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北宋初期(12)

那么萬物都變,有不變的嗎?有。“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歐陽修的詞曾說:“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你有那么多的哀感悲愁,有沒有一個可以安慰你、答復你,可以寄托哀愁的呢?沒有。波斯詩人奧馬伽音曾寫詩說:“海濤悲涌深藍色,不答凡夫問太玄。”無語,指無語的冷漠。永遠不改變的是冷漠的無情的長江水之東流不返,而這個東流是永不回頭的長逝的悲哀。王國維先生曾有一句詞說:“人間事事不堪憑,但除卻,無憑兩字。”說人間什么事都不能把握不能相信,只有“無憑”是真的。柳永說惟有長江水之無語東流才是永不改變的,這其間有極深的長逝的悲哀。

這首詞前半闋正是寫才人志士那種生命短暫、志意落空的悲哀。

寫得很好,把秋士易感的悲慨跟大自然的景物完全融合在一起,興象超遠。

下半闋寫他的懷念,“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

柳永對羈旅行役有很深的感慨。自己本希望能夠實現抱負,卻被消磨在旅途輾轉之中。這時不忍心登高望遠,望家鄉是那么遙遠,何時能團聚呢,更引起一番思鄉的凄苦之情。“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何事”,為什么事;我為什么事淹留呢?這是很深的悲慨。陶淵明說:“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柳永在這里也是想到自己不過是為了一點點口腹生活就被別人驅役,含意十分悲慨。下面的“想佳人妝樓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則是在自己的懷念中遙想對方也應正在懷念我。《廣韻》云:“仰也。”“望”就是向遠方瞻望的神情。

柳永遙想他所愛的人日日在妝樓上瞻望懷思,該有多少次錯認為天際的歸舟中也有著還鄉的我。然而一回誤認就是一次希望的落空,我卻到如今依舊羈旅天涯。“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眸”:“爭知”,怎知;她又怎知我在這里也是倚立在欄干邊,正如此凝望著遠處的家鄉呢?這幾句不僅寫出了兩地的相思之情,也正反襯出了前半闋所寫的羈旅飄泊生命落空之感,更加深了悲慨。

曲玉管

隴首云飛,江邊日晚,煙波滿目憑闌久。立望關河,蕭索千里清秋,忍凝眸。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別來錦字終難偶。斷雁無憑,冉冉飛下汀洲,思悠悠。暗想當初,有多少幽歡佳會,豈知聚散難期,翻成雨恨云愁。阻追游,每登山臨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場消黯,永日無言,卻下層樓。

柳永的詞,一般常是在上半首寫秋士易感,下半首寫相思之情。

但這首是開頭、結尾兩段寫秋士易感,中間一段寫相思離別。再就這一詞調的形式而言,有的詞上下兩片的字數及句法完全相同,叫做“重頭”;上下片不相同,叫做“換頭”;本詞是一種特殊形式,叫“雙拽頭”,即第一、二段是“重頭”,這兩段每句字數聲律全同,第三段才是“換頭”。有的版本把這首詞分為兩段,在“立望關河蕭索”處斷句,這與雙拽頭的格律不合,是誤斷。

第一段的開端,“隴首云飛,江邊日晚,煙波滿目憑闌久”:隴首,指山頭。隴,本來中國有個隴山,杜甫詩“遲回度隴怯,浩蕩及關愁。”

他所說的“隴”即指“隴山”。但柳永此處只是泛指高山。山頭的白云飛起來了,帶起來你的高遠的向往和懷思的感情。“江邊日晚”,江邊的太陽從水面上慢慢沉落,引起你生命和時間消逝的悲哀。我說柳永的詞非常富于感發的力量,他是寓情于景,并未用強烈的字樣,卻給人深刻的感發。這種現象有時候很難解釋。但一般人寫景,究竟引起你多少感動和啟發,還是能感到不同的。小晏的詞給人感動多、啟發少,大晏的詞給人啟發多,這是由于每個人稟賦及遭遇的不同,因此形成的感發多少不一。柳永的詞比小晏的感發多。這里全是眼前的景物,一句情語也沒有,可是情意全在里邊了。云飛,給人一種高遠渺茫的感受;日晚,給人一種一天遲暮的感覺。“煙波滿目憑闌久”一句,其“煙波滿目”的迷茫,“憑闌久”的悵望,使人更具體地感到了感發的情意。但他還是沒有正面地寫感情,沒用“斷腸”、“消魂”之類的詞語,而只寫看到了江水的浩淼煙波。

