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jié) 服飾習俗
裕固族生活在高寒地區(qū),過去逐水草而居,因此,他們的服飾以御寒和騎乘方便為主。傳統(tǒng)服飾的原料主要取自牲畜皮毛,他們的衣、褲、大氅,大多用光板羊皮縫制,在衣領(lǐng)、袖口、衣襟、下擺鑲上色彩鮮艷的布條或細毛皮,形成明晰的輪廓線,用手工精心縫制,針針線線中流露出優(yōu)美和諧,有人說“裕固族美術(shù),就在他們的身上”。
一、衣袍
裕固族無論男女,多穿高領(lǐng)的寬松長袍,束以腰帶,穿上這種源自甘州回鶻的傳統(tǒng)裝束,給人灑脫、大方、莊重、剛毅的印象。
1.女裝
(1)普通裝

舊式女裝
婦女身穿高領(lǐng)偏襟長袍,按季節(jié)分為夾棉和皮衣,衣領(lǐng)高齊耳根,衣領(lǐng)邊沿用各色絲線上勁合股,模仿天上的彩虹,用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或九色、十三色,精心攀繡成波浪形、三角形、菱形、長方形等幾何圖案,把自然界各種景色融入生活,美化生活。袍子一般用綠色或藍色布料制作,下擺兩邊開衩,大襟上部、下擺、衣衩邊緣都鑲有云紋。腰扎桃紅色或綠色腰帶,腰帶右下方掛紅、綠或天藍色的正方形綢帕,少則二塊,多則四塊;腰帶上還佩掛三寸小腰刀,刀鞘上飾有精美的刺繡圖案和紅纓穗,大襟衣扣上掛有刺繡的荷包、針扎。婦女長袍上面一般要罩一件高領(lǐng)偏襟坎肩,用料考究,做工精細,華麗大方,一般都用紅色、紫色緞子縫制,似偏襟背心(高領(lǐng)和長袍同),下擺左右開衩,鑲彩色絲綢花邊,后背從左肩到右肩鑲一道半圓形花邊,或者衣領(lǐng)用彩色絲線攀繡,偏襟邊緣繡有各種動物圖案。無論冬夏只穿一條單褲。婦女過去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穿鞋,夏天放牧、擠奶時常打赤腳,冬天穿一種前面尖而翹的名為亢沉的皮靴。逢年過節(jié)和有重大喜慶活動時,則穿一種尖鼻子軟腰繡花鞋,這是一種布靴,鞋幫上繡著花草、小鹿、小羊等圖案。

