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一年之計在于吃(1)

  • 唐朝定居指南
  • 森林鹿
  • 4977字
  • 2015-11-25 14:44:16

用美味糕點征服他的心吧,穿越女go on !

【特色點心】

又到一年穿越季,本時空旅游公司恢復營業,開門見喜,優惠八折!按照我大吃貨帝國的悠久傳統,一年之計在于吃,民以食為天。所謂吉祥喜氣,就是飄溢出來的煎炒烹炸的各種美味香氣。我們的唐穿之旅也不例外,特別是很多熱愛穿越的妹子都篤信“要征服男人的心,必先征服他的胃”,懷揣各種食譜去獵殺唐朝帥哥的女客真是不要太多哦!

不過呢,之前我們已經說過了,唐朝沒辣椒,沒土豆,沒炒鍋,沒花生,穿越女們要端出一盆水煮魚或宮保雞丁是不可能的,就算簡單煮個玉米或烤個紅薯都做不到。于是很多妹子另辟蹊徑,打算用“抹茶蛋糕”“奶油曲奇”“北海道吐司”之類的糕點去驚艷唐朝人。

如意算盤打得也很好:焙烘糕點用的原材料不是很簡單嗎?面粉、油、水、糖、茶末等調味料有啥算啥,馬馬虎虎湊合一下……可是第一個問題,烤箱您從哪里去弄?自己搭個燒磚窯湊合?第二個問題,您當烤蛋糕面包用的面粉,跟我們平時蒸饅頭做面條的面粉一樣?第三個問題,從哪里去弄強力發酵的“泡打粉”?第四個問題,您知道酥酪、奶油、雞蛋、糖、蜜這些必不可少的輔料在唐朝有多貴嗎?商品經濟不發達的年代,經常是有錢也買不著好嗎。第五個問題,蛋糕托、烤盤之類的工具您也打算自己做是吧……總之,如果孤身一人穿越到唐朝,我勸您還是別往“西點烘焙女王”的目標去努力了,從燒炭打鐵開始的工程量太大。不過值得安慰的是,“糕點”這個目標的大方向還是正確的,因為唐朝人確實非常喜歡吃點心,特別是那些甜滋滋、油膩膩、花里胡哨、五彩斑斕的各種糕餅,不但是居家閑食必備,還能成為酒席盛宴上的主角呢!

您不信?那我們今天就穿越到唐朝富貴人家的廚房里去看看。落地一睜眼,面前就有個像管家的男子恭恭敬敬遞給您一卷厚紙:“阿郎拜尚書左仆射,上燒尾,食賬擬定,呈娘子過目。”

這一串中古漢語又讓您頭大了吧!哈哈……別著急,咱們慢慢來理解。“阿郎”是唐朝奴仆對自家男主人的稱呼,“娘子”是稱呼有身份的婦女,看樣子您是穿越到這家做了女主人。“尚書左仆射”是什么呢?具體地說是尚書省的首長,您可以簡單地理解成朝廷等級最高的官員,您丈夫這是剛剛當上大官呢!

“上燒尾”又是什么?這是個很有趣的風俗,來源說法不一,大多數人相信的故事是這樣:

黃河中下游有個地方叫“龍門”,兩岸峭壁對峙,水流很急。每年春天,黃河鯉魚們溯水而上來到這里,如果有魚能躍過龍門,立即會有云雨生成,天火降下擊燒掉魚尾,這條魚從此就化為龍啦!由這個典故生發出來,唐朝人當了大官以后,就像“化魚為龍”一樣,也要“燒尾”,就是請皇帝和同僚朋友們吃飯,這頓飯就叫“燒尾宴”“燒尾食”,大家都來給升官的人“燒尾”。

請朋友同僚吃飯可以在自己家里開宴,皇帝卻不是能輕易請得動的。最穩妥的辦法還是把一席山珍海味送進宮里去,由皇帝自己做主,愛吃的吃兩口,不愛吃的分賞別人完事。這種“往皇宮里送美食”的行動就叫“上燒尾”啦。

既然是送給皇帝吃的,那當然要聚集當世最豪華奢侈抽風燒包的各類美食,數量龐大,氣勢驚人,所以“食賬”(菜譜)就必不可少。當所有美食按賬目逐一烹制完成、擺放裝置妥當,“食賬”本身也要抄寫在一卷精美貴重的紙帛上,用金玉錦緞裝裱好,跟著食物一起送進宮里去以備查驗。

