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前言
- 美國本科留學解讀
- 牛勇 (美)凱西·薩普
- 3244字
- 2016-01-06 15:10:57
本書的讀者
本書是專為那些想把孩子送到美國去讀本科的中國父母而寫的,它不同于在海外著成然后翻譯成中文的作品,因為那類書專為美國家庭而作,并沒有考慮中國家庭的需求。中國的父母需要適合他們,并且可以為他們提供真實且具有實用價值的信息的書。
當然,通過本書,中國學生也會受益匪淺。當他們計劃在美國接受本科教育時,總是會面對龐雜的選擇,筆者希望本書可以幫助他們做出一個最好的抉擇。同樣,筆者也希望被稱為“留學中介”的機構也能閱讀本書,以幫助它們提高服務水準。
本書的特別之處
關于美國本科教育的相關信息在很多書籍及網站上都可以看到(不過大部分都是用英文寫的)。通過這些渠道基本上都能獲得最重要的信息,即錄取率的詳細數據資料、圖書館中的藏書數量及申請期限等。除此之外,幾乎所有的學校現在都有了自己的網站,上面有學校各方面的詳細資料。但是,中國父母所要面對的問題不是能不能獲得這些信息,而是此類信息實在太多了,簡直讓他們無法判斷并做出正確的選擇。
本書的宗旨是為中國父母提供方便。我們的重點不是要推出我們自己的學校排名,而是應用了在美國本土使用范圍最廣、最具可信度的4種評論及排名:《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普林斯頓評論》、《耶魯大學內部指南》及《菲斯克大學入學指南》。同時,我們也將說明這些排名體系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不必過分依賴它們的原因。
在本書中,我們并不是單純列出學校及相關的數據資料,而是會給出我們對于每所學校的真實想法。其中有些是基于我們個人的經歷,有些來源于數年來我們幫助中國學生到這些學校讀書的經驗,有些則來源于我們對有關學校評論的不同圖書與網站的廣泛瀏覽。最重要的是,您能讀到我們對每所學校態(tài)度清晰、觀點明朗的評論——您不一定非得同意我們的觀點,但是我們希望這些意見能在您篩選學校的過程中起到參考作用,從而幫助您做出最好的決策。
篩選學校的過程是中國家庭到目前為止面臨的最大難題。因為美國有多達2 100多所本科學校!他們很可能會在這么龐雜的選擇中無所適從。這也是我們一直努力將我們認為適合中國家庭的學校名單縮減至140所的原因。同時,我們也列出了一些我們覺得不適合中國學生的學校及我們認為其不適合的具體原因。
本書沒有涉及的內容
雖然美國本科教育的范圍似乎聽來有些狹窄,但它其實是一個很大而且很復雜的課題。因此,本書的重點在于學校的選擇,而不是泛泛而談。
所以,有些領域是本書未涉及的,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如何得到美國簽證。毫無疑問,取得去美國學習的簽證的過程是相當復雜的。我們由衷地希望這個過程可以簡單一些。過去,美國對于來自世界各國的人們都是敞開懷抱的,而正是由于這些兢兢業(yè)業(yè)、辛勤工作的人們,才有了如今繁榮發(fā)達的美國。近年來,美國對簽證的限制政策確實有些偏執(zhí),我們也希望在不久的將來這一局面可以得到扭轉。從2007年開始,美國學生簽證的發(fā)放率有了顯著提高;但同時,“獲得簽證”這一過程仍然復雜。因為簽證對于中國家庭來說非常重要,而簽證面試的內容和準備又很復雜,所以我們無法在本書中一一詳述。
●申請程序和申請資料的情況。美國的本科院校基本上都要求父母和學生提供大量的信息資料,包括成績單副本、推薦信、標準化測試的分數及學生自己寫的短論文。以上所述的每條都很重要,都需要進行詳盡的解釋說明。如果需要弄清楚,我們需要另寫一本書了。在本書中,我們只能對這些做簡略的解說。
●如何獲得學校的經濟資助(獎/助學金)。本書詳細列出了一些為中國學生提供經濟資助的學校。但是,申請經濟資助必須填寫專門的表格,并要向學校提供詳盡的經濟證明。由于學校關于這方面的要求有時不是那么容易理解,很多中國父母不明白究竟應該怎么做。另外,還有些中國家庭為了證明他們的經濟是有保障的,試圖鉆空子,把自己賬戶的錢轉進轉出。本書也未涉及這些方面的問題。
