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5章 論增進勞動生產力的因素及分配勞動(25)

在最富裕的地區,金銀的價值自然最大;在最貧乏的地區,金銀的價值自然最小;在貧乏的未開化地區,金銀的價值則幾乎為零。

大都市谷物的售價,總是比僻遠地區高昂。不過,造成這種高昂價格的因素,不是實際銀價的低廉,而是實際谷價的高昂。把銀運往大都市所需的勞動量,要多于把銀運往偏遠地區所需的勞動量;可是,把谷物運往大都市所需的勞動量,卻比把銀運往大都市所需的勞動量多得多。

在荷蘭及熱那亞這類富裕的商業國,谷物的價格很高。造成谷物這種高價的原因,與造成大都市谷價高昂的原因相同。這些國家所能生產的谷物,不足以維持其居民的生活。雖然它們擁有大量勤勉而又熟練的技術工人和制造工人,還有各種能夠簡化和節省勞動的機器,并有運輸船舶及其他一切運輸工具,但它們卻缺乏谷物。它們所需的谷物,必須得從遙遠的國家輸入,而運輸所需的費用,自然要加在谷物價格上。把白銀運往阿姆斯特丹或格但斯克,前者所需的勞動量并不比后者少;但是,把谷物運往阿姆斯特丹,所需的勞動量卻多得多。總之,兩地白銀的真實成本必定大致相同,兩地谷物的真實成本卻可能非常懸殊。現在,如果荷蘭或熱那亞的居民數目不變,其從遙遠國家輸入谷物的能力也因富裕度降低而削弱,那么它們的銀量必然會因為這種衰退而減少。銀量的減少,可能是衰退造成的,也可能是衰退的原因,它不但不會使谷物價格下降,反而會使谷物價格升高到饑荒時的水平。

當我們缺少必需品時,就會放棄所有的非必需品。非必需品的價值,在窮困時期會下降,一如它在繁榮時期會上升一樣。但是,必需品的價值,即必需品所能支配的勞動量,就完全不同了,它在窮困時期會上升,在繁榮時期會下降。

谷物是生活必需品,白銀卻只是非必需品。

因而,在十四世紀中葉到十六世紀中葉這段時期,雖然貴金屬的數量隨著財富增進和改良發展而增加,但是無論其增大幅度如何,它都不可能使大不列顛或歐洲其他國家的貴金屬價值減少。所以,如果那些搜集以往谷物價格的作家,無法根據他們對谷物或其他物品的價格觀察來推斷當時的白銀價值,那么他們根據想象中的財富增進和改良發展所推斷出的白銀價值,就更沒有依據了。

銀價變動的第二期

雖然各學者對第一期銀價變動的意見有很大不同,但是他們對第二期銀價變動的意見卻是相同的。

大約在1570—1640年這七十年里,白銀和谷物價值變動的方向都是完全相反的。在這一時期,銀的真實價值,即它能夠換得的勞動量,比以前少了;同時,每夸脫谷物的售價卻上升了,從以前的二盎司銀(大約相當于現在的十先令),漲到了六或八盎司銀。

這一時期銀對谷物的比價降低,似乎就因為美洲富饒礦山的發現。大家對這種變動所引發的事實的看法都是一致的。在這一時期,歐洲大部分地區的產業都有了改良和進展,所以銀的需求也必然會增加。但是,由于供給的增加遠遠大于需求的增加,所以銀價也就嚴重下跌了。應當注意的是,美洲銀礦的發現,似乎并未對英格蘭的物價產生顯著的影響,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1570年才結束。同樣地,盡管波托西銀礦被發現已經有二十多年了,但它還是不能影響英格蘭的物價。

伊頓學院的記錄顯示,1595—1620年,溫莎市場上最優小麥的平均價格,是二鎊一先令六又十三分之九便士每夸脫(合九蒲式耳)。要是把這一金額的零頭略去,再減去原金額的九分之一,即四先令七又三分之一便士,那么每夸脫(合八蒲式耳)最優小麥的售價,就是一鎊十六先令十又三分之二便士了。要是同樣把這一金額略去零頭,再減去余額的九分之一(即四先令一又九分之一便士),即最優小麥與中等小麥的差價,那么每夸脫中等小麥的售價,大約是一鎊十二先令八又九分之三便士,約合六又三分之一盎司的白銀。而在1621—1636年,溫莎市場上最優小麥的平均價格則是二鎊十先令。按上述方法從這一金額中扣除一部分金額,得到中等小麥的平均售價為每夸脫(合八蒲式耳)一鎊十九先令六便士,大約含有七又三分之一盎司的白銀。

