的《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常用的信息化教育資源主要包括10類,分別是:電子圖書、媒體素材、試題素材、試卷素材、教學課件、電子教案、教學案例、文獻資源、常見問題、資源目錄索引。教學資源可以為教師實施課程提供全面的支持,但更重要的是幫助和促進學習者的學習。

課程服務支撐平臺:課程服務支撐平臺是集成和管理各種精品教學內容的工具,是實現課程整體解決方案各項服務的支撐環境,為課程整體解決方案及其衍生的一系列產品的推廣、應用和發展提供了完整的、立體化的支持服務。清華大學的“網絡學堂”就是一個綜合性課程服務支撐平臺,其中不但包含上述功能,還包括通過網絡或面授培訓班提供網絡時代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理論與實踐的培訓,內容包括: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在線教學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法、網絡時代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數字化資源建設技術規范、信息化教學設計等。

在這6個組成要素中,其中印刷教材、網絡課程、教學課件和音像制品這四部分可以直接將其應用于教學/學習實踐中;教學資源庫是為上述四部分提供內容和素材支持的基礎元素;最后是數字化新形態教材發展、推廣和應用的服務平臺,是數字化新形態教材體系結構中的支持元素[3, 4, 5]。筆者主持建設的《電子商務概論》國家精品課就是圍繞上述6個要素展開的。

4.教材的創新性和實用性

當今學科發展日新月異,知識更新速度顯著加快,也許在大學階段學的某些知識、概念或技術,畢業后可能已發生新的甚至是根本性的變化,這在信息科學中尤為突出。因此,要適應新的變化和發展,除了加快出版周期外,教材內容應該突出創新,以拉近學生與現代科學發展的距離,使他們畢業后能很快適應不斷發展和變化的形勢,體現適應能力。這里所指的“新”首先包括我們過去強調的“三基”(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這是教材的核心。隨著學科的發展,“核心”必須賦予新的內容,必須以現代化的眼光進行審視和組織。陳舊的內容應刪去,如有必要可指導學生參閱以往出版的書。此外,一本教材除了“核心”部分外還應有延伸部分,即學科的發展趨勢或進展。以適當的方式或形式讓學生知道本學科當前研究的熱點或焦點以及爭論的問題,無疑是教材突出創新的另一個重要的側面。這方面的“新”,無論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是培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包括積極參加各種學術討論會,大膽提問(學術思想活躍的反映)等方面無疑會起重要作用,同時,也只有在新的起點或者說處在知識的前沿才能談得上開拓、創新[6]

筆者在《電子商務(第二版)》中著重突出了創新,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結構體現的前沿性是電子商務概論的知識體系,包括:電子商務基礎技術、電子商務戰略、電子商務支撐技術、電子商務安全技術、電子商務支付技術、電子商務體系結構與系統設計、電子商務門戶網站設計、系統集成與電子商務、電子商務與國際貿易、電子商務法律、電子商務稅收、網絡企業管理、網絡應用心理學。在這些部分運用了許多國內外在電子商務領域,同時也將金融、管理、法律等相關領域的新成果寫入教學的案例中,保證了課程體系的完整性和前瞻性,詳見圖3。

同時在電子商務授課過程中通過實際項目訓練培養創造性。成功的項目訓練使學生通過編寫出具有一定實用價值的電子商務系統程序,體會到基礎知識的運用、了解一個電子商務系統開發的過程,以及成功的樂趣。課題組在進行項目訓練時,不限定題目,由學生自己調研、自由選題,撰寫選題報告,選題報告通過以后自行設計和開發、測試系統,通過答辯取得成績。這樣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了創造性。

教材的實用性也是衡量教材的一個重要環節,教材中的知識點、案例等是否能夠跟得上社會的要求?是否能夠真正解決實際問題?帶著這些問題,筆者在所領導的國家級精品課《電子商務概論(第二版)》教材的寫作中進行了大量的嘗試。《電子商務概論(第二版)》教材是在《電子商務概論》(第一版)、《電子商務導論》、《電子商務體系結構及系統設計》、《虛擬企業網站的設計與實踐》、《網絡企業管理》、《計算機系統集成與電子商務》、《電子商務與法律》、《電子商務與國際貿易》、《電子商務應用與重構案例分析》、《電子商務案例分析》、《電子政務導論》等11門教材集成的基礎上進行編著的,有著堅實的學科建設基礎。電子商務是一個十分強調動手操作和實踐的專業,對所涉及的相關技術和技能的實際操作應用在本書中得到了相當具體和清楚的闡述,使讀者容易理解和掌握,這是其他同類教材中不可多見的特點。與同類教材相比,《電子商務概論(第二版)》具有如下特點:

一是以“多學科知識融合,分層次教學,理工為主文、管兼容”為指導思想;二是條理清晰,根據不同的側重點提供不同的知識點;三是知識內容新穎、章節層次清晰、注重創新能力;四是教學案例新穎,教學資源完備。

圖3 電子商務著作的體系結構

“電子商務概論”在教學過程中,逆溯了信息科學發展中的歷史環節,并綜合了當代信息產業發展的趨勢,結合電子商務實際案例,同時結合教學組結合所承擔的國家973項目“智能設計理論與方法研究”、國家863項目“數字油田關鍵技術研究”、省部級十五項目“移動嵌入式電子商務支撐平臺研究”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柔性軟件體系機構分析研究”等重大課題科學研究經驗和取得的研究成果,將其應用于課程的建設過程當中。同時,教學組在電子商務系統實踐過程中,提出了“面向移動電子商務的基礎平臺建設”;在電子商務系統建設中,提出了“電子商務系統集成”的思想;在電子商務參與者管理方面,提出了網絡應用心理學等新學科問題。上述方法都在科學研究項目中得以驗證,并收到了好的科學研究效果;在課堂教學時為同學們所接受,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覃征,徐文華. 電子商務課程教學法研究與實踐. 中國大學教學, 2008(8).

[2] 季誠鈞. 現代知識觀下的高校教材編寫. 中國大學教學, 2003(6).

[3] 余勝泉,張澤. E-learning時代高校教材的立體化出版. 中國大學教學, 2006(2).

[4] 鄒景平. E-learning將成為大學教師不可或缺的舞臺[J]. 遠程教育研究, 2004(2).

[5] 鄒景平. 美國E-learning邁入大眾化時代. 2004-12-05.

[6] 沈廠萍,彭珍榮. 教材編寫應著眼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中國高等教育, 2000(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平县| 武安市| 克山县| 织金县| 和平区| 新余市| 永登县| 乐东| 镇沅| 大英县| 仁化县| 大足县| 封丘县| 雅江县| 修文县| 得荣县| 当阳市| 枣阳市| 嵊泗县| 杭锦后旗| 新和县| 旬邑县| 天门市| 克东县| 嘉义市| 富阳市| 两当县| 禄丰县| 怀远县| 札达县| 临颍县| 佛坪县| 习水县| 永定县| 西宁市| 冕宁县| 炎陵县| 迭部县| 松滋市| 涪陵区| 伊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