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6章 論增進勞動生產力的因素及分配勞動(26)

造成谷物的平均貨幣價格如此變動的原因,其實是歐洲市場上銀的真實價值逐漸升高,而不是谷物真實價值的下落。我們已經知道,無論在任何時期,谷物都比銀或其他任何商品更適合充當價值尺度。自從發現了美洲富礦之后,谷物的貨幣價格一下子就比以前升高了三到四倍,原因是銀的真實價值下跌,而不是谷物真實價值的升高。所以,如果說本世紀前六十四年的谷物均價低于上世紀,那么我們同樣可以說,引起這種價格變動的原因,也是銀的真實價值的上升。

在最近的十至十二年間,由于谷價高昂,所以不禁有人猜測,歐洲市場上白銀真實價值的下跌還會持續下去。但是,引起谷價高昂的原因,分明只是暫時異常的天氣,這種天氣不會永久地持續下去。最近這十至十二年間,歐洲大部分地區的天氣都很異常,再加上波蘭的擾亂,所以許多需要從波蘭進口谷物的國家,都陷入了缺乏谷物的困境。如此長時期的天氣異常,雖然不是很尋常的現象,卻也沒有什么稀奇古怪的。類似的實例,只要是研究過以往谷價的人都能列舉出很多來。而且,異常的十年荒歉比十年豐收更為常見。這里有一個鮮明的對照,就是谷價在1741-1750年異常低廉,在最近八至十年卻異常高昂。從伊頓學院的記錄可知,在1741-1750年的溫莎市場上,最優小麥的平均售價是一鎊十三先令九又五分之四便士每夸脫(合九蒲式耳),比本世紀前六十四年的均價大約低了六先令三便士。由此推斷,這十年間的中等小麥售價,才一鎊六先令八便士每夸脫(合八蒲式耳)。

1741-1750年的谷價之所以沒有按自然趨勢下跌,一定是因為實施了獎勵金制度。由海關的統計數據可知,在這十年間,各種谷物輸出的總數量,竟然高達八百零二萬九千一百五十六夸脫一蒲式耳,總共花費了一百五十一萬四千九百六十二鎊十七先令四個半便士的獎勵金。1749年,首相佩蘭陳述,在此前的三年,谷物輸出獎勵金的支出占了相當巨大的數額。他的這種說法具有非常正當的理由。如果他是在次年這么說的,那么理由就更充分了,因為該年的獎勵金支出額高達三十二萬四千一百七十六鎊十六先令六便士。在這種強制輸出的影響下,國內市場的谷價,必然會升高到超過未采取獎勵金制度時應有的價格,其超過額自是無須說明。

這十年的統計,以及此前十年的統計,都放在本章所附統計表的末尾,不過,它與其他各年的統計是分開的。跟本世紀前六十四年的總平均數相比,這十年的平均數要低一些,但也沒有低多少。

1740年的確是異常歉收的一年。形成鮮明對比的,是1750年的前后二十年。在1750年以前的二十年里,雖然有一兩年的谷價非常高,不過也顯然遠遠低于本世紀的總平均谷價;在1750年以后的二十年里,雖然1759年的谷價相當低廉,也顯然遠遠高于總平均數。如果前者低于總平均數的程度,沒有后者超過總平均數的程度大,那么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自然就是獎勵金制度了。

何況,緩慢升高的銀價也無法引起這么急劇的變動。造成這一變動的原因,只能是天氣的意外變化。

在本世紀,大不列顛的勞動價格的確上升了。不過,造成這種上升的原因,不是歐洲市場上的銀價降低,而是由國內繁榮帶來的勞動需求的增加。法國沒有英國那么繁榮,自上世紀中葉開始,其勞動價格就隨著谷物的平均售價日益下跌;普通勞動的日工資,在上世紀甚至是本世紀,幾乎都沒有變動,始終是一塞蒂埃(約合四溫切斯特衡蒲式耳)小麥均價的百分之五。前面已經說過,在本世紀中,大不列顛的勞動報酬,即勞動能夠提供給勞動者的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量,已大幅上漲。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大不列顛的特殊景況。造成貨物價格上升的,也似乎正是這一原因,而不是歐洲一般市場的銀價下跌。

自從發現了美洲之后,在歐洲市場上,白銀價格曾在一段時期里幾乎保持不變。所以,這期間的礦業利潤也大大超過了自然水平,數目相當可觀。但是,此后不久,輸入歐洲的銀就不能全部以這一高價賣出了,其所能交換的貨物量也越來越少,銀價也慢慢地回落到了自然水平。也就是說,銀價所能支付的,又僅僅是其上市所必需的工資、利潤和地租了。我們已經說過,秘魯大部分銀礦交給西班牙國王的賦稅,都等于總產出量的十分之一,根本沒有可以用來交地租的剩余。最初,這種賦稅高達總產出量的一半,不久又減至總產出量的三分之一、五分之一,直至現在的十分之一。這十分之一,似乎就是秘魯大部分銀礦在補償開礦資本及普通利潤之后的全部剩余了。在此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開礦者的利潤都相當高;可是現在,這種利潤卻跌到了僅夠繼續開采的水平。這是被普遍承認的事實。

