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工業城鎮時,你會在迷宮中暈頭轉向。這個迷宮到處都是被煙熏得發黑的小磚房,包圍在毫無規劃的泥濘胡同和灰不溜秋的院子中,院子里到處都是臭氣熏天的垃圾箱、成堆的待洗臟衣物和半廢棄的廁所。房子的內部結構大同小異,房間數目一般在兩間到五間。房子的客廳很相似,大約十到十五英尺見方,帶一個開放式廚房;稍大的房子會有個洗滌間,小的那種則把水槽和龍頭安在客廳里。房屋后面是院子,或者幾個房子共用一個院子,大小剛夠容納垃圾桶和廁所。沒有一個房間是通有熱水的。盡管住在這里的都是礦工,每天只要工作就會從頭到腳弄得黑乎乎,可我想,即便你順著這些街區走上幾英里也找不到一間可以洗澡的房子。在廚房里裝一個熱水系統其實很容易,但是建造者為了能讓每套房屋節省大約十英鎊就沒有裝,而且建房的時候壓根就沒人想過礦工也是需要洗澡的。
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的房子年代都已久遠,至少五十到六十年了,以正常標準來看大多數都不適合居住。它們繼續出租僅僅是因為沒有其他可以住的地方了。工業區住房的最根本問題不在于這些房子窄小、難看、不衛生、不舒適,抑或它們在噴著廢氣的工廠、臭氣熏天的運河和硫磺煙滾滾的礦渣堆圍繞著的臟得可怕的貧民窟里——盡管這些都是事實——而在于沒有足夠的房子。
“住房緊缺”雖是自大戰以來反復出現的問題,但那些每周收入高于10英鎊、甚至只要5英鎊的人對此并沒有什么切身體會。當租金很高的時候,找房子不難,但找租客比較難。溜達在倫敦富人區的任何一條街道,你都能看見半數房屋的窗戶上寫著“出租”的字樣。但在工業區,住房問題卻成了貧困帶來的最大麻煩之一。這意味著人們必須忍受一切——千瘡百孔的貧民窟、討厭的臭蟲、腐爛的地板和開裂的墻,吝嗇房東的勒索和中介的敲詐——只為了找到一個可以遮風擋雨的地方。我曾經住過一些特別糟的房子,是花錢請我也住不了一個禮拜的那種,我發現里面的房客已經住了二三十年了,而他們心心念念的就是希望自己運氣夠好,能在這兒一直住到死。這些狀況一般都被視為理所當然,雖然不總是如此。有些人似乎根本不知道世上存在像樣的房子,把臭蟲和漏水的屋頂當作上帝的旨意;另一些人則尖酸地謾罵他們的房東。但所有人都死死地守住自己的住處,以免更糟的情況發生。因此,只要房屋短缺問題還在持續,當地政府就無法采取行動改善現有房屋的居住條件。他們可以給某棟房子‘判死刑’,但在房客們租到其他房子前都不可能強制將它推倒;于是,這些被判了死刑的房子仍舊立在那兒,且變得更糟,因為房東不會在一所遲早要被拆掉的房子上浪費太多精力。比方說,在維根這樣的小鎮上,很多年前就打算拆除的房子超過兩千幢,如果有可能建新的房子取而代之的話,那么整個鎮上的房子將全部被推倒。那些像利茲和謝菲爾德的小鎮擁有成千上萬這種“背靠背”式的房子,它們屬于危房,但幾十年后仍會屹立不倒。
我看過許多不同礦區村鎮的房子,并記下了它們的主要問題。我想,隨機挑選一些筆記就可以充分描述這些房子究竟是什么狀況。它們不過是只言片語,后面我會再做詳細解釋。以下是一些關于維根地區房子的記錄:
1.位于沃爾蓋特區的房子。只有一側門窗,后墻封死。上面一間,下面一間。起居室大概12英尺長、10英尺寬,樓上的房間面積相同。樓梯下的空間大概5英尺長、5英尺寬,可用作儲藏室、洗滌間和煤倉。房間的窗戶可以打開。距離廁所50碼。租金4先令9便士,稅2先令6便士,總共花費7先令3便士。
2.附近的另一所房子。面積和上面提到的差不多,但樓梯下午可用空間,只是凹進去兩英尺以便放置水槽——沒有空間做儲藏室等等。租金3先令2便士,稅2先令,總共花費5先令2便士。
