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志超同志:
信收到,因出差,遲復為歉。
上海黨史人物(研究)會事,望你們與江嵐同志商量,最好是立個研究會,有點經費,便于審稿、組稿。
圖冊事,我想定價還是太高,140元,誰買得起?最重要是降低成本,用一般紙張,類似《人民日報》上的圖片,簡裝印出。這樣可能便于推銷。你是否與南京大學馬洪武同志商量一下,請常州印掛圖的工廠印行,是否可以。先征訂,再印刷。人大書報社不印圖冊,故也不能叫人家為此書征訂訂戶,請諒。
專此
敬禮!
胡華
1985年11月13日
126 1985年12月4日致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教授弗雷德曼
尊敬的弗雷德曼教授:
我在今年5月6日很高興地收到你4月25日的來信,并收到你匯來的20元復印費。你希望我復印購買的書刊是未發表的或“內部發行”的,不能寄到國外,我很抱歉。我在6月3日用航空掛號寄給你,我主編的《中共黨史人物傳》(精裝)18卷,并給你寫了一封信。不知道你收到沒有?此后我一直沒有收到你的來信。×教授轉告說,你要我寫簡歷的信,我沒有收到。現按照他轉達的你要簡歷的要求,隨信寄上本人簡歷一份。
此致
祝好!
胡華
1985年12月4日
127 1985年12月9日致郭洛夫
洛夫同志:
11月27日信悉。
1.我前信主要是講函裝封套的封面署名問題。如已設計付印就算了。將來再考慮。是我一次在新華書店遇到一位同志提的,我認為書的封面已形成,封套上可考慮而已。
2.你們去印廠及工人同志們的熱情,我們很高興和受鼓舞。已決定在這期《內部通訊》上登出,上海的發行會議也登出。
3.知張文秋老太太很高興,這些同志、親屬都是義務宣傳員,我想今后可以弄一個通信網,寄些宣傳品給她們,她們都是有能量的人,可以起點推廣作用。
4.“何干之”傳稿費,可寄“北京西郊人民大學黨史系劉煉同志收”。在“附信”中,請你在匯單上寫明“胡華同志讓我們把此稿稿費全部寄你,現全部寄上”。因,此稿是劉煉執筆的,我做了些增補、修改、壓縮工作,就不收稿費了。
5.十九、二十卷總會購買的書,已收到,小巨已送我。二十一至二十三卷精裝本尚未收到。平裝本我在昆明都送光了(給了云南社科院領導),還望繼續送我5本平裝。
6.…………
7.何老(長工)住院,我12月5日下午去看望他,匯報了工作,也講了明年10月的大會和發行工作問題。他很高興,說,多聽聽社會上的反映。
8.我11月太忙,爭取12月上旬把昆明稿陸續看出寄你。
敬禮!
胡華
1985年12月9日
128 1985年12月13日致郭洛夫、王敏
洛夫、王敏同志:
寄上“詹樂貧”、“彭之玉”、“楊幼麟”、“段玉林”、“彭干臣”、“李源”、“許甦魂”、“楊嗣震”、“林道義”、“許曉軒”、“廖恩波”共11個傳記。12月10日寄你10個傳記,共21個。至此,昆明會議遺留稿21篇我帶回的,已終審完畢。還有翟作君帶回去“張金保”傳,陳文秀帶回去一篇“李舜琴”傳,也是準備加工后用的,待他二人寄來后,我當終審寄你們,請你們編排。
你們的廣告,征訂單,寄了我二份,我寄張家口一份,給解放軍政治學院一份,就沒有了,本校新華書店都未能給它們,能否多寄幾份來。
編這3卷,夠你們二人辛苦了,我近時忙得很,這21篇稿是12月上旬趕夜終審的。
專此
敬禮!
胡華
1985年12月13日
129 1985年12月23日致陜西何其昌等
其昌、象實、南崗、洛夫諸同志:
轉上莫文驊同志來信(我復印分送),他提出的推廣、普及,多為建設精神文明發揮作用的意見很好,如何做法,望你們也考慮研究一下。
香港書展情況如何?望告。
我近忙甚。
敬祝
新年健康,工作順利!
