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我生命的故事(7)
-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 海倫·凱勒
- 4924字
- 2015-07-17 10:04:59
“到時候,小妹妹就能聽懂我的話了。”這成了鼓舞我戰勝困難的堅強信念。我常常出神地反復念叨:“我也能開口說話了,我也能開口說話了。”一想到有朝一日可以自由地和母親說話,我就不再懊惱不再失望。我驚奇地發現比起手寫字母的交流方式,直接說話要輕松得多。所以后來等我學會講話以后,我便很少用手寫字母的方式了。但莎莉文老師和另外幾個好朋友同我談話,他們還是使用手寫字母的方式,因為我讀手寫字母要比讀唇語方便快捷得多。
或許在此我應該解釋一下到底什么是手寫字母,畢竟對于健全人來說這恐怕還是一個陌生的概念。手寫字母,是指健全人按照聾啞人的習慣在其手中書寫單詞的交流方式。我們輕輕把手搭在說話人的手上,力道不能過重,否則就會阻礙對方自如地劃動手指。然后在對方手指拼寫單詞時,我們要仔細感受,努力分辨出他們書寫的每個字母。整個過程與健全人讀書時看到字母依次出現的經驗頗為類似。不斷練習能讓手指更加靈活,我有幾個朋友對這個方式就用得非常熟練,像在打字機上敲打鍵盤一樣利落,至于字母具體的拼寫方法則與健全人的書寫方法沒什么不同。
經過一番努力,我終于能說話了。我真恨不得一下子飛回家說給我的親人們聽。幸福的時刻終于來了,回程的路上我一直跟莎莉文老師說個不停,倒不是真有什么事情需要交流,只是想在見到父母之前更為熟練一些。不知不覺火車就到了塔斯坎比亞車站。沒想到全家人都在站臺上迎接我。聽到我說話,母親激動得說不出話來,把我緊緊摟在懷里,我能感覺到她幸福得渾身發抖;小妹妹米爾德里德興奮地拉著我的手,吻了好幾下,高興得手舞足蹈;父親則沉默了許久,他對我的愛從來就不需要太多言語,我知道在他心目中我早已成為全家人的驕傲。現在回想站臺上的那一幕,我依然會熱淚盈眶。我感覺,大預言家以賽亞的預言好像在我身上得到了應驗:努力吧,待到成功的那一刻,“山川也會為你歌唱,森林也會為你鼓掌”。
1892年冬天,我童年晴朗的天空飄過了一片烏云。那件事讓歡樂離我而去,讓我長時間深陷焦慮、不安和恐懼中無法自拔,連書也不想讀了。直到現在,一想起那段可怕的日子,我還是不寒而栗。
為了把事情說清楚,也為了還我和老師清白,我必須先說一下整件事的來龍去脈。
起源是我寫了一篇題為《霜王》的小故事,我自己非常滿意,把它寄給了帕金斯學校的阿納戈諾斯先生。沒想到,一下子惹來了麻煩。
學會說話的那年秋天,我常常待在家里寫故事。記得那年我們在山上的別墅里一直住到深秋時節,所以有幸聽莎莉文老師描述了秋天大自然的韻味、樹葉的美艷。或許在我記憶深處一直藏著一個有關秋天的故事,老師的描述喚起了我對它的記憶,我才寫了《霜王》。那會兒,我毫不懷疑那故事是我自己創作的。小孩子不是經常說:這是我自己想到的。我文思敏捷,下筆千言,完全沉浸在創作的喜悅中。以前用手寫字母無法表達的想法,現在卻可以一字一句生動地記錄在盲文寫字板上,這樣的快樂或許沒人能夠體會。
現在,如果一個創作毫不費力可以完成,我就基本認定并非我的原創,而是從別人那兒撿來的東西。但那時,我沒有意識到這只是我記憶里的東西,并非我自己的東西。其實即使是現在,我有時也無法準確判斷哪些是我自己的想法,哪些是我讀來的觀點。這或許是因為我腦海中的印象,即便是我親身經歷的事情,也是來自別人的講述。我哪里有什么親眼目睹的見聞呢。
當時故事寫完后,我興致勃勃地讀給老師聽。讀到得意之處,我簡直喜不自勝,老師偶爾為了糾正發音打斷我,我甚至還有些許不快。到了飯桌上,我又把故事讀給全家人聽。所有人都驚訝我竟然能寫出這么精彩的文章,當時還真有人問我是不是借鑒了別人的故事。
竟然問我這樣的問題!我絕對沒聽過這個故事,記憶中一點印象也沒有,于是我大聲反駁:“當然是我自己寫的了,是特意為阿納戈諾斯先生寫的。”
