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革命的盛大節日
8月1日,臂上纏著白毛巾、領上系著紅布帶的雄赳赳的起義士兵,一隊隊在南昌街上走過,雖然不相識,彼此都非常親熱地打著招呼,臉上充滿了勝利的喜悅。8月1日的南昌《民國日報》照常出刊,登載了在原國共合作時代擔任國民黨中央委員的共產黨員和國民黨左派共22人的聯名宣言,題為《中央委員宣言》,署名的原擔任國民黨中央委員的共產黨員有毛澤東(毛澤東此時實際未到南昌)、惲代英、吳玉章、鄧穎超、林祖涵、楊匏安、夏曦等;署名的國民黨左派,有宋慶齡、鄧演達、柳亞子(此三人實際未到南昌)、彭澤民、張曙時、屈武等。這篇氣壯山河的宣言,聲討了蔣介石、汪精衛、何鍵等國民黨新軍閥反動派背叛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的三民主義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以及他們屠殺人民的滔天罪行。宣言中說:
“蔣逆中正……公然叛變,割據東南,勾結軍閥買辦,殘害同志,屠殺民眾……”“……何鍵即開始謀叛,嗾使夏斗寅等潛襲武昌,暗命許克祥等發難長沙?!嬷覍嵞軍^斗之黨員與農民斷腰折軀者數以萬計,全鄂以五千計。而(汪精衛等)之武漢中央對此數萬同志之被害……則加之以違背中央命令之罪,賣黨賣同志,一至于此!”宣言號召說:“凡我同志,丁此時艱,務宜團結一致……繼續為反帝國主義與實行解決土地問題奮斗,須正確而勇猛的以此種革命主張號召天下,喚起民眾。”【77】
這份《民國日報》上的宣言和革命委員會的布告,張貼在街上,每一處都圍著許多人在觀看。繁華街道上有宣傳員在向群眾講演起義的意義。大街小巷貼滿了工會、農民協會、婦女協會及學生會擁護起義的宣言和布告、標語,南昌充滿了歡樂的節日氣氛。
勝利后,周恩來領導前委將參加起義的隊伍3萬人,沿用原來“國民革命軍”的番號,整編為三個軍:第九軍,以朱德為副軍長;第十一軍,由葉挺任軍長;第二十軍,軍長仍是賀龍。又沿用第二方面軍番號由賀龍擔任總指揮,葉挺任副總指揮兼前敵總指揮。第二十軍下轄三個師,第一師師長賀錦齋,第二師師長秦光遠,新編一個第三師,由周逸群任師長,軍部直屬一個教導團,一個特務營。第十一軍下轄三個師:第十師,師長蔡廷鍇;第二十四師,師長由葉挺軍長兼任;第二十五師,師長周士第。第九軍新建,以軍官教育團為骨干,率領了參加起義的南昌城警察部隊、工人武裝糾察隊以及近郊農軍,后來二十五師也歸第九軍指揮。此外,革命委員會政治保衛處直屬一個團,一個手槍營,一個警衛營。這樣,這支擁有3萬人的共計16個團又4個營的浩大的起義的工農軍隊就誕生了。
由前委書記周恩來直接領導的軍事參謀團,由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聶榮臻、賀錦齋等,還有蔡廷鍇以及張國燾等參加組成。由劉伯承擔任參謀長,軍事參謀團是軍事的決策機構。
在黨的前委會討論革命委員會人選時,曾有激烈的爭論。由于作為中央代表的張國燾竭力主張須加上張發奎的名字,以示拉攏,或使之中立,竟把張發奎列為主席團成員之一,并把黃琪翔、朱暉日等張發奎部下軍事指揮員(均在九江)也列名在革命委員會之中。由于周恩來等堅持反對這種無原則的做法,到發第二次布告時終于除去了這三個人的名字。
關于土地革命問題,周恩來到九江時,傳達中央的意見,就提出了應該以土地革命為主要的口號。但譚平山等堅持主張“沒收二百畝以上的大地主的土地”。這問題一直有爭論,到瑞金前委會開會時,由于周恩來等堅持“沒收土地”的主張,爭論未決,到上杭又開會,經多數同意改為“全部沒收地主土地”和“耕者有其田”的口號,但張國燾仍堅持主張“沒收五十畝以上的大地主土地”。
起義決定打出國民黨左派的旗號,團結左派反對右派,反對國共分裂,這從堅持革命統一戰線思想的方面來看,提法、口號是對的。但起義后,自己如何創造出獨立的一套,大家都還在探索中。
8月2日,南昌城召開盛大的群眾大會。選出周恩來、朱德、宋慶齡(未到)、吳玉章、賀龍、郭沫若、惲代英、葉挺、彭湃、何香凝(未到)、徐特立、林伯渠等二十五人為革命委員會委員,以吳玉章為秘書長。大會舉行革命委員會就職典禮。據8月3日南昌出版的江西《工商報》報道8月2日大會盛況如下:
“革命委員會于二日下午一時,在貢院側舉行就職典禮……到會群眾有農工商學兵各界共數萬人,旌旗蔽日,歡聲振天,誠南昌前此未有之盛況,亦中國革命開一新紀元之佳兆也。”會上,革命委員會委員宣誓就職,群眾高呼口號。會場充滿革命空氣,民眾大呼“打倒武漢政府,打倒反動軍閥,實現三民主義,完成國民革命!”“群眾高呼:打倒蔣介石!”“群眾大呼打倒唐生智、何鍵、汪精衛、譚延闿、顧孟余!打倒武漢偽政府、偽中央黨部!”“擁護革命委員會!”【78】
8月2日,革命委員會又發布了命令,任命一批干部負責各種革命組織的工作,據8月3日南昌《民國日報》報道,任命了彭湃、郭亮等為農工委員會委員;任命了郭沫若、惲代英、方維夏等為宣傳委員會委員,派郭沫若為該會主席,郭未到任以前由惲代英代理;任命李立三為政治保衛處處長;任命張曙時、彭澤民、徐特立、朱蘊山等為黨務委員會委員,以張曙時為主席;任命郭沫若為總政治部主任?!?9】
在短短的幾天內,群眾運動也像潰決堤防的洪水一樣高漲起來。公園的廣場中天天有群眾集會。到處可以碰到游行的行列。街頭上隨時有新的標語出現:“打倒帝國主義!”“打倒新舊軍閥!”“打倒叛黨賣國的蔣介石、汪精衛!”“實行土地革命!”
