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說不到心里,孩子怎會聽(2)

要把話說到孩子心里去,家長就要注意運用適當的語氣與聲調。例一中那位媽媽生硬命令的語言成為她與孩子交流的障礙。合適的聲調是指有重點、溫暖、支持并有強弱之分。當然,強烈急迫的聲調在管教上有其意義,但是最好是在情況真的需要時,才能讓孩子有所警惕,否則一旦孩子習慣了這樣的語調,就會逐漸失去敏察與聆聽他人語意的能力了。

要把話說到孩子心里去,家長就要避免說“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趕快……”,“你真笨”,“你太讓我失望了”等帶有指揮、命令、警告、威脅、責備、謾罵、拒絕等負面意義的話。

要把話說到孩子心里去,家長就要避免喋喋不休、嘮叨不斷。調查資料顯示,當父母在孩子面前喋喋不休,把自己真正要講的意思和許許多多“廢話”,例如抱怨、絮叨或責備都夾雜在一起,或是把要孩子說的幾件事和幾個要求都混在一起跟他說個沒完時,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孩子沒有不反對嘮叨的,因而家長對孩子說的話不要嗦,只要達到了教育目的,就要適可而止。

把話說到孩子心里去,是一門藝術。父母要掌握這門藝術,需要注意的方面是很多的,但其要點不外乎以上諸點。本書后面的章節,就是圍繞以上要點充分展開的。相信讀完本書后,您一定會成為最會說話的家長,您的每一句話一定會說到孩子的心里去!

3.孩子最聽不進這類話

英國心理學家認為,語言是成年人與孩子溝通的重要途徑,父母和老師的語言內容、表達方式等,對孩子的行為甚至將來的心理發展都有很大的影響。他們經過觀察研究,總結出了會挫傷孩子積極性的話、激起孩子強烈反感的話,大致有以下六種類型。

嘮叨型:某個道理,孩子明明已經知道,家長仍嘮嘮叨叨地說個沒完。這種嘮叨是一種重復刺激,會對大腦皮層產生保護性抑制。因此,家長越說,孩子越聽不進去,甚至還會沖撞你。

揭丑型:對孩子的過錯,有些父母喜歡當著同學、親友的面沒完沒了地數落,挫傷孩子希望諒解、寬恕的心情,孩子就會產生逆反心理,很可能走向父母愿望的反面。過分強調孩子的缺點,甚至攻擊孩子的人格和自尊,對孩子的刺激和傷害是相當大的,時間長了還會使孩子喪失自尊和自信,產生自卑感,直接影響孩子未來成才。

提審型:剛剛發現一些現象,便大驚小怪地對孩子進行審問,并根據主觀臆斷,把可能性說成現實性。這種草率的做法,極易激起孩子抵觸情緒。

遷移型:把別人身上出現的不良傾向和行為,不分青紅皂白地遷移到孩子身上,想當然地千叮嚀萬囑咐。這明顯與青少年富有上進心和好勝心相悖,把孩子的情感推向對立面,造成孩子對家長的說教充耳不聞,甚至反唇相譏。

諷刺型:“這個都干不了,你還能干什么?”“你能考出好成績,除非太陽從西邊出來!”類似這樣的語言,因為刻薄會使孩子長期不忘,對父母教育的抗拒性也長期不能消失。

威脅型:“別插嘴,真不懂禮貌!”“你要再不聽話,小心我打斷你的腿!”這些命令威脅的話,都會使孩子產生恐懼和極度反感,久而久之,會在他們心靈上烙下抵觸、逆反的深深印痕。

以上六種類型,是不講究和孩子說話藝術的家長們的“家常話”。你要把話說到孩子心里去,就請先檢討一下自己平時的說話方式屬于哪種類型?還是兼而有之?

4.美國父母如何把話說到孩子心里去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父為子綱”,很多家長不顧及孩子的想法與感受,只知道一味命令、訓導,孩子只有被動服從的份。這種專制主義思想對當今許多父母仍然有著根深蒂固的影響。這樣一來,如何能將話說到孩子心里去呢?怎么能建立融洽和諧的親子關系呢?在這一點上,中國家長實在需要向美國父母學習。

據《現代教育報》報道,美國家長是這樣跟孩子說話和交流的:

有效地知道孩子的想法

美國的父母,他們會時不時地去了解一下孩子們所承受的壓力,以及孩子沒有達到家長的期望時所受到的挫敗感。

當十二歲的瓊斯比賽后一臉疲憊地回到家里時,媽媽迎上去,緊緊抱住她說:

“孩子,我知道你今天很辛苦。”

沒有過多的話語,但瓊斯會覺得很受用。

當孩子遭遇到挫折時,美國家長常常會對孩子說:

“我對你有信心。我知道你能做得很好。”

當孩子在學校表現出色時,美國家長則會表揚他:

“我為你感到驕做。作為你的父親我感到很榮幸。”

