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為什么不停下來(1)

煩惱由心生,也由心滅,想得越遠煩惱越多,而且它會給你帶來無休止的壓力,要想心靜,要想快樂,就要放下心中那些多余的事情。

1.放掉車胎里的氣

在我很小的時候,不知是誰出了一道腦筋急轉(zhuǎn)彎題:飛機在高空中盤旋,目標緊緊咬住裝載緊急救援物資的卡車,就在這危急時刻,前面出現(xiàn)一個橋洞,且洞口低于車高幾厘米,問卡車如何巧妙穿過橋洞。

二十多年過去了,這道并不難的題,我早就知道了答案——把車輪胎放掉一部分氣即可。但我卻時常品味這道叫人常品常新的“難題”。這樣的問題,在生活中我也遇到不少。開始時不是一籌莫展,搞得焦頭爛額,就是硬往前撞,哪管它三七二十一,死了也悲壯。這固然表明一個人有勇氣和自信,但往往會適得其反,事情會扯不清理更亂。毫無價值的犧牲,最終受害的是自己,隨著“吃塹”的增多,也長了些許的“智”,在每逢遇到類似的難題時,我就會如文中開頭的司機,給車胎放一點氣——低一低頭。

綜觀歷史,也有借鑒的鏡子。三國劉備再三低頭:從三顧茅廬到孫劉聯(lián)合,每一次低頭,都會踱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終于做成“三足鼎立”中的輝煌。越王勾踐深深低下高貴的頭,以臥薪嘗膽收回舊山河。這是古人的典范。還是回到我經(jīng)歷的一個現(xiàn)實吧!1998年的夏日,我在環(huán)球廣告公司謀事,由于我年輕易沖動,以致輕而易舉地得罪了經(jīng)理。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每次開會我都自然而然成為會議的第一個主題——挨批。被批得面目全非的我,真想一走了之。但是我轉(zhuǎn)念想,如果真的走了,一些罪名不光洗不清,而且會被再蒙上厚厚的污垢;再者,這是一家很有名氣的廣告公司,自己完全可以從中源源不斷地得以“充電”。于是我堅持留了下來,整理好亂七八糟的心情,低頭實干,以兢兢業(yè)業(yè)來為自己療傷,以實實在在的業(yè)績回擊謊言,一筆又一筆的業(yè)務(wù),增添了我的信心,也讓我積攢下了許多經(jīng)驗財富。坦率地講,最重要的是,從中總結(jié)出“給車胎放氣”的處世哲學,使我終生受益。

人生是一條復(fù)雜的路,雜草和荊棘只要抬抬腳就得了,而遇到大樹卻只有低頭才會有路。低頭并不是恥辱,而是一種謙虛、一種舍棄、一種策略。惟有如此,才能攀上頂峰,看到更好的風景。

2.放低你的姿態(tài)

常常覺得自己在很多地方不如人。

在家務(wù)上,不如勤勞能干的主婦;在工作上,不如善于察言觀色的同僚;在處理人際關(guān)系上,甚至不如12歲的女兒;在新知識的運用與掌握,不及年輕人的迅速靈敏;碰到復(fù)雜事情,又缺乏長輩的精明練達、長袖善舞;最糟的是遇到緊急情況缺乏應(yīng)變能力,反應(yīng)遲鈍,甚至明明穩(wěn)操勝券的事情,卻偏偏輸?shù)酶筛蓛魞簟?

某人曾洋洋自得地對我說:你不用和我吵,你根本吵不過我。你吵你準輸。想想也是的。口訥,碰到情急的事情,往往張口結(jié)舌,而且失卻判斷,根本忘記事情的核心點及對方理輸?shù)年P(guān)鍵,莫名其妙地被對方的聲勢所壓倒,真是窩囊。想想小時候外婆的忠告真是金玉良言:會拉有被,會說有理。世上原是有是非的,卻還得看你怎么說,和誰說。

