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邁出投資第一步(2)

興華基金是20億元規模的封閉式基金。絕大多數基金經理從業時間短,沒有運作過如此大規模的資金,甚至也沒見過這么多資金,壓力很大。如果將投資決策權過于集中在某一位基金經理身上,重壓之下投資決策就會變形,犯錯誤的可能性較大,而且會給基金資產帶來難以彌補的損失。

為管理好興華基金,我決定成立基金經理室,由副總經理戴勇毅負責,王亞偉、林浩、王寧、江暉、余明泉、郭樹強等人協助。其中,戴勇毅、王亞偉、林浩、王寧、余明泉負責股票投資,江暉負責債券投資,郭樹強負責交易。興華基金由基金經理小組負責操作,這也許就是中國基金業最早的分盤制管理模式。

與15年后超過180人的投研團隊相比,這個基金經理小組無論是規模,還是研究質量都顯得多么勢單力薄。但這些小組成員造就了日后華夏基金從投研到管理的中堅力量。隨后一年多,興華基金反復嘗試集中投資、分散投資兩種完全不同的操作模式,既鍛煉了隊伍,又為之后完善投資管理模式奠定了基礎。

1998年投資決策委員會只有我和戴勇毅兩人,層級非常少,投資決策迅速。

各家基金公司在理念上都非常注重投研,重視投資決策工作。但在具體做法上,有些基金公司設立投資決策委員會時,高管都進入了委員會,包括管投資的,管研究的,管后臺的,管營銷的領導等等。華夏基金從一開始就按專業而不是級別進行分工,只有做投資、管投研的負責人才能進入投資決策委員會。我始終堅持這一點并將這一制度沿襲至今。1999年初,華夏基金正式設立了基金投資決策委員會,我為投委會主席。主要職責是制訂基金總體投資計劃、投資策略和投資目標,控制基金總體倉位、投資組合比例等,委員會成員由公司總經理、主管投資的副總經理、投資總監及基金經理等人組成。2000年8月,“香山會議”正式確定了華夏基金投資研究管理模式,以投資決策委員會領導下的基金經理負責制為核心的投資管理制度正式實施。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基金經理要價值投資,而有長期投資價值的股票幾乎沒有,又要在年底前取得正收益,基金經理面臨著艱難的選擇。大部分基金經理來自券商,在投資上還留有券商烙印,想做莊,想搞題材,但基金每3個月要公布投資組合,而單只股票不能超過基金凈值10%的限制又做不了莊。要把長久形成的做莊理念轉化為長期投資理念,確實面臨很大的挑戰。

作為第一批“吃螃蟹者”,我們沒有現成的東西可以照搬,一切靠自己摸索。為避免閉門造車,我們聘請了海外著名基金經理、投資專家為基金經理培訓。基金經理小組成員很有激情,積極向專家請教如何投資、如何理解投資理念、如何控制風險等問題。當時市場主要是政策市,關注政策變動比較多,但我們開始有意識地分析宏觀經濟基本面。我們請一些著名經濟學家給基金經理講課,提高對國家宏觀經濟的研判水平。

市場持續下跌,沒有管理大資金的經驗,又希望開門紅,給投資者交一份滿意的答卷,基金經理壓力很大。為此我們經常討論,甚至周末都討論到很晚,開會成了家常便飯,形成了華夏基金喜歡開會的傳統。之前誰也沒有做過基金經理,誰也沒有基金投資經驗,誰也說服不了誰,唯有通過不斷討論,找到認同點,以便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執行。會議現場大家討論得十分激烈,經常爭得面紅耳赤,拍桌子也時常有之。久而久之形成了公司平等、尊重的投研文化。討論的內容包括政策變化、經濟形勢、投資理念、股市行情、個股等。經過不斷地討論,相互啟發,基金經理的投資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

上半年,大家主要討論市場政策變化。因為經驗不足,只關注眼前的、短期的東西,專業水平與今天相比不可同日而語。既沒有全面系統的“自上而下”的宏觀分析,也沒有深入的“自下而上”的個股研究。基金經理不斷探索與嘗試,沒有系統的投資理念與投資方法,有的只是“想掙點錢、實現正回報”的樸素想法。討論股市行情時,擺脫不了券商烙印,討論的內容經常是填權板塊、次新股板塊、低價股板塊、資產重組板塊等概念、題材,缺乏深入分析企業發展空間、盈利模式等基本面研究。到了后期,個股討論才多了起來。

