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遠程工作的時代已經來臨(1)
- 重來2:更為簡單高效的遠程工作方式
- (美)賈森·弗里德
- 4081字
- 2015-07-27 16:09:42
為何辦公室里無法辦公
Why work doesn‘t happen at work
如果你問別人,必須把工作做完的時候會去哪兒,極少有人會說“辦公室”。就算真有人這樣說,他們也會補充一句,“我會一大早趕去,趁著人都沒來的時候干活”,或是“等到大家都走了,我留下來工作到很晚”,“周末時偷偷溜進去”。
他們其實想說的是,在辦公室里沒法工作。當人們真心想把活兒做完的時候,工作時段里的辦公室是他們最不愿去的地方。
這是因為辦公室早已變成了“干擾工廠”。忙碌的辦公室猶如食品料理機——把你的一天攪切成七零八碎的小塊兒。這邊耗上15分鐘,那邊耗上10分鐘,這里20分鐘,那里5分鐘。填滿這些零碎時段的是電話會議,開會,再開一個會,或是另外一些跟制度相關、實際上卻毫無必要的干擾事項。
當你的工作日被切割成工作“片段”之后,想完成一項有意義的工作簡直太難了。
有意義的工作,創(chuàng)意工作,需要人靜心深思的工作,重要的工作……干這類活兒的時候,你得需要一段不受打擾的時間才能進入狀態(tài)。可在如今的辦公室里,這種整塊兒的時間根本就找不到。相反,辦公室里有的只是接連不斷的干擾。
實際上,能安靜地一個人待著,使自己的思緒不被打擾,這正是遠程工作最大的好處之一。獨自工作的時候,遠離鬧哄哄的辦公室,你可以進入自己的高產狀態(tài)。你真的能把活兒干完——正是那些在辦公室里沒法完成的活兒!
的確,在辦公室之外工作也有它的短處。干擾會來自其他地方,事由也五花八門。如果你在家辦公,或許電視會影響你。如果你去附近的咖啡店里工作,或許幾張桌子之外有人大聲講話。但重點是:這些干擾是你能夠控制的。它們是被動的,不會過來礙手礙腳,害得你什么都沒法干。你可以找一個適合自己工作風格的地方。你可以戴上耳機,不必擔心會有同事閑逛到你桌邊,拍拍你的肩膀,也不用擔心有人叫你去參加另一個毫無必要的會議。這里是你的地盤,你的地帶,而且只屬于你一個人。
不相信我們說的?那就問問周圍的人,或是問問你自己:必須把工作做完的時候,你會去哪兒?答案肯定不是“下午的辦公室”。
別再把人生耗費在通勤路上
Stop commuting your life away
讓我們面對這個事實吧:沒人喜歡通勤。出門上班的日子里,鬧鐘響得更早,你到家也更晚。時間溜走了,耐心磨沒了,沒準你的食欲也沒了,除了塑料盒子裝的快餐之外什么都懶得吃。你可能會放棄健身活動,錯過哄孩子入睡的機會,累到沒力氣跟你的另一半深入地談談心……這張清單還可以列得很長很長。
就連周末也被討厭的通勤給截斷了。工作日,跟高速公路較了半天勁之后,你懶得去做家務活,于是雜事全都積攢在一起,留到了周末。等到你倒完垃圾,去過洗衣店和五金店,付完各路賬單之后,半個周末已經過去了。
至于通勤本身呢?就算你開著全世界最好的車,在擁擠的道路上駕駛也絕非什么愉快的體驗;而絕大多數(shù)的城鐵和公交車是不會讓人覺得神清氣爽的。你吸進的是疲憊和體味,呼出的是健康和清醒。
通勤似乎理當是生活的一部分。穿著白大褂的聰明人對它進行了廣泛研究,結論是,通勤令你長胖、壓力增大、心情變糟。即便上下班的路途不算遠,也會影響你的幸福感。
研究結果表明,通勤會增加以下風險:肥胖、失眠、壓力大、頸部與背部疼痛、高血壓,還有其他一些與壓力有關的疾病,諸如心臟病和抑郁癥。它甚至還會導致離婚。