調(diào)子放得最低最低,心態(tài)修煉得最靜最靜。經(jīng)歷了幾番風雨幾輪挫折,漸漸地,我也想明白了,一個人不可能處處勝于人。有得必有失,樣樣齊全了,你也許會遭到更大的、意料不到的天災(zāi)人禍。就像小病小災(zāi)纏綿一生的人,往往安享天年,而無病無痛、大紅大紫的人常常遽禍忽至,防不勝防。命運往往是無常的,做什么都要留有余地。

其實,從另一種角度來說,敢于不如人,也是某種程度上的自信。只有敢于不如人,才能勝于人。天外有天,樓外有樓,一個人怎能時時處處勝過所有的人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與優(yōu)勢,也都有自己的缺點與短處,揚長避短才是機智,拿自己最不擅長的柔弱之處去硬碰別人修煉得最拿手的看家本領(lǐng),其結(jié)果是可想而知了。人會有各種潛能,但你不可能在所有地方都有機會發(fā)揮出來,你只能在一個地方用足你的力氣,在你沒有用力氣的地方,在你無暇顧及的地方,你必然不如那些在這地方用足力氣的人。你的精力有限,機遇也有限,因此,你能如人的地方肯定很少很少,而不如人的地方絕對很多很多。只有對這一點看明白了,你才有從容的心態(tài),也才能真正地如人了。

不如人未必不是好事,不如人也不是你的錯,人有各種各樣的潛能,卻不是每項都能夠得到充分的發(fā)揮,要有一個從容的心態(tài),把自己的擅長做好。

3.“騰出一只手”

陀思妥耶夫斯基二十多歲時寫了一部中篇小說《窮人》,學工程專業(yè)的他怯生生地把稿子投給《祖國紀事》。編輯格利羅維奇和涅克拉索夫傍晚時分開始看這篇稿子,他們看了十多頁后,打算再看十多頁,然后又打算再看十多頁,一個人讀累了,另一個人接著讀,就這樣一直到晨光微露。他們再也無法抑制住激動的心情,顧不得休息,找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住所,撲過去緊緊把他抱住,流出淚來。涅克拉索夫性格孤僻內(nèi)向,此刻也無法掩飾自己的感情。他們告訴這個年輕人,這部作品是那么出色,讓他不要放棄文學創(chuàng)作。之后,涅克拉索夫和格利羅維奇又把《窮人》拿給著名文藝評論家別林斯基看,并叫喊著:“新的果戈理出現(xiàn)了。”別林斯基開始不以為然:“你以為果戈理會像蘑菇一樣長得那么快呀!”但他讀完以后也激動得語無倫次,瞪著陌生的年輕人說:“你寫的是什么,你了解自己嗎?”平靜下來以后他對陀思妥耶夫斯基說:“你會成為一個偉大的作家。”

陀思妥耶夫斯基做出了反應(yīng):“我一定要無愧于這種贊揚,多么好的人!多么好的人!這是些了不起的人!我要勤奮,努力成為像他們那樣高尚而有才華的人!”后來陀思妥耶夫斯基寫出了大量優(yōu)秀的小說,成為俄國十九世紀經(jīng)典作家,被西方現(xiàn)代派奉為鼻祖。

格利羅維奇、涅克拉索夫、別林斯基因各自的成就贏得人們的尊敬,但同樣令人們尊敬的是他們“騰出一只手”托舉一個陌生人的行動。而且從最初他們就預(yù)料到這個年輕人的光芒將蓋過自己,但圣潔的他們連想也沒想就伸出了自己的手。

“騰出一只手”給別人肯定會犧牲自己的利益,別林斯基等三位偉大的藝術(shù)家雖然后來被陀思妥耶夫斯基搶了光芒,但畢竟因陀氏的成功而使自己的人格舉世皆知。生活中更多的“騰出一只手”者則是默默無聞的,因為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像陀氏那樣成為“不再重放的花朵”。然而“騰出一只手”給別人,在于過程,而不在于結(jié)果;無論被托舉者最后是否平凡,無論能否得到回報,都不影響愛的價值。

贊揚可以使卑微者變得自信,規(guī)勸可以使狂妄者變得冷靜,鼓勵可使絕望者找到生活的光芒,“給予”的天空是無限廣闊的。

4.嘲笑也是一種幫助

受到了嘲笑,不要窘態(tài)畢露,無地自容,正因為嘲笑中往往存有真實的成分,事實越正確,刺激越厲害,如果立馬反戈難免見你狹隘。不妨把它當作是別人幫你認識缺點、改正缺點的善舉。

美國伊諾州的康農(nóng),在他初任眾議院的議員,當眾講演時,言詞流利的新澤西代表斐普士說:

“這位從伊利諾斯來的先生,口袋里恐怕還裝著雀麥呢?”