胡華
1985年12月23日
130 1985年12月27日致郭洛夫
洛夫同志:
19日信,今日收到。知你和王敏、老南于年底前發至三十卷稿,甚慰。
1.“李碩勛”傳(李鵬的父親),經李鵬同志看過,志凌、彭明也看了,我看后近日寄來,請插在三十一、三十二卷內,以期早日發出。
2.美國一位女博士【76】(美國人)給我們的書寫了書評,及一首詩,評價甚高,摘譯后當寄你,最好插在第三十卷附錄中。
3.“張鼎丞”傳,請你全權處理。義烏縣,你復他們可也,但馮雪峰倒是要找人給他寫個傳。譚國輔、林維先,你可復他們:寫了寄我們看看,如果事跡豐富,符合我們規格,我們將采用,如事跡少,則可請他們交《革命烈士傳》。話說得活一些。任何報、刊、出版社,歡迎其投稿,不一定都采用。
4.二十一至二十三卷尚未收到。“何干之”傳在二十一卷,可否寄劉煉同志(何干之的夫人)兩本。稿酬和信,你寄她,很好。
專此簡復。
敬禮!
新年快樂!
胡華
1985年12月27日
131 1985年12月29日致郭洛夫
洛夫:
昨發信后不久,收到了二十一、二十二卷精本各5本,及掛歷。多謝。第二十三卷尚未收到。二十一卷“何干之”傳,知你已寄信及稿酬給劉煉,這樣很好,書是否也寄兩本給她。
新年好!
胡華
1985年12月29日
又及:
美國芝加哥大學一位博士(女的),寫了對《人物傳》的述評,我已請同志在譯。她讀了“趙世炎”、“劉伯堅”、“陳鐵軍”、“周文雍”傳后,泣數行下,淚濕書頁,當即作了一首詩。我已請劉桂生同志翻譯出,將寄你爭取插入三十卷附錄。(詩,我爭取在報上發。)12月28日《北京晚報》發了一篇(我的)專訪。是寫“韓幽桐”傳的作者王迪,她同我聊了一回,寫了這樣一篇,我本不敢當,不過中心也是宣傳了《人物傳》。
132 1986年1月14日示胡寧
胡寧:
信悉。“建設高度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實現共產主義的一個重要條件”,這個提法有問題。“實現共產主義”,“百年大業”也。誰想提前,勢必碰壁。毛主席1958年提出四五年過渡到共產主義;赫魯曉夫提出1980年實現共產主義,結果……現在談不到“實現”,應該提“建設高度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一個重要方面”。這樣題目太長了,還可以縮短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意義”或“精神文明建設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意義”,或“精神文明建設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方面”。可結合本地區的一些傾向性的問題,但要從正面的原則上提。
涓迅研究張(家口)市革命史、抗日同盟軍史是有成績的。劉貫一【77】同志很稱贊。我也去看了劉貫一同志。如能請一年創作假,寫抗日同盟軍史,就太好了。
祝
近好!
