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甲午戰爭后列強在中國的角逐(6)

津盧鐵路利用外國借款的成功范例證明了清政府利用外資修建鐵路政策的正確,也引起了國際資本向中國市場的大轉移,特別是當清政府籌借外債興建盧漢鐵路的消息宣布之后,立即引起了國際資本的高度興趣,英、法、德、美等國的商人、銀行紛紛與中國方面進行接觸,有意以路權作抵押投資興建盧漢鐵路。外國資本的踴躍加入改變了盧漢鐵路遲遲無法動工的被動局面,但由于中國方面主持其事的大員們背景不同,因此在究竟應該使用哪個國家的資金方面又發生了分歧。盧漢鐵路的督辦盛宣懷一心想借用美國的資本,而直隸總督王文韶力主借用英國的款項,湖廣總督張之洞和李鴻章則傾向于由得到俄國支持的法比銀團來承接盧漢鐵路的工程項目。

美國對中國的鐵路利權期待最早和最大,美國駐華公使田貝在甲午戰爭進行之際就向美國國務院建議,要注意中國在戰后為了支付巨額的戰爭賠款,有可能向外國讓與迄今都不曾讓與的某些優先權,而這些優先權的重要部分可能就包括鐵路的修筑權。此后不久,美國的摩根和弗林辛迪加就向清政府提議貸款20000萬兩,但條件就是由他們擁有中國鐵路的控制權。美國的華美合興公司于1895、1896年兩次派員來華,與中國方面探討承建中國當時急需興建的所有鐵路工程。鐵路總公司成立后,合興公司的經理人巴時于1896年11月就與盛宣懷簽訂了盧漢鐵路借款的草合同。緊接著,合興公司又向中方提出包辦全部工程、事權獨攬的要求,并提出在借款利息和折扣外,中方必須向合興方面另付給辦公酬勞及余利紅股的不正當要求。尤有甚者,合興公司在談判尚未結束的時候,竟然擅自派員勘察路線,并派員安插到將為盧漢鐵路建設提供生產器材的漢陽鐵廠。而美國駐華公使田貝也以美國在甲午戰爭期間曾經幫助中國謀致和平為由,威脅中國必須與美國公司簽訂長遠合同,否則美國可能因此對中國產生惡感,以致影響中美之間的友好關系。所有這些,不能不引起中國方面的極大不滿和反感,這就使美國獲取盧漢鐵路的修筑權蒙上了陰影。

美國方面有意承攬中國鐵路的修筑權,但其真正的興奮點并不在盧漢鐵路,而是粵漢鐵路和東北的鐵路。但粵漢鐵路屬于英國人的勢力范圍,而東北鐵路更與俄國、日本的利益密切相關。所以,美國資本謀求中國鐵路修筑權的努力因這種種原因而告吹,不得不退出中國鐵路修筑尤其是盧漢鐵路修筑的競爭。

美國資本退出盧漢鐵路競爭的另一個原因是英國的堅決反對。英國人認為,盧漢鐵路將主要貫通其勢力范圍所在的長江流域,如果讓美國勢力染指盧漢鐵路,那么英國的影響勢必大減。為了摧毀美國公司在盧漢鐵路興建中的競爭力,英國方面不惜編造盛宣懷接受美國公司的賄賂、被美國收買的謠言,迫使中美雙方不得不停止在盧漢鐵路修筑項目上的合作。

在排除了美國公司之后,中英公司代表于1897年3月提出了一項400萬英鎊的借款草約,并附有粵漢鐵路也歸該公司承建的條件。中國方面對這項合作表示了濃厚的興致,王文韶竭力贊成與英國公司的合作,他認為從草約文本看,借款的利息不算太高,英國公司也沒有提出過于苛刻的條件。但是,張之洞堅決反對使用英國的借款,他認為如果讓英國承建粵漢、盧漢兩鐵路,那么英國必將控制從香港直至北京的全部路權,其后果將不堪設想。從國家安全的角度看,張之洞的分析自然很有道理,于是中國方面只得放棄與英國公司的合作。(《張文襄公全集》第3冊,693頁。)

張之洞不僅無意與英國公司進行合作,而且從他本意來說,他根本無意將盧漢鐵路交給任何大國的公司去承建。他之所以同意各大國的公司來競爭,只是為了獲得盧漢鐵路“發包”過程中的主動權。事實上,他和李鴻章等大員傾向于“國小志短”的比利時,他們相信像比利時這樣的小國決不會像英、美等大國那樣霸道,比較容易與中國方面進行合作。因此,早在1895年7月,張之洞就曾與比利時營造官德海斯就修建盧漢鐵路進行過洽談,德海斯在此后不久也曾草擬兩份較為詳細的鐵路建設方案轉送給總理衙門。1896年,李鴻章出訪歐洲時,也曾就修建盧漢鐵路的問題與比利時國王進行過商談。所以說,盧漢鐵路在這個項目剛剛確定時事實上就基本定下由比利時承建的方案。