他的意思是諷刺他還未脫掉農(nóng)村氣息,而全會場的人聽見了,弄得哄堂大笑,這該是多么的受窘,多么難堪的事。

但是康農(nóng)雖貌相粗野,心地卻很澄明,他坦白承認斐普士先生所說的,雖然是嘲弄,但也是事實,從容不迫地答道:

“我不僅在口袋中有雀麥,而且頭發(fā)里還藏著草子。我是西部人,難免有些鄉(xiāng)村氣,可是我們的雀麥和草子,卻能長出最好的苗來。”康農(nóng)因為這雖似自貶身分的反駁,卻名聞全國,大家反而恭敬地稱呼他“伊里諾斯最好的草子議員”。康農(nóng)知道:對付嘲笑這一類事,不能躲閃,也不能害怕,你愈躲閃、愈害怕,它便愈攻擊你,使你日夜不寧,你若迎頭痛擊,反而能為你所克服,而無所施其技。就好像遇到野狗一樣,狗若見你怕它,它便越肆意咆哮,你若轉(zhuǎn)身對付它,它反而停了狂吠,向你搖尾乞憐。

頭腦清晰的人,決不以完人自居,他自知有許多缺點。須待改進,而別人的批評,正可把這些不自知的缺點揭露出來。我們的臉皮,也不可太薄,一受批評,言中你的缺點,便神經(jīng)過敏,而不能強自鎮(zhèn)定,這是缺點,但如果臉皮太厚,漠然無動于衷,而不接受別人的批評,改進自己的缺點,這也是不對的。

把嘲笑當成是別人能給你最好的東西,把它當作進步的力量,被嘲笑擊倒的人,只能增加嘲笑者的理由。

5.滿意的和不滿意的

從前有一位畫家,想畫出一幅人人見了都喜歡的畫。經(jīng)過幾個月的辛苦工作,他畫好了他的作品,便拿到市場上去展出。他在畫旁放了一支筆,并附上一則說明:親愛的參觀朋友,如果你認為這幅畫哪里有欠佳之筆,請你賜教,在畫中著上記號。

晚上,畫家取回了畫,發(fā)現(xiàn)整個畫面都涂滿了記號——沒有一筆一畫不被指責。畫家心中十分不快,對這次嘗試深感失望。

畫家決定換一種方法再去試試。于是他又摹了一張同樣的畫拿到市場上展出。可這一次,他要求每位觀賞者都將其最為欣賞的妙筆都標上記號。結(jié)果是,一切曾被指責的筆畫,如今卻都換上了贊美的標記。

“哦!”畫家不無感慨地說道:“我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奧妙,那就是我們不管做什么,只要使一部分人滿意就足夠了:因為,在有些人看來是丑的東西,在另一些人眼里則恰恰是美好的。”

我們?yōu)槿颂幨陆?jīng)常按別人的反應(yīng)來決定,而很難按自己的意愿去行動。尤其是在關(guān)于“成功”、“幸福”之類重要的問題上,一切似乎已經(jīng)有了約定俗成的標準。弗洛伊德說:“簡直不可能不得出這樣的印象,人們常常運用錯誤的判斷標準——他們?yōu)樽约鹤非髾?quán)利、成功和財富,并羨慕別人擁有這些東西,他們低估了生命的真正價值。”

曾經(jīng)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小和尚非常苦惱沮喪,禪師問他何故,他回答:“東街的大伯稱我為大師,西巷的大嬸罵我是禿驢,張家的阿哥贊我清心寡欲、四大皆空,李家的小姐卻指責我色膽包天、凡心未了。究竟我算什么呢?”禪師笑而不語,指指身邊的一塊石,又拿起面前的一盆花。小和尚恍然大悟。