爸爸
1986年1月14日
133 1986年1月15日致陜西何其昌等
其昌、象實、南崗、文炎諸同志并洛夫、王敏同志:
根據王首道同志和最近莫文驊同志對推廣《黨史人物傳》作用的意見,我寫信給《人民日報》,建議開一個《黨史人物》(或《革命史人物》)專欄,摘發我們的《黨史人物傳》。前日《人民日報》理論部寧培芬同志給我電話,說理論部主任王玉田等同志研究后,很表支持,同意在《人民日報》從4月起辟一個專欄(像《學點革命史》《學點民國史》這樣專欄)每月兩期,每期發一個傳記,約3000字(字數不能再多),包括傳主的簡歷,側重摘其幾件重大的感人的事跡。仍由《黨史人物傳》的原作者摘,署原作者名字,文后注明:“本文摘自《中央黨史人物傳》第×卷”。我昨日與彭明商量一下,認為系統在《人民日報》摘登這套書,當然是對陜西人民出版社和這套書的最好的廣告和最大的宣傳和榮譽,在此欄開辟時,可擬一個編者按,以《人民日報》口氣推薦這套書,并說明本欄由這套書摘載。當然,也考慮到版權所有,建議請出版社研究一下,并由洛夫、王敏同志來主持此事為好(如他二人忙不過來,希望能增加些力量)。我和彭明、志凌則可把洛夫篩選出來的摘好寄我們的稿,分頭過一下目,再寄《人民日報》理論部。我們設想,如你們同意,可由洛夫起草一個通知稿,寄給各位作者,由陜社和人物(研究)會我們二家署名。通知稿擬好后,即請洛夫寄我,我改定后,由你們鉛印,寄發給全體作者(即已發表稿——32卷的這500多位作者)請他們按《人民日報》發表的上述要求(3000字,傳主主要經歷,最重要感人的幾件事),從我們定稿出版的書上,摘3000字,寄到洛夫、王敏處。我想,作者一般都愿在《人民日報》以自己作品名義再發一次摘要稿的,可能幾個月內會收到一大批摘稿,洛夫、王敏同志根據平素了解的傳主的影響(如耀邦在黨的六十年大會報告上提到的人名)及作者的寫作水平,先挑一些好的寄給我,我看后,交《人民日報》。我想一個月出兩篇,是挑得出來的。《人民日報》的稿酬,當然也是給作者的,但洛夫、王敏同志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我們也不便向《人民日報》開口另外要報酬,可否請陜社領導考慮對于這項增加的工作量,由社里給洛夫、王敏每月一些補助(實際等于是有效的廣告費)。此事望酌定后告我。
我昨日與中宣部宣傳局王局長也談了此事,他極為支持,并說我們還可寫些介紹此書的文章,交宣傳局發表或轉發各地。
專此
敬禮!
我3月10日左右應邀去澳大利亞,4月15日左右回京,下次審稿會擬5月15—30日在杭州開。
胡華
1986年1月15日夜
134 1986年1月21日致南京大學馬洪武
洪武同志:
趙錫祺同志來,信和材料都看過了。不過國家教委初審已過,待5月底國務院學位評議組復審了。因為報的單位很多,我們法學科門類又很多,單位數以百計,所以南師大如何,我已記不清了。在復審時我們再注意一下,也考慮地區的平衡。…………
德寶均此問好!
敬禮!
胡華
1986年1月21日
135 1986年1月21日致田子渝
子渝同志:
信悉。汪孝達【78】事跡公開見報很重要。我建議將此剪報寄奉化縣委黨史小組,請他們在奉化報刊上轉載一下。
你們編的《集萃》【79】我看過了,也簽署了代序,你寫的那篇“動態”不錯。
我最近極忙,3月沒時間來漢參加董老紀念(我那時將出國一趟),請代告有關同志見諒。
“惲代英”傳及要我寫書評,均收到。因忙,擱了下來。《光明日報》對書評似不太感興趣,因我們寫的一篇對成仿吾《記叛徒張國燾》書評還未發,我不好再寄書評去。
問你媽媽、爸爸好。
敬禮!
