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世紀詩典(第三季)
最新章節(jié)
- 第13章 附錄六 《新世紀詩典》義工團隊
- 第12章 附錄五 我們的足跡:《新世紀詩典》系列詩會
- 第11章 附錄四 《新世紀詩典》三周年推選
- 第10章 附錄三 《新世紀詩典》第三屆年度大獎授獎詞與受獎詞
- 第9章 附錄二 《新世紀詩典》第三屆年度大獎及榮譽
- 第8章 附錄一 《新世紀詩典》第三季推薦表
第1章 編選者序
又是一年過去。
每一季結(jié)集時所作的序,都是我的工作總結(jié)或工作匯報,是否美文倒在其次。
眾所周知,《新世紀詩典》的工作核心是每日的推薦,此季有365首詩,說明又是一日未斷,此為《新世紀詩典》最為重要的技術(shù)保障。年度新增作者128人,比例如此之高的“新鮮血液”的不斷注入,保障了《新世紀詩典》肌體的活力。為什么它會成為中文現(xiàn)代詩人最想躍上的第一平臺?靠的不是“推舉新人”的空洞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發(fā)現(xiàn)與推助。《新世紀詩典》的開放性有目共睹。
活動方面,系列朗誦會在西安、江油舉辦了兩場(累計總共八場)。在此我向大家公開坦白:由網(wǎng)易讀書頻道親自舉辦的活動到第三場為止,后來的五場全都是由熱情的《新世紀詩典》的詩人們動用各自掌握的資源舉辦的。所有出席過《新世紀詩典》系列朗誦會的詩人都感受到了做一個詩人的幸福,因為它是中國詩壇唯一有作品質(zhì)量管制和現(xiàn)場專業(yè)點評的朗誦會,其嚴肅性絕無僅有。我們又評出并頒發(fā)了第三屆年度大獎——正如我在《新世紀詩典(第二季)》的“編選者序”中所言,“在中國詩壇,只有《新世紀詩典》大獎的評選將讀者的意見作為主要依據(jù)”。在第三屆評獎中,我們對于競賽獎(金、銀、銅、入圍獎)的評獎規(guī)則做了更進一步的完善,全部數(shù)據(jù)化,有據(jù)可查,公開透明。中國沒有權(quán)威的詩歌獎,權(quán)不權(quán)威,要看怎么評及評出的是誰,以此為標準,連頒三屆的《新世紀詩典》大獎大有成為“中文現(xiàn)代詩第一獎”之勢,雄踞于名目繁多的眾獎之林。
三年來,做《新世紀詩典》的親身經(jīng)歷每每令我想起兒時冬天滾雪團的游戲:一開始是一個人在捏雪團,另一個人在雪地上開始滾,后來不斷有人加入進來幫你滾,加入的小伙伴越來越多;再后來,這個雪球自己從山坡上滾下去,在山腳下變成了一個巨大的雪球,高過了我們的身體,令我和小伙伴們無不張口結(jié)舌、目瞪口呆……在這一季里,《新世紀詩典》的“衍生現(xiàn)象”集中爆發(fā):詩人湘蓮子以轉(zhuǎn)發(fā)加二次點評的方式在新浪微博開辟了《新世紀詩典》的第二現(xiàn)場,更充分地利用了微博的傳播力,令網(wǎng)上讀者量驟然增加了不止一倍;詩人李異以其天才的繪畫才能為《新世紀詩典》作品配圖,令其頓增形式美感,既吸引了一般讀者的眼球,又令原詩作者興味盎然更覺榮耀;奧地利詩人、翻譯家維馬丁及時將《新世紀詩典》推薦作品譯成英、德兩種語言,在國外報刊發(fā)表,令《新世紀詩典》升格為直通世界的“國際機場”;詩人游連斌每日回放《世紀詩典》(老《詩典》)作品,令新老《詩典》上下銜接,令新舊世紀連成一體,令《新世紀詩典》這扇窗口得以全面展示中文現(xiàn)代詩的整體風貌和演進過程;詩人蔣濤召集的“新世紀詩典互動”,每天平均有二十余人面對同一個元素寫詩,