郭沫若是8月4日傍晚才趕到南昌的。他回憶到達時先后見到賀龍、周恩來的情景,寫道:賀龍“看見我們到了,歡喜得跳了起來?!悄銈儊砹?,來了,大家關心得要命啦!’說著便把我們擁抱起來?!灰粫?,恩來得著消息也趕來了。他已經在電話中知道了我們挨過打并把一切行李都丟掉了,他隨身帶了一套藍布軍裝,是他所分得的,拿來送我。大家都有說不出來的高興。我把張發奎寫來的四項要求(按:主要是張發奎要求八一起義軍不要走沿贛江回廣東那條路,因為他的軍隊要走那條路回廣東去,以避免雙方沖突。)交給了恩來,他拿著看了一遍,說:‘都不成問題了。我們是決定走東江,不走贛南的。本來我們打算今晚就出發,離開南昌,現在改成明早出發了。我們和他自然可以各不相干。……八一革命,我們只繳了第三軍和第六軍一部分的械……’恩來是屬于參謀團本部的,負責指揮軍事上的責任,他很忙?!茸吡恕!薄?0】郭沫若的這個回憶刻畫出了周恩來關心同志和指揮若定的精神,也描述了賀龍熱情豪爽的性格。
七、南征途中
郭沫若對于八一起義軍準備出發南征時的心情有過這樣一段歷史性的描述:“北伐軍由廣州出發,不到一年工夫便席卷了長江流域,并且幾乎完成了統一華北的使命,現在由蔣介石為首的內部叛變,陣線是分裂了,只剩下革命的核心力量,又從長江流域要折回到廣東,準備卷土重來。照道理,這應該是革命的挫折,然而在當時,誰也沒有這樣的感觸,‘八一’革命是成功了,我們是勝利者。勝利者的氣氛的確是彌漫著的……”
南昌起義是勝利了,但南昌周圍的敵人力量仍是強大的。城外附近各地敵人,有的24小時可到,有的兩天之后可以到達。不僅張發奎聲言要從九江到南昌,朱培德也正在吉安、樟樹等地調集他的部隊,作反攻南昌的部署;武漢、南京兩方面,都可以迅速集結部隊從水陸兩路入贛進攻南昌。從當時形勢和敵我力量對比來看,起義軍是不能久占這個四面受敵的大城市南昌的。及時撤出南昌城以保存我軍有生力量,是完全正確的。但問題是當時起義領導機關都還沒有認識到可以把隊伍拉到附近農村山區,深入土地革命,發動農民,建立鄉村革命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像后來毛澤東所做的那樣。而是想南征回到廣東,重新建立廣東革命根據地,再來一次北伐,以統一和解放全中國。因此,8月5日起義隊伍就撤離南昌,出發向廣東南征了。南征的具體目標是廣東的東江流域和潮州、汕頭。這是想找一個???,取得蘇聯的軍火接濟,也就是仍然存在著依靠外援的想法。實際上當南征軍千里迢迢到達和占領潮、汕的時候,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的艦只,早已封鎖了潮、汕的海口,蘇聯派來接濟軍火的船只,根本無法靠岸。當時原想在取得潮、汕、海、陸豐和惠陽以后,依靠那一帶東江流域農民運動基礎比較好的有利條件來建立革命根據地,然后統一廣東,再圖北伐。但從軍事上說,我軍溽暑遠征,師老疲憊,潮汕、海陸豐一帶地勢低洼,無險可守。敵人早已集結重兵在潮、汕北面的五華、興寧、梅縣一帶山區,占領了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形,以逸待勞,包圍襲擊我疲憊之師,我軍在軍事上處于不利地位??傊?,沒有在江西就地革命,以鄉村包圍城市,和急于想取得海口,取得外援——蘇聯軍火接濟,這是后來造成南征失敗的兩個基本原因。到毛澤東建立井岡山根據地,寫出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這一光輝文獻,才在理論上和實踐上解決了在革命失敗后敵強我弱的條件下,中國革命必須走鄉村包圍城市這條正確道路問題以及立足于自力更生的這一基本思想。
南征軍出發向撫州(臨川)前進的途中,發生了蔡廷鍇帶第十師逃跑的事件。蔡廷鍇的第十師原是在7月30日、31日作為東征部隊開到南昌的。該師有三個團,5000多人。蔡部中我黨黨員較少,只有一個參謀長和幾個團級干部,以三十團團長范藎同志為首的四五個領導干部,加下級部屬和戰士中的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共幾十個人。蔡本人態度不明,7月31日晚的前委會議上,賀龍主張將蔡廷鍇扣起來,后來決定先由周恩來親自找蔡談判,爭取他率部參加起義。蔡當時慨然同意起義。因此,該部也加入了起義軍。如前所述,編入了葉挺的第十一軍。但在8月5日出發南征時,蔡師走到進賢縣,有反動分子策動蔡廷鍇拉隊伍逃跑,蔡廷鍇竟為所策動,把該部中范藎等幾位領導干部中的黨員扣押起來,到鷹潭后把我黨的全部黨團員遣送走了,他自己帶了隊伍開小差向東逃經浙江轉福建方面去了,后來擴編成了國民黨第十九路軍。
周恩來后來回憶蔡廷鍇逃跑事件的教訓,曾說:當時應調出蔡的第十師兩個團編入葉挺、賀龍部隊,另從二十軍及葉挺二十四師中調出兩個團編入第十師,就可以防止蔡廷鍇率整個十師脫逃。他認為這是一個教訓。【81】
前委鑒于蔡廷鍇率部逃跑的教訓,到撫州(臨川)后,對部隊又進行了一次整編,把一些不可靠的軍官換了下來。南下途中,經過撫州、宜黃、廣昌而到瑞金。天氣炎熱,那一帶都是山區,當時沒有公路,道路崎嶇。不少地方群眾受了當地反動派的欺騙宣傳,對起義軍不了解,紛紛逃避,以致籌糧不易,給養困難。士兵中痢疾、瘧疾、中暑等疾病現象相當嚴重。由于部隊改造才剛剛開始,有的戰士覺悟差,逃亡現象也不斷發生。到撫州(臨川)以后,由于軍餉、給養發生困難,前委開會研究解決軍餉的籌集問題。周恩來、惲代英等主張沒收土豪劣紳和反動派的財產和對地主富農征發糧食及罰款的財政政策來解決糧餉問題;而譚平山等卻只主張通過舊政權派款的辦法,并通過土豪來籌款。這實際上是依靠當權的地主階級把款攤派到工農人民頭上去了。到前委汀州會議,通過了周恩來等的正確意見,大抓豪紳,實行沒收、征發與罰款,并發還許多貧苦工農已攤出的派款,僅兩日即籌得了4萬余元。