胡華
1986年1月21日
136 1986年3月11日示胡寧
胡寧:
信悉。我已準備就緒,明日出發,勿念。
關于你的論文,主要論點,可反復讀一下中央7號文件(關于紀念抗戰40周年的通知)。“長城線上的抗日烽火”,主要講九一八后,日軍侵陷東北四省,進逼華北,亡國慘禍迫在眉睫,而國民黨蔣介石政府堅持不抵抗主義,頑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集中力量“剿共”,打內戰,對日步步妥協,先后訂了《塘沽協定》、《何梅協定》等賣國協定。這時,中國共產黨從九一八以來發表了一系列的抗日號召,組織各界救國會等愛國組織,組織了關外的義勇軍、抗日聯軍,奮起抗日;推動和組織了關內的馮玉祥西北軍系將領、十九路軍將領以至國民黨中央軍內部的愛國將士抗日。他們在黨的抗日號召下,在黨的地下工作組織和推動下,在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感召下,違反國民黨政府的意志,自動起來抗日,發生了長城各口的抗戰(古北口、喜峰口,主要是馮系宋哲元部隊,也有中央軍關麟征等部隊);察哈爾抗日同盟軍的抗日,綏遠傅作義將軍在紅格爾圖和百靈廟的抗日(毛主席打了電報去)。上海救國會在黨的領導下,沈鈞儒、鄒韜奮等發動群眾募捐,支援綏遠抗戰。加上黨領導的“一二·九”運動的推動和西安事變,才形成了“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的全民族抗日局面。沒有黨的號召、推動和組織工作,全民族抗戰的發動是不可能的。而長城線的抗戰是炎黃子孫繼承中華民族抵御外侮的光榮傳統,是在黨的號召和推動下發生的。長城線的抗戰對振奮全國抗戰人心,形成全民族抗戰,起了推動和號召的作用。
論點:1.黨的號召,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推動、領導作用是對長城線抗日發動有決定意義的;2.愛國軍民違反蔣介石的不抵抗命令,自動抗日;3.長城線上的抗戰是民族救亡御侮的英勇斗爭。雖然遭受挫折,凡是為抗日而流血的將士都值得我們紀念、崇敬。用光輝事跡教育后代,為祖國統一大業繼續奮斗。長城線上抗日,共產黨和國民黨將士的合作的經驗和事實,也為當前祖國統一大業樹立了光輝的范例。愛國一家,炎黃子孫都要為祖國振興而奮斗。
為了使你的論文不要拉得太長,我看就從長城各口抗戰、同盟軍抗戰,寫到綏遠百靈廟抗戰為止,即七七事變前為止。國內形勢可把“一二·九”運動、救國會,及《塘沽協定》、《何梅協定》講進去。黨的領導,從毛主席“三個條件下抗日”的號召,到《八一宣言》、《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紅軍長征勝利的影響,都可提幾句,理論上可參閱毛主席的《論聯合政府》等。
全家好!
爸爸
1986年3月11日
137 1986年6月4日示胡寧
胡寧:
你好!我5月14日去杭州,21日飛京,參加國務院學位會議,至6月2日結束。6月3日來西郊,收到你寄來的論文。今日看了一遍。總的覺得是好的、下了功夫的力作。立論是正確的。題目用現題也可,用“王明‘左’傾路線”也可,后者已是歷史名詞了,也可以用的。要準確些,則用《王明“左”傾關門主義、冒險主義對抗日同盟軍的危害》。需要加強的是:一、文中材料,盡可能加注,在每頁腳注中說明材料的來源,使人感到是信史,語皆有本。因為你這是論文,不是寫講義。二、引用的材料,必須盡可能用第一手的原始資料、檔案。在注明原出處后,如果已查不到原出處,則可加一句“轉引自河北人民出版社,×××著,《馮玉祥與抗日同盟軍》第××頁,×年×月出版”,不能籠統把河北人民出版社的書,作為論文的依據。第二手材料,只能提供參考。三、引用的原始資料,必須注明該材料的日期,如1933年×月×日《石夫向中央的報告》,如能注明“藏張家口市檔案館”就更好。四、文字還要加工,如一些口語,把“可是”只寫一個“可”字,一句中連接詞不必多用,有些可以刪去,更不能在一長段語句,用幾個轉意性的“而”、“但”等詞,用了“由于”,不必再用“使”字。…………
近好!
