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按照切斯特頓[1]的說法,我們的文明是建立在煤炭上的,你若不停下來仔細想一想,就無法意識到這樣的依賴有多嚴重。那些維持我們生活的機器,以及那些制造機器的機器,都直接或間接地依賴于煤炭。在西方世界中,礦工是第二重要的,僅次于耕田的農夫。礦工像一個女像柱[2],支撐著幾乎所有事物不受淤泥污染。因此如果你有機會又不嫌麻煩,值得前去看一看采煤的實際過程。

當你到達礦井下,最重要的就是盡量趁“裝填工”不注意時,試著溜去采煤工作面看看。這并不容易,因為當礦井在運作的時候,有人參觀是很麻煩的,沒有人會愿意讓你進去,但是如果你在其他時候去,又會留下錯誤的印象。比如說在星期天,礦井看起來幾乎是很平靜的。你應該在機器咆哮、空氣黑沉沉的時候去,才可以看到礦工們在做些什么。此時礦井便如地獄一般,或者說至少如我想象中的地獄一般。如果真的有地獄的話,人們總是會聯想到灼熱的溫度,嘈雜的環境,混亂的場面,無邊的黑暗,渾濁的空氣,還有最重要的,是不堪忍受的逼仄空間。而這些都存在于礦井中,除了火。地下沒有火,只有戴維安全燈[3]和手電筒的少許光束隱約穿透濃重的煤塵。

當你匍匐爬過最后一條礦用支柱,終于到了那里(去那里本身就已是一項壯舉,之后我會就此說明),看見眼前是一面三四英尺[4]高的閃閃發亮的黑墻,那便是采煤工作面了。頭頂上光滑的頂板是煤礦開采完后的巖層,身下的也是巖層,所以你所在的坑道就只有煤層本身這么高,大概是一碼[5]多一點兒。此時充斥你耳膜的便是來自傳送皮帶、震耳欲聾的可怕聲音。由于煤塵散射開了燈的光束,你沒有辦法看得太遠,但是你可以看見你兩邊各跪著一排赤膊的人,前后各相距四到五碼。他們把鏟子插入掉落的煤礦中,然后飛快地從左肩拋擲出,裝運到傳送皮帶上去。傳送皮帶是一條移動的橡膠帶,大約幾英尺寬,在他們身后一到兩碼的地方。這條傳送皮帶就這樣無休無止地運送著一條閃閃發光的“煤河”。在一個大的礦井,一條傳送帶每分鐘可以運送數噸的煤礦。煤礦被送到主巷道上,傾倒入半噸裝的木桶中,然后被拖至升降車,運升到地面上。

觀看礦工工作,你很難抑制住對他們健壯身軀產生的強烈嫉妒感。他們的工作令人生畏,在凡人看來這完全是超人才能完成的工作。不僅是因為他們要裝運成千上萬噸的煤礦,他們工作的姿勢也使工作難度翻了兩倍,甚至三倍。他們必須一直這么跪著——幾乎一抬起膝蓋,頭就會撞到天花板——你試一下就知道這意味著需要付出多么巨大的努力。鏟煤的工作在站著的時候還相對輕松一點,因為你可以借用膝蓋和大腿的力量帶動鏟子;而當你彎著膝蓋的時候,所有的負擔都落在了手臂和小腹的肌肉上。其他的環境條件也沒有讓這個工作好過一點:這里高溫,每一個礦井不一樣,有的礦井熱得幾乎令人窒息——而煤塵堵塞了你的喉嚨和鼻孔,積滿了你的眼皮,轟鳴不休的傳送帶在那狹小的空間里簡直就是一挺噠噠掃射的機關槍。但是礦工工作起來就像是鐵人一般。他們看起來真的就像是包裹在煤灰這件光滑外衣下的鐵鑄的雕像,煤灰粘得他們從頭到腳都是。只有當你親眼看到赤膊的礦工你才會感受到他們有多么健壯。他們大多不高(高大對于這份工作是一種劣勢)但是幾乎所有礦工都有健壯的身體,寬闊的肩膀連接著纖細而靈活的腰身,小而高聳的臀部和結實的大腿,身上沒有一盎司[6]多余的贅肉。在悶熱的礦井里,他們只穿一條內褲、一雙木底鞋和一對護膝;在最熱的礦井就只穿木底鞋和護膝。從外表看你很難判斷他們的年齡,年紀最大的可能有六十歲,甚至是六十五歲,但由于他們黝黑而赤裸,看起來都差不多。沒有年輕的身體和士兵般的體格是沒有辦法完成他們的工作的。只要腰上多哪怕幾磅的贅肉,就無法一直如此彎著腰了。那樣的景象你只要見過一次就終生無法忘卻——他們跪下時的體型,弓弩般的線條,全身上下的煤黑色,他們揮動著巨大的鏟子以驚人的速度和力量鏟起煤礦。他們一天工作七個半小時,理論上是不間斷的,因為沒有“休息”的時間。事實上他們會在輪班時的每個小時抽出一刻鐘左右來吃點他們帶來的食物,通常是一大塊油脂抹面包以及一瓶涼茶。第一次去觀看礦工工作時,我伸手碰到了煤灰上一團黏滑的東西,那是一團咀嚼過的煙草。幾乎所有的礦工都嚼煙草,據說這樣可以防止脫水。