現在呈遞給您過目的“食賬”,只是一份草稿,寫在幾張零散的麻紙上。您一頁頁翻看,沒看多久就頭暈眼花了:

“……單籠金乳酥曼陀樣夾餅巨勝奴貴妃紅婆羅門輕高面御黃王母飯七返膏金鈴炙光明蝦炙通花軟牛腸生進二十四氣餛飩生進鴨花湯餅同心生結脯見風消冷蟾兒羹唐安餤金銀夾花平截火焰盞水晶龍鳳糕雙拌方破餅玉露團漢宮棋長生粥天花賜緋含香粽子甜雪八方寒食餅素蒸音聲部白龍臛金粟鳳凰胎羊皮花絲逡巡醬乳釀魚丁子香淋膾蔥醋雞吳興連帶鲊西江料紅羊枝杖升平炙八仙盤雪嬰兒仙人臠小天酥分裝蒸臘熊卯羹清涼臛碎箸頭春暖寒花釀驢蒸水煉犢五生盤格食過門香紅羅饤纏花云夢肉遍地錦裝鱉蕃體間縷寶相肝湯浴繡丸……”

被這些五花八門、莫名其妙的食物名稱打敗了?沒關系,您先保持淡定,向管家奴仆點頭表示認可,然后提出要去廚房驗看這些食物的制作情況,叫他前頭帶路。

既然是大官的府第,一般都會有很大的廚房。如果院子足夠寬闊,設計又比較合理,那么廚房會跟倉庫、磨碓棚、柴草堆、雞鴨鵝豬圈……這些功能相近的部分組成一個單獨的區域。

廚房本身也會是一組既高大又寬敞的建筑,房梁上吊著風雞熏肉,墻角屋檐下放著醋甕醬缸,若干廚婢庖丁站在高腳桌案后洗剝切剁,幾個大規模的爐灶口呼呼地往外噴著火焰……娘子您可別站得太近了,您當這是穿越前家里的天然氣灶、煤氣灶、蜂窩煤爐子?這些快有一人高的大灶都是燒柴草的,很不好對付,一個控制不好,爐膛里的火苗就從燒火風門口噴出來濺您一身火星,身上的綾羅綢緞可就全毀了。再來個不注意,沒及時添柴,灶里的火悄沒聲又滅了,正烹制的食物一下子玩完。所以富貴人家廚房里往往會有專門的“燒火丫頭”“燒火小廝”,別的不管,只管照看這些爐灶里的柴火,算是技術含量最差、地位最低的奴婢。

不過大灶也有大灶的好處,您看這幾個灶上有三四個火眼,能同時蒸煮三四鍋食物呢。如果不這樣,您手上的食賬里那大幾十樣佳肴,猴年馬月才能做完送入宮?

對啦,食賬。下面我們可以開始對號入座、對名認食啦!“‘單籠金乳酥’目下如何?”您問管家,他把您帶到一座大灶旁邊,時辰正好,灶上的蒸籠一掀,一陣混合著濃郁奶香味的白霧熱騰騰直沖您臉。

您揮開水霧,定睛一看,這層蒸籠上,只放了一枚金黃油亮、軟綿綿、松趴趴的大包子。聽旁邊廚役講解,是用黃酥油跟面粉糅在一起做出來的,原來這“單籠金乳酥”就是奶黃大包啊……這具爐灶其他火眼上,還蒸制著別的食物,您可以繼續視察。“蒸”

是唐朝人最常用的烹飪技術之一,蒸出來的各種發面死面、有餡無餡、內餡外餡的面食(當時統稱為“蒸餅”),也在唐朝點心里占了重要地位。

您掀開旁邊的蒸籠,發現又是一籠饅頭,不過很膨松、很軟,嘗一個還是甜甜的,有您熟悉的蔗糖味。這糖饅頭叫啥呢?就是您手上食賬里的“婆羅門輕高面”了。在唐朝,蔗糖制法剛從印度傳來不久,“婆羅門”則是唐人熟悉的佛經里對印度及印度人的稱呼,這款點心既然以此命名,那估計跟印度和佛教都有點關系,制作技術也挺神秘,比如說,揉面是不是要用恒河水呢……“娘子看這邊。”廚役又掀開一個蒸籠,向您炫耀他的手藝。這一籠里是圓形花朵狀的蒸糕,看上去平平無奇,但聽廚子吹噓,這是他用極軟的面團層層抹上油膏,反復折疊翻轉了七次,最后做成圓花蒸出來,所以叫“七返膏”。咬上一口,滋味夾糾纏結,松軟甜香,別提多好吃了——其實就是現代的“花卷”吧。