作為一個歐洲小國,比利時方面太清楚在各大國激烈的競爭中如欲獲勝,沒有大國的支持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當中國政府有意將盧漢鐵路的修筑權交給比利時的時候,比利時方面很快就找到了法國和俄國的銀行、企業進行合作。而法、俄本來對在中國承建鐵路就有很大的興趣,但都因為中國政府懼怕與大國合作而告吹。現在由比利時這樣的小國在前面負責交涉,法俄兩國提供資本與技術,獲取實際利益,故而事情的進展相對說來比較順利。1897年5月27日,《盧漢鐵路借款草合同》在武昌簽字。合同規定,借款總數為450萬鎊,年息4厘,以鐵路及其附屬財產作保;自1909年起分20年還清本息,借款期內聘用比利時工程師修造、經營鐵路;器材一半由中國自造,一半向比利時購買。

草合同簽訂之后,比利時方面援引英德借款的先例,向中方索要35萬鎊傭金,并在購置材料及用人等方面向中國施壓。而英、美、德等國由于沒有從這一巨大的工程項目中得到好處,也紛紛反對,甚至揭露比款中有法國資本,竭力期望中比之間的合作失敗。

對于比款中的法國資本問題,中方早有覺察。盛宣懷早就知道這一點,他反對盧漢鐵路與比利時合作的理由也正因為此。但是,張之洞等人則認為比款中的法國資本問題不必過慮,因為盧漢鐵路的合作方畢竟是比方,而非法方,何況法國資本只是法國的商業資本,并非法國。“法商但能分比商之利,豈能出頭攬我鐵路之權?”(《張文襄公全集》第3冊,693頁。)張之洞的這一判斷在后來的交涉中證明是錯誤的。

兩個月后,即1897年7月27日,《盧漢鐵路交款續增合同》簽字,按照此合同的規定,比利時必須在翌年2月向中方支付第一筆借款100萬鎊。由于當時德國軍隊強占膠州灣,國際形勢尤其是遠東的形勢日趨緊張,比方遂尋找借口不肯照合同辦理,提出更改協議的要求。

由比利時承建盧漢鐵路本來就遭到英、美等國的反對,比利時方面提出變更原議更為這種反對提供了新的機會。英國一直認為,比利時在法國、俄國的支持下承建盧漢鐵路是侵犯英國在長江流域的利益,是一種反對英國的政治行動。1898年6月7日,英國政府訓令其駐華公使竇納樂要求清政府將長江流域的鐵路建設均交給英國的公司。兩天后,英國政府又指使竇納樂對總理衙門進行威脅,聲稱中國如果在長江流域對俄國或其他國家給予特別開放或賦予特權,那么英國政府在與中國有關的其他問題上將不可能繼續以友好的態度進行合作。竇納樂還竭力利用中比合作中出現的問題,慫恿清政府拒絕比款,期望中國政府將盧漢鐵路的承建權交給英國的公司。

在這種情況下,王文韶勸盛宣懷不要貿然答應比方更改協議的條件,靜觀時變;而盛宣懷本來就不想使用比利時的借款而一直主張使用美國的資本,因此在這個時候,盛宣懷就名正言順地提出放棄與比方的合作,盧漢、粵漢鐵路均歸美國承建的主張。(盛宣懷:《愚齋存稿》卷三十一,19頁,武進盛氏,1939。)

盛宣懷棄比歸美的主張不論是否有道理,但立即遭到法俄兩國的反對。法國駐華公使施阿蘭明確表示:比利時出面提供的盧漢鐵路借款系法國銀行代辦,法國有權干涉,法國堅持認為必須維持由比利時承建盧漢鐵路的原則,不愿意看到此項合作有什么改變。俄國駐華代辦巴布羅福也向總理衙門提出類似的要求。

英、法、俄的爭奪使盛宣懷無法將盧漢鐵路的承建權轉交給美國的公司,而清政府內部高層主持其事的李鴻章更不希望發生這種變化。李鴻章應比利時駐華公使的請求進行斡旋,一方面與比利時方面直接商談借款條件,另一方面明示盛宣懷不要指望美國的投資,繼續與比方進行合作,盡早達成合作協議。特別是在英德續借款合同已經簽訂之后,來自英德兩國的阻力已大為減少,為了避免夜長夢多,盛宣懷遂于1898年6月26日在上海與比利時方面簽訂《盧漢鐵路比國借款續訂詳細合同》及附件《行車合同》。(王鐵崖:《中外舊約章匯編》(一),773—782頁。)

盧漢鐵路的競爭最終以法國及其盟國俄國的勝利而告終,倍感失落的美國在看到競爭盧漢鐵路無望的時候,就通過曾經留學美國的容閎轉而競爭津鎮鐵路的承建權。1898年1月18日,容閎以江蘇候補道的身份向總理衙門遞交《津鎮鐵路條陳》,建議招集洋股,設立公司,修筑由天津經山東德州至江蘇鎮江的鐵路。同年2月,清政府批準容閎籌借洋款,設立公司,修筑津鎮鐵路。