但是,我們暫且不看那些壓倒性的證據(jù),不去想通勤對健康有多大的危害,也假裝它不會對環(huán)境造成影響。我們只需做道算術題。假設你每天要在交通擁堵的時段開30分鐘車去上班,再加上走到車邊和走進辦公室的15分鐘,那么每天來回需要1.5小時,一周就是7.5小時,考慮到假日和休假,每年你花在路上的時間大約有300~400個小時。400小時,剛好就是我們開發(fā)出Basecamp(我們最暢銷的一款產品)的時間。想象一下,如果每年多出400個小時,你能做到什么。通勤不僅會危害你的健康、人際關系和環(huán)境,它還會影響你的事業(yè)。而且,工作不一定非得通勤不可。
這是技術問題,笨蛋
It’s the technology,stupid
要是遠程工作有這么多好處,為何崇尚革新的企業(yè)一直沒有采用呢?答案很簡單:他們做不到。因為技術手段不到位。使用傳真機和聯(lián)邦快遞跟不同城市(更別說隔著半個地球了)的人協(xié)作?祝你好運吧。
可是,科技闖入我們的生活,令遠程工作變得觸手可及。尤其是互聯(lián)網的誕生。使用WebEx來共享屏幕界面,用Basecamp協(xié)調待辦事項清單,用即時消息進行實時通話,打開Dropbox下載最新的文檔——這些方法全部源自最近15年內出現(xiàn)的創(chuàng)新。難怪我們還在不斷地探索各種可能性。
但是,過去幾代人是在老觀念中長大的:朝九晚五,每天進城,走進高樓大廈里的辦公室和格子間,這樣才能干好工作。難怪大多數(shù)受雇于這種工作模式的人想不到其他解決辦法,或是不肯接受“可以換種方法”的念頭。但是,我們的確可以換種方法。
未來確實屬于新一代。你以為如今在Facebook和手機短信中成長起來的這一代青少年,會懷戀從前那種周一早晨必須全員出席的會議嗎?哈!
科技,甚至是遠程工作的偉大之處在于,一切取決于你。這并不是什么火箭上天的精尖科技,學會相關的工具也不必耗費那么長的時間。但是,放下懷舊情結,開始嘗試,這需要一點毅力。你能做到嗎?
逃離朝九晚五
Escaping 9am-5pm
分布式員工團隊(distributed workforce)帶來了一個巨大的轉變:人們的工作方式從“同步”協(xié)作變成了無須同步的協(xié)作。我們用不著都湊到同一個地點工作了,而且,連同時工作都用不著。
當你需要跟處在不同時區(qū)的人們一起工作的時候,必然會產生這種結果。但它對每個人都有好處,即便是同城生活的人也不例外。一旦你調整了工作方法和期望,打算配合遠在哥本哈根、時區(qū)比你早7個小時的同事,那么芝加哥總部的其他同事不妨也可以靈活一些,從上午11點工作到晚上7點,或是早上7點到下午3點——反正工作時長都一樣。
彈性工作制的魅力就在于它能滿足每一個人的需求,無論是早起族、夜貓子,還是需要在白天接送孩子的顧家型員工,人人都很方便。在37signals,我們盡力把工作量維持在每周40小時左右,員工如何分配自己的工作時間都無所謂。
如果一家公司以遠程工作為核心,高效地建立起自己的工作機制,那它甚至連固定的日程表都不需要。當工作屬于創(chuàng)意性質的時候,那這一點就尤為重要。要是你不在狀態(tài),那幾乎沒有什么法子能逼你進入狀態(tài)。如果你不需要跟別人面對面協(xié)作,最好的方法通常是走開一會兒,去干點別的,等你的大腦進入狀態(tài),馬力全開的時候再回來工作。
IT Collective是一家電影制作和視頻推廣公司,總部設在科羅拉多州(但公司在紐約和悉尼也有員工)。新影片開拍時,他們的視頻編輯團隊偶爾會轉成夜間工作模式,就是因為晚上做出來的活兒質量最高。第二天,編輯們會跟其他團隊成員一起工作一段時間,足以把進度過一遍,得知下一晚的工作方向。只要能完成工作,誰在乎他們整個下午都在睡覺?