3.位于斯科爾斯區的房子。危房。上面一間,下面一間。房間15英尺長、15英尺寬。水槽和龍頭安在起居室里,煤倉在樓梯下。地板下陷。窗戶不能打開。房間很干爽。房東很好。租金3先令8便士,稅2先令6便士,總共花費6先令2便士。
4.另一間位于附近的房子。上下各兩間,有煤倉。墻壁完全脫落。樓上的房間滲水很嚴重。地面不平整。樓下窗戶開不了。房東不好。租金6先令,稅3先令6便士,總共花費9先令6便士。
5.位于格里諾街的房子。上面一間,下面兩間。起居室13英尺長、8英尺寬。墻壁開裂并且漏水。后面的窗戶開不了,前面的可以。住了十個人一戶的家庭,其中八個是年紀差不多大的小孩。因為人太多市政當局努力想把他們趕走,但因為找不到其他地方安置而作罷。房東不好。租金4先令,稅2先令3便士,總共花費6先令3便士。
維根地區的記錄就這么多。我還有很多頁類似情形的記錄。下面是關于謝菲爾德的——一個數以萬計的“背靠背”式房屋的典型例子:
房子位于托馬斯街。背靠背,上面兩間,下面一間(亦即房屋有三層,每層一間)。下面有地下室。起居室長14英尺、寬10英尺,上面的房間大小相同。水槽在客廳。頂層沒有門,但是有開放式樓梯。客廳的墻壁有點發潮,頂樓的墻面開裂,每一面都在滲水。房間昏暗,必須整天開著燈。電費每天估計在6便士(可能有些夸大)。家里住了六個人:父母和四個孩子。丈夫(受助于公共援助委員會)是個結核病人。一個小孩住院,其他孩子看起來都挺健康。在這里住了七年。希望搬離,但沒有別的房子可以搬。租金6先令6便士,含稅。
以下是巴恩斯利的:
1.位于沃特利街的房子。上面兩間,下面一間。起居室長12英尺、寬10英尺。水槽和龍頭安在起居室,煤倉在樓梯下。水槽幾乎被磨平,水常常溢出。墻壁不太堅固。一盞投幣瓦斯燈。房間非常暗,瓦斯燈每天估計要花上4便士。樓上的兩間房實際上是由一個大間分隔而成。墻壁很糟糕——后面那間的墻壁整個都裂開了。窗框基本朽爛以至于不得不用木頭塞住。很多地方都漏雨。下水道經過房子底下,夏天的時候非常臭,但是政府卻說他們“無能為力”。房間住了六個人:兩個大人和四個小孩。最大的十五歲,倒數第二小的去醫院做檢查,被懷疑患有結核病。租金5先令3便士,含稅。
2.位于皮爾街的房子。背靠背,上下各兩間,有一個很大的地窖。起居室帶龍頭和水槽。樓下的另一個房間也是同樣大小,本來是要做客廳的,但是被用作臥室。樓上的房間和下面的差不多大。起居室非常暗。瓦斯燈估計每天要花上4.5便士。距離廁所70碼。八個人睡四張床——兩位年老的父母,兩個已成年的女兒(大的27歲),一個小伙子和三個小孩。父母一張床,長子一張,剩下的5個人睡余下的兩張床。臭蟲很多——“當它們爬出來時,你根本沒辦法弄死它們”。樓下的房間臟得難以形容,樓上的氣味讓人實在無法忍受。租金5先令7.5便士,含稅。
3.位于梅普威爾(靠近巴恩斯利的一個小礦村)的房子。上面兩間,下面一間。起居室長14英尺寬、13英尺。起居室帶水槽。墻上的灰泥已經開始脫落。烤箱沒有架子。瓦斯有點輕微的泄漏。樓上的房間都是長10英尺、寬8英尺。四張床(六個人睡,都是成年人),但是“有一張不能用”,估計是因為床上用品不夠。靠近樓梯的房間沒有門,樓梯又沒有扶手,所以當你下床的時候,你的腳是懸空的,并有可能摔到十英尺下的石頭地板上。樓板嚴重干裂,你都可以透過地板看到樓下的房間。有蟲子,但是“我拿羊用驅蟲水把它們殺死了”。房前的土路就像爛泥堆,據說冬天幾乎沒法走。院子盡頭的廁所已呈半廢棄狀。房客在這里住了22年。拖欠了11英鎊的租金,為此每周需要額外給付1先令。房東現在拒絕這樣,多次要求他們搬走。租金是5先令,含稅。