在撫州,部隊休整了一下,打退了襲擊我運輸部隊的一股土匪。到宜黃,郭亮向大家講了一次話。在廣昌城的一個大地主庭院里,周恩來向大家講話,鼓舞大家為解放中國、為共產主義光輝前景而奮斗,大大鼓舞了士氣。在廣昌,二十軍第三師還召開了黨代表會議。【82】
當時黨的組織,是在前委之下每軍有軍委員會;在軍委員會之下,有師委員會;在師委員會之下,每個團有總支部或支部組織。在二十軍中,黨的工作以第三師開展得最好,到潮州時,全師的黨務工作者有50多人。每當休整時,就請周恩來、惲代英或其他同志作報告,并經常召開黨員大會,所以,黨的工作,從未停止,甚至在行軍作戰時也是如此。在瑞金,前委舉行了很莊嚴的入黨宣誓儀式,吸收了賀龍等一批優秀分子入黨。
十一軍的二十四師和后來歸九軍指揮的二十五師,黨的力量和黨的工作都比較強,使部隊保持了旺盛的斗志。但二十軍的第一、二師,原來黨的基礎差,一路匆忙行軍,所以減員現象也比較嚴重。
為了做好部隊和群眾的宣傳工作,革命委員會的宣傳委員會發布了一個“八一革命宣傳大綱”、一個“土地革命宣傳大綱”,主要的宣傳口號是:“實行土地革命!”“建設鄉村政權!”“擁護工農利益!”“鞏固革命陣線!”等等??傉尾颗c各級政治部的宣傳隊,一路上都努力向群眾宣傳,刷寫大標語。尤其是前委直屬宣傳隊的女同志們,在宣傳群眾中起了積極作用,使許多地方已逃避的群眾又紛紛回來支援部隊。周恩來還讓參加起義的女同志學習和擔負了對傷病員的醫護工作。由于前委在沒收地主土地問題上存在爭論,對外宣傳口號,一般停留在“沒收二百畝以上地主的土地”的口號上。但在當時,特別在南方,擁有二百畝以上土地的大地主并不很多,這一口號不能使廣大貧苦農民得到實際利益,不能吸引和動員廣大農民群眾起來參加斗爭。所以這次軍事行動沒有能夠和發動農民的土地革命真正結合起來。
總的說,南征途中我軍紀律嚴明,以實際行動擴大了黨的影響,宣傳了土地革命的口號,播下了革命的種子。以周恩來為首的領導干部發揚了艱苦奮斗的作風;負責宣傳工作的惲代英在驕陽似火、酷熱燙腳的長途行軍路上,天天穿插在戰士行軍隊伍中,一邊不住地拿搭在肩上的汗巾擦汗,一邊不斷地向戰士、干部們進行宣傳鼓動工作,講解革命道理。他這種革命精神,深深地感動和鼓舞了同志們。南征軍的革命影響,也給后來紅軍在贛南閩西創造革命根據地留下了一個好的基礎。有一張南征軍向廣東進軍途中的布告,是這樣寫的:“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賀示:照得本部各軍,富于革命精神。此次南昌起義,原為救國救民。轉戰千里來粵,只求主義實行。對于民眾團體,保護十分嚴謹。對于商界同胞,買賣尤屬公平,士兵如有騷擾,準其捆送來營。本軍紀律森嚴,重懲決不姑徇。務望各安生業,特此鄭重申明?!边@張有歷史意義的布告,后來被革命群眾從墻上揭下,珍藏起來,一直到全國解放后,才作為革命文物,送到中國革命博物館展出。【83】
八、壬田、會昌之戰
起義部隊在向瑞金前進的途中,即已發現敵軍錢大鈞部正集結兵力,阻攔我軍南下。前委遂命令賀龍的第二十軍為先頭部隊,由二十軍第三師的一個營為前衛營,前衛營由第九軍軍長朱德親自指揮,向壬田市搜索前進。賀龍帶二十軍在后跟進。
8月18日下午,朱德的前衛營與錢大鈞部的兩個團在瑞金以北30里的壬田市突然遭遇,展開激戰,前衛營人數雖少,但在朱德的指揮下沉著應戰,一直堅持到賀龍帶二十軍本隊趕來。敵兵力雖僅兩團,但仍負隅頑抗。我軍犧牲了一個團長,于是“為我們的團長復仇”的口號,響徹我軍陣地,激戰至第二天凌晨,敵軍在我軍的堅決打擊下向瑞金城潰退。我軍一鼓作氣,趁勢拿下瑞金。
19日,革命委員會及后衛全部到達瑞金城。在瑞金,從繳獲的敵人文件中得知,敵南路總指揮錢大鈞部第二十師、第十八師、新編第一師及補充團共十個團,集結于會昌一帶,以會昌城為中心,在城東北山丘地區、城西北之嵐山嶺、城西之寨崠一帶構筑工事防守,環繞會昌城的貢水沿岸也構筑了工事;桂軍黃紹竑部約七個團,集結于白鵝墟附近地區,企圖阻擊我軍。
面臨這種情況,前委有兩種意見:一、周恩來、賀龍、劉伯承、葉挺等主張攻擊會昌之敵,并圖殲滅之。即全部殲敵于筠門嶺一帶。而另一種意見(俄顧問紀功等)則是避免與敵接觸,繞過敵人速走汀州、上杭而進入廣東潮、汕。爭論結果,多數人認為,不論走哪一條路,都得先破會昌之敵,會昌之敵不破,敵人隨時會跟蹤襲擊。于是前委決定:葉挺指揮十一軍二十四師和二十五師為右縱隊,向會昌西北山頭陣地之敵進攻;朱德指揮教導團和二十軍第三師為左縱隊,向會昌東北高地之敵進攻。二十軍第一、二師為總預備隊,位于瑞金附近,由賀龍指揮策應各方。全軍于24日早上進行總攻擊。
24日晨7時許,朱德指揮的教導團、二十軍第三師,經一夜的強行軍首先到達會昌城東北十余里處的一帶高山上。
會昌城位于貢水上游的之字形河套的平壩上,有群山環繞,成為會昌城的天然屏障。敵人依據優勢地形和工事,對我軍頑強地抵抗。
城東北的左縱隊在朱德的指揮下即展開激戰。城西北的右縱隊,只有二十四師按時到達,到達后即投入戰斗。前委總指揮部的周恩來、劉伯承、葉挺、聶榮臻等隨二十四師在城西北指揮戰斗。指揮部設在十一軍炮兵陣地附近。炮兵陣地目標很大,敵人的炮彈、子彈經常落到指揮部附近。周恩來等沉著地指揮著戰斗,對時時飛來的炮彈全不放在心上。
二十五師擔任后衛,于23日深夜從瑞金出發,中途走錯了路,走到洛口一帶,方知方向不對頭,又折回來趕向會昌,這樣一耽擱,直到中午1時左右才到會昌。
由于二十五師未能如期到達,朱德部在城東北高地的左縱隊一下子把敵人吸引過來,在敵眾我寡的危急關頭,朱德親臨前沿陣地指揮戰斗,英勇鎮定地拾起犧牲戰士的槍,向敵人猛烈射擊。敵我雙方的陣地,反復爭奪,得而復失,失而復得。第三師是起義后新建的師(師長周逸群),其成員大部分來自工運和農運中的積極分子,雖未經過幾次戰斗,但仍然堅韌頑強,勇敢作戰。一營營長陳賡左腿兩處中彈,筋骨被打斷了,身負重傷,仍不下火線。許多干部、戰士英勇犧牲。他們的艱苦戰斗有力地配合了西北方向十一軍的行動。
二十五師跑步到達后,即到指揮部向周恩來等請示任務。師長周士第報告說:“昨天夜間我們走錯了路,發覺以后才由洛口附近轉回來?,F在都到齊了?!?
