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3 是什么影響了我們的孩子

人在成長過程中要經歷三種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許多家長認為,教育就是學校里面的事情。學校是專門教育人的場所,它有專門的場地、設施、課程等,還有懂教育的老師,因此,把孩子送到學校,只要好好學習,聽老師的話就能成才;至于家庭教育無關緊要,或者說關系不大,這種認識是片面的,也是不負責任的。學校教育確實非常重要,但家庭教育也不例外,有許多地方在許多時候對學校教育是一種促進和轉化,甚至超過學校教育的效果。因為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庭教育對一個人來說是啟蒙教育。

可是,對于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來說,僅僅是教育還是遠遠不夠的。各國的教育專家都已達成共識:影響一個人的成長,并給人與人之間造成巨大差異的,有三大因素:遺傳、教育和環境影響。有的學者將后兩者統稱為環境影響,也就是把教育看做是環境因素之一。

◆ 遺傳

科學研究已經告訴我們,遺傳對于人的生理、心理影響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觀察一下我們自己和周圍的家庭,遺傳對后代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孩子的容貌、身高、體形乃至神情、氣質,總是帶著父母親的痕跡,有些疾病也是遺傳所致。遺傳真是一個神奇的東西,好像真有一只造物主的手,把有關父母的一些神奇密碼在孩子出生時就編定。假如排除后天環境因素的作用,密碼就會讓孩子按照預定的軌跡發展。

近二三十年來,隨著遺傳生物學、基因遺傳學等學科迅速發展,使得人們從細胞層面開始對遺傳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歐美有的科學家通過人類遷移引起人種的基因變化的研究發現,基因中的多巴胺與人的好奇心、好動、吸煙酗酒等尋求刺激的行為有很大關系。日本、中國等亞洲人的基因中多巴胺很少,而南非洲一帶人的基因中多巴胺竟高達63%。多巴胺的偏少造成亞洲人安靜,善于通過思考來學習,而非洲人愛動,他們在打獵、體育等方面勝于亞洲人,卻不擅長思考,他們必須在活動中學習才能學好。

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與哈佛大學、都柏林大學的專家在2002年合作進行了一項研究,發現黃種和白種的嬰兒出生時不僅體質上存在差異,氣質上也存在差異。氣質是先天因素,具有穩定性,在個體發展過程中,是屬于“秉性難移”的部分,不會發生反差很大的改變。這就是說,中國孩子是“天生”比美國和愛爾蘭的孩子要乖,在自我安慰能力方面要強。而這個研究結論和30年前美國科學家對1周歲的亞裔、歐裔嬰兒進行的比較式研究的發現不謀而合。這個研究說明,人的個性與遺傳相關。因而根據這些研究,科學家們普遍認為:人與人之間的差別一般來自于生物基因決定的遺傳,還有一半來自于后天環境的影響,這種環境包含教育。

從20 世紀80 年代開始,教育界開始意識到遺傳對于人的發展起著基礎材質的作用,由遺傳帶來的個性特質對于環境和教育具有一定的選擇性,教育必須以受教育者為本,以受教育者為主題,重視個性化的教育。有專家認為,當前素質教育的實施,實質上就是實現個體遺傳素質的社會性開發,以及社會需要對相應個體再創造的過程。以學生為主體、個性化教育等現代教育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現代基因研究的最新成果作為科學依據的。

◆ 環境因素

這里所講的環境因素,是和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割裂開的環境因素。

大千世界中,林林總總的環境都會對人的生長發育形成影響。從出生的那天起,孩子就受到其所處環境的影響,其成長也必然留下環境的烙印。這些環境中,有小環境:家庭、學校、親戚朋友和鄰居等;中等環境指以上幾種環境之間的互動;外部環境:地區產業、家長工作環境、大眾媒體等;大環境:整個社會形態、統治者的意志。

無論家長們對所生活的社會環境是否滿意,都必須正視現狀,設法讓孩子們在所處環境中盡可能受到良好正面的影響。可以看到,在最直接的生活小范圍中,選擇與孩子接觸的人——成人和同齡伙伴是很重要的,他們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個性成長。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長們自己的言行更需檢點,也要注意日常與什么人來往,盡量以身作則為孩子做出正直的榜樣。

而且,那小環境中任一因素對孩子都產生影響,任何一方都不能推卸責任或擺脫干系。在中國的特定環境中,多數人可能沒有西方人那樣受到教會的影響,但家庭、學校、和鄰里之間的影響都不可少。所謂鄰里之間的影響,其實中國古人就懂,因此有“孟母三遷”等典故,但現代社會,需要注意的是,除了盡量注意居住環境要適合孩子的成長,更要引導他們不能因環境而產生自卑或自傲等不良心理。

所謂“江南的才子山東的將,陜北的黃土埋皇上”,對于所處環境,家長們要懂得因地制宜,利用現有條件讓孩子盡可能地吸收所在環境中的積極因素。

◆ 教育因素

所謂教育,是指有目的的、有組織的、有計劃的,以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的的社會活動。我國歷來都十分重視教育,孔子的學說,已經影響了中國幾千年,對我國無論是政治、經濟、文化還是整個社會都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但是,今天我們這里談到的是對孩子成長有至關重要作用的教育因素,而且特指家庭教育因素。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尤其是現代社會對一個人綜合素質的要求,許多家長也逐步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那么,在家庭教育中影響孩子健康成長的因素有哪些呢?