當代裕固族服飾

服飾背面
(2)婚禮裝
裕固族服飾中最具特色的要屬新婚禮服。每當姑娘出嫁時,伴娘要在眾賓客面前摘下新娘頭上身上原有的姑娘服飾,換上嶄新的嫁衣,然后在舅舅領(lǐng)唱的哭嫁歌聲中,給新娘戴上頭面。過去根據(jù)娘家的經(jīng)濟條件,要請能工巧匠來家里精心繡制。一套嫁衣不僅是父母親的深情厚誼,還是家庭財富的象征。裕固族婦女的頭面是一件非常精制且價值昂貴的民間工藝品。頭面即頭飾,裕固語稱其為“凱門拜什”。頭面用料考究,做工也相當精細。用紅色珊瑚珠、白色海貝殼、瑪瑙珠、珍珠、孔雀石、銀牌、銅環(huán)穿綴,用紅布、青布或紅色香牛皮做底,中黃、淡黃、中綠、翠綠、黑、赭、紫紅、大紅諸色絲線合股滾邊,用各種珠子穿綴成色彩斑斕的圖案。一般以紅色珊瑚珠做底色,白色、藍色珠子為圖案,把特制的銀牌、孔雀石、珍珠鑲嵌在圖案中。頭面分三條,胸前分左右兩條,上端在耳際以上編入發(fā)辮,下端至腳面,中間勒入腰帶,前面兩條的圖案、色彩完全對稱統(tǒng)一,每條又分為四節(jié),每節(jié)都有一定的象征意義;還有一條在背后,裕固族語稱為“阿爾擦勒”,比前面兩條要窄,同前面一樣戴在腦后帽蓋的發(fā)辮上。一般用青布做底,各色絲線滾邊,上綴23塊大小不一用白色海螺磨制的圓塊,也有的用紅色珊瑚珠做底色,用稱為“董”(即用白石或海貝磨制而成的裝飾物)的白色海螺圓狀塊鑲在中間,從上到下一長條。家庭經(jīng)濟條件一般的人,只綴23塊董,不用珊瑚珠襯底。頭面是裕固族民間工藝品中的精華,色彩強烈而鮮明,花紋圖案排列整齊又對稱,構(gòu)思精巧,佩戴后顯得端莊美麗大方。戴頭面的同時,也要戴上尖頂?shù)摹霸薄薄?/p>
姑娘出嫁時戴頭面的習俗在民間有各種說法:一種說法是過去裕固族女子特別能干,家里家外都由女子一個人操持,男人在家里沒有地位。后來人們?yōu)榱耸古私Y(jié)婚后順從男人,就讓女人結(jié)婚后前胸后背戴三條沉重的帶狀物干活兒(現(xiàn)在的頭面也有七八斤重),由此形成了結(jié)婚戴頭面的習俗。另一種說法是為了紀念裕固族女英雄薩里瑪珂。傳說薩里瑪珂是裕固族白頭目的妻子,在一次民族危亡的關(guān)頭,她挺身而出,勇敢地穿上戰(zhàn)袍,率領(lǐng)全部落的男女青年沖向戰(zhàn)場,浴血奮戰(zhàn)打敗了敵人,成為拯救民族的英雄。但是白頭目手下的一個奸臣把薩里瑪珂視為眼中釘,一直想陷害她。當薩里瑪珂回娘家探親時,奸臣在她的馬背上馱了兩褡褳“禮物”,并叮囑薩里瑪珂看見父母的帳篷時把褡褳口打開。薩里瑪珂走到家鄉(xiāng)的山岡上,遠遠看見父母親的帳篷,她興奮地順手打開了褡褳口,撲啦啦一聲,一群鴿子從褡褳中飛出。馬受到驚嚇,把毫無防備的薩里瑪珂從背上摔下來,拖著狂奔。當娘家人抓住烈馬時,薩里瑪珂頭頂流血,前胸血肉模糊,脊背露出了白骨。從此,為了紀念這位女英雄,裕固族姑娘出嫁時,一定要戴頭面。前胸兩條用紅色珍珠鑲嵌,表示要護住薩里瑪珂的兩個乳房,背后一條用白色的“董”鏨滿紅底馬布帶,表示保護薩里瑪珂的脊背。帽子綴上紅纓穗,表示薩里瑪珂頭頂上流的鮮血。腰里扎紅腰帶表示薩里瑪珂的滿腔熱血拋灑在故鄉(xiāng)的土地上。
(3)少女裝
裕固族姑娘的服飾又是另一種風格。姑娘三歲剃頭時,要把后腦勺的一片頭發(fā)留下來,長發(fā)和串有珊瑚珠的絲線編成一條辮子,辮梢垂線穗被塞到背后的腰帶里。兩鬢的頭發(fā)按年歲的增長,一歲編一個小辮,一直到出嫁。到了十三四歲時,前額要帶“沙日達升戈”,即在一長條紅布上,用各色珊瑚珠,綴成美麗的圖案,做成一條三寸寬的長帶,帶的下沿用紅色或紅、白兩色小珠子串成很多穗子,把帶子從前額纏過系到腦后,穗子像珠簾一樣齊眉垂在姑娘的前額。身穿類似大人的小袍褂,腰束彩色腰帶,胸前戴“舜尕爾”,背后帶“曲外代尕”,即用紅布做成的兩塊長方形硬布牌,上綴有魚骨做的圓塊、各色珊瑚珠組成的圖案,下邊有紅色線穗,并用各色珊瑚、瑪瑙、玉石珠串成的珠鏈把兩塊布牌連起來,戴在脖子上,分別垂掛在胸前和背后。過去姑娘到了17歲或19歲,就到了成婚的年齡,在戴頭面儀式上,姑娘便換下少女的服裝,開始穿上新婚禮服。

少女服飾

少女服飾
裕固族的服飾喜歡用紅、藍、黑、白等對比強烈的色彩,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如頭面的編織圖案,雖然極為簡單,僅以方、圓幾何形狀組成,但因以紅色為底,以藍、白、黃、黑構(gòu)圖,故十分醒目,而不使人覺得單調(diào);尤其是銀牌綴在紅色的頭面上,更見效果,立體感極強。又如白氈帽上鑲以紅色、黑色的邊沿飾紋,也因色彩的對比分明,而使邊沿飾紋非常清晰,令人產(chǎn)生玲瓏、輕快的美感。這種對比色彩強烈的圖案,在綠色的大草原中會取得十分醒目、生動的效果,與裕固族粗獷、豪放的性格相協(xié)調(diào)。