您覺得這些蒸點的配料都太單調、太油膩了?那咱們來個華麗清素的。旁邊那一籠,掛著“天花”的簽子——別怕別怕,這個“天花”不是后世那種傳染病啦,全名叫“天花菜”或“天花蕈”,是生長在山西五臺山附近的一種菌菇,白色,形狀如松花,很好吃。

“畢羅”則是一種像包子的有餡面食,通常餡里包含米飯。米飯,再配上剁碎的天花蕈粒、一種經反復調制的香料——“九練香”,一起做成餡,包上面皮蒸熟,就是這款清香四溢的珍蘑米餡包子,不,“天花”啦。

包子餡不但能塞在面皮里頭,還能攤在外面。您再看這一籠“金粟平”,扁扁平平的蒸餅面上,攤鋪著像金色小米粒一樣的東西,猜猜是什么?

哎,不用客氣,拈個咬一口吧,吃出來沒有?粒粒滑軟在口腔中爆開,濃鮮迸發……對啦,這可是西元21世紀最流行的世界珍味之一——魚子醬!鮮死人了吧,哈哈……您說這不是整個一魚子醬比薩餅嗎?呃,我不反對您這么叫,不過跟唐朝人談起來您還是用它的原稱吧,要不然還得解釋馬可·波羅啥的,多麻煩。

用海鮮入味的蒸點,不止這一種。您看那邊還有一籠叫”金銀夾花平截“的,打開看,是用刀切開的一截截小蒸卷。取個來嘗嘗,喲,正宗螃蟹味!

廚子管家在旁邊介紹,這是先把面團搟成皮,在上面放置剔好的蟹黃、蟹肉,再卷成一個長卷子,用刀切(截)為小段,上籠蒸熟。卷子的橫斷面呈現出黃白交織的顏色,所以叫”金銀夾花平截“——您覺得這老北京雞肉卷,不,老長安蟹肉卷味道怎么樣?

您說還挺好吃,就是樣子太普通了,蒸來蒸去不是花卷就是饅頭包子,看著不帶勁。行,咱們來看個形狀花哨的蒸點。

開——您瞧這一籠點心!上面是一叢叢燃燒的火焰,下面是淺淺的杯狀,像不像奧運會開幕前大家拿在手里傳來傳去的那個”火炬“呢?呃,您說更像洋快餐店里的甜筒冰激凌?隨便啦,這個叫”火焰盞口“,也是蒸餅的一種。

再來一籠既好看又好口彩的”水晶龍鳳糕“。這是糯米做成的糕,糕面用棗子鑲嵌出龍鳳形狀,上籠大火蒸至糯米爆花就可以吃了,米糕白亮如水晶,配上紅瑩瑩的棗子,喜氣洋溢啊。

說了半天,不是面食就是米糕,有沒有不帶主食的蒸點?有,有,您看這款”蔥醋雞“,就是用蔥和醋給雞肉去腥解膩后上籠蒸熟的……這邊還有一籠”西江料“,是用西江豬肩肉剁碎蒸出來的大肉丸子……那兒還有一道”暖寒花釀驢蒸“,是用黃酒蒸得極糟爛的驢肉,冬天吃來祛寒氣最妙啦。

呃,您說雞肉豬肉也還罷了,您不喜歡狗肉驢肉之類偏僻奇怪的東西?那個……那您別往這邊走了,這邊沒啥“分裝蒸臘熊”之類的野生動物,真的……蒸制的食物我們就看到這里好了。話說您不是喜歡烘焙嗎?唐朝也有烤出來的點心哦!雖然海綿蛋糕是不用想了,但烤個餅啊面啊還是可以的。

烤爐在廚房的另外一個角落里,您看看,好巨大的一座呢。這種大烤爐叫”公廳爐“,很多官衙里都有,是用來供給大食堂的,需要一次做出大量食物來給很多官吏同時吃,所以容量驚人。現在爐子旁邊放著不少已經烤好的點心,這一盤長圓形的像雞卵一樣的烤餅,里面是有餡的,這叫“曼陀樣夾餅”,“曼陀”又叫“風茄兒”,餅的形狀是在模仿這種植物的果實。