周恩來說:“沒關系。這個不談吧,現在要談怎么打敵人問題。你們二十五師的任務,我們已經討論了,由葉挺同志給你們講吧!”
葉挺向師長周士第和黨代表李碩勛介紹了敵情之后,命令他們迅速奪取會昌城西北的幾個重要山頭。
聶榮臻指示他們要做好戰斗動員,發揮黨、團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最后,周恩來說:“部隊是很疲勞,可是會昌一定要打下來,你們有沒有把握呀?”
周士第和李碩勛向周恩來表示說:“我們向黨保證,一定打下會昌!”
二十五師經過戰斗動員后,立即投入戰斗。會昌城西北的幾個山頭,是天然屏障,該城的得失,取決于這些山頭的得失,因此,也是敵人的主陣地所在。敵人在這里構筑了許多堅固的工事,配備了很多的兵力和很強的火力。我軍七十三團以當年鐵軍獨立團攻打武昌城的戰斗精神,向敵主陣地反復沖殺。
二十五師投入戰斗后,我軍各部又向敵人展開進攻。激戰至下午4時,敵人終于不支,紛紛向會昌城潰逃。我軍窮追猛打,勢如破竹,一口氣攻入會昌城。
敵南路總指揮錢大鈞及其殘部,倉皇向筠門嶺方面逃跑。錢大鈞逃跑時,連自己的轎子都來不及帶走,敵人當時的狼狽情形可以想見。
這次戰斗,我軍取得很大的勝利,殺傷敵人眾多,俘虜敵官兵900余人,繳獲各種槍1000余支,輜重甚多;我軍也傷亡了800余人。
朱德率領的左縱隊在葉挺部擊潰守敵的同時,也趁勢反攻,從城東北入城。重傷的陳賡,在會昌城里興奮地受到周恩來、聶榮臻、葉挺等親切慰問?!?4】
26日晨,駐在洛口墟的桂軍黃紹竑部2000余人,不知錢大鈞已被打垮,前來會昌增援。葉挺即令二十四師、二十五師出城之西北迎敵,戰斗在原錢大鈞部修筑的工事上展開,我軍幾路出擊,將敵打垮,敵軍敗退回洛口墟。
27日,我軍全軍回師瑞金,在瑞金休整3天。
惲代英曾召集部隊的黨員開會,介紹了彭湃所領導的廣東東江農民運動的力量及聲勢,和部隊準備繞道福建去東江的計劃,當時提出的口號是:“打回廣東去!實行第三次北伐!”
8月30日,全軍浩浩蕩蕩,越過贛閩邊境幾座大山,來到福建省的長汀。在長汀(汀州)時,關于取東江的計劃有詳細的討論。當時有兩種意見:周恩來認為,應當以主力軍由三河壩經松口取梅縣,再經興寧、五華取惠州,即可控制東江地區。至于潮州、汕頭,應以小部分軍力(至多兩團)去攻取,那時預料敵人會因失去東江而恐慌,潮、汕空虛,可以不戰而取。另一種意見是:以主力軍取潮、汕,留一部分兵力于三河壩監視梅縣之敵,再經揭陽出興寧、五華取惠州。這種意見的理由是:如果敵人死守,潮、汕不能取得,便難以取得海上接濟;且梅縣、興寧、五華一帶都是山路,部隊不便行動,給養會發生困難,而走三河壩到潮、汕這條路可水陸并進,順韓江而下。
這時一般干部長途行軍之后,都想得地休息,多贊成后一種意見。因此是按照后一種意見實行的。
后來的事實證明:周恩來的意見是對的。因為梅縣一帶雖是山路,但也是往東江地區發展的制高點,從梅縣、興寧、五華取惠州及潮、汕,一路俯攻下去,居高臨下;且由此路線抄近路到達東江,使敵人猝不及防,不易集結。至于給養,后來才知道,也并不是困難的。
而實行了后面一種意見,南征軍終于遭到了失敗:首先在三河壩分兵,使兵力不集中,給敵人各個擊破造成有利條件;到潮、汕后再向北從揭陽向湯坑出擊,過于迂緩,使敵人得以集中兵力、以逸待勞;南征軍從潮、汕向北,一路仰攻,處于不利的作戰地形。會昌之戰后,未按周恩來當時的意見,乘勝猛追,全殲錢大鈞、黃紹竑主力于筠門嶺一帶,直下尋烏、梅縣,已是失著。汀州會議又未能按照周恩來等的正確意見搶先去控制松口、梅縣、興寧、五華一線高地。這就造成了以后軍事上的不利形勢,導致了軍事上的失敗?!?5】
九、解放潮汕、鏖戰湯坑、沖向海陸豐
南征的起義軍決定繞道閩西后,自瑞金向東,翻過幾座大山,解放了福建的長汀(汀州),把二三百名傷病員安置在傅連暲辦的福音醫院里,然后順汀江而下,水陸并進。于9月上旬(陰歷八月十五),解放了上杭。在上杭的西較場召開了軍民聯歡大會,有1萬余人參加,所以叫“萬人大會”。周恩來、彭湃、郭沫若,還有一位女同志都講了話,號召軍民協力,解放閩粵,解放全國。
南征軍進入廣東境內后,派朱德率第九軍、第二十五師主力,留駐三河壩、溜隍一帶監視梅縣方面之敵。9月23日,南征軍解放了潮州。前委派周逸群率二十軍第三師約千余人,留駐潮州,以策應各方。
9月24日,南征軍葉挺的十一軍二十四師和賀龍的二十軍第一、二師等三個師,解放了重要的海港城市汕頭。汕頭的工農武裝也舉行起義以響應和歡迎南征起義軍。解放潮、汕后,南征軍主力在汕頭休整了3天,周恩來和前委住在汕頭畸戶。9月26日,在汕頭市牛屠地召開了群眾大會,周恩來、賀龍、葉挺等出現在臺上,全場的歡呼聲、鼓掌聲響成一片。周恩來是潮、汕勞動人民最熟悉、最愛戴的革命領導者之一,1925年11月至1926年,周恩來擔任過東江行政委員,親自領導過那一帶的工農運動。這次重來潮、汕,他以興奮激昂的演說,號召人民群眾爭取自己的解放。【86】這時,我軍得悉敵人在揭陽的湯坑一帶高山有利地形集結,有居高臨下進攻潮、汕之勢。但對敵人的兵力沒有準確的偵察,以為敵軍只有1000多人。于是決定南征軍主力葉挺的二十四師和賀龍的第一、二師出發攻擊湯坑之敵。