●如何申請其他方式的經濟資助。在美國,有很多機構是專為留學生們提供獎學金的。在大多數情況下,對此有興趣的學生只需要用英語寫一份申請。有些獎學金是有針對性的(如只針對喜愛數學的學生),還有一些是專為引起對某個特定問題的重視而設的(如“您覺得減輕全球變暖狀況的最佳方法是什么”)。盡管有很多種獎學金,但是要想找到它們還是很難的,尤其是當英語不是您的母語時,要找到這方面的信息就更不容易了。有一些圖書和網站也有這方面的資訊,我在本書的“其他信息”部分列出了它們的有關信息,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除此之外,本書其他部分并未涉及經濟資助的內容。
●社區(qū)學校和英語培訓課程。有些中國父母應該認真考慮在讓孩子接受傳統的四年制本科教育之前,先將孩子送到美國的社區(qū)學校就讀。在某些情況下,也可以在申請四年本科教育之前,讓孩子參加一些英語培訓課程。因為美國有1 600多所社區(qū)學校及不計其數的英語學習學校,所以本書并未涉及如何選擇社區(qū)學校等方面的問題。
●提供“有條件錄取”的學校。正如本書中所詳細說明的,大部分美國院校至少要求2種標準化測試的成績(SAT和TOEFL)。他們還要求國際學生在入學前9個月就開始進行申請。不過,美國仍有數百所學校沒有這些要求。他們可提供“有條件錄取”,也就是說,即使國際學生沒有這些標準化測試的成績,即使他們申請過晚,也仍有可能在學校的考慮范圍之內。針對這一話題,我們專門在博客中進行了解說,請訪問我們的博客以獲取詳細資訊。
●夏令營項目。大多數美國家庭都會在孩子上高中時送他們去參加夏令營,之后還會在大一的暑假再送他們去一次。因為需求如此強大,美國擁有超過15 000個夏令營項目!其中一些僅供孩子們玩樂、放松,但越來越多的項目開始注重如何讓孩子為進入好大學做準備。其中,最有名氣的項目當然是競爭最激烈的,并且要求學生寫論文、提交成績單及教師推薦信!因為這方面的內容比較復雜,我們并沒在本書中展開敘述。如有興趣,請訪問我們的博客了解更多詳情。
看到這里,您大概會感到有些疑惑——那本書究竟寫了些什么呢?答案很簡單:經過對美國2 100多所本科院校的研究與分析,我們挑選出了最值得中國家庭重視的140所學校并對它們進行了詳細說明,這些學校對中國學生而言是最為適合的。
我們也提供了關于社區(qū)學校及“有條件錄取”項目的一些信息,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這些項目盡管并不廣為人知,但對許多中國家庭而言卻是很不錯的選擇。
與前兩版的最大不同之處
有些細心的、本書的忠實讀者可能會發(fā)現,本書第3版有一類內容和前兩版有著很大的不同,這就是對于宗教背景學校的態(tài)度。在之前的版本中,很多宗教學校都被納入了“不被推薦”的名單里;而在第3版中,他們成為了“被推薦”的學校。這是為什么呢?
實際上,在宗教學校里,中國學生可以從以下4個方面受益。
(1)普遍更強的學術風氣、更小的教學班和更多的人文關懷。
(2)真正的“美國經驗”。美國數百年來的歷史,毫不夸張地說,是建立在宗教的基礎上的,它本身就是個宗教國家。中國的家長都希望孩子在留學期間,去真正融入美國文化,甚至將來留在那里。在這樣的情況下,怎么能去規(guī)避宗教的影響呢?顯然是了解越多,越容易融入。因此,學習一些宗教課程,周日去教堂觀摩一下宗教活動,或者參加教會組織的一些社區(qū)服務活動,是很有意義的事情。這些確實是有宗教背景的大學的優(yōu)勢。
(3)因為很多宗教學校愿意增加國際學生的人數,使學校更加“多元化”,因此可能有更多的機會為中國學生提供獎/助學金。
(4)中國學生會感覺到“特別”,當然,他的當地同學們也會覺得“特別”,從而給予中國學生更多的關注和照顧,更愿意和他們交朋友。
那么,之前兩個版本里,我們承認是因為對宗教的正面影響考慮不周全,因此希望在這個最新的版本里有所更正。當然,并不是所有的宗教學校都改成“推薦”了,我們對那些教會氣氛實在太嚴重,或者該宗教確實不歡迎“外人”的學校仍然保持“不推薦”。希望讀者注意這一點。
當然和前兩版相比,還有些其他的不同,最多的就是數據上的更新。無論是《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的排名還是學校的各項指標等,我們都把最新的數據呈現給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