銀價變動的第三期

在1630—1640年,或者是在1636年左右,因美洲礦山的發現而引起的銀價低落似乎就停止了。當時,銀價的低落似乎比谷價的低落有過之而無不及。

到了本世紀,銀價開始漸漸上升。也許,銀價上升的趨勢從上世紀以前就開始出現了。

根據伊頓學院的記錄,在上世紀的最后六十四年里,即在1637—1700年,溫莎市場上的最優小麥,每夸脫(合九蒲式耳)的平均售價是二鎊十一先令三分之一便士,只比1637年以前的十六年內的平均售價高出一先令三分之一便士。但是,由于這六十四年里發生了下面的兩個事件,所以當時谷物的缺乏,比谷物的收成情況所造成的缺乏高得多,使得其價格稍微抬升了一點兒。單單是這兩個事件,就造成了谷價的升高,那么銀價的下跌也就不必多說了。

第一件事是內亂。由于內亂,農業耕作受阻,商業被妨礙,使得谷物價格騰貴,人們對谷物的缺乏量,遠遠超過了當時的收成情況所造成的缺乏。內亂的影響波及了大不列顛的所有市場,受影響最嚴重的是須仰仗偏遠地方供應谷物的倫敦。由上述記錄可見,溫莎市場上每夸脫(合九蒲式耳)最優小麥的價格,在1648年為四鎊五先令,在1649年為四鎊。在這兩年內,每夸脫(合八蒲式耳)谷物的平均價格達到了三鎊五先令,超過了1637年以前的十六年內的二鎊十先令。如果把這一差額分攤到上世紀的最后六十四年里,就能夠說明當時谷價稍高的原因了。雖然這兩年的谷物已經很高了,但是由內亂引起的高價無疑要比這還高。

第二件事是1688年的《谷物輸出獎勵法》的頒布。一般人的設想是,這種獎勵金可以促進耕作,所以,谷物的產量會在較長一段時間之后增加,從而使國內市場的谷價降低。可是,這種效果并沒有在1688—1700年出現。獎勵金在增加谷物生產和降低谷物價格方面起作用的程度,我會在后面討論。我現在要說的,只是獎勵金在短期內的唯一效果。由于獎勵金獎勵輸出每年的剩余量,所以豐收年份的產出就無法彌補后一年的歉收,使得國內谷價反而因此抬高。

在1693—1699年,由于英格蘭的天氣不好,所以英格蘭普遍缺乏谷物。雖然這種現象是英格蘭和歐洲其他大部分地區共有的,但我們也應當知道,獎勵法的確曾使英格蘭缺乏谷物的程度加深了。因此,1699年才會有九個月的時間禁止輸出谷物。

在發生上述兩個事件的同時,還發生了第三件事,那就是始于查理二世時期的銀幣削減和磨損。雖然它沒有造成谷物的缺乏,也沒有增加谷物的真實價值,卻使銀幣的價值大幅下跌,從而大大增加了谷物的市場價格。這種惡劣行為從開始起就不斷發展,直到1695年才停止。根據朗迪斯的記述,當時通用銀幣的價值大約比其標準價值低了四分之一。但是,真正支配一切商品市場價格的名義金額,是銀幣的實際含銀量,而不是標準銀幣應該含有的銀量。因此,當銀幣的價值因為削減和磨損而降低時,這一名義金額一定比銀幣在接近標準價值時所含的銀量更大。

在本世紀,銀幣的價值降到了標準重量以下,而且其降幅是以前從未有過的。不過,雖然銀幣磨損很嚴重,但其價值卻因為它能與金幣兌換而得到了維持。在近期的金幣改鑄之前,銀幣的磨損量比金幣的磨損量還要大得多。而在1695年,銀幣的價值卻沒能再靠金幣維持住,當時的一幾尼金幣,通常可以換得三十先令削損的銀幣。在近期的金幣改鑄之前,每盎司銀塊的售價一般都在五先令七便士以下,只比造幣廠的價格高出了五便士。可是到了1695年,銀塊的普通價格卻上升到了六先令五便士每盎司,比造幣廠的價格高出了十五便士。因此,在近期的金幣改鑄之前,和銀塊比較,金銀兩種鑄幣的價值最多比其標準價值低了百分之八。而在1695年,鑄幣的價值據說比其標準價值低了百分之二十五。

不過,在本世紀初,由于威廉王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鑄幣改革,所以大部分的通用銀幣的價值都比現在更接近其標準重量。而且,本世紀也沒有再發生妨礙耕作和商業的內亂。谷物輸出獎勵制度實施了將近幾十年,雖然谷物價格必然會因此而超過實際耕作水平本來該有的價格,但由于本世紀已經有了充分的準備時間,所以農耕得到了促進,國內市場的谷物量也得到了增加,而這正是大部分人所期待的好結果。所以,谷物輸出獎勵制度雖然在表面上稍微抬高了物價,但是實際上卻是稍微降低了物價。這種降低物價的幅度,在許多人眼中甚至比抬高物價的效果更明顯。這一點,我將在后面加以說明。