諸如此類的等等。我可以舉出大量例子——倘若有人想在工業區逐戶調查的話,會發現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另外,我要對我提到的說法做些解釋。“一上一下”指的是每層都有一間房子——即一棟兩居室的房子。“背靠背”式的房子是兩棟一體式房屋,房子的前后每一面都是一戶人家的正門,所以如果你走過一排房子,看上去似乎是十二幢,但實際卻是二十四幢。前排的房子面向街道,后排的則朝向院子,每棟房子只有一個出口。這樣的建筑特點所造成的不便是顯而易見的。廁所位于后面的院子里,所以,如果你是住在朝街的這一面,去廁所或者倒垃圾你都得先出門走到街的盡頭再拐進來——距離大約有兩百碼左右;不過,如果你住在后面,觸目所及的風景只能是一排廁所。還有一些房子叫做“后墻封閉”型,那是些單房,但是建造者沒有造后門——顯然是故意的。窗戶打不開是老礦區房屋的特點。有些鎮被之前的開采嚴重破壞,地面不斷下陷,上面的房子開始傾斜。在維根,你會發現你經過的成片的房子都以令人吃驚的角度傾斜著,它們的窗戶都偏離水平線十到二十度。有時前面的墻體向外凸出就好像懷孕了七個月一般。表面是可以整修的,但是翻新以后墻體很快又凸了起來。一旦房子突然下沉,窗戶就會被卡住,門也得重修。當地人對此已習以為常。有個好笑的故事,是說一個礦工下班回到家,發現他只有用斧頭把門砸開才能進去。有些時候我會注明“房東比較好”和“房東不太好”,因為這些貧民區住戶口中描述的房東差異很大。我發現——有人或許已經料到了——小房東通常是最糟糕的。這么說或許不招人待見,不過你能夠明白其中緣由。按照人們的想象,貧民區最差的房東理應是個肥胖的邪惡男人,很有可能是個主教,靠著昂貴的租金斂得巨額收入。實際上,最差的房東往往只是個貧窮的老婦人,用畢生的積蓄買了三套貧民區的房子,自己住一套,依靠另外兩套的租金勉強生存——因此,根本沒有什么錢去維修保養。
這樣簡單的記錄只是提醒我自己用的。再讀到它們的時候,會讓我想起曾經看到過的場景,而它們本身無法充分說明北方那些可怕的貧民區里的條件如何。文字是如此無力,什么叫“屋頂漏水”或者“八個人睡四張床”?你的眼睛掃過這些詞以后,不會留下什么印象。但這些詞里包含著多大的痛苦啊!例如人滿為患吧,你經常會遇到八個甚至十個人住在一套三居室的房子里。其中的一間是客廳,可能有十二英尺見方,里面包括廚房、水池、一張桌子、幾把椅子和一個餐柜,再沒什么空間容得下一張床。所以這八到十個人就要睡在兩間小房間里,至多四張床。如果其中有需要工作的成年人,情況就更加糟糕。我記得在一間房子里,三個成年的女孩共用一張床,在不同的時段上班,其中一個起身或者下班回來都會打擾到其他兩個;在另一間房子里一個年輕的礦工上晚班,白天在小床上休息,而另一個家庭成員則是晚上休息。若有成年的孩子的話就更加困難了,你不可以讓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睡在同一張床上。我拜訪過的一個家庭中有父母親、一個兒子和一個十七歲大的女兒,總共只有兩張床。父親和兒子睡一張床,母親和女兒睡一張床,要避免亂倫危險的話只能這么安排。房頂漏水和墻壁開裂也是問題,在冬天,這使得有些房間幾乎無法居住。此外還有蟲子。只要蟲子進了屋,就會一直待到房屋倒塌,沒什么辦法能將它們徹底消滅。還有就是窗戶不能打開。我不需要解釋,夏季在一個小小的密不透風的房間里,因為做飯而或多或少要燒火究竟意味著什么。另外背靠背的房子還有一個特別的問題:去廁所或垃圾箱要走上五十碼,這著實不利于保持清潔。住在前排房子里的——只要是市政疏于管理的小街小巷——女人們養成了把垃圾扔到門外的習慣,于是排水溝里總是布滿了茶葉和面包屑。此外,不妨設想一下那些在后排房子里長大的孩子們的情形,他們目力所及的只有一大排廁所和一堵墻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