后來我把故事重新抄寫整齊,作為生日禮物寄給了阿納戈諾斯先生。原本我給文章取名《秋葉》,但后來聽了別人的建議,把它改成了《霜王》。我親自跑到郵局把它寄了出去,路上整個人都飄飄然。我萬萬也沒想到,這份禮物竟讓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阿納戈諾斯先生非常喜歡我的《霜王》,把它發表在帕金斯學校的年度報告中。可沒想到,我剛剛爬上幸福的巔峰就重重跌到了谷底。我到波士頓沒多久,就聽說了瑪格麗特·T.坎比女士寫的《霜凍仙子》,據說故事的內容和我的《霜王》十分相似,很早以前收在了一本名叫《小鳥和它的朋友》的書中,那本書的年齡比我還要大。兩個故事的思路和語言風格如出一轍,所以很明顯之前一定有人給我講過這個故事,而我則毫不客氣地將其據為己有。最初我不懂什么是剽竊,后來明白之后,既震驚又痛苦。那種感覺就好像喝下了一杯苦酒,個中滋味無人能夠體會。
我不僅讓自己蒙羞,還讓我摯愛的家人遭到了質疑。事情怎么會變成這樣呢?我絞盡腦汁,可還是想不起來何時讀過類似的故事。我只知道兩個關于霜凍的故事:一個是眾所周知的“霜凍杰克”這個傳說中的雪精靈,另一個是兒歌“霜的惡作劇”,可是我并沒有把它們寫進我的故事里啊。
事情剛發生時,阿納戈諾斯先生也深受其擾,但他相信我是無辜的。他一如既往地關心我,鼓勵我。因為他,我甚至覺得原本烏云密布的世界終于透出了一絲光亮。為了不讓他擔心,我努力打起精神,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去參加華盛頓誕辰的活動。要知道那時我剛得知剽竊的噩耗,處在最痛苦的時候。
女同學們辦了一個假面舞會,舞會上我裝扮成掌管農耕的瑟列斯女神。還記得當時我穿著優雅的褶皺長裙,頭上戴著金燦燦的秋葉編成的花環,手上、腳上都裝飾著水果和谷物。可神圣的裝扮卻無法掩蓋我沉重的心情,我的胸口好像壓著一塊重重的石頭,讓人喘不過氣來。
慶祝活動的前一天晚上,帕金斯學校的老師問起我的《霜王》。我說莎莉文老師的確給我講過“霜凍杰克”的故事,可是,不知道我哪句話讓她誤以為我承認自己讀過坎比女士的《霜凍仙子》,還有意將其據為己有。雖然我一再表示她誤會了我的意思,但她依然按照自己的想法把我們的對話告訴給了阿納戈諾斯先生。
一向疼愛我的阿納戈諾斯先生聽信了這位老師的話,認為我欺騙了他,不再信任我。他一定認為,或至少是懷疑,我和莎莉文老師為了騙得他的賞識,故意串通盜用了他人的作品。
帕金斯學校的老師和官員組成了一個調查小組,對我展開了單獨問訊。他們先是讓莎莉文老師暫時離開,然后對我大加盤問,那架勢就好像除非我承認讀過并記得《霜凍仙子》的故事,否則他們絕不善罷甘休。他們問的每個問題都讓我感覺,無論我說什么他們都不會相信我。我甚至覺得就連昔日的摯友都開始向我投來鄙夷的目光,那種痛苦簡直無法用言語形容。我情緒激動,心跳加速,結結巴巴什么也表達不清。雖然他們最終得出的結論是整件事是我的無心之失,但這樣的結果也無法讓我釋懷。最后他們說我可以走了,我只記得自己感到一陣強烈的眩暈,之后便失去了意識。事后我才知道,我剛走出房門就被老師緊緊摟在了懷里,我的好朋友也都等在門外,他們還夸我是個勇敢的孩子,說我是他們的驕傲。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瑟瑟發抖,泣不成聲。我感覺好冷啊,好像挨不過當晚了。這種感覺倒是讓我感到一絲安慰,如果我死了事情就可以一了百了。我現在常想,多虧那件事發生在我年幼時,要是發生在我年齡較大時,那樣的痛苦經歷說不定會讓我從此一蹶不振。幸好,遺忘像一個來到凡間的天使,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痛苦和心酸的事情慢慢被我忘記了。
莎莉文老師從來沒有聽說過坎比女士的《霜凍仙子》,也不知道有《小鳥和它的朋友》這本書。在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博士的幫助下,老師調查了整件事的來龍去脈,最后發現索菲亞·C.霍普金斯夫人曾經有過一本《小鳥和它的朋友》。1888年我們曾和霍普金斯夫人一起在布魯斯特度假。老師向她問起這件事時,她回答說那本書找不到了,可她還記得之前莎莉文老師出去度假時,她的確給我念過很多本故事書,其中就有《小鳥和它的朋友》,只是無法確定是否給我講過《霜凍仙子》的故事。她還說,之前因為賣房子,她把許多青少年讀物都給賣了,包括一些舊課本和童話故事,《小鳥和它的朋友》可能就這樣弄沒了。