尊重孩子的獨立性

美國父母非常尊重孩子,把他們看做獨立的個體,作為父母,盡管在內心希望孩子繼承自己的事業,或朝自己希望的那樣發展,但父母只會潛移默化地引導,最終還是要讓孩子自己決定。

哈佛大學的教授在他兒子6歲生日的時候,送給他兒子一個非常漂亮又美味的蛋糕,然后問兒子長大了想干什么,他的兒子想了一會兒,認真地說,想成為糕點師。

這位教授父親沒有取笑他,而是真誠地說:“那么祝你成功,未來的糕點師。”

和孩子“漫不經心地交流”

對于青春期的孩子,美國家長,特別是父親,會和孩子做一些“漫不經心的交流”,如晚飯時間、運動時間,甚至是看電視的時候,父母會找不同的話題和孩子溝通。

例如,約翰的父親總會在周末跟兒子一起玩棒球并借此機會和兒子漫不經心地談天,從而了解兒子最近在跟哪些同學交往。這種溝通交流主要是為了知道孩子的想法和他們在學校的一些情況,而不是為了教育他們。

5.給孩子一點兒“不聽話度”

中國人的老傳統是喜歡老實的孩子。父母總希望孩子規規矩矩,百依百順,孩子稍一調皮就不能容忍,呵斥道:“你這孩子怎么這樣不聽話!”可專家們告誡父母:太聽話的孩子問題可能更大,因為他們很可能失去更重要的東西——創造力。

經驗證明,“淘氣”的男孩子往往比“老實”的女孩子更有創造力。其原因就是淘氣的孩子接觸面廣,大腦受的刺激多,充分激發孩子的智能。因此,給孩子一點“不聽話度”,對提高孩子的創造力是有好處的。

“破壞分子”、“反叛者”……這些被老師和父母看做是沒教養、不聽話、學壞了的問題兒童,卻很可能會在某些方面表現出比同齡人高出一籌的能力。

淘氣調皮的孩子盡管會給老師和父母帶來許多麻煩,但卻是完全可以教育的,而且如果教育得法,這樣的孩子將來可能會很有出息。最好的方法是能對他們因材施教,而不是一味地限制他們,否則孩子的“天才”很可能會被扼殺在搖籃中,甚至因不合群受到排斥而變成真正的“問題兒童”。

據美國旺尼蘇達大學教育心理學主任托倫斯研究,創造力高的兒童多數具有三個讓人討厭的特點:

其一、頑皮、淘氣、荒唐和放蕩不羈;

其二、所作所為時逾常規;

其三、處事不固執,較幽默,但難免帶有嬉戲態度。

調皮、好動是兒童的天性,也是創造力萌發的幼芽,只要不太出格,父母就不要對孩子限制太多。什么都看著大人的眼色行事,唯唯諾諾,將來注定是個沒出息的孩子。

那么,父母如何使孩子創造力、聽話二者兼備呢?專家認為:

第一、要求孩子行為上要基本聽話,整天打架、罵人、不聽話不行,但思維上可以不太聽話,可以有自己的想法。

第二、孩子小時,以聽話為主,要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孩子大了,應給一點“不聽話度”,甚至行為上也可以有自己的做法。

美國總統尼克松寫了一本書《領袖們》,他說,中國的教育制度可以為群眾提供很好的教育,但卻失去了中國的達爾文和愛因斯坦。因為中國的教育制度過分強調每個人要樣樣都好,樣樣搞統一,從小把他們訓練得十分馴服,不允許有獨立見解,更不允許有愛因斯坦稱的“離經叛道”,這樣只能培養出守業型人才。父母要真心熱愛創造型孩子,就不要對孩子求全責備,不要用傳統的觀點把孩子訓成“小老頭”。

美國科學家福克曼說:“固執與執著兩者之間的區別非常微妙,如果你的想法成功了,每個人都說你非常執著、堅持不懈;如果你沒有成功,人們就說你固執、頑固不化。”西方人認為應該允許孩子“固執”,因為那里面可能有執著;應該允許孩子“不聽話”,因為那里面可能有創造。

創造型人格中“敢”字很重要:敢想、敢說、敢做、才有創造。給孩子一點“不聽話度”,就是允許孩子有不同意見,敢于實踐,這是非常重要的。中國家長實在應該接受“聽話是優點,太聽話是缺點”的觀念,對孩子的教育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亂”,將保護孩子的創造力和引導孩子聽話很藝術地兼顧起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冕宁县| 万全县| 莒南县| 莒南县| 元阳县| 三河市| 来安县| 晋宁县| 扬州市| 宣城市| 马边| 鄂伦春自治旗| 双桥区| 扎鲁特旗| 肇庆市| 扶绥县| 确山县| 连城县| 沙洋县| 沁阳市| 封丘县| 吉林省| 阿荣旗| 黄龙县| 平乐县| 澄城县| 沿河| 兴文县| 根河市| 巴楚县| 盐亭县| 梅河口市| 兰州市| 东平县| 南部县| 长岭县| 张掖市| 石台县| 扶绥县| 高陵县| 弥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