9月27日,我軍主力經揭陽向湯坑進發。從軍事上說,如上節所述,周恩來等原主張在會昌之戰后,乘勝殲敵主力于筠門嶺一帶,直下尋烏,占領梅縣、興寧、五華一線高地,自可控制東江流域,重建革命根據地。當時我軍主力十五六個團,與敵軍的兵力大致相等,而士氣、戰斗力遠勝于敵,完全有勝利殲敵的把握。但當時有些同志同意蘇聯顧問紀功的意見,先是主張避戰,繞閩西先取潮、汕海口,以得蘇聯軍火接濟。后雖同意先破會昌之敵,但只將敵擊潰,未能乘勝殲滅,而主張返回瑞金折向汀州、上杭,從韓江坐船而下潮、汕取得???。潮、汕一帶是無險可守的低洼地,所以不得不安排朱德指揮的第九軍和第二十五師主力留守三河壩。而為了守住潮州,又留下了周逸群指揮的二十軍第三師主力。革命委員會等總部放在汕頭,為了防止敵人從海上襲擊,又不得不留下一些直屬部隊留駐汕頭。這樣,就分散了兵力,我軍主力十五六個團分散在三個地方。以致賀、葉兩部能向湯坑進攻的機動兵力,名為三個師,實際上一路減員的結果,只有主力6000多人。而敵人呢?在會昌之戰后,收拾殘兵敗將,利用這一個多月時間,從容地集結了錢大鈞、黃紹竑、徐景唐、薛岳、陳濟棠等部兩廣國民黨反動軍隊主力25000至3萬人,控制了自湯坑至五華、興寧、梅縣、松口一線的高地有利地形,尤其集中兵力15000人(包括先頭部隊的薛岳第三師和王俊部,后續的錢大鈞、黃紹竑兩部)于湯坑,直接威脅潮、汕。這樣就形成了敵軍兵力集中,我軍兵力分散;敵眾我寡;敵占領制高點有利地形,我軍仰攻;敵以逸待勞,我軍遠征疲憊等這些軍事上的不利形勢。
9月28日,我軍主力二十軍的第一師和十一軍的第二十四師向湯坑挺進,二十軍的第二師為后續部隊。在離湯坑30多里的地方擊敗敵軍薛岳第三師主力的前哨部隊,追擊十余里,在湯坑附近宿營。
29日拂曉,我軍主力第一師、第二十四師、第二師等三個師,在賀龍、葉挺指揮下,向湯坑之敵發起總攻擊。敵軍薛岳、王俊等部主力退到一個高山上,憑險頑抗。敵為生力軍,火力極猛。我軍英勇地沖上了山頭,頑抗的敵軍退到另一個高山上,錢大鈞、黃紹竑的后續部隊陸續到達,利用有利的地形與眾多的兵力,繼續頑抗。我軍以猛烈的炮火掩護英勇的戰士,向山上敵軍陣地沖鋒十幾次,仍未能拿下這座高山。雙方傷亡都很大。此時天黑,戰斗只好暫停。
29日夜,我軍又發動夜襲,但敵軍作了準備,布置伏兵,包圍我二十四師夜襲部隊,我軍英勇地反復沖殺,夜襲部隊大部分英勇犧牲,少部分突圍撤回。經過這一天一夜鏖戰,我軍主力已損失了一半,彈藥也大部消耗了。于是賀龍、葉挺決定向揭陽撤退。以第一師斷后,阻擊追來之敵。湯坑之役,約計我軍傷亡2000多人,敵軍傷亡4000人,但敵眾我寡,我軍仍只好撤回。
30日,我軍退至揭陽,知潮、汕亦不守,知揭陽不可守,10月1日在距揭陽約40里的炮臺渡河,10月2日,至貴嶼。10月3日下午3點,行至流沙附近的烏石,二十四師又遭敵人大兵團的伏擊,我軍損失甚重,突圍部隊僅1000多人沖出來到陸豐,與海陸豐農軍結合,后來建立了東江工農革命軍,最后改編為紅軍第二師,參加了海陸豐革命根據地的斗爭。二十軍第一、第二兩師雖然沖過了烏石,但在將要到達海陸豐的時候,被敵軍大兵團截斷打散了。這樣,南征軍主力基本上失敗了。只有朱德指揮的二十五師,建制還算是完整的,后來縮編為一個團,會師井岡山,在毛澤東領導下發展壯大起來。
與湯坑鏖戰的同時,敵人又在帝國主義軍艦幫助運兵和接濟軍火的大力支援下,集結優勢兵力,分頭進攻我潮州和汕頭。
9月30日,敵軍黃紹竑部集中兩個師主力,沿韓江左岸,進攻潮州,同守衛在潮州城北沿江的山頭陣地上的我周逸群第三師第六團一個總隊,展開激烈的爭奪戰。敵軍在帝國主義軍火支援下,火力極猛,我軍大部犧牲在陣地上。小部分撤至饒平,同朱德從三河壩撤退下來的余部會合,后來由朱德帶上了井岡山,潮州遂失守。
與此同時,9月29日下午1時,國民黨軍艦“飛鳶號”在英、日、美、法等帝國主義軍艦配合下,突然向我汕頭駐軍發動進攻,海軍陸戰隊300余人登陸,與我駐軍的警衛團激戰,被我警衛部隊奮勇擊退。這時,南征軍的領導機關正在汕頭市嘉應州會館開會,由上海輾轉來到汕頭的黨中央政治局委員張太雷正在傳達黨中央“八七”會議精神,并指示潮、汕如不能守住時,主要領導人員應撤退回上海黨中央工作,部隊可到海陸豐根據地。9月30日,英國等帝國主義艦隊從海上掩護國民黨軍艦以強大火力向汕頭射擊,陳濟棠、徐景唐、錢大鈞等部敵軍從四面八方向汕頭涌來,猛攻汕頭;在這不利形勢下,前委決定放棄汕頭。當時周恩來正在生病,發高燒達40度,他一面鎮靜地指揮警衛團同敵人海軍作戰,一面指揮掩護部隊,掩護領導機關撤退。他要大家鎮靜,有秩序有掩護地撤離汕頭,撤向海陸豐革命根據地。30日晚,周恩來自己帶了一連人作后衛,最后撤離汕頭,和猛追過來的敵人打了一陣,且戰且走,向海陸豐方向撤退。這時,蘇聯雖然有一只接濟軍火的船開到汕頭海面上,援助中國革命,但被帝國主義和國民黨軍艦攔阻,我軍雖一度取得汕頭??冢€是歸于無用。
10月4日,南征軍的領導干部,按撤退計劃,到普寧的流沙村集中,在流沙的天后廟(一說是一個天主堂)里一間細長的側廳里開會,作最后的決策。郭沫若回憶說:
“主要是恩來作報告,他是在發著瘧疾的,臉色顯得碧青。他首先把打了敗仗的原因,簡單地檢討了一下。為什么我們在瑞金、會昌連捷之后,畢竟在湯坑打了敗仗?第一是我們的戰術錯誤,我們的情報太疏忽,我們太把敵人輕視了。我們已經打到筠門嶺,應該窮追,由蕉嶺、梅縣打出,不讓潰敗了的黃紹竑、錢大鈞們有整頓的機會。我們沒有這樣做,竟由筠門嶺折回,繞道長汀、上杭、大埔而入潮、汕。這樣便把我們作戰力最強的兩師人不能不分開來,留了一師在三河壩鎮守,終竟讓敵人得到了居高臨下的形勢,集中力量來把我們個別擊破了?!又?,又提到大體上已經決定了的善后的辦法——武裝人員盡可能收集整頓,向海陸豐撤退,今后要作長期的革命斗爭。……非武裝人員愿留的留,不愿留的分散。已經物色好了好些當地的農會會友作向導,分別向海口撤退,再分頭赴香港或上海。報告完畢……葉挺先以他平素就帶著幾分興奮的語調,開始說起,但說得很簡單:‘我們再有得一團人,便什么都不成問題的啦。……’賀龍最后以他宏亮的聲音帶著憤怒沉著地說:‘……我心不甘,我要干到底。就讓我回到湘西,我要卷土重來。’……已經是午后兩點左右……村外的山頭上,有敵人的尖兵出現。……臨時整頓好了的武裝同志,可有一營人左右?!扇~挺領隊,爭奪那必經的西南山頭?!搅酥型?,便由恩來指揮,但恩來這時已經在發著四十度的高燒了?!焐鷣碛诹?。恩來很著急,最后他叫大家整隊,冒險向前,他說:‘不冒險是只好坐以待斃的呀!’大家在開始整隊了?!薄?7】
在這次流沙會議上,周恩來還簡明地指出了此次起義在土地革命問題上、群眾工作問題上、改造部隊問題上、自力更生問題上以及放棄國民黨左派旗號問題上的一系列的不徹底性和不及時等等的經驗教訓,號召大家走上新的戰斗崗位,在“八七”會議所決定的土地革命和建立工農兵政權的旗幟下,繼續堅持革命戰斗,爭取新的勝利。
周恩來帶病指揮警衛營掩護領導干部,沖破了國民黨余漢謀所部反動軍隊在流沙一帶的包圍和襲擊,帶隊夜行軍,10月5日晨,到了海邊的甲子港,揮手送別一些同志分散到這一帶漁村去。他們以后都由當地有組織的漁民基本群眾掩護,分別乘打魚船、舢板去香港,然后轉到上海找黨中央報到。起義的領導機關人員,如劉伯承、惲代英、吳玉章、林伯渠、郭沫若、徐特立、郭亮等都分批由甲子港一帶分散到各村雇漁民的民船、帆船去香港,與在港的中共廣東省委取得聯系,再轉回上海找黨中央,聽候分配。此后,賀龍就回到湘西桑植、鶴峰、洪湖一帶組織紅軍,開展游擊戰爭。葉挺護送重病中的周恩來到香港,后來于同年12月又參加了廣州起義。劉伯承、吳玉章、林伯渠等到上海黨中央報到后則被派到蘇聯去學習了。周恩來自己本決定繼續向西去海陸豐,同部隊在一起。但是,由于發高燒和過于勞累,病情加重,使他不能繼續跋涉行軍,他只好被勸說由葉挺護送在附近小村落中養病,而讓警衛部隊在周其鑒率領下趕赴陸豐的金廂鎮集中。
這時,海陸豐兩縣的情況是這樣的:在解放潮、汕的同時,南征軍先頭部隊已進入海陸豐地區。警衛隊等部戰士們雖然萬分疲勞,但精神興奮,始終保持著高漲的情緒?!?8】
海陸豐的農民群眾,在第一次大革命時代,先在彭湃,后來在周恩來率領下,經歷過長期的斗爭,有豐富的革命經驗,所以在南征軍來到以前,農軍已將海陸豐兩個縣城占領了。南征軍到東江時,東江地區潮陽、揭陽的農軍也占了縣城。只有普寧縣,因反動派死守縣城,反動民團有槍800余支,并擁有機槍、大炮,四鄉農軍圍城攻打,未能攻下。
到了10月4日,從烏石一帶突圍的南征軍共1200余人,到達海陸豐的碣石溪,和海陸豐的農民匯合,建立了“工農革命軍”,游擊于海豐的巖石、惠陽(惠州)的中峒、紫金的南嶺一帶,于1927年11月建立了工農紅軍第二師和海陸豐工農民主政權,在彭湃、徐向前等領導下,繼續戰斗。后來,在瞿秋白第一次“左”傾路線干擾下,才又歸于失敗。
重病中的周恩來,由葉挺護送到陸豐的南塘,同區委書記黃秀文取得聯系,報告了縣委??h委通過關系,約于10月7日晚,把周恩來抬到了溪北村的一個老中醫家治療,10天后,由區委書記黃秀文送他們到金廂鎮的海邊小村洲渚村上船,直到香港?!?9】
10月中旬,周恩來到香港后,曾召集已到香港的起義軍領導者賀龍、葉挺、吳玉章、林伯渠、惲代英等開會。會議決定周恩來必須留港繼續治療,其余的人陸續回上海黨中央報到。
在香港治病期間,周恩來住在荷里活道的一間木樓里,他平易近人,經常和木工親切談話。解放后,人們從報紙上看到他的照片,才知道當年在木樓里養病的那個人,原來就是周恩來。有一次,周恩來在接見香港赴京參加觀禮活動的聯合會長陳旭才時,詢問小木樓還在不在,并請他向當年住在小樓里的木工,轉達他對他們的問候?!?0】
1927年11月上旬,他回到上海,沒有顧上休養一下病后的身體,就繼續擔負起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書記的工作。11月中旬起,他擔任了黨中央的組織部部長。1928年6月至7月,他到莫斯科參加中共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仍然被選為中央委員并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從蘇聯回來后,繼續擔任中央組織部長和中央軍委書記。在上海堅持地下斗爭,臨危不懼。1932年冬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1935年1月,他參加遵義會議,在會上堅決支持毛澤東的正確主張,為確立毛澤東在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作出重大貢獻。
十、從苦戰三河壩到會師井岡山
南昌起義軍在三河壩分兵以后,朱德指揮九軍和二十五師扼守三河壩、溜隍一帶。
