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ES!產品經理
- 湯圓 老馬
- 2132字
- 2018-12-26 20:56:48
序——呼喚產品經理階層
數年前,跟一位朋友在上海浦東一家很冷清的咖啡館閑坎。我們暢談“中國制造”在美國大小商店無處不在的情形,我們感慨日本電子賣場示威般高懸的“日本造”標簽,我們景仰“德國品質”的持久競爭力,也擔憂起我國電子信息產業、企業、產品的現狀與未來……沉寂中,他向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在德國求學和供職15年后,他決定離開德國雇主回國創業。這時,一位擔任產品經理的同事連夜在車間打造了一件個性化禮物。這是他最喜愛的禮品,它充分體現了德國雇主技術、產品的實力,體現了這位產品經理的精湛技術和過硬的動手能力,也體現了他們之間濃厚的感情。他的喜愛并沒有停留于此。他的震撼在于:正是有無數個這樣的產品經理,才造就了德國品質享譽全球的口碑。“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做強做優,迫切期待產品經理階層的崛起”——這是我們不約而同的結論。
自從那次紙上談兵之后,我就與產品經理結下了不解之緣。無論是新聞選題策劃,還是日常采訪報道,無論是經營項目的運作,還是平日的社交圈子,產品經理已經成為我工作和生活的主角。正是這種發自內心的對產品經理的崇敬和期待,我有幸接觸到湯圓等人自發組織的產品經理“草根群”。
為了給產品經理正名,為了產品經理階層的崛起,為了讓產品經理在“中國創造”中充分發揮中流砥柱作用,他們貢獻微薄的收入,組織沙龍,開展培訓,開發網絡平臺。如今,他們將多年產品經理調研、培訓、實踐的知識結晶結集出版。這不僅是他們個人事業中的里程碑事件,也是產品經理階層崛起的標志性事件。
圖書即將出版之際,作者邀請我以媒體從業者身份寫序。我很糾結,一來我很想寫,因為我認同、崇拜產品經理,震撼于作者的熱心和韌性。二來我不敢寫,之于產品經理,我僅僅是一個鐵桿的“粉絲”,面對厚重的書稿,我是誠惶誠恐。盛情難卻,還是想以作者和產品經理“粉絲”的身份,談幾點心聲。
一、產品經理是產品、品質的靈魂。
目前,產品經理研究并沒有上升到系統學科,類似的書籍并不多,但有關產品經理的定義可謂眾說紛紜。有一位IT企業的產品經理曾經告訴我,產品經理也稱品牌經理,其職責是掌管4P,即產品(Product)、價格(Price)、渠道(Place)、促銷(Promotion),我并不認可這種觀點。因為4P營銷理論適宜于社會形態單一、社會供求不足、顧客需求簡單化、媒介傳播大眾化的市場環境。在社會形態多元化、供求過剩、顧客需求多樣化、媒介傳播精準化的網絡時代,產品經理更加注重客戶需求的把握,更加注重技術的產品化,更加注重產品的解決方案化。概括地說,產品經理更加致力于規劃、研發和技術等前端環節,引導消費者意志前置于生產環節的前端,是要對產品的性能、效能、品質負責的,是一條產品線的靈魂。當然,我不敢給產品經理妄下定義,更加系統,更加精確的界定均包含在本書當中。
二、產品經理是新型工業化生產的代表。
無論是20世紀中葉的規模化生產,還是發起于20世紀80年代的精益管理,其核心是經濟人按照生產線流水作業,其效率得益于“泰勒-福特制”的科層式官僚體制。伴隨著生產流程再造、柔性制造的誕生,特別是金融危機后世界發達國家提出的“去工業化”、“再制造”等方式,加速了網絡時代“定制-溫特制”扁平式管理的誕生。在這種生產管理方式下,企業高效率管理不再是傳統的機械化,也不再是一般意義上的自動化,而是以產品經理為生產方式和管理模式的核心,及時捕捉客戶和市場的需求,及時掌握技術和生產的革新,高效調配企業內外部資源,快速生產、銷售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并跟蹤服務、調試、修正產品或解決方案。在網絡時代的扁平化管理體系中,產品經理首先是一個社會人,他面對的不是生硬的生產線,而是面向市場、調配資源的團隊。
三、產品經理是社會良性流動的標志。
盡管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30余年,盡管企業化、市場化已經從書面走向實踐,盡管社會水平流動和垂直流動體制已經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學而優則仕”帶來的社會階層固化依然存在,企業資源向行政職務集中現象依然存在。當企業良性運行產品經理制度之后,產品經理作為行政職務的重要補充,為企業員工創造了新的發展舞臺和新的升遷“梯子”。在產品經理制度健全的企業中,產品經理作為產品和品質的靈魂,作為新型工業化生產的代表,同樣掌控著依托產品線的研發決策權、資源調配權和收益分配權。這不僅為不善管理、不屑管理的業務骨干提供了健康的升遷流動機制,也為企業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充分發覺企業知識資本,創造了良好的體制氛圍。更甚者,在產品經理體系中,原行政或管理職務擔當者扮演著協調、參與人的角色,有利于企業管理層深入一線、科學決策、高效執行。
總而言之,產品經理階層的誕生標志著產品規劃、技術研發、解決方案提供和客戶關系發展的一次變革,標志著社會人力資源健康流動的一次創新,標志著產品和品質的一次飛躍。當然,產品經理階層是伴隨著中國特色工業化進程的新生事物,是“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的必然產物。新事物戰勝舊事物的道路是曲折的,前景是光明的。在產品經理成長的過程中,困惑和磨難在所難免。本書系統地回答了產品經理工作、生活中面臨的實際問題,并以鮮活的事例予以啟發,相信本書將對每一位致力于產品經理的人,包括產品經理的領導們,都將大有裨益。
中國電子報社常務副社長、中國計算機學會高級會員 張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