刺繡荷包

服飾頭面
2.男裝與靴鞋

男子服飾
裕固族男子服飾也有獨特的地方。頭戴金邊白氈帽,帽檐后邊卷起,形成后面高前面低的扇面狀。帽檐鑲黑邊,帽頂多在藍緞上用金線織成圓形或八角形圖案。身穿的大領(lǐng)偏襟長袍,過去富裕人家多用布、綢、緞等面料縫制,窮人家則把白羊毛捻成毛線并織成白褐子來縫制;冬天富裕人家男人多穿用綢緞或布料做面子的皮袍,窮人家只能穿白板皮襖。男子一般都系大紅腰帶,腰帶上帶腰刀、火鐮、鼻煙壺。不論單、棉,衣襟都用彩色布條和織金緞鑲邊,富裕人家也有用水獺皮鑲邊的。單袍、夾袍下擺左右開衩,在衣衩和下擺外鑲邊。上年紀的老人,腰間要掛香牛皮縫制的煙荷包,荷包多呈長頸大腹的花瓶狀,底部垂紅纓穗,荷包上還帶有弩煙針和銅火蠱。旱煙鍋多是一尺多長的烏木桿,兩端分別裝玉石或瑪瑙煙嘴和青銅或黃銅煙鍋頭,總長二尺左右,平時從脖子后面插入衣領(lǐng),煙嘴露在外面。逢年過節(jié)或重大活動,要在長袍上面罩一件青色長袖短褂,左右開小衩。據(jù)傳說,清朝順治年間,朝廷強迫裕固族男子留長辮,穿黑色馬褂。男子下身穿單褲,冬季腳穿用牛皮制成的高腰尖鼻的皮亢沉,穿毛襪。明花鄉(xiāng)男子也穿手工制作的雙鼻梁圓頭高腰布靴,靴幫多用青布,上面納白線轉(zhuǎn)云字圖案。

靴子
二、帽子
“衣領(lǐng)高、帽有纓”是裕固族服飾的一大特點,生活和文化傳統(tǒng)形成了服飾上的審美標準,服飾的樣式、花色、刺繡圖案、花紋都按其民族習慣形成并代代相傳。民間流傳著“水的頭是泉源,衣服的頭是領(lǐng)子”“帽無纓子不好看,衣無領(lǐng)子不能穿”的民歌。裕固族婦女的帽子,特點非常鮮明。裕固族西部地區(qū)的帽子是尖頂,帽檐后部卷起,用白色綿羊羔毛搟制而成,寬沿上鑲有一道黑邊,內(nèi)鑲狗牙花邊并用各色絲線滾邊,帽頂腰部前面,有一塊刺繡精致的圖案;東部地區(qū)的大圓頂帽,形似禮帽,頂部較禮帽細而高,是用芨芨草桿和羊毛線編織成坯,帽里用紅布縫制,帽面縫白布,用黑色面料縫制帽檐,帽體鑲花邊點綴。不論是西部還是東部,女帽頂都用紅線縫成帽纓。裕固族婦女的帽子,是區(qū)別未婚姑娘和已婚婦女的標志,姑娘到了結(jié)婚年齡,舉行出嫁戴頭面儀式時,才能戴帽子,表示已婚。

紅櫻帽子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裕固族服飾的結(jié)構(gòu)和功能也在發(fā)生著變化。現(xiàn)在裕固族人平時很少穿戴民族服裝,只有在節(jié)日或喜慶場合才穿一下,民族服裝已成為裕固族文化的一種點綴。近年來,有些中老年婦女拿出長年壓在箱子底下的民族服裝,成立了裕固族服裝模特隊。在喜慶節(jié)日里戴上古老的“凱門拜什”(頭飾)走上舞臺。姑娘們身著經(jīng)過改進的裕固族服裝翩翩起舞。裕固族婦女的紅纓帽也按比例縮小,制成旅游紀念品出售,由于它富有文化內(nèi)涵(為了紀念裕固族歷史上的一位女英雄)和鮮明的民族特色,頗受歡迎。
作為御寒工具,裕固族服裝可能會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婦女的頭面有七八斤重,攜帶如此沉重的東西從事生產(chǎn)勞動或操持家務,確實很不方便,但是作為一種文化,作為一項寶貴的民族遺產(chǎn),裕固族服飾將永遠在裕固族人的生活中熠熠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