清政府批準容閎修筑津鎮鐵路的建議首先遭到德國的反對,德國援引《膠澳租界條約》中的約定,宣稱山東為其勢力范圍,在山東境內修建鐵路是德國的專有權,無論何人都不能越過德國在山東境內修建鐵路。如果中國政府一定要在山東境內修建鐵路,就必須交給德國公司承建。(容閎:《西學東漸記》,141頁,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在盧漢鐵路競爭中失敗的英國也一直在謀求所謂“補償”。1898年8月17日,英國外相指示駐華公使竇納樂向清政府正式提出補償要求,揚言若清政府不立即同意英國的要求,英國政府認為這是對它蓄意的敵對行為,英國將為此而采取相應的措施。8月21日,竇納樂致函總理衙門,一舉提出包括津鎮鐵路在內的五路承筑計劃,(英國提出的五路承筑計劃是:由天津至鎮江,由河南、山西兩省至長江,由九龍至廣州,由浦口至信陽,由蘇州至杭州或展至寧波。其中津鎮鐵路為其重點,英國的計劃是把關內外鐵路、津浦鐵路、滬寧鐵路、滬杭甬鐵路連貫起來,使之成為縱貫中國東部的南北干線,以抵消俄法盧漢鐵路與美國粵漢鐵路所構成的腹地南北干線的影響與重要性。)以補償英國未能承建盧漢鐵路而少獲得的利益。為了確保英國的要求能夠獲得清政府的滿意答復,英國不惜命令其太平洋艦隊進入戰斗準備,并向威海衛和漢口集結。在英國外交和軍事的雙重壓力下,清政府于9月6日照復竇納樂,答應了其中的四條鐵路可由英國承建,至于津鎮鐵路,由于必須通過德國在山東的勢力范圍,清政府沒有貿然答應。

英國政府知道修筑津鎮鐵路必須與德國進行協商,因為在英國強租威海衛的時候,英國為了換取德國的支持,曾公開承認德國在山東的權益。因此,為了獲得津鎮鐵路的修筑權,英國開始有意識地拉攏德國。1898年3月底4月初,英國首相就向德國駐英公使表示希望兩國聯合,共同阻止俄國進一步吞并中國,表示英國將盡力在中國支持德國。8月29日,英國駐華公使竇納樂建議英國政府發表聲明,表明英國在中國所采取的行動絕無損害德國利益的意思,而是為了兩國的共同利益。至于津鎮鐵路的合作,竇納樂建議該路的長江一段由英國的公司承建,山東一段由德國的公司負責。8月30日,德國駐英公使表示,德國希望兩國資本在權利平等的基礎上參加津鎮鐵路的修建;英國政府表示同意德國的建議,認為這是解決津鎮鐵路問題的最好辦法。

按照英德兩國政府達成的共識,兩國金融界代表于9月1日開始在倫敦舉行談判,第二天達成兩國共同修建津鎮鐵路的合作協議。(許毅:《清代外債史資料》中冊,318—319頁。)這份協議不僅確認了津鎮鐵路的合作方式,而且重新確認了英德兩國在華的勢力范圍。

英德協議簽字后,9月10日,兩國駐華公使分別照會總理衙門,要求按盧漢鐵路同樣的條件,由英德兩國的公司承建津鎮鐵路。德國公使同時表示,德國商人要求承建津鎮鐵路代表了德國政府的意思,希望中國政府予以積極的配合。如果中國政府不答應此項要求,那么中德之間的友誼極可能因此而中止。(盛宣懷:《愚齋存稿》卷三十三,16頁。)

從中國政府的立場看,其實津鎮鐵路的建設并非那么急迫,盧漢鐵路建造后,中國并不急于再建造一條與之平行的南北鐵路,因此清政府對于容閎過去提出的津鎮鐵路建造計劃,事實上已經擱置不議。英德兩國向清政府提出承建津鎮鐵路的建議后,清政府方面表示為難,但由于英德兩國的強硬態度,也使清政府無法阻止,只得派出工部侍郎許景澄等人與之談判。中方建議將津鎮鐵路的建設規劃暫時擱置,不過考慮到英德兩國銀團的利益,建議德國將山東境內的鐵路從濟南向西連接盧漢鐵路上的保定,建議英國將浦口西線接至盧漢線上的信陽。然而由于德國一心要南下長江、北上天津,根本不愿聽從清政府方面的建議,中方也只好回到建造津鎮鐵路的原規劃方案上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和县| 新和县| 栖霞市| 海晏县| 博乐市| 彭泽县| 威远县| 濮阳县| 吉隆县| 醴陵市| 普兰店市| 汝阳县| 响水县| 通州市| 苗栗市| 德令哈市| 嘉义市| 抚州市| 门头沟区| 会东县| 本溪市| 陆丰市| 丰县| 龙州县| 平安县| 正蓝旗| 龙泉市| 江门市| 江孜县| 南京市| 盈江县| 泽州县| 肇庆市| 红桥区| 娄烦县| 屏东市| 加查县| 怀柔区| 游戏| 景德镇市| 醴陵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