他就是用自然的景象來引發人、打動人。歐陽修說“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人們看到景物的變化自然就要有感慨而動心。如日本芭蕉的俳句“青蛙跳進古池中,撲咚一聲”,他只寫了在靜態中,青蛙落入池中時的水聲的霎那間的一動,就引起人們的心動。以前佛家禪語曾有“不是風動,不是幡動,只是仁者心動”的話,這動之中有時連憂傷、歡喜的分別都不必有,只是人心的偶然一動。王維詩“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溜瀉,跳波自相濺,白鷺驚復下”也只寫了心的一動,頗有點像禪機的靈光一閃。至于柳永這里雖也只是寫“云飛”,“日晚”等宇宙的動態,但卻表現了心中的感慨。煙波滿目,是看到遲暮的江水微微搖蕩,脈脈冥冥,一直伸展到很遠的地方,說明作者已經憑欄很久了。“立望關河,蕭索千里清秋”,站在欄干前,看到關塞江河,一片蕭條索漠的景象。

蕭索,雙聲詞,給人一種凋零寂寞的感受。千里之遠的景色都在凄清的秋氣之中。“忍凝眸”,是說怎么能忍心看到這樣凄涼的景色呢?這里好像有一個矛盾,不是“憑闌久”嗎?怎么又說“忍凝眸”即不忍凝望呢?既然不忍凝望,為什么不下樓去,而非要“憑闌久”呢?這種矛盾的心情,是非常真切深刻的。辛棄疾詞“天遠難窮休久望,樓高欲下還重倚”,難窮,是說望不到邊際,天空是遙遠渺茫望不到邊際的。登高望遠,只能更加引起人向往而不得的悲哀,引起人追求而不得的悵惘。雖然明知這樣,可是那種追求、向往的情緒卻使人不得不望。柳永也是這種心情。西方有所謂“悲劇精神”,不是指最后的生離死別,而是指悲劇的主角英雄面對不幸的命運,明明清楚知道不幸的命運,卻堅持反抗的精神。正如中國所說的“知其不可而為之”,這才是真正的悲劇精神。柳永這幾句詞雖只是對景抒情,卻隱含有一種深遠的悲慨,使人感動。

中間一段,寫離別相思之情。“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別來錦字終難偶”是說在遙遠的京城,自己所愛的女子很久沒有信來了。“斷雁無憑,冉冉飛下汀洲,思悠悠”,鴻雁本可傳書,但也不給人傳信,而冉冉飛去,消逝了,引起作者對女子的深深的想念,何況“雁”而曰“斷雁”,其中也兼寓有許多離群索寞、羈旅孤單的悲哀。

下邊一段接著從懷念寫起。“暗想當初,有多少幽歡佳會,豈知聚散難期,翻成雨恨云愁”,把秋士易感的生命落空的悲慨與相思懷念的情意結合起來寫。回想當年與所愛之人在一起,是多么的歡樂。

可是為宦游而離別,“阻追游”三字,正寫與所愛之人不得在一起追游,被阻隔離別的悲哀。如果真能施展才能,完成理想,那么離別的代價還是值得的。但付出了代價,輾轉于宦游行役之中,卻不能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只是徒增悵惘而已,這正是柳永的悲哀。所以下面就又接著說:“每登山臨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場消黯,永日無言,卻下層樓。”在輾轉奔波的旅途上羈留下來,每當登山臨水,想起自己一生不得知遇,有多少志意不能實現,不免感到黯然魂傷。“黯”,黯然,是說生命失去了光彩,是那樣的渺茫昏暗。“消”,是消魂的感覺。

“永日無言”,長久地默默無言,雖有多少心事,沒有什么人能理解,不能向別人傾訴。“卻下層樓”,只有懷著悵惘失望的心情獨自下樓,意味著又開始無窮無盡的羈旅生活。

下面我們介紹兩首柳永晚年的詞,《蝶戀花》和《少年游》。柳永少年時就喜歡在歌樓酒肆流連,為歌伎酒女樂工寫詞。他的仕宦觀念和浪漫性格的矛盾,使他少年疏狂,失意則寄托在愛情的浪漫生活之中。但到了晚年,生命衰老了,用世的志意也落空了,卻再也不能像少年時把精神寄托在浪漫的愛情之中了。這種心情的轉變,體現在他的詞中,就是少年時的詞飛揚疏狂開闊,“當年少日,暮宴朝歡,況有狂朋怪侶,遇當歌對酒競留連”;而晚年則收斂消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在晚年詞的風格中,更能體現周濟所稱贊的其詞“森秀幽淡之趣在骨”的情味。《蝶戀花》和《少年游》就是這樣一類的詞。