當時還沒有賣方研究報告,能夠參考的只有《中國證券報》、《證券市場周刊》等一些報紙雜志。這些媒體上的文章也主要是研究某些股票圖形的技術走勢,分析哪家券商在做莊,參考價值有限。沒有外部研究報告可供參考,我們就自己組織研究員撰寫上市公司調研報告。一個深度研究報告的講解及提問解答經常需要半天時間。我總是帶領基金經理仔細聆聽并展開激烈討論。這種討論研究報告的方式極大地鼓舞了研究員的士氣。對行業研究員提交的報告,基金經理采取打分形式予以評價和反饋,對季度得分最高的前兩名給予獎勵。通過各種方式調動研究員的積極性,并不斷加強基金經理和研究員之間的有效溝通,是華夏基金投研團隊多年的傳統。

為更深入地研究上市公司,我們堅持去上市公司實地調研,深入了解經營狀況,以便做出投資與否的判斷。上市公司普遍不喜歡基金公司實地調研,甚至比較反感。基金經理調研經常吃閉門羹,只能托關系找熟人。即使同意我們去調研也是敷衍了事。與今天把研究員奉為上賓相比,真是恍若隔世。

但在當時的大環境下,也有少數上市公司較早地建立了維護投資者關系的意識。上海汽車是第一家主動邀請基金公司去實地調研的上市公司,組織了華夏、南方、華安3家基金公司去調研。我們也調研了比較熟悉的同仁堂、東大阿派(后改稱東軟股份)、中興通訊等一批重點公司。

華夏證券早年是同仁堂、東大阿派等公司的主承銷商,對這些公司及公司高管比較熟悉。我們看好同仁堂,這家企業歷史悠久,有很好的品牌,經營規范,業績也不錯。經過幾次實地調研后,基金經理認為有投資價值,便買入這只股票。關于買東大阿派這只股票的故事就更多了。我與東大阿派董事長劉積仁先生很早就認識,他很有事業心。還記得他有一次路過北京,與我和林浩見了一面,但當天晚上他有事急著回沈陽。本來約好下次去沈陽實地拜訪調研,后來我一想,索性讓林浩買當天的飛機票與他一同前往,這樣更能增進雙方的了解,也有充足的時間了解東大阿派。在中興通訊調研時,我們側面了解了研發人員的薪資情況,直觀感受到中興通訊關懷員工、重視人才,覺得這樣的科技公司才有發展前景。

當時沒有形成系統的投資理念,調研很粗淺,主要從表面觀察,看管理層人品怎樣、是否有事業心、是否努力工作,再加上自己觀察后對企業的理解。也沒有標準的研究報告格式、模型、財務分析,只是在調研回來后整理一份簡單的兩頁紙的提綱式投資結論。

我們形成了“要理性投資”的樸素意識,也很重視研究,但受能力、經驗所限,研究水平不高,分析不夠深入,買入的理由比較簡單,很多來自于生活中形成的直覺:公司門口有一家五糧液專賣店,生意非常好,王亞偉就買了五糧液;買燕京啤酒的邏輯就是大家都會喝啤酒,需求量大;買同仁堂就是認同這家百年老店等等。

提到五糧液,大家就會想起王亞偉投資五糧液的經歷,他自己也曾多次提及。

1998年4月27日,五糧液上市。王亞偉在45元左右買入70萬股,短短一周,每股賬面盈利達20元。按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感覺良好,投資似乎是件比較容易的事情。他決定70元以上全部拋出。事與愿違,五糧液摸高69.8元后便一路下跌。兩個月后,王亞偉在47元附近將股票全部拋出,原先1000多萬賬面盈利化為烏有。僅僅兩毛錢出入,差距卻如此之大。他常常以此為鑒,告誡自己要戒驕戒躁,始終保持平和心態。

在莊股盛行的時代,我們摸索出這樣的經驗:投資一只股票時,最好先別買滿。如果買多了,莊家也就不買了,股票也就不漲了。分散投資更好些,要留出一些現金來補倉,這樣才不會在之后的投資中處處被動。

市場持續下跌。為了扶持幼小的基金成長,監管部門大力扶持,允許基金不參加公開申購就可以在一級市場上得到一定比例的新股配售份額。比如開元基金和金泰基金獲準不必參加網上申購,直接購買寧夏恒力等4家公司的普通股。因新股一二級市場間存在巨大差價,新股配售政策相當于為基金提供了無風險收益的機會,每次配售都能賺上幾百萬元。配售政策在基金起步階段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二級市場沒有投資機會、新股發行很少的情況下,基金經理非常重視新股配售,千方百計爭取每一次新股配售機會。