1504年,秘魯銀礦繳納給西班牙國王的礦稅,降到了標準銀的五分之一。

在四十一年之后的1545年,波托西銀礦被發現。在1636年以前的九十年里,美洲最富饒的礦山都要向西班牙國王納稅,所以有充足的時間把歐洲市場的銀價降到最低水平。九十年的時間,長得足夠讓任何非獨占商品的售價都降至其自然水平,即在保證繳納特種賦稅的場合下,商品仍能繼續長期出售的最低價格。

歐洲銀價本來有進一步下跌的可能,并使稅率不但要減至十分之一(1736年),也要像金稅一樣減至二十分之一,甚至還有必要使美洲現在仍在開采的大部分礦山停開。但是,這些情況并沒有發生,原因是銀的需求也逐漸增加,逐漸擴大了美洲銀礦出產物的市場。這么一來,歐洲市場的銀價就維持住了,甚至還抬高到了稍稍超過上世紀中葉的水平。自發現美洲至今,美洲銀礦礦產的市場都在逐漸擴大。

第一,歐洲市場逐漸擴大。

歐洲的大部分地區,都在發現了美洲之后有了非常大的進步。在農業和制造業上大有發展的國家,不但包括英格蘭、荷蘭、法國、德國、瑞典、丹麥,甚至還包括俄羅斯。意大利似乎也沒有倒退的跡象。意大利在征服秘魯之前是沒落的,之后卻漸漸發展起來。西班牙和葡萄牙好像倒退了。不過,葡萄牙只是歐洲極小的一部分,西班牙的情況也不像一般人所想的那樣衰退。十六世紀初的西班牙與法國相比,的確相當貧窮。只是從那時起,法國就開始有了長足的改進。

經常巡游于這兩國之間的查理五世,因此下了這么一個著名評語:法國的所有物資都非常豐富,西班牙的所有物資都非常貧乏。既然歐洲農業和制造業的生產總額增加了,那么其流通所需的銀幣量自然會逐漸增加;既然富翁增加了,那么銀制器皿和飾物的數量自然也必須逐漸增加。

第二,美洲是本地銀礦礦產的新市場。

跟歐洲最繁榮的國家相比,美洲在農業、工業及人口方面的進步速度要快得多,所以美洲對銀的需求的增加速度也自然更快。美洲銀的新市場,完全可以由英屬殖民地充當。以前的英屬殖民地,一向對銀沒有需求,現在卻因為鑄幣和打制器皿而增大了對銀的需求。除了英屬殖民地之外,大部分的西班牙屬和葡萄牙屬殖民地也是美洲銀的新市場。在歐洲人未發現新格倫納達、尤卡登、巴拉圭、巴西等地之前,這些地方都還是野蠻民族,當地居民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工藝制作業和農業;現在,當地的大部分居民都從事著工藝制作業與農業了。

在美洲銀的舊市場當中,市場范圍比過去擴大的有墨西哥和秘魯兩國。無論記述這兩國古代壯麗畫卷的奇異故事如何掩飾與夸張,但是那些具有沉著眼光并讀過它們的發現史及征服史的人,都可以看出當地居民在農工商業上的無知。這種無知,比現在烏克蘭韃靼人的無知更有過之而無不及。雖然秘魯比墨西哥更進步一些,但是當地居民也只知道用金銀作裝飾品,卻不知道用金銀作鑄幣,而是完全以物物交換的方式進行商業活動。因此,該國也幾乎沒有分工這碼事,耕作者不但要自己建筑住宅,還必須得自己制造家具、衣物、鞋及農具等。在這些耕作者當中,雖然也有許多工匠,但是能夠擔負他們生活的,據說也只有君王、貴族或僧侶。事實上,他們恐怕就是這些上等人的仆役或奴隸。

古代的歐洲市場上,從未發現過墨西哥和秘魯的工藝制造品。

西班牙的軍隊雖然不到五百人,甚至經常不到二百五十人,卻幾乎陷于食物匱乏的境地。據說,在這些軍人到過的地方當中,就是人口相當稠密、耕作極其發達的地方也經常會出現饑荒。由此可見,記述該國人口如何稠密、耕作如何發達的故事大部分都是虛構的。在英國殖民地的統治方式中,有許多有利于農業發展、技術改良及人口增長的方法。西班牙殖民地雖然沒有使用這些方法,但其在這幾方面的進步速度卻比歐洲所有國家都快,因為它擁有肥沃的土壤、宜人的氣候和廣大而低廉的土地。西班牙殖民地所具有的這三個優點,是所有新殖民地所共有的,它們能彌補當地政治的許多缺點和不足。

1713年,弗雷奇埃在參觀了秘魯之后,說利馬市大約有二萬五千至二萬八千的人口;但是,從1740-1746年居住在該地的烏洛阿對此卻有不同意見。

烏洛阿說,該市當時的人口至少也有五萬。在智利及秘魯其他許多大都市人口計算的差異方面,這兩位作者的意見大致與此相同。他們二人的報告,無疑是正確的。從這些計算的差異來看,當地人口的增長速度并不比英屬殖民地慢。