老實說,布魯斯特那會兒,我還聽不懂那些故事,可能我只是喜歡拼寫書中一些我不認識的單詞,以此來打發時間。我完全不記得自己什么時候讀的那些故事,但我想我肯定是竭盡全力想記住每個單詞的拼寫,希望等老師回來后給我一一解釋它們的意思。我自己也沒想到,那些故事的語言竟然深深刻在了我的記憶里。雖然長久以來一直沒人知道,甚至連我自己也毫無察覺,但不可否認這就是不爭的事實。
莎莉文老師度假回來后,就開始給我講《方特萊奧小君主》的故事,我被這個故事完全吸引,徹底忘了跟她提起《霜凍仙子》。所以整件事應該如此:我可能確實聽過坎比女士的故事,但時間一長忘記了,完全沒想到它會再次浮現在我的腦海里,那么順理成章,我竟絲毫沒有懷疑那是別人的作品。
事件的過程中,我得到了許多人的關愛和同情,他們都成了我畢生的朋友。可它卻斷送了我和一個人的友誼。
坎比女士非常友善,親自寫信安慰我說:“有一天,你一定能寫出了不起的故事,帶給別人安慰和力量。”遺憾的是,這個美好的預言直到現在都沒有實現。自從這件事以后,我再也不敢為了消遣而玩弄筆墨了。我很害怕類似的事情再次發生。一段時間里,連給母親寫信,我也會莫名地恐懼。有時,為了確定我寫的內容不是從別人那里讀來的,我要翻來覆去寫上好幾遍,直到百分之百確定是我寫的才肯罷休。要不是莎莉文老師一直在旁邊鼓勵我,我很可能就此徹底放棄寫作了。
后來,我找來《霜凍仙子》看了一遍,又看了我從前寫的一些信,發現其中果然有抄襲坎比小姐的地方。例如1891年9月29日寫給阿納戈諾斯先生的,里面的語言和思想都與坎比女士的書如出一轍。我也是在同一時期寫的《霜王》。那些信足以證明當時我滿腦子都是《霜凍仙子》的故事。我在信中說,莎莉文老師在向我描述金色的秋葉時說:“是呀,夏天雖然短暫,可是這絢爛的秋葉足以彌補我們所有的遺憾了。”這完全是坎比女士在她的故事中所發出的感慨。
那時的我,好像常常把喜歡的文字據為己有,證據在我早期的書信和寫作中比比皆是。我寫的一篇關于希臘和意大利古城的文章,就大量借用了之前讀過的文字,至于那些文字具體的出處我已經想不起來了。那時候我知道阿納戈諾斯先生喜歡古跡,知道他對古意大利和古希臘有著無法割舍的情懷,于是搜集了許多他喜歡的相關的詩歌和歷史記載。談到我寫的那篇文章時,他還說:“你在文章中呈現的觀點本身就頗具詩意。”現在想想,當時他怎么會相信那樣的文字出自一個既看不見也聽不見的十一歲小孩呢?我覺得不能因為那些不是我的原創,就徹底否定我作品的價值,它們至少能證明我可以用清晰生動的語言表現我對美好事物的欣賞了。
當時我寫文章,更像是智力練習。和所有年輕的新手一樣,我還處在不斷學習、吸收、模仿的階段,經歷這個階段以后,才可能創作出自己的文字。讀書時我會把喜歡的內容全部收藏在記憶里,或有意或無意,然后再在那些內容的基礎上加以改編,最后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正如史蒂文森所說,初學寫作的人,都會本能地模仿所喜歡的作品。喜歡的風格不斷變化,吸納的東西越來越豐富。天資再好的人,都需要經過多年這樣的實踐,才可能學會在創作中揮灑自如。
直到現在,我仍沒有走完這一步。我對生活的印象完全來自別人的描述,觀點也都來自閱讀的書籍,所以很難判斷哪些是我自己萌生的想法,哪些是從別人那里借鑒而來。正因為這樣,我覺得自己所有的文章都像極了剛學縫紉時做的奇怪的手工貼畫。我把收集來的各種邊角余料統統貼在我的貼畫中,雖然其中不乏美麗的絲綢和天鵝絨,但更多的還是些材質粗糙的劣質布料。我的文章便是如此,其中那些敘述自己想法的部分很不成熟,但我把別的作家成熟閃光的智慧大量鑲嵌在我的作品里,所以整部作品讀起來可能也頗為動人。
在我看來,寫作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在我們還沒開竅時,如何巧妙利用別人成熟經典的語言來表達我們混亂的想法和尚不成熟的情感。寫作很像玩拼圖,雖然大腦中已經有了一個圖案,很想用語言把它描畫清楚,但卻苦于找不到恰當的表達方法。有時即便描繪出了完整的畫面,卻發現成品背離了設計的初衷。即便如此,我從未停止過努力,既然別人能成功,我一定也能成功,怎么能認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