駐守在三河壩的朱德指揮的二十五師,很快就和反革命軍隊錢大鈞部激烈交戰,部隊在朱德指揮下,激戰了三天三夜,給了敵人以很大殺傷以后,于10月3日夜間撤出戰斗。以后知道南征軍大隊在湯坑遇敵,便特地趕來接應,但到了饒平,就遇到了從潮州撤出來的南征軍的一部分部隊,知道潮、汕已經失守,不久又接到主力在湯坑一線與敵激戰后失敗的消息。
南征軍的主力在湯坑失敗后,朱德部便成了南昌起義后保留下來的唯一較為完整的武裝力量,也就成為反革命軍隊的眾矢之的。于是,朱德不得不率領部隊且戰且退,沿廣東邊界退至福建,越過閩贛邊境,進入江西境內。
由于我軍是處于初創時期,尚未經過長期的艱苦的革命戰爭的鍛煉和改造,在慘痛的失敗面前,思想上發生極大的混亂,每個人都在考慮著同樣的問題:現在部隊失敗了,到處都是敵人,我們這一支孤軍,一無供給,二無援兵,應當怎么辦?該走到哪里去?……
為了提高干部戰士的覺悟,使大家認清形勢,看到革命的前途和方向,堅定革命信念,提高部隊士氣,朱德和陳毅在部隊行至江西天心圩的時候,召集了排以上干部講話。朱德那時還是一身灰布軍衣,背一頂斗笠,穿一雙草鞋,草鞋早已磨破了,用條帶子捆在腳上,他臉頰削瘦,胡子長得老長,只有一雙眼睛還是炯炯有神,放射光芒。他走到隊前,堅定而嚴肅地說:
“大家知道,大革命是失敗了,我們的起義軍也失敗了!但是,我們還要革命的。同志們,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強?!彼媚抗庀虼蠹覓咭暳艘幌?,接著說:“但是,大家要把革命的前途看清楚。1927年的中國革命,好比1905年的俄國革命,俄國在1905年革命失敗以后,是黑暗的,但黑暗是暫時的,到了1917年,革命終于成功了。中國革命現在失敗了,也是黑暗的,但黑暗也是暫時的。中國也會有一個‘1917年’的。只要能保存實力,革命就有辦法,你們應該相信這一點?!焙芏嗳讼蛑斓绿岢鰡栴},問現在應該怎么辦?反動軍隊天天緊追在后面,怎樣擺脫他們?
朱德回答說:“我們可以打游擊,這一帶有大革命時期農民運動的基礎。我們一定要跟農民運動結合起來,找個地方站住腳,然后就能發展?!?
至于反革命軍隊的圍追堵截,朱德預言道:“他們總有一天不追的。這些封建軍閥們,他們之間是協調不起來的。等他們自己打起來,就顧不上追我們了,我們就可以發展了?!薄?1】
接著,朱德又反復地講了革命的前途和保存力量、堅持革命的道理。在這革命失敗后黑暗的日子里,在群眾情緒極其低落的時候,他的講話像黑夜里的一盞明燈,使官兵們看見了未來的光明前途,增強了他們的革命信念。
這支四面受敵、得不到后援的軍隊,生活是極端艱苦的。時值10月下旬,他們在贛南的山道里向西挺進,山林里已很寒冷,而官兵們身上穿的還是八一起義時發下的單衣,而且這套單衣也早被幾個月的長途遠征和連續戰斗磨損得破爛不堪了,到處是汗污,到處是破洞。短褲遮不住小腿,經過長途行軍,飽受風吹日曬以后,每個人的腿皸裂得像兩條木棍子。鞋子早已穿爛了,也沒條件打草鞋,有的撕下塊布把腳包起來走,有的索性打赤腳走。行軍中常常趕不到村莊宿營,露宿便成了經常的事情。一到宿營地,各人弄把樹葉子墊在身子底下,大家穿著被汗水浸透的衣服,抱著槍支,背靠背地擠攏在一棵樹下,互相暖著身體睡上一夜。夜涼露寒,一夜不知凍醒幾回;早晨,剛被體溫烤干的衣服又被露水打濕了。至于吃飯,那更是困難,吃飽肚子的時候是少有的。尤其難耐的是疾病折磨。這正是南方發病的季節,拉痢疾、打擺子(瘧疾)的一天天增多,又沒有醫藥治療,有的走不動了就寄養在老鄉家中,有的病勢沉重,就在野營的樹下或小道旁犧牲了。
就在這艱苦的日子里,朱德、陳毅、王爾琢等,在軍隊中建立起黨的堅強領導,使黨的組織在軍隊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作為核心和骨干,黨組織始終團結了一部分意志堅定的干部戰士,度過了革命最艱難的時期,而使革命力量沒有潰散。
在最困難的時候,戰士們常??匆娭斓隆㈥愐恪⑼鯛栕恋蓉撠熗?,他們穿插在行軍行列里走著,肩上扛著動搖分子扔下的步槍,或是攙扶著病號。他們一面走,一面和士兵們講解著革命道理,指出革命的前途。沿路上,黨代表陳毅曾經不只一次地召集黨員談話、開會,要求黨員們切實掌握好部隊,要他們“受得起失敗的考驗,做失敗時的英雄”。黨員們在士兵中吃苦在先,以身作則,起了模范作用。
但是,也有革命意志薄弱,經受不起失敗的考驗,忍受不了艱苦的生活而開小差逃跑的。當時,林彪是七十三團二營七連連長,他對革命悲觀動搖,開了小差,向梅關方向逃跑,只是在跑不出去的情況下,才不得不重新歸隊。
1927年10月底,當朱德、陳毅率部隊來到江西大庾時,粵桂戰爭爆發了。圍追的軍閥部隊紛紛撤走,于是朱德的隊伍得以停住腳,得到休整的機會。到大庾后不久,朱德召集全體戰士集合。
從廣東三河壩撤出戰斗時,二十五師的兵力是2000人,加上從潮州撤出來的二十軍第三師的一部分,共計2500人。到這時集合起來一看,已經少了一半還多,總共不過八九百人了。部隊官兵一個個衣衫襤褸,面黃肌瘦,疲憊不堪,但是他們的精神卻非常振奮,眼睛閃耀著堅定的光彩。這就像大浪淘沙一樣,在長途征戰、艱苦磨難中,淘汰掉了泥沙之后,提煉出了真金,這是全軍的精華,是革命的火種。
朱德高興地說:“我原來想有兩百個人能同生共死,就能勝利。現在我們有好幾百人,我完全相信,任何帝國主義和軍閥也不能消滅我們!”