已經(jīng)一日不斷地堅持了六百七十余日,與《新世紀詩典》存在的意義相似——這是一個“詩歌大國”早該有的日常景象;詩人沈浩波堪稱《新世紀詩典》的“幕后英雄”,他所作出的重大貢獻絕不僅僅在書籍出版方面;詩人王有尾承擔了煩瑣的微博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工作——除我之外的其他人來承擔這一工作,保障了歲末評獎的客觀公正;詩人西娃為系列朗誦會操心,找資源找到了自己的家鄉(xiāng)——四川江油去,她一定是感動了李白的在天之靈,竟為《新世紀詩典》年度大獎找到了一個再好不過的永久頒發(fā)地,也讓我們的大獎借此升格為“李白詩歌獎”……
我一介教書匠,無權(quán)無錢無勢,加之《新世紀詩典》并非實體的機構(gòu),我從未指派過上述詩人做任何一件事,全都是他們自發(fā)而起、主動而為,自然而然形成了《新世紀詩典》的義工團隊,為詩人服務,為詩歌出力。我想說,在過去的一季里,這是《新世紀詩典》在內(nèi)部建設上的最大收獲。這支義工團隊令我底氣更足,十年大計,可以圖矣。
誰還記得,我在《新世紀詩典》開辦之初曾經(jīng)放言:“《新世紀詩典》不要絕對的好,只要相對的好?!碑敵鯙槭裁匆f此話?我是在對自己作出心里暗示:切莫理想主義好高騖遠而變得操作艱難。所以,三年來,我一直在盯著所能見到的同類選本,它們哪怕有一丁點兒的好處我也會主動加以吸收,它們的壞處我都會反向改造成《新世紀詩典》的好,蓋因如此,《新世紀詩典》的“好”都是有形的、看得見的。這一年來,我重點研究過一本年選,它的名義上的編選機構(gòu)前后有變,但它的執(zhí)編者始終為同一人,所以前后并無不同,入選作品須是在公開出版物上發(fā)表過的(所選的刊物面很窄),多年下來,形成了一個固定的作者群,四十來人。我也算老江湖了,知道這些作者與編選者交情甚篤,這種特符合國情的游戲規(guī)則我倒還能夠接受,但有一瞬間,我茅塞頓開,恍然大悟,以“關(guān)系學”言之,還是太表面而不夠?qū)I(yè),這是從社會身份到所屬階層到藝術(shù)立場到詩歌趣味的全方位的惺惺相惜。如此說來,編選者是非常嚴肅的,是十分忠實于自己的,這便更加可怕,因為這樣的選本不過是一部分“場面人”的作品集合,完全不能反映當代中文現(xiàn)代詩的真相,是“詩壇選”,而非“詩歌選”,更非“佳作選”!我在這一瞬間所受到的刺激是,這些長年把持詩壇資源的人在搞“主義真”,偶獲平臺的我在最大限度地力求“多元”“全面”,其結(jié)果是產(chǎn)生了這個時代的經(jīng)典選本(從《世紀詩典》到《新世紀詩典》),但是也為一些從人到詩八面玲瓏的“萬人迷”錦上添花了。就中文現(xiàn)代詩繼續(xù)向前的發(fā)展而言,這無異于助紂為虐。所以說,公道之心并不一定會產(chǎn)生公平的結(jié)果,甚至會起到壞的作用,經(jīng)過一番反思,我為《新世紀詩典》寫下了16個字:
民間立場,獨立品質(zhì),先鋒走向,現(xiàn)代純詩。
以上16個字無一字無考慮,無一字不具有針對性,你可以從尺度上有放寬的理解,但無法從方向上提出半點質(zhì)疑,除非你是偽詩人。
三年了,如果說《新世紀詩典》第一季的重點在于“全面總結(jié)”,第二季的重點在于“挖掘真相”,那么第三季的重點則是“確立方向”——以先鋒為己任,引領(lǐng)中文現(xiàn)代詩前行。
伊沙
2014年4月5日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