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云下少年的村莊(2)

世間的事,很多都是無法解釋,也無須解釋的。我們以為海子這樣的天才詩人定然來自書香門第,有著良好的教育背景,可是當我們知道他的父母都只是查灣村本分的農民,就不得不相信,他的天賦是與生俱來的。或許在許多年里,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會在未來的某一天,拿起詩歌的筆,畫下彩虹與雨露、斜陽與花樹。而我們已經知曉,他的詩句描繪了怎樣的世界、怎樣的風景、怎樣的情緒。

突然間想到納蘭性德,他的父親是大清宰相,權傾朝野,煊赫一時,可他卻沉醉于詩詞歌賦、山水云月,只有在那里才能找到些許快樂。他本可以沿著父親的足跡走一條世人認為的光明之路,可他毅然選擇了另一條路,因為他知道,在那條路上,他能遇到何種風景。若非如此,我們恐怕也不知道,在三百多年前的大地上,有過那樣一個生命,悖逆命運,不愿陷于繁華,而只愿做一個惆悵的詩人。

茅廬一間,月光一束,溪流一彎,對于詩人來說,或許這便是真的美好。忙于生計的世人,又怎會明白這其中的意趣。而詩人自然也不會明白眾生為了柴米油鹽奔忙于人海的樂趣。生活追求不同,生活情趣各異,便組成這個花花世界。和許多詩人一樣,海子心中也有一個純凈的世界,但是在寫詩之前,他恐怕沒多少機會想象那個虛無縹緲的世界。而當他走進去,就再也不肯出來。

這是海子的父母難以想象,也難以接受的。在他們看來,考上北京大學,定能前程似錦光耀門楣了。可是海子所走的路,卻讓他們如墜云海。或許他們絞盡腦汁也想不明白,一個靈透聰慧的孩子,為何會喜歡詩歌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他們不知道詩的意義何在,更不知道詩人心中有著怎樣綺麗的世界。他們只知道,海子辜負了他們的期望。

想必即使是多年以后,海子的父母仍對兒子當初的選擇耿耿于懷。盡管他們早已知道,海子已經是被人熟知并且被很多人深深懷念的詩人,但對海子所走的那條路,他們從來都無法理解。畢竟,他們只是查灣村的質樸農民。像很多奔忙在土地上的人一樣,他們對生活有著最簡單的期許,糧食和蔬菜是永遠的話題,至于詩,就像窗前的春花秋月,與他們從無關系。

在水上 放棄智慧

停止仰望長空

為了生存你要流下屈辱的淚水

來澆灌家園

生存無須洞察

大地自己呈現

用幸福也用痛苦

來重建家鄉的屋頂

放棄沉思和智慧

如果不能帶來麥粒

請對誠實的大地

保持緘默 和你那幽暗的本性

風吹炊煙

果園就在我身旁靜靜叫喊

“雙手勞動

慰藉心靈”

海子的父親查振全生于1933年,讀過兩年書,但因為家貧,只得去學習裁縫。盡管他手藝高超,但是在那個貧瘠的年代,他的手藝幾乎無用武之地,只有在紅白喜事和逢年過節的時候能攬到點兒活。海子的母親操采菊小查振全兩歲,上過五年學,喜歡文藝,擅長黃梅調。1953年,查振全與操采菊成婚后,日子過得極其艱難。他們只得去鄰縣祁門做工,查振全憑著裁縫手藝進入一家裁縫廠做了工人,操采菊則進了茶廠做了揀茶工。他們在這里生活了將近十年。

我們無法想象,這是怎樣艱難的十年,我們只知道,海子所出生的那個家庭,在當時十分貧困。海子的父母必須為了生計苦苦掙扎。想必當母親將那些年的事說給海子的時候,他定會暗下決心,發誓要改變命運。可當他真的從小村走出去,走到了無數人向往的大城市時,卻又偶然地走入了詩歌的世界,于是生命之旅再次轉彎,從此走向了少有人踏足的原野,他孑然一身,與風雨對話。

后來,農村經濟政策發生了變化,海子的父母相繼回到查灣村。這里有必要提一個插曲。由于茶廠的反對,本已決定回家的操采菊沒能立即回去。后來,海子的舅舅操樂瑞來到茶廠,兄妹倆在半夜逃出茶廠的時候被人發現,操采菊被抓到山上勞動,操樂瑞被送到勞改隊進行勞動教養,卻被人打成重傷,不久離世。據操采菊所說,操樂瑞是極賦才華的,在她看來,海子在詩歌方面的天賦便是繼承了舅舅的。或許這只是海子母親的一廂情愿,但我們相信,花開花落自有定數,我們無須知道海子的天賦來自哪里,我們只須品讀他在清寂時光里雕刻的那些詩句,為他自由卻悲涼的心境感動。

在海子出生之前,查振全夫婦還生過兩個女兒,一個在兩歲的時候夭折了,另一個出生僅一天就離開了人世。而自從海子出生以后,三個弟弟也相繼出生,人丁興旺了起來,可家庭景況卻也因此更加艱難。海子最需要奶水的時候,母親卻斷奶了,家里想盡辦法也無濟于事。最后,查振全好不容易從高河供銷社買到一斤紅砂糖,每次用一點兒,加到米糊里,才讓幼小的海子存活了下來。其生活之艱苦,可見一斑。