爸爸
1986年6月4日
138 1986年6月9日致中國人民大學袁寶華校長、黃達副校長
校外事辦公室劉幼勤同志并轉
袁校長:
黃達副校長:
日本友好人士、日本東京部都成蹊大學教授宇野重昭(他是日本研究毛澤東和中國革命史比較著名的學者),在今年4月16日來我校訪問同我進行了學術交流(他是中共中央編譯局接待的客人)。他知我剛訪澳歸來,表示希望邀請我到日本作短期的訪問。今天我接到他發來的邀請信。邀請單位是日本國際政治學會,成蹊大學的亞洲太平洋研究中心給予協助。邀請我于10月15日至25日訪問日本十天,其中18日、19日二天出席日本國際政治學會30周年紀念大會,作一次講演,此外就是訪問成蹊大學、東京大學、京都大學、廣島大學四個大學。因為他們對怎樣正確地理解“文化大革命”的起因很感興趣,我擬在日本國際政治學會的演講中,講一個“‘文化大革命’的起因”,按我主編的《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史講義》中我編寫的這一節講(是根據《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寫的)。因為日程很緊,訪問這四個大學,大概每個大學只能有一個單元的時間同各該校的有關學者進行學術交流的座談。敬此報告,望予批準,并報國家教委為感,并望校外事辦公室給予辦理,多謝幫助。(我訪澳時已辦了可用五年的通行各國的護照,不需制裝,全部費用由日本方面承擔并有報酬,也不需我國開支經費。)
(因有報酬我考慮可以順便采購些圖書來送給我校。)
(正式邀請函即將寄來。)
專此
敬禮!
黨史系
胡華上
1986年6月9日
附:宇野重昭函
胡華先生:
您好!
天漸漸地熱了起來,想必貴體健康吧。
上次為我先生在百忙之中專門抽出時間,不勝感謝。看到先生您不斷地發表新的研究成果,深為感動。并且您還將當時的照片寄來,在此表示由衷的謝意。我將把它作為珍貴的紀念,永久地保存下去。
關于當時談到邀請先生訪日有無可能一事,如果按照下列安排,不知意下如何。
邀請單位是日本國際政治學會,成蹊大學的亞洲太平洋研究中心給予協助。
日程安排希望如下:
(1986年秋)
10月15日來日
10月18—19日出席日本國際政治學會30周年紀念大會
(講演1次)
10月20—25日訪問成蹊大學、東京大學、京都大學、廣島大學
日本國際政治學會是由全國1000多名會員組成,我是理事長助理,是進行實質性事務的事務局的負責人。
另外,除往返旅費,在日停留期間的住宿費、伙食費以外,學會還提供了20萬日元的答謝費。(眉批:此句不知翻譯得是否準確,2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恐不會給我這樣優惠的禮遇,是否包括了旅館費、飛機票這些在內。胡華注)
由于突如其來,很抱歉,望能定在此期間來日,如能將您那里的情況是否方便等告知,則不勝欣慰。
等您的回信。
祝先生的研究進一步發展,身體健康!
成蹊大學法學部
宇野重昭
1986年6月3日
139 1986年6月20日與何長工致毛致用等并湖南省委
致用、清泉、劉正、夫生【80】諸同志并湖南省委:
在你們的領導和支持下,湖南省黨史人物研究會組織和依靠省內外作者積極撰稿,使湘籍黨史人物傳記稿,在全國總會主編的《中共黨史人物傳》這部大型現代革命人物叢書中,發稿已逾100篇,這對兩個文明建設和編寫中共黨史正本,都有重要意義。為此,特向你們表示祝賀和感謝。
我們相信,在你們的重視關懷和大力支持下,湖南省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會更廣泛地團結省內外黨史研究工作者,艱苦調查,認真研究,積極撰稿,在編寫湘籍黨史人物傳記、宣傳黨的光榮傳統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此致
敬禮!中國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
會長何長工
副會長胡華
1986年6月20日
140 1986年6月26日致田子渝
田子渝【81】同志:
來信收到。我在收到你們系寄來的評審表后,當即寫了評審意見,同意你越級晉升為副教授,我蓋了章,黨史系蓋了公章,掛號寄去的,有十來天了,你們人事處會收到的。你在《中共黨史人物傳》上發表了“惲代英”傳,國內外反映均甚好,以后又擴展出了《惲代英傳》單行本,又寫了“李漢俊”傳等多篇論文和專著,完全可以夠格評副教授,我完全同意的。如果郵寄太慢,你可先向你們領導打個招呼,或把此信請他們看一下。
即致
敬禮!