當然,不是所有的工種都不受時間限制。在37signals,我們按照美國的工作時間為客戶提供技術支持,所以我們的客服團隊有必要按時上下班。但是,即便在這種限制之下,只要他們把工作安排好,讓客服崗位上始終有人,他們也可以實行彈性工作制。
擺脫朝九晚五的思維局限吧。想要掌握跟團隊不同步工作的訣竅,或許需要一點時間和實踐,但用不了多久你就會發(fā)現(xiàn),真正重要的是把工作做好,而不是死守著上下班時間。
何必都擠在大城市
End of city monopoly
城市是最初的人才中心。從前,那些掌握著資本主義引擎的人心想:“我們把一大群人湊到一個小區(qū)域里來吧,讓他們一個挨一個地擁擠地住在一起,這樣我們的工廠就可以找到充足又能干的人手了。”真聰明啊,闊佬們!
所幸,令工廠得益的高密度人口對其他很多事情也有好處。我們有了圖書館、體育館、劇院、餐館,以及現(xiàn)代文明中的一切奇跡。可我們也有了狹小的格子間,丁點大的公寓住宅,擠得像沙丁魚罐頭一樣的公車載著我們在各地穿梭。為了換取便利和興奮感,我們交出了自由、壯觀的鄉(xiāng)村美景和新鮮的空氣。
但幸運的是,令遠程工作成為可能的先進科技也讓相應的文化和生活變得更有魅力。想想看,要是對一個20世紀60年代的城市人描述這幅情景:每一個人都能看到有史以來拍攝的每一部電影、每一本書、每一個相冊,幾乎每一場體育賽事都有現(xiàn)場直播(畫質和色彩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清晰、鮮明),此人絕對會大笑不止。其實,就算你把這些講給一個生活在80年代的人聽,他也會笑出來。可我們現(xiàn)在就生活在這樣的世界里。
然而,把這一切便利視作理所當然,與從中得出符合理性的結論,這兩者是有區(qū)別的。如果現(xiàn)在我們能夠不受限制地接觸這些文化和娛樂生活,一切都跟所在的地域無關,那么,我們?yōu)楹芜€要困在原先的教條里?昂貴的房租、擁擠的交通工具、狹小的辦公桌真的還值得嗎?我們確信,越來越多的人會回答“不值得”。
所以,我們預測,在接下來的20年,奢侈的特權就是“離開大城市”。不是住在郊區(qū)、依然被緊緊束縛的那種,而是想去哪兒落腳,就去哪兒。
新時代的奢侈
The new luxury
在高樓大廈的頂層一角有間時髦的辦公室,公司給你配備了豪華的雷克薩斯當座駕,身邊還跟著秘書……這種老式的奢侈福利很容易遭人嘲笑。可當今新貴們的特權也沒多大區(qū)別:手段花哨的名廚,免費餐點,洗衣和信使服務,屋子里擺滿電玩街機。這就像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
你得到了這枚硬幣,付出的卻是無窮無盡的時間,你被困在辦公室里,遠離了家人、朋友和業(yè)余愛好。在漫長的歲月中,支持你熬過去的是一個希望:等你退休了,就可以做這些事了。
可是,為什么要等?如果你真心熱愛滑雪,為何要等到髖骨老化到經受不起摔跟頭以后,才搬去科羅拉多?如果你喜歡沖浪,為何還要困在水泥叢林中,不搬到海邊去?如果親愛的家人都住在俄勒岡州的小鎮(zhèn)上,你為何還要強留在美國東岸?
新時代的奢侈就是擺脫“日后再享受生活”的思維桎梏,現(xiàn)在就去做你熱愛的事,跟工作并行。何必要把時間浪費在那種“等我退休了,生活該有多美好”的白日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