在海子的詩中,我們總能找到貧窮的印記,甚至可以說,他對兒時的生活一直都心有余悸。那些苦難的時光,沉重地附著在他的詩行里,像是巨石一般。而越是有過這樣的艱難歲月,越是想要報答父母的恩澤,當他遇到詩歌,并且一發不可收地沉醉在那片絢爛天堂的時候,心底的苦楚便越深。

我們可以想象,當查振全夫婦發現海子無比靈慧時,心里曾閃過怎樣的期許。就像寒冬里突然看到火光,誰能不激動呢?在那個貧瘠的小村里,誰不盼望著生一個聰慧的孩子,來改變全家人的命運呢?

如果他不曾遇到詩歌,如果他的心性不是那樣純粹,他定能帶給他的父母以及整個家庭更多的溫熱。可是一切都改變了,只是在一個轉彎處偶然眺望,他就看見了詩歌的樓閣,于是悄然進入,從此不再是父母期望中的海子。他是一束火光,曾經照亮家人的前方,可當他走入詩的世界,就燃燒到了更大的疆界,又或者是極小的角落。恐怕即使是他的父母,也無權考量他當時選擇詩歌的對錯。生命的信仰在那里,別人縱然萬千不愿,也無力干涉。

如今,查灣村的春天依舊云天淡淡、炊煙裊裊,雖然這里發生了許多變化,但我們仍舊執拗地相信,這里依舊是海子夢里的那個樣子。這是他心靈的屬地,存放著他的純真記憶。那時候,他是個天真的少年,不識愁滋味,不知人間有多少風霜雨雪,更不知道,當他從這里走出,人間便不再是從前的模樣。

小村時光

越長大越孤單。人都渴望成長,渴望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丈量自己生命的長度和寬度,可是長大也就意味著失去純真,失去曾有的自由。無論是誰,在面對人世的紛擾與喧囂的時候,總會回憶起童年,回憶起那些青草和池塘、蜻蜓和月光。可是回憶只是一扇窗,推開能看到陽光或者晚霞,關上便又是孤獨的魂靈,被鎖在塵世堅硬的邏輯里。

如果可以,我們多希望海子從未長大,而只是在查灣村柔軟的時光里盡情地奔跑、玩鬧,不需要面對人世的掙扎與苦澀。可是他若永不長大,你我又怎能遇見他那些輕靈如雨滴的詩句,又怎能為他短暫而華美的生命深沉嘆息呢?

盡管當時的家庭狀況十分艱難,但我相信,海子的童年還是快樂的。和許多小村里出生的孩子一樣,他可以聽著母親的歌謠,枕著月光入眠。夏天在院子里數星星,聽池塘里的蛙聲;冬天里看雪花漫天,堆幾個雪人,在旁邊靜靜地沉思。他是個精靈般的生命,無論是孩提時候還是長大以后,都透著一股靈氣。所以,那時候的海子,定會對許多事物感興趣,比如天邊沉睡的月亮、水中倒映的云霞、山間飄蕩的清風,都會激起他探索的樂趣,只是當時,他尚沒有詩意的語言來記錄那些驚喜與激動。

作為家里的長子,海子受到了祖母、父母的寵愛,只是因為缺少奶水,使得他從小就身體瘦弱,一直到后來也還是那個瘦小的模樣。可是就在那個瘦小的身體里面,卻藏著無盡的力量、無限的美好。所以他能在紛亂的人世獨自綻放,義無反顧。生命的意義從來都是如此,不管你來自哪個角落,也不管你是激越的還是低沉的,只需偶然綻放,哪怕只是一寸光華,生命便不再蒼白。而海子,綻放得那樣熾烈,甚至不惜以生命為代價。

土地是海子深思過無數遍的意象。這里生長著麥子,也生長著全家的希望。可那個時候,這個六口之家還是無法從土地上得到足夠的糧食,他們的日子過得十分艱苦。所以海子和當時許多孩子一樣,有過饑餓的經歷,只是他比別人更加敏感,所以對饑餓與貧窮有著更強烈的感受,這也激發著他努力讀書,以改變命運。

我想詩人都是敏感的,否則在面對月光時怎會深沉思索,在面對落花時怎會唏噓不已。一個敏感的人,快樂的時候比常人更快樂,悲傷的時候也比常人更悲傷,所以詩人的情緒才會那樣激蕩,然后在這樣激蕩的情緒中尋覓到詩意。對于詩人,一縷微風或許能掀起千層浪,一滴秋雨或許能牽出萬種傷。所以,詩人是最幸運的,也是最不幸的。