我們嘗試、應用了各種投資方法,但從未偏離“規范投資、獲取陽光利潤”的理念。興華基金每一分收益都是投研團隊根據自己對市場的客觀分析和專業判斷,在承擔相應風險條件下獲得的。在復雜的環境下,我們認為堅持理性投資,基金才能持續發展壯大。

1998年下半年,股市在震蕩中逐級下移,沒有大的投資機會。興華基金及時調整投資策略,有效抵御了風險并抓住下半年的波段反彈行情,取得了顯著成效。興華基金首先選擇那些成長速度高于國民經濟增長速度的行業,其次選擇收益好、潛力大的優質個股作為重點投資對象。實踐證明,興華基金投資的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型材料等行業和高成長個股貢獻了較高的收益。注重股票投資的同時,基金經理也十分重視國債投資。在對物價持續走低、實際利率高企和政府不斷降息等形勢的準確判斷下,大量買進長期債券。興華基金國債投資收益達6000多萬元,在5只基金中名列首位。

1998年末,興華基金每單位凈值1.0942元,資產凈值增長1.5078億元,增值率7.4%。同期滬深指數分別下跌12.82%和27.76%(上證綜指由4月28日開盤的1315.34點跌至12月31日收盤的1146.70點;深證成指由4月28日開盤的4082.58點跌至12月31日收盤的2949.31點)。成立當年投資業績跑贏市場指數并實現了正回報。興華基金公告,每100份基金分配現金紅利2.2元(分紅免稅)。第一年5只基金都派發了現金紅利,不僅為投資者兌現了收益,還樹立了良好形象,得到了投資者的認同。

經過近一年真槍實彈的投資運作和管理,5只基金都取得了正回報,戰勝了指數,投資初戰告捷。基金經理用良好的業績證明了專業理財的優勢,也為后來的基金發售開了個好頭。據《中國證券報》對中小股民1998年投資結果的統計,只有不足20%的投資者賺錢,大約16%的投資者持平,其余的投資者都賠錢。

相比之下,第一批試點的5只基金總體表現令人滿意。以基金持有股票的市價計算,5只基金的凈值平均增值7.6%,即使扣除從一級市場新股配售獲得的盈利,基金在二級市場的投資表現也好于市場表現。基金經理不僅為投資者賺了錢,還積累了一定的投資經驗。在投資運作中,基金經理也普遍存在交易頻繁、投資股票過于集中等問題。

作為華夏基金管理的第一只投資基金,興華基金承載了華夏基金的投資理念。15年間,戴勇毅、王亞偉、江暉、石波、郭樹強、羅澤萍、張益馳、劉文動、陽琨、楊明韜等先后擔任興華基金的基金經理,既有著名的基金經理,也有初出茅廬的晚輩;但無論基金經理如何更換,興華基金積極運作的投資風格從未改變。據銀河證券統計,至2012年底,興華基金15年累計凈值增長1067.20%,其間最高達1301.27%,在封閉式基金中排名第一;是封閉式基金中唯一一只累計凈值增長率超過10倍的基金,也是現存所有公募基金中僅有的兩只累計凈值增長率超10倍的基金之一;累計分紅15次,每份累計分紅4.334元,為投資者創造了可觀回報。

1998年是中國經濟風云變幻的一年,也是基金投資管理的第一年,年輕的基金經理勇敢地邁出了投資第一步。市場持續下跌,又需要規范運作,基金經理做投資十分艱難。這一年,年輕的基金經理們初生牛犢不怕虎,從內到外洋溢著創業的激情,不服輸,哪怕前面困難重重,也要闖過去。經過近一年的洗禮和考驗,基金經理小有成就,終于站穩了腳跟。與其說基金經理的最大收獲是為基金投資者賺了幾分錢,倒不如說年輕的基金經理們積累了經驗、教訓,增強了自信,為即將到來的“5·19”行情嶄露頭角奠定了基礎。

主站蜘蛛池模板: 额敏县| 新民市| 瑞昌市| 民丰县| 泉州市| 辉县市| 栖霞市| 满洲里市| 汝城县| 邳州市| 常山县| 根河市| 个旧市| 仪陇县| 新疆| 建平县| 饶平县| 霍州市| 梁河县| 财经| 霍山县| 湘潭县| 阿城市| 昌江| 徐水县| 平罗县| 武汉市| 大丰市| 海兴县| 沙湾县| 宝鸡市| 抚松县| 无锡市| 元氏县| 淮北市| 罗山县| 阳高县| 平江县| 宜川县| 庆阳市| 昂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