蝶戀花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佇倚危樓風細細”,從眼前幽微的細小的風景寫起。風細細,寫得十分幽微清淡纖細。表面看來不沉重,但幽微平淡之中,有一種帶有凄涼意味的感發的美。只有曾經對這種感受有深刻體會的詩人才能寫出,也只有具有深刻體會之感性的讀者才能理解。“佇”,久立的樣子。“倚”,靠在樓欄干上。“危”,極言樓之高。明知面對凄涼,仍站在這里面對這一切,這是悲劇精神。李義山詩曾說:“此樓堪北望,拼命倚危欄。”當時義山在南方的幕府中,既懷念朝廷、家鄉,又滿懷失意之悲,拼命也要上樓北望。柳永詞中也是既有懷思又有悲慨,而佇倚危樓就更引發了此種情意。下面兩句:“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我們記得馮正中詞曾說:“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也是春愁,但只寫了一種惆悵的情緒,沒寫為什么惆悵。總之是春天的到來,喚起了詩人內心一種惆悵之情。李義山詩的“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也是寫春天生命的復活和感情的引發。

北風變成了東風,冰雪變成了春花,是生命的覺醒。起蟄的驚雷,驚醒了冬眠的昆蟲,美麗的芙蓉塘中,被輕雷喚醒的是荷花的美麗生命。春愁,可以說是與春天之生命一同蘇醒的感情。正中詞“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也是說隨著河畔草青柳綠,人的感情生命也復活了。王昌齡詩“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是寫春日驚醒了春愁。當大自然的春日生機萌發之時,也往往會引起人類生命中的某種感情的蘇醒。柳永倚在危樓之上,細細的一絲一絲的春風,把已經衰老的生命中某一種過去的感情喚起來。黯黯,迷茫沉重的樣子。“生”字用得好,李白詩“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生,是在慢慢增加的。作者的迷茫的沉重的感情隨春風一點一點地生起來了。“天際”與“危樓”相呼應,看到天邊,春愁漸起。“草色煙光殘照里”,是寫親眼看到天色慢慢地黑下來,暗暗茫茫地昏暗下來。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說:“蒼然暮色,自遠而至。”寫沉重迷茫的暮色好像是從遠處壓過來的。草色,是春天了,是生命生長的季節,草呈現出一片碧綠的顏色。煙光,草上的煙霧。

青青的鮮明的草色和微暗的煙光的結合,是微妙的結合。杜甫詩“老去才難盡,秋來興甚長”是生命的衰老和內心的才能志意不甘死亡的結合,老了的身體和難盡的才情的矛盾,被秋天草木搖落的景像引發,產生了那么多感受。杜甫晚年又寫過《江畔獨步尋花》七首絕句,是寫對于春天萬紫千紅的無可奈何,衰老的生命怎能面對如此蓬勃的生機呢?所以他說:“行步欹危實怕春。”是寫自己的衰老生命怕見春天,怕面對美好的時光那種強烈的矛盾的感情。柳永此處寫大自然中草色和暮色的結合,正是深含著他自己老去的生命和春日生發的生命的一種難以述說的無可奈何的悲慨。面對蒼茫暮色煙光殘照中青青草色的景象,他“無言誰會憑闌意”,誰能體會我這種感情呢?我用什么話來述說這種感情呢?陶淵明說:“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洞口县| 福清市| 奉新县| 赣州市| 延川县| 望都县| 金门县| 哈尔滨市| 龙川县| 百色市| 新津县| 稻城县| 封开县| 益阳市| 郎溪县| 富锦市| 仪征市| 北流市| 平昌县| 莲花县| 乌兰察布市| 潼南县| 隆子县| 遂平县| 凤城市| 宜兰县| 滕州市| 刚察县| 山东省| 靖远县| 沈丘县| 基隆市| 宁都县| 上林县| 额济纳旗| 夹江县| 富蕴县| 思南县| 黔西县| 凤庆县| 中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