故鄉的小木屋、筷子、一缸清水

和以后許許多多日子

許許多多告別

被你照耀

今天

我什么也不說

讓別人去說

讓遙遠的江上船夫去說

有一盞燈

是河流幽幽的眼睛

閃亮著

這盞燈今天睡在我的屋子里

過完了這個月,我們打開門

一些花開在高高的樹上

一些果結在深深的地下

童年的海子,已經學會了為父母分憂,這個幼小的生命,在體會過饑餓以后,明白一切都要靠雙手去爭取。家里養了些豬、羊,放學以后他就去很遠的山上割草,當然,他也會承擔起照顧三個弟弟的責任。想必在很小的時候,海子就知道了感恩。或許,對于一個農村的孩子,最好的感恩方法就是考學,走出村莊,走到城市,然后像千百年前人們說的那樣,衣錦還鄉。海子也算是衣錦還鄉了,可惜他穿的那件華麗衣服叫作詩歌。而我們知道,穿上那件衣服也就等于穿上了悲傷和孤寂。

如果只是簡單地看,海子的童年和別的孩子沒什么不同,天真爛漫,無憂無慮。他喜歡和其他孩子一起打水仗,一起割草,一起滑冰。他最擅長的是打水漂,當丟出去的石子在水面跳躍很多次,飛出很遠,他會無比自豪,只是不知道,當石子終于落入水中,他是否會為此沉思甚至難過呢?就像靜靜坐在山間看著夕陽,當夕陽終于隱去身影,他是否會為此落寞呢?不管那時候的海子對此有多大的感觸,當有一天他受到詩的感召,去往那個神秘而綺麗的世界之后,他定是無數次為殘缺的月亮、歸去的斜陽、風中的落花、東逝的流水,莫名地感傷。

但在某些方面,海子卻與其他孩子很不一樣。據說,海子很喜歡釣魚,在水邊一坐就是大半天,甚至忘了吃午飯。多年以后,我們已經無從知曉,那個如精靈般的孩子,在水邊獨坐那么久,到底在思索什么。一個孩子不會故作深沉,我想那些水花或者云彩,甚至是河里的水草,定然讓他無比喜悅。釣勝于魚,孩子不明白其中的深意,但那時候,海子心里想的,恐怕大人也不知道。而后來,在他癡情于詩之時,他心中那些奇幻的念頭、紛飛的意象、瑰麗的風景,就更無人能靠近了。

海子的父母說,海子小時候很愛干凈,從來不沾泥巴,即使是從稻田回來,也帶著與粗糙的鄉村生活格格不入的特質。其實這很容易理解,詩人都是有完美主義傾向的,若非如此,他們筆下的詩行,恐怕也沒那么迷人。可嘆的是,后來的海子將完美主義演繹得太過絕對,他只愿生活在自己的夢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于是便決然地告別了塵世的一切。盡管這樣的選擇少有人理解,但是對一個詩人來說,這何嘗不是對詩歌最神圣的愛。

當然,海子與其他孩子最大的不同,是他無比聰慧,很容易接受文字知識。他三歲的時候,母親給他讀《安徽文學》里的文章,海子聽得十分認真,第二天,母親指著封面,讓海子辨認,海子說出了“安”字。五歲的時候,大隊開會舉行了一次背誦《毛主席語錄》的比賽,父親抱著海子登上了講臺,他一口氣背誦了四十八條語錄。這樣的表現當然會讓許多人驚嘆,而結果便是,海子被人們稱作天才。慶幸的是,他的天賦沒被時間磨滅,當天才與詩歌相遇,我們便不得不相信,海子是云端的一滴水,落到人間,卻只在草葉上晶瑩閃爍,不屬于污濁的土地。

只不過,我還是想到了那句話:慧極必傷。上天是公平的,關上你的門,就會為你開一扇窗;可是賜給你霞光,卻也為你準備好了暗夜。人生于世,無論得到多少,總是要懂得感恩,方能安心。得失隨緣,心無增減,或許就不會有那么多痛苦。可是懂得感恩的海子,卻終于沒有做到“隨緣”二字,所以才會落得那樣悲傷和荒涼。執著于詩歌,執著于完美,這就是海子。誰又忍心或者有資格責怪他呢?

“月亮在白蓮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風吹來一陣陣快樂的歌聲,我們坐在高高的谷堆旁邊,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想必海子小時候聽過這首歌,想必他也曾在月光下聽母親講過去的事情,聽著青草池塘里連續不斷的蛙聲,或許還有幾片云,幾縷槐花香。在與天幕上星辰對話時,想象著長大后的樣子,然后慢慢地進入夢鄉。天真無邪的海子,在徐徐的晚風中做著美麗的夢,夢見羊群,夢見馬匹,夢見湖水,或許也會夢見未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兰考县| 乐昌市| 出国| 苍南县| 娄烦县| 白银市| 全南县| 岱山县| 屏东市| 乡宁县| 拉萨市| 宿州市| 襄垣县| 台北县| 丁青县| 仙居县| 东安县| 彰化县| 敦化市| 明溪县| 泗阳县| 岫岩| 崇礼县| 崇明县| 石首市| 姚安县| 永德县| 阿拉尔市| 确山县| 台北县| 科技| 桦南县| 礼泉县| 舒兰市| 济宁市| 黄石市| 获嘉县| 汾西县| 安塞县| 福州市| 泽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