1.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條件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更是孩子生活、成長的第一環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教會孩子做人是孩子成長的首要條件。在孩子們用詢問的眼光注視世界、認識世界的時候,在他的眼中最常見到的是父母。父母的言行正表達著他們自己的人生態度,父母也最先被孩子認可了,于是無意識的模仿就有了對象。因此,作為家長事事必須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起良好的榜樣,以堂堂正正的人的形象,留在孩子心目中。堂堂正正的人應該是一個正直的人、有責任心的人。貪婪、自私、斤斤計較、欺善怕惡、吹牛、違犯法紀、缺乏愛心是最損害形象的,一旦這樣的形象映入腦海,就很難被磨滅,而且還是今后和父母產生情感障礙的潛在誘因。同時,又常是導致孩子自悲、自我封閉、自暴自棄等病態心理的原因之一 ——他因為有這樣的父母而感到羞愧,自覺低人一等。

另外,還要敢于在孩子面前認錯,那種認為認錯就意味著降低威信,于是強詞奪理,甚至以打罵手段鎮住孩子的做法是最愚蠢的做法,會讓孩子瞧不起。因此,要塑造好自己的形象,做好孩子的“啟蒙教師”。

2.目標、步調一致

對于孩子的成長,家庭成員要有統一的目標和部署。因為孩子的性格、興趣、愛好都有所不同,而全家人的意見可能有偏差。所以,有必要研究當下社會的需要,綜合父母的成長經驗,在全家人統一認識的基礎上,給孩子一個準確且進而有效的“定位”,要真正做到步調一致。思想上的統一尤為重要,尤其是爺爺、奶奶由于經歷不一樣,對社會的需要不了解,在教育孩子上必須與其他成員保持一致,盡量不要因自己的教育而否定了別人的教育,注意教育的橫向聯系,使整個家庭教育形成一個合力。

3.關愛中不失嚴格

普天之下父母的愛是最無私,最真摯的愛。可是如果把這種愛變成了溺愛,那就成了愛的可悲。讓溺愛造成的后果也是令人痛心不已的。家長對孩子的愛,不能只是自己情感表達的需要,自己宣泄了,也就滿足了,這種愛,也是一種教育行為,是父輩對孩子成長的情感投資。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孩子完成某些任務的動力和監督其執行的外驅力。一個成長中的孩子,他所需的幫助是多方面的,除了要給孩子提供充足的營養,保證其體魄的健康外,孩子內心的塑造、性格的健康發展,情感的滋潤以及思想、品德的培養,都應同樣予以重視,樹立“讓孩子全面發展”的意識,給孩子以全面的關注,是體現“嚴格”的第一方面。

家庭不是學校,做事沒有太多程序化的東西。但必須讓孩子養成合理安排的好習慣,這種習慣的習得需要進行“嚴格”地控制和實施,讓孩子明確各項任務并加以實施。這種“嚴格”的操作化過程正是教育的體現,告訴孩子做事情要懂得持之以恒。對于孩子做事的嚴格要求,就是明智的愛、合理的愛的表達。

最后,為了達到家庭教育的目的,與孩子能夠進行心靈的溝通,最重要的就是和孩子交朋友。一位心理學工作者曾說:父母讓孩子通過語言把所有的感情——積極的和消極的,都表達出來,是對孩子最大的保護。所以,父母抽出時間來和孩子進行交流,認真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不斷給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讓孩子不斷進步,這才是真正有效的家庭教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松潘县| 德兴市| 罗定市| 弋阳县| 友谊县| 元朗区| 团风县| 郧西县| 荣成市| 黎城县| 四川省| 福建省| 林西县| 万山特区| 梅州市| 辽阳县| 登封市| 安塞县| 包头市| 曲阳县| 淄博市| 通许县| 洛宁县| 广州市| 县级市| 西贡区| 阿尔山市| 汶川县| 巫溪县| 揭阳市| 永德县| 阿拉善右旗| 申扎县| 聂拉木县| 尚义县| 汉源县| 湘乡市| 苏尼特右旗| 杂多县| 靖边县| 桃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