在弄清楚開采流程之前你很可能需要下好幾次礦井。這主要是因為光是爬到那里就筋疲力盡,無法注意到其他的事情了,從某個方面說來這挺讓人失望的,或者至少和你所期待的不一樣。升降車是一個鐵箱子,大約和公用電話亭差不多寬,兩到三倍長,你走進升降車,里面一般可以裝十個人,像在沙丁魚罐頭里一樣緊緊擠在一起,而高個子在里面根本沒有辦法站直。那扇鐵門在你面前關上,上頭升降機的工作人員就會把你降到下面的井里。通常你的胃里會泛起一陣短暫的惡心,耳朵有一種爆裂的感覺,但是在快要到底部前你是無法感受到你在移動的,當升降車突然間減速的時候你幾乎確信它又彈上去了一點。在運行過程中,車廂大約能達到六十英里[7]每小時的速度,在深一點的礦井里速度甚至更快。當你從升降車里爬出來時,可能已經在地下四百碼了,這就相當于有一座中等大小的山正在你上面;數百碼的巖石、已滅絕野獸的骸骨、下層土壤、燧石、植物的根、綠色的草還有在草上放牧的牛群——這一切都懸在你的頭頂上,只被你小腿肚一般粗的木頭柱子撐著。但是由于升降機下降的速度很快,下降途中又黑得不見天日,你很難感覺到自己已經在這么深的地底下了,甚至還不及在皮卡迪利大街[8]地鐵底部感受到的深度。

從另一方面來說,需要在地底下穿過的水平距離倒是長得驚人。在我真正下到礦井來之前,我還一直以為礦工走出升降車后就可以在幾碼外的煤層上工作,沒想到他們需要沿著通道爬行相當于從倫敦大橋到牛津廣場的距離[9]才能開始工作。當然剛開始的時候,礦井就挖在煤層邊,但是當這個煤層挖完后,就會去新的煤層,工作地點就會離礦井底越來越遠。井底到煤層的平均距離是一英里,有時三英里也是很正常的,據說也有五英里左右的。這里的距離和地面上的是完全沒有可比性的,因為在這一英里或者三英里中,基本沒有可以站直的地方。

直到爬出了幾百碼遠你才意識到這個情況帶來的影響。這條地道燈光灰暗,八到十英尺寬,五英尺高,墻壁像是德比郡[10]的石墻一樣由巖石厚片組成。沿著這條地道你微微彎著腰開始出發。每一到兩碼都會有木支柱支撐著的橫梁和縱梁,有一些縱梁已經被壓彎成驚人的曲線,而你必須低頭避開這些。通常腳下也非常不好走,地上有厚厚的塵土或是大塊鋸齒狀的巖石,在一些有水的礦井里,積水像是農場里的一樣臟。那里也有煤車的軌道,像是小型鐵軌,枕木間距只相隔一兩英尺,因此走起路來非常礙事。所有的東西在塵土下都是灰色的,所有的礦井似乎都散發著一樣熾熱的塵土味。你會看見一臺臺根本不知何用的神秘機器,一捆一捆的工具掛在電線上,有時候會有老鼠從燈光下迅速竄開,老鼠在礦井出奇地常見,尤其是在有或曾經有夾石[11]的礦井。也不知道它們最初到底是怎么到礦井里來的,也許是從豎井里掉下來的——他們說老鼠不管從多高的地方掉下來都不會受傷,因為它們的表皮面積相對于體重來說非常的大,不怕摔。當地面上控制著的看不見盡頭的鋼索牽引著幾排煤車緩緩地顛簸前往豎井時,為了給它們讓位你不得不把自己緊緊地壓在墻上。你爬過麻布簾和厚厚的木門,當門開著的時候,會排出一陣猛烈的空氣。這些門是通風設備的重要組成部分。風扇會將廢氣從一個通風井吸出去,而新鮮的空氣就會自行從另一個通氣井進來。但是如果聽任空氣自行流通的話,那么空氣會選擇最近的線路循環,深處的巷道就會無法通風,所以所有的這些近路都會被隔開。