烘烤的點心往往有模具,唐朝點心也不例外。這一盤金黃色的像鈴鐺一樣的點心,是面粉里攪拌了酥油,灌進模子里烤出來的,嚼在嘴里也是酥脆有聲,說不定跟后世一道叫”炸響鈴“的菜有點親戚關系……我說笑話呢您別當真。

當然啦,烤炙的食物也不限于面點。在您那食賬里,”光明蝦炙“是烤活蝦,”升平炙“是烤三百條羊舌鹿舌拌在一起吃,”箸頭春“是烤活鵪鶉,”格食“是烤豆粉裹羊雜,這些都算小意思。烤食里最壯觀的是這道,當當當當,烤全羊!

您說在食賬里找不到這個名字?呃,這只外焦里嫩、香氣噴涌的羊同志在食單里叫作”紅羊枝杖“,有點怪哈。

“枝杖”是四腿四蹄撐著烤羊身的意思,“紅羊”呢,因為古人迷信,以為丙午、丁未兩年容易有大災,“丙丁”為火,“未”為羊,所以叫“紅羊劫”。既然這只烤全羊是獻給皇帝的,自然要取個吉利話,總的來說,您就理解為“吃了這只烤全羊能消災化劫”就好了。

除了面點和肉類,甜食也能烤制出來。食賬里有個很好聽的名目叫“玉露團”,是用豆粉烤干,配龍腦、薄荷等香料蒸入味、凝結成霜粉,再拌糖蜜酥酪壓進雕刻木模子里印花。另一味“甜雪”,也是加蜜烤制的白色面食。

烤制食物看得差不多了,那邊還有一組煎炸大灶,娘子您這邊來。站這兒就好,別走太近了。灶上只有一口大鐵鍋,鍋里盛了不少豬油羊油,正在吱吱地煎炸食物,時不時往外迸點油星。就算油星濺不到您身上,這唐朝廚房里可沒有吸油煙機,您離太近了不覺得嗆得慌?這地方待久了,自己都快變成熏肉點心了吧……您手上的食賬里,用油煎炸的食物也不算少。比如列第三位的那個“巨勝奴”吧,看名字是真猜不到啥模樣,到灶前了,才發現就是油炸的黑芝麻馓子嘛。

用酥油、蜜水和面,拉成細面條狀,面條外層沾上黑芝麻(胡麻黑者名“巨勝”),重疊扭成粗辮子下油鍋炸熟,這種食物當時又叫“寒具”,后世被稱為“馓子”,現在還是西北地區常見的小吃呢。

油炸的點心,往往會起個比較奇怪的名字,像食賬上的另一味“見風消”,做法是把糯米搗成粉,跟蜜汁、酒釀、糖一起揉成薄皮,稍烤一下,掛起來曬干。等吃的時候,一片片揪下來扔油鍋里炸熟,撈起裝盤上桌,又甜又脆,入口即消,一邊看電視——呃——一邊看歌舞表演一邊喝酒一邊當零食吃正合適。

做法類似的還有一味“過門香”,是把各種能炸食的米皮啦,面片啦,肉干果干啦,通通切成薄片,投入沸油里一燙即出,各種香氣噴涌。再有一種叫“雪嬰兒”的,呃,這個,您先做好心理準備再看啊。

招呼一聲,廚役端來一盤油炸物,您瞥眼一瞧,不由得五雷轟頂,唐僧附身,悲憤高呼:“這明明是未滿三日的孩兒,怎么能吃人!拿走!拿走!善哉,善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化县| 扎赉特旗| 阿尔山市| 云浮市| 体育| 项城市| 苗栗县| 新余市| 府谷县| 衢州市| 铁岭市| 远安县| 金昌市| 东城区| 阿尔山市| 营口市| 安国市| 崇礼县| 壤塘县| 博乐市| 紫阳县| 信阳市| 阜南县| 时尚| 中宁县| 西贡区| 江津市| 全南县| 河北区| 辰溪县| 长春市| 崇左市| 彭山县| 郧西县| 河间市| 林州市| 台中县| 连州市| 寻甸| 柳江县| 景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