因而,從伊頓學院的記錄上看,在本世紀前六十四年間的溫莎市場上,每夸脫(合九蒲式耳)最優小麥的平均售價是二鎊六又三十二分之十九便士,比上世紀最后六十四年間的均價大約降低了十先令八便士(降幅達到了百分之二十五以上),比1636年以前的十六年間的均價大約降低了九先令六便士,比1620年以前的二十六年間的均價約低一先令。所以,根據上述情況,在本世紀的前六十四年間,中等小麥的平均售價大約是三十二先令每夸脫(合八蒲式耳)。

由此可知,和谷價相比,本世紀的銀價似乎稍微上升了。不過,也許這一上升趨勢早在上世紀后期就已經開始了。

1687年,溫莎市場最優小麥的售價是一鎊五先令二便士每夸脫(合九蒲式耳),是自1595年以來的最低價格。

有一位通曉這類情況的有名學者格里戈里·金,在1688年做出了這一推算:在一般豐年,小麥的平均生產者價格是三先令六便士每蒲式耳,即二十八先令每夸脫。

所謂生產者價格,據說有時又被稱為“契約價格”,就是農民在與商人簽訂契約時,約定在一定年限內向商人提供一定數量的谷物所定的價格。這種價格可以省去農民上市議價的費用和麻煩,因而通常都低于平均市價。

格里戈里·金判定,在當時的一般豐年,小麥的普通契約價格為二十八先令每夸脫。據我所知,這一價格在連年天時不佳、谷物缺乏的近期之前,的確是一般年歲的小麥普通契約價格。

1688年,議會設置了獎勵谷物輸出的獎勵金。在當時的立法機關中,鄉紳所占的席位比今天多,他們都感覺到了谷物價格的逐步下跌。獎勵金制度是以人為力量的權宜之計,目的是使這一價格抬升到查理一世及查理二世時期的水平,直到每夸脫谷物的價格上漲到四十八先令才停止實施。這一價格,比格里戈里·金在同年推定的一般年歲的契約價格大約高出二十先令,增幅高達七分之五。當時,格里戈里·金的這一判定博得了普遍的贊揚。如若格里戈里·金的計算確實值得人們這么贊揚的話,那么除了極度歉收的年份,要想實現每夸脫小麥的售價是四十八先令的目的,只有借助于獎勵金制度這種人為的手段。

但是,由于當時威廉王的實力尚未穩固,所以只好懇求鄉紳們制定土地年稅,因而也就只好采納鄉紳們的建議了。

由此可見,銀價大抵早在上世紀后期就已經開始大幅抬升了。到了本世紀,由于實施獎勵金的必然作用,銀價不能按照當時的耕作情形顯著增加,但從大體上講,銀價仍然在繼續抬升。

在豐年,由于獎勵金獎勵谷物輸出,所以谷價自然會昂貴到超過它本來該有的數目。但是,獎勵金制度最明顯的目的,卻是靠設法提高豐年谷價的方法來獎勵耕作。

誠然,當谷物極度匱乏時,大抵會停止發放獎勵金。不過,谷價在這種年頭中的許多年里,仍然受到了獎勵金制度的影響。可是在豐年,谷物大多會因獎勵金的誘惑而被異常輸出,所以豐年谷物補救歉歲不足的調劑作用,也就沒有施展的空間了。

總而言之,無論是豐年還是歉歲,獎勵金都能使谷價抬高到超過按實際耕作情況所應有的價格。由此可見,如果本世紀前六十四年的平均谷價低于上世紀后六十四年,那么在耕作狀態不變且沒有獎勵金的情況下,這一低價的差額還會更大。

也許有人會說,如果沒有獎勵金的促進,也許耕作狀態會有所不同。獎勵金制度對一國農業的影響,在后面的章節中會重點討論。現在,我只打算談論一個事實,即銀價升漲得比谷價更多的現象,并不是英格蘭特有的。在同一時期的法國,銀價升漲的比例幾乎與英格蘭相同。這一事實,得到了三位相當誠實、勤勉而辛苦的谷價研究者的承認,他們就是社普雷·德·圣莫爾先生、麥桑斯先生和《谷物政策論》的作者。但是,在1764年以前,法國曾經禁止輸出谷物。人們很難設想到,谷物價格下降的原因,在一國是禁止谷物輸出,而在另一國卻是獎勵谷物輸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黔西县| 志丹县| 佳木斯市| 安义县| 榆树市| 青海省| 阳东县| 和龙市| 和田县| 宁晋县| 资溪县| 南郑县| 墨竹工卡县| 长宁区| 宜城市| 攀枝花市| 赤水市| 宕昌县| 赤城县| 慈溪市| 侯马市| 辉南县| 衡水市| 延津县| 汉川市| 嘉祥县| 昌邑市| 普陀区| 阿合奇县| 绥江县| 阿坝县| 漳浦县| 河西区| 镇康县| 延津县| 买车| 宾川县| 眉山市| 凤冈县| 凤庆县| 深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