胡華
1986年6月26日
141 1986年7月4日示胡寧
胡寧:
來信和你的論文稿【82】均收到。我今天抽一天時間看了一下。把“‘左’傾機會主義”和“者”改為“左”傾錯誤領導、“左”傾錯誤執行者。其他個別提法和文句作了點修改。后注應是腳注。你這樣做不合規格,不看看刊物上是怎么注的,給人家添麻煩。如是腳注,也不能采用“同①”這種做法……另外文章偏長,“根源”部分可以壓縮或不要。我去年介紹到張(家口)市找涓迅看材料的研究生,據說也是寫同盟軍,還不知他是怎么寫的。
我將于15日飛大連,8月15日回來。到海軍政治學院講點課,順便把《黨史人物傳》70萬字稿子改出來。
…………
進步!
爸爸
1986年7月4日晚
142 1986年7月16日致郭洛夫
洛夫同志:
我與彭明昨日來此【83】。13日,陳云同志秘書朱佳木同志告訴我,他們沒有看到你們給陳云同志請求題字的報告,可能被中辦轉到信訪室壓下了。他叫我直接用黨史人物(研究)會公函寫給中辦轉陳云同志處許永躍同志收,他(朱佳木)接到后,當請陳云同志題一個書名。題好后,可能寄我,或直接寄你。【84】
此間涼快,我當先發“鄧中夏”稿給你,其他陸續發你。又,昨在飛機上遇馬文瑞同志之張秘書,他說馬文瑞同志說了多次,想要一套《中共黨史人物傳》,今日遇到您正好。我說,馬老是陜西省委多年老領導,此叢書在陜社出,是應該送的,只恐一時找不太全,我當去信陜社郭洛夫同志請他報告領導,找一套精裝的寄馬老,陸續寄齊。張秘書說馬老現在大連棒槌島避暑,但書可寄北京家中,或寄全國政協轉他亦可。
特告
敬禮!
通信處:大連海軍政治學院院內新招待所306室。電話(略)。
胡華
1986年7月16日
143 1986年8月21日致郭洛夫
洛夫同志:
“龔飲冰”傳,我在大連已發稿給你。我提議把他和幾位特殊戰線上的同志編在一起(錢壯飛等),可能是三十五卷。所以作者不要署童小鵬名字,就署龔育之好了。他的地址是“北京平安里中央文獻研究室”(他是副主任)。把我改過的稿,同此稿合編好了。
胡華
1986年8月21日
144 1986年9月8日致上海社會科學院陳修良
修良【85】同志:
您好!
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擬在11月1日至5日在武漢華中師大召開(內參觀一天),我們很歡迎您蒞臨參加和指導。研究會以后再發邀請信給您。
寧波將于10月5日至10日開王任叔學術討論會,我因10月中旬要訪日,所以不能去了。寧波發展很快,以后再去看。
文漢老【86】的傳,已定稿,將編入三十四卷或三十五卷中。
敬報告如上。
敬祝健康!
胡華
1986年9月8日
145 1986年9月8日致華東師大翟作君
作君同志:
信悉。上星期四,我同陳志凌到何長工老處,商量請示會務,同您有關的報告如下:1.陳修良老我們歡迎她來,我寫信給她,以后再發邀請函(不占名額)。2.審稿會人員、常務理事,均另請,不列入代表名額,所以,其余上海分配到的名額,請您按工作需要及寫稿多少商定好了。
杭州會議38篇稿,我已在大連花了一個月終審了。鮑羅廷是個影響大的人物,該傳望力求準確。
專此奉復。
敬禮!
胡華
1986年9月8日
146 1986年9月10日示胡寧、劉涓迅
胡寧、涓迅:
胡寧信悉。關于寫社會主義論文,是個難題。論文要有豐富資料、較深的看法,要有新意,不是短期內可完成的。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問題上,還有些題目可做。例如,黨領導下的多黨政治合作,新時期的愛國統一戰線,充分發揮知識分子的作用,建設高度民主、寬松和諧的政治環境,肅清封建殘余的影響,等等。如果一時拿不出扎實的有新意的文章,寧肯不寫。
來信提到書法家王慕乙同志,可否請涓迅買幾張宣紙,求他寫幾幅字,可以署他的名、章,但不要寫抬頭,即不要寫我的名字。我準備送到日本去,因日本人喜愛書法。我可以臨時加上被送人的名字,寫上我轉贈。如張(家口)市來不及裱,到北京來時帶過來我托人裱。內容最好是:
1.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2.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3.不辭艱險出夔門,救國圖強一片心。莫謂東方皆落后,亞洲崛起有黃人。(吳玉章1903年《東游逑志》詩)或畫一幅扁舟出三峽意境的畫,當更好了。我以后送些著作答謝。
近好!