他又說:“困難是一定能夠克服的!中國革命是有前途的。我們要革命到底,只要大家一條心干革命,勝利就是我們的!”【92】
在大庾住了幾天,11月初,朱德帶著隊伍上了山,在湘、粵、贛三省交界的江西大庾嶺山區,以上堡、文英、古亭等山區村鎮為中心,開展了游擊戰爭,并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
正在這時,他們又與從井岡山來的張子清、伍中豪帶的一個營會合了,知道了毛澤東在井岡山建立了農村革命根據地。朱德認為毛澤東開創的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的中國革命的道路,是一條正確的道路,他決心到井岡山去,和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的隊伍會合起來,走毛澤東指引的道路。12月,他利用和駐韶關的滇軍軍官范石生過去的同僚關系,駐軍到韶關附近的犁鋪頭休整,編制為一個團,取得了范石生的裝備補充和軍餉,大大充實了實力。
1928年1月12日,朱德率領部隊占領湘南宜章縣城,配合黨的湘南特委,發動了湘南“年關起義”,打出了“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的旗號。1月下旬,在湘粵交界的砰石、樂昌一帶消滅了“馬日事變”的劊子手許克祥的兩個團,狠狠地打擊了反動勢力。
第一次大革命失敗以后,國民黨反動派和農村的土豪劣紳對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實行殘酷的鎮壓,大批的共產黨人和農運骨干被砍頭懸掛,但是,“敵人屠殺空前古,人民反抗氣更高”(陳毅詩),湘南幾個縣的黨組織很快恢復活動,秘密地發動農民繼續斗爭,其勢已如干柴烈火。所以朱德的部隊一到,立即在湘南宜章、郴州、資興、永興、耒陽等十縣地區燃成燎原之勢,仇恨滿腔的農民舉著梭鏢大刀,紛紛參加朱德的隊伍,起義軍很快擴編為兩個師,8000人。
湘南起義實行了土地革命,建立了工農兵政權。但是,起義堅持到3月底、4月初,由于蔣桂戰爭結束,反動軍閥又調集主力實行南北夾攻,起義軍被迫突圍,湘南起義終于失敗了。朱德帶領湘南起義的主力隊伍2000人、農軍七八千人向井岡山地區轉移。
早在1927年11月,朱德就曾派原在二十五師政治部工作的毛澤覃,到井岡山去找毛澤東,向毛澤東匯報情況。12月,朱德在粵北犁鋪頭時,又讓張子清和伍中豪率第三營回井岡山,找毛澤東匯報。毛澤東一直非常關心朱德的部隊,上山不久就派何長工來尋找。12月初,何長工到犁鋪頭找到朱德,朱德立即寫信讓何長工帶給毛澤東,準備發動湘南起義后即上井岡山。湘南起義后,毛澤東又派毛澤覃帶領一連人下山與朱德聯系。1928年4月毛澤東親自率領井岡山的隊伍,分兩路插入湘東南,接應朱德部隊。毛澤東率領的部隊有力地掩護了朱德的部隊,使朱德的部隊順利地到達了井岡山地區。關于會師的情景,何長工曾有過很詳細很生動的描寫,他在《偉大的會師》這篇回憶錄中寫道:
“朱德同志聽說我們來了,到門外來迎接。我遠遠看見他,就報告毛澤東同志說:站在最前面的那位,就是朱德同志,左邊是陳毅同志。毛澤東同志點點頭,微笑著向他們招呼?!?
“快走近村邊時,朱德同志搶前幾步,毛澤東同志也加快了腳步,早早把手伸出來。不一會,他們的兩只有力的手掌,就緊緊地握在一起了,他們自己道了姓名,使勁地搖著對方的手臂,那么熱烈,那么深情。我們都感動地站在旁邊,笑著,看著他倆。我們心中都有一句共同的話,但是誰也沒有說出來?!?
“進到屋里后,毛澤東同志把我們介紹給朱德同志;朱德同志也將他周圍的干部,給毛澤東同志作了介紹?!?
“毛澤東同志帶著祝賀的口吻說:‘這次湘粵兩省的敵人竟沒有能整倒你!’”
“朱德同志說:‘我們轉移得快,也全靠你們的掩護。’……”
“我們走出來,看見田野山坡、村莊周圍,到處是一簇一簇的人群。井岡山的戰士和群眾已經和朱德同志帶來的戰士們處得很熟了,他們相互介紹情況,談論革命經歷,到處是一片朗朗的笑聲?!?
1928年5月4日,兩大主力會師后,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毛澤東任政治委員,朱德任軍長,陳毅是軍委書記。
井岡山會師,成立了紅軍第四軍,從此以后,這支秋收起義和南昌起義會合起來的人民軍隊在毛澤東、朱德等領導下,從小到大,從弱到強。
井岡山會師,大大地加強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陣容,提高了革命武裝隊伍的軍事素質和武器裝備。
井岡山會師以后,朱德和毛澤東一起領導紅軍,勇敢堅定、不辭辛勞地為中國革命和建設,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正如華國鋒在朱德的悼詞中所說:“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后,朱德參加領導了八一南昌起義,擔任起義軍第九軍副軍長。1928年,他率領一部分南昌起義部隊,發動了湘南起義,然后上井岡山,同毛澤東所領導的部隊會師,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他擔任軍長。從此,朱德就在毛澤東領導下,在毛澤東建軍路線的指引下,為人民軍隊的建設和發展,為革命根據地的建設和壯大,作出了卓越的貢獻。”這就是中共中央對朱德的這段歷史作出的正確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