總之,這一切都表明了美洲是本地銀礦礦產的新市場。跟歐洲最繁榮國家的白銀需求的增長速度相比,美洲本地對于白銀需求的增加必定要快得多。

第三,東印度也是美洲銀礦礦產的市場。

隨著美洲銀礦的開采,東印度市場上的銀量也日益增加。當時,美洲和東印度之間的直接貿易量,也依賴于亞卡普科船舶繼續增大;而同時經由歐洲的間接交易,增大幅度是最明顯的。在十六世紀的歐洲國家中,只有葡萄牙一國與東印度進行著正規貿易;但是,到了十六世紀末,荷蘭人成了葡萄牙人的競爭對手,并在數年之內就趕走了葡萄牙人,使葡萄牙人失去了在印度主要殖民地上立足的權利。在上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這兩國都分占著東印度貿易的最大部分。不過,葡萄牙的貿易是日益衰退的,荷蘭的貿易卻是不斷增長的,而且其增長速度超過了葡萄牙貿易的衰退速度。在上世紀中,與印度進行交易的國家還有英國和法國;到了這一世紀,它們之間的貿易范圍就更大了。瑞典和丹麥是在本世紀才開始與東印度進行貿易往來的。最近,俄羅斯也組織了所謂的“商隊”,準備經由西伯利亞和韃靼到達北京,與中國開始正規的貿易往來。

總之,在與東方進行貿易往來的國家當中,只有法國的貿易因為近期的國內戰爭而被毀滅,其他各國的貿易幾乎都擴大了。歐洲對東印度消費品的需求增多,甚至曾使印度各種業務都逐漸增大。就拿茶葉來說吧,在十六世紀中葉之前的歐洲,茶葉是極其有限的,一般都被用作藥品。可現在,每年被英國東印度公司輸入本國用作飲料的茶葉,甚至達到了一百五十萬磅。即使是如此多的茶葉,也無法滿足英國人民對茶葉的有效需求,所以不斷有更多的茶葉被秘密地輸入英國。這些茶葉所經過的地方,不但有荷蘭各港和瑞典的哥登堡,還有法國東印度公司繁榮時期的法國海岸。此外,歐洲對中國瓷器、馬魯古群島香料、孟加拉布匹及其他無數貨物的需求量,也幾乎以同樣的比例增加。所以說,與現在相比,歐洲在上世紀任何時候所用的船舶都非常少,即使是當時的英國東印度公司也不例外。

但是,自歐洲與亞洲開始進行貿易往來的初期至今,亞洲各國(尤其是中國與印度)金錢的價值都遠遠高于歐洲。原因是,亞洲各國大多是產米國,幾乎每年都能收獲兩至三次稻米,而且每次的收獲量都普遍比小麥多。因此,在面積相同的情況下,產米國所產的糧食,必然比產麥國更加豐富,也必然能養活多得多的人口。另外,在這些國家里,富人有大量自身消費不了的剩余食物可以出賣,因而他們所能購買的勞動量自然也多得多。從所有的記載來看,中國和印度的高官、富豪,不但都比歐洲最富裕的人擁有更多奴隸,還可以用大量過剩食物來交換金銀、寶石這類產額甚少的珍奇物品。因此,供給印度市場的銀礦和供給歐洲市場的銀礦相比,即使二者的礦產總額相同,前者的產物也能從印度換得更多的糧食。

然而,同樣是出產貴金屬的礦山,供應印度市場的礦山,似乎遠遠比供給歐洲市場的礦山貧瘠;而同樣是出產寶石的礦山,供應印度市場的礦山產出量,卻遠遠比供應歐洲市場的礦山產出量豐富。所以,跟歐洲的貴金屬相比,印度的貴金屬不但能換得多得多的寶石,還能換得多得多的糧食。在印度,金剛石這類非必需品的售價比歐洲低一些,糧食這一最重要必需品的售價更是比歐洲低得多。但是,正如前面所說,中國和印度這兩大市場的勞動的真實價格,即勞動者所能支配的生活必需品的量,卻比歐洲低。因此,這兩大市場的勞動工資所能購買的食物量就較少。由于這些勞動只能購買到少量且便宜的食物,所以即使印度食物比歐洲食物低廉,印度的勞動價格也會加倍低于歐洲的勞動價格。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汉市| 怀仁县| 凯里市| 五莲县| 曲麻莱县| 定安县| 麟游县| 云林县| 黑龙江省| 乳山市| 宝丰县| 沅江市| 剑阁县| 屏山县| 察隅县| 曲靖市| 巴南区| 格尔木市| 沾益县| 永康市| 股票| 太原市| 葵青区| 太康县| 轮台县| 乐至县| 如皋市| 广元市| 吉林省| 乌恰县| 崇明县| 揭东县| 阳山县| 尉犁县| 永清县| 崇左市| 云林县| 平湖市| 广水市| 普定县| 六枝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