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導論

在祁連山腳下,在絲綢古道戈壁,生活著一個古老而又年輕的民族,她在漫漫歷史中創造過輝煌,也歷經坎坷。盛唐之際在漠北建立強大的回鶻汗國,擁有了先進的城市和發達的商業文化;宋朝扼守絲綢黃金之路,建立甘州回鶻汗國,充任中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使者;元朝退居西部大漠戈壁,守關戍邊。在血雨腥風的年代,飽經風霜,民生凋敝。“說著唱著才知道,西至哈至是我們的故鄉。許多年前災難降臨,狂風卷走牲畜,沙石吞沒帳篷,尋不見我們的寺院,找不到黃金鑄成的經堂。我們是從西至哈至來的,走過千佛洞萬佛峽,我們是從遠方迎著太陽走來的?!边@悲愴歌曲的作者就是今天的裕固族。

歷經滄桑,新中國成立前裕固族只剩三千余人,雖然人數很少,但是他們頑強地傳承著自己彌足珍貴的語言和文化傳統。在政府的扶持下,他們在綿延千里、橫貫河西走廊的祁連山北麓,在山巒疊嶂、水流湍急的黑河上游筑起了新的家園。

祁連山四時積雪,凝花裹素,堆瓊壘玉,千古不消。許多山峰在雪線以上,日積月累,形成“萬年雪源”的高原固體水庫。如果你翻閱當地縣志,對祁連山水源涵養林的記載遍及歷朝歷代史志。如果你面對地圖會清楚地看到,裕固族聚居生活的自治縣東西長達650公里,海拔在1300米到5500米之間,祁連山脈70%位于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境內。裕固族生活的崇山峻嶺之中擁有大小冰川964條、水源涵養林0.33萬平方公里,它們是河西走廊各大河系的發源地。亙古以來,祁連山以豐美、甘甜的乳汁,澆灌著絲路上一片片生命的綠洲,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河西兒女,她既是甘肅工業的“原料庫”,又是河西數百萬人民的“命根子”和內蒙古西部的“生命線”。幾百年來,裕固族一直是這方水土的守護神。

他們在茂密的森林深處,在陡峭的高山峽谷,依靠祖先傳承的價值觀和生活習俗,自給自足,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他們始終堅持以管護為主,積極造林,因地制宜,不斷擴大森林資源,提高水源涵養林能力。他們在灌木林地、河灘谷地、林緣地帶、林間空地進行人工更新造林,使森林質量逐步優化。他們雖依傍祁連山生存,但搭帳篷、備柴火舍不得砍伐林區一根樹枝。他們護林防火,連續49年無森林火災,受到國務院嘉獎。

裕固族文化生生不息。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不僅繼承本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而且在遷徙、融合中吸收其他文化,不斷豐富本民族文化,有些堪稱獨一無二。

在世界突厥語范圍內,只有西部裕固語仍然保留著古代突厥碑文中的“階梯”計數體系,它作為一種保存古代突厥語特點較多的“上古突厥語”,是回鶻文獻語言的“嫡語”,被學界形象地比喻為古代突厥語碑銘文獻的“活態博物館”;而東部裕固語則保留著13~14世紀中古蒙古書面語特征。

生活在遼闊草原上的裕固族酷愛歌唱,民歌幾乎成為他們生活中須臾不離的伴侶。裕固族民歌曲調優美、內容豐富。東部民歌具有粗獷、奔放的氣質,西部民歌則平和、委婉。每首敘事歌都有一個完整的故事。東部民歌中保留的“蒙曲”,比蒙古短調自由、長調規整,它保留了蒙古族短調發展為長調的某一中間階段的特點。裕固族部分民歌還和遠在歐洲多瑙河畔的匈牙利民歌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他們都采用五聲音階,采取無度結構。

與此同時,裕固族積極吸收外來文化。定居河西走廊之后,在回族和東鄉族的“花兒”與“少年”中融入裕固族東部民歌的節奏、旋律和曲式,形成裕固族的“花兒”;吸收漢族小調形成裕固族小曲子——《于林秀才》《黃鶯媽媽》;源于藏族民歌的“啦哩啦毛”悠揚、舒緩的曲調飄蕩在山谷林間;藏族史詩《格薩爾》傳入裕固族地區后,形成雙語演唱、散韻結合的裕固族《蓋斯爾》。

世世代代以畜牧業為生的裕固族,牧業生產經驗豐富,牧業文化特色鮮明,伴隨牧業勞動誕生了豐富多彩的勞動歌曲和別具一格的奶幼畜歌。新中國成立后,在牧業生產和畜種改良方面積極探索,又上新階。1958年開始綿羊雜交改良,通過引進新疆細毛羊與當地藏羊雜交,培育出以產肉為主,皮毛兼之的“肅南藏羊”。20世紀80年代,隨著市場經濟的需求,先后從國內外引進新西蘭型細毛羊和中國美利奴細毛羊、幫德細毛羊進行導血改良。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培育出“甘肅高山細毛羊”品種,美麗的皇城草原、遼闊的夏日塔拉,被列為國家細毛羊生產建設基地。

抓教育求發展。1965年在松林密布的康樂草原創辦“馬背牧讀小學”,為當時牧區普及小學五年制教育開創先例,為繁榮牧區文化、掃除青壯年文盲積累經驗。1976年在明花草原興起修建“學生房”熱潮。在荒漠戈壁、崇山峻嶺,騎駱駝、趕牦牛送孩子上學成為當時裕固族牧民追求理想的剪影。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裕固族全民提前實現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按人口比例,擁有大中專文化程度的人數在全國少數民族中名列前茅。今天他們已經擁有了自己的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留學生、博士后、教授等一大批高級知識分子。

星轉斗移,裕固族進入新世紀,在大力發展民族經濟,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他們從實際出發,依托資源優勢,興牧業、干礦業、建水電,著力打造“祁連風光、石窟藝術、丹霞地貌、裕固風情”的特色旅游品牌,將裕固族風情與得天獨厚的地域景觀相結合,形成文化與旅游相輔相成、共同發展的和諧局面。

同時為保護祁連山水源涵養林,著力加強天然草原的恢復、治理,切實改善生態環境和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能力,裕固族把生態建設工程與逐步轉變生產生活方式相結合,舍棄傳統的游牧生活,告別世代為生的森林草原,實施規??涨暗哪撩癞惖匕徇w集中定居工程。

隨著全球一體化經濟思潮影響,裕固族世世代代口耳相傳的文化傳統也在一步步流失,有些珍貴文化遺產瀕臨消亡。加強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護,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成為當今裕固人的重要職責。2005年以來裕固族語言、民歌、服飾、人生禮儀被列為甘肅省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試點項目,裕固族語言被列為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裕固族民歌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成為甘肅省在國家、省級保護項目名錄中列項數量最多的民族。

裕固族在當今社會大潮中,肩負重任、不屈不撓,追求卓越、勇往直前,志當存高遠,心永遠向著太陽升起的地方!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阳市| 剑川县| 临汾市| 依兰县| 来宾市| 城固县| 方城县| 嘉禾县| 内江市| 双柏县| 新田县| 桦南县| 南和县| 长阳| 罗平县| 景泰县| 三江| 岐山县| 南江县| 辰溪县| 锡林郭勒盟| 华亭县| 蕲春县| 读书| 阳新县| 穆棱市| 陇西县| 太和县| 凉山| 龙海市| 渭南市| 霍州市| 北碚区| 正定县| 修武县| 富宁县| 陕西省| 青海省| 高淳县| 开平市| 个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