其實,禪師的笑而不語,正是一語道破了生命的本義。他的意思是說,石塊就是石塊,花朵就是花朵,自己就是自己,根本不必因為別人的說三道四而煩惱。別人說的,由得別人去說,那只是別人的看法而已。

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也常常遇見類似的事情。當某人做了一件善事,引起身邊同事們的注意時,會聽到各種截然不同的評論。張三說你做得好,大公無私;李四說你野心勃勃,一心往上爬;上司贊你有愛心,值得表揚;下屬則說你冷漠無情,毫無創(chuàng)意……總之,各種各樣的議論,有的如同飛絮,有的好似利箭,一一迎面撲來。怎么辦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抱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心態(tài)。有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時,更可以學習學習魯迅先生,“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管他春夏與秋冬”。別人說的,讓人去說;別人做的,讓人去做。嘴巴長在人家臉上,你想控制也控制不了。然而,絕不要被人家的評論牽住自己,更不要為別人的言語苦惱自己。記住,自己就是自己,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

太在乎所有人的看法只能使自己陷入困境無以自拔,因為大家不可能想得都一樣,只要自己滿意就行了。

6.遺忘也是上帝的禮物

上天賜給我們很多寶貴的禮物,其中之一即是“遺忘”。只是我們過度強調(diào)“記憶”的好處,卻反而忽略“遺忘”的功能與必要性。

例如:失戀了,總不能一直溺陷在憂郁與消沉的情境里,必須盡速遺忘;股票失利,損失了不少金錢,當然心情苦悶提不起精神,此時,也只有嘗試著遺忘;又如,期待已久的職位升遷,人事令發(fā)布后竟然不是你!情緒之低潮可想而知。解決之道無他——只有勉強自己遺忘。

可見,“遺忘”在生活中有多么重要!

然而想要遺忘,卻不是想像中那么容易。遺忘是需要時間的。只不過,如果你連“想要遺忘”的意愿都沒有,那么,時間再長也無濟于事。

一般人往往很容易遺忘歡樂的時光,但對于哀愁的經(jīng)歷卻經(jīng)常憶起,這是對遺忘哀愁的一種抗拒。換言之,人們習慣于淡忘生命中美好的一切,但對于痛苦的記憶,卻總是銘記在心。為什么呢?難道我們真的如此笨拙?

不,當然不是。關(guān)鍵在于我們的“執(zhí)著”。我們很少靜下心來檢查自己“已有的”或“曾經(jīng)擁有的”,總是“看到”或“想到”自己“失去的”或“沒有的”。這,當然注定了難以遺忘。

的確,我們這一代的人,好像個個都太精明了。無論是待人或處事,很少檢討自己的缺點,總是記得“對方的不是”以及“自己的欲求”。其實到頭來,還是很少如愿——因為,每個人的心態(tài)正彼此相克。

反之,如果這個社會中的每個人,都能夠試圖將對方的不是,及自己的欲求盡量遺忘,多多檢討自己并改善自己,那么,彼此之間將會產(chǎn)生良性的互補作用,這也才是我們所樂意見到的。

相信,每一個人都希望重新見到過去那種不那么功利的社會。這必須大家都肯放下身來,一齊學習“遺忘”——遺忘那些該遺忘的人、事、物。

真正快樂的人不會計較過去,我們的大腦容量雖然很大,記得太多不該記的東西只能徒增心靈的負擔,遺忘很難,那就試著別再想起。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宁县| 新竹市| 枣强县| 平武县| 东兰县| 永年县| 抚松县| 昆山市| 原阳县| 浏阳市| 石棉县| 南投市| 葵青区| 南宁市| 新郑市| 年辖:市辖区| 任丘市| 应用必备| 泽普县| 上高县| 吉林省| 喜德县| 交口县| 永昌县| 樟树市| 前郭尔| 洛宁县| 白河县| 延川县| 科技| 铅山县| 南郑县| 衢州市| 鸡泽县| 张北县| 玉田县| 扶余县| 石狮市| 利辛县| 隆子县| 桑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