華
1986年9月10日
147 1986年9月19日致余世誠
世誠同志:
9月4日來信收到。《楊明齋調查記》也讀過了,覺得寫得很好,確實經你和同志們的尋根究底的調查,弄清了黨史上的一位歷史人物,對黨史研究作出了貢獻。你的調查記也寫得翔實具體,很有啟發性。我很希望你能在11月1日至5日于武漢召開的第四次全國黨史人物研究會審稿會上發言。現在我們對各省代表的名額,略有放寬,望你與李肇年同志、張兆涌同志具體聯系一下,使你能作代表之一來發言。我不好作硬性指定,只好請你與肇年同志等商量吧!…………
專此
敬禮!
胡華
1986年9月19日
148 1987年2月9日致袁寶華校長,黃達、李文海副校長
校外事辦公室劉幼勤同志并請轉
袁寶華校長:
黃達、李文海副校長:
去年9月,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東亞研究中心)主任麥克法夸爾(MacFarquhar)教授訪問我校時,曾對我講,希望邀請我參加1987年5月舉行的費正清中心中國革命史討論會年會。此事我當時已口頭和書面向你們報告,以便列入今年的外訪計劃。現在,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主任麥克法夸爾教授已于今年1月23日發來對我的正式邀請信,來回飛機票及在美國的費用,全部由哈佛大學承擔。年會在5月11日至17日,他們希望我早些去,最好是5月以前去,以便安排我訪問一些有研究中國革命史中心的幾所著名大學。翻譯人員將由他們安排,我擬4月25日前后去,5月20日左右回來。我的主要活動是同美國的一些研究中國革命史的教授、學者和學生,進行學術交流、座談。我講話的內容,將以我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史》、《中國革命史講義》為藍本,對國外學者宣傳我黨領導中國革命歷史及四項基本原則。望予批準,并報請國家教委批準。謝謝。
(附:美國哈佛大學的邀請信,可憑此辦簽證。)
敬禮!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黨史系名譽主任
胡華上
1987年2月9日
附: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主任麥克法夸爾的來信
胡華教授:
很高興得到您對我所建議的每年5月在費正清(The Fairbank)中心召開的有關中國革命問題方面討論會的積極答復。您來美國時所需要的正式邀請信以便到美國駐北京大使館辦理B-1簽證,這封信足夠可以滿足這一目的。
費正清中心非常愿意您能在5月11日到17日這一星期來劍橋參加這一討論會,并分別與學者和學生對話。我們歡迎您寄一篇論文,提前送來會有很大幫助,這只不過是讓大家更清楚些,因為想到您在討論會上在語言上有些困難。為了報答您,您的來回飛機票及您在美國時的生活費都由我方承擔。我們還要把您來訪時其他地方邀請您的費用,一攬子代理辦理。
您的日程表對我們來說保證沒問題,不過我不得不告訴您,晚于我所建議的時間而出現的情況:您可能見不到那么多在其他大學的學者,因為5月初很多大學陸續在放暑假。在我進一步詢問后,我會告訴您更多這方面的情況的,關鍵是您訪問美國的準確天數要取決于劍橋以外客人給我們補償的可能性了。
我想您會了解我們只能這樣做,因為根據所有美中基金安排,我們不能包您其他的費用(指去外地,要外地大學提供經費這一事宜)。這也就是為什么我不能保證在您旅行時派您以前的學生幫助您(指在哈佛大學的我們的留學生陪同我做翻譯),我希望能安排,如不能安排人陪同您,我一定想辦法在其他大學的您的同行和朋友幫助您。我知道有許多人期待著您的訪問。再說一遍,我很高興您接受我的邀請,期待著在5月見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