剛開始彎腰走路的時候實在是令人發笑,但是這種笑意馬上就消退了。由于我的個子格外高,所以行進起來十分麻煩,但是當天花板降到了四英尺或者更矮的時候,對所有人來說都變得相當困難了,除非是侏儒或小孩。你不僅僅需要委身而行,還需要時刻抬著頭,只有這樣才能在看見橫梁和縱梁時避開它們。因此,你的頸部一直是抽筋的,但這和你大腿與膝蓋的疼痛比起來根本不算什么。在半英里以后這就變成了(我絲毫沒有夸張)難以忍受的劇痛。你開始懷疑你究竟能否堅持到最后——更要命的是,你到底要怎么回去。你的腳步開始越來越慢。在幾百碼以后你來到一片低矮的坑道,必須得用蹲伏的姿勢才能前行,之后豁然開朗,天花板突然升到不可思議的高度——也許是舊的墜石事發現場——然后整整二十碼你都可以站直了,放松的感覺鋪天蓋地而來。但是在這以后會是另外一百碼的矮坑道,然后又是一連串的橫梁,你必須得四肢著地從下面爬過去。但是在蹲伏的姿勢以后,即使這樣也能算是一種放松。當你終于到了橫梁的盡頭,試著站起來的時候,會發現你的膝蓋暫時罷工了,根本站不起來。于是你可恥地喊了暫停,說你想休息一到兩分鐘。你的向導(一個礦工)很同情你,他知道你的肌肉和他們的不一樣。“只剩下四百碼了。”他鼓勵你說,你感覺他還不如說還有四百英里。但最后你終于還是爬到了煤礦開采面。你爬一英里大約花了一個小時,但是一個礦工卻最多不會用超過二十分鐘。你只好四仰八叉的在煤塵里躺上好幾分鐘以恢復體力,否則你已經完全沒有任何神智來觀看他們進行工作了。

回程甚至比來的時候還要困難,不僅僅是因為你已經精疲力竭,更是因為回到豎井的路是有一點上坡的。你在通過低矮處時速度慢得像烏龜一樣,現在你在膝蓋罷工時喊暫停也完全不感到羞恥了。甚至你拿著的燈也成了累贅,可能你絆倒時就讓它掉在地上,假如是戴維燈就熄滅了。你需要花費越來越多的力氣來躲開橫梁,有時你甚至就忘記躲了。你想要像礦工一樣低著頭前行,于是就撞到了脊椎。即便是礦工們也經常會撞到脊椎。這就是為什么在炎熱的,必須要半裸著進去的礦井里,大多數礦工都有所謂的“背上的領扣”——也就是在脊椎上的永久疤痕。下坡的時候,礦工們有時會把他們下部中空的木拖鞋架在煤車的鐵軌上滑下去。在“旅途”很糟糕的礦區,所有礦工都會帶上一根兩英尺半長的拐杖,把手柄以下的地方掏空,普通高度時把手放在拐杖上端,在低矮的地方把手伸進掏空的一端。這些拐杖幫了很大的忙,再加上一種木制的安全帽——相對現代的一項發明,這兩樣簡直是神賜之物。安全帽看起來很像是法國或者是意大利的鋼盔,但是由某種樹心做成的,又輕又牢固,即使頭部被猛擊也沒有感覺。當你終于回到地面時也許在地下呆了三個小時,步行了兩英里,但感覺比在地面上走了二十五英里還要疲憊不堪。在之后的一個星期,你的大腿都會異常僵硬,就連下樓都步履維艱,必須用一種繃直膝蓋傾斜身子的怪異方式才行。你的礦工朋友發現了你走路時的僵硬姿勢,就會開你的玩笑(“在礦井下工作的感覺怎么樣,哈?”之類的)。即使是一個礦工由于生病或者其他事很久沒有下井工作,再回去的前幾天也會飽受痛苦。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德县| 丰城市| 都昌县| 卢龙县| 鹿邑县| 洛扎县| 镇坪县| 台东县| 化隆| 界首市| 娱乐| 保定市| 库尔勒市| 余江县| 永定县| 凤冈县| 霍城县| 巴林左旗| 济阳县| 浦北县| 嵊泗县| 肇东市| 桦甸市| 安新县| 长子县| 浮山县| 镇宁| 名山县| 乡城县| 永兴县| 集安市| 磐安县| 观塘区| 永泰县| 义乌市| 喀喇沁旗| 辽宁省| 闻喜县| 嘉祥县| 霞浦县| 嘉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