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金融與好的社會
  • (美)羅伯特·席勒
  • 3117字
  • 2018-12-27 18:42:08

從尋找人生伴侶到金融市場設計

為了讓讀者更懂得尊重市場設計的重要性,以及市場設計如何為社會良性發展服務,我們可以試著以一個極為私密的問題為源頭來思考,私密性問題會給人造成焦慮的情緒,而我們可以針對性地設計一種機制解決這個問題。

以尋找人生伴侶為例,人總是需要找一個和自己親密地生活在一起的人,也就是自己的丈夫或妻子。這實際上就是一個市場問題,不僅僅是找到一個令你滿意的人,還需要找到一個也面臨著擇偶問題、也愿意將你列為他的最佳人選的人。找到丈夫或妻子的合適人選就像在金融市場中尋找合適的交易機會,其中包含著尋找到合適的市場定價(在婚姻市場中就是找準一個人對潛在配偶的吸引程度)以及在該價位所能達成的最佳交易。舉這個例子并不是說我們要為每個私密性問題都強加一個商業化的解決路徑,而是為了激發我們思考如何設計出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案。

對大多數人而言,找到人生伴侶正是生命的意義所在。尋找能與自己相伴一生的人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一個人需要了解無數的可選對象才能選擇一個目標,而選定之后還要花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才能知道自己找到的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人們需要面對的一個嚴肅的問題就是如何應對令人不滿意的男女關系,并且有的情況下在“浪費”了多年青春之后還不得不終止一段戀愛關系。在一個人開始尋找之初就為其提供建議是很重要的,但是從沒有經濟理論家將其列為一個經濟體系需要解決的問題—直到最近這種觀念才發生改變。

即便在掌握全面信息的情況下,提供此類幫助的人(比如約會撮合者和婚姻介紹所)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那個浪漫的“一見鐘情”的事件在人一生中的某一天隨機發生,中間人不能以這種現象作為撮合兩個人的邏輯基礎。早在1825年,一篇新聞報道就指出了尋偶問題的高度重要性:“經驗證明數千人一輩子都過著獨居的生活,這不是他們自主選擇的結果,也不是謹慎過度的后果,原因很簡單:他們的人際交往圈很小,能和自己的年齡、氣質以及家境都匹配的人基本上不可能出現。我們每天都能聽到婚后不幸的矛盾,都是由年齡和氣質等因素引起的,如果在他們相識之初能多花些精力深入了解,那么這些情況或許都是可以避免的。”

允許在婚前根據既定的性格特征(即適婚性)進行一段時間的尋偶的同居行為是資本主義的創舉之一。舉例來講,1801年英格蘭和威爾士執行的婚姻計劃邀請希望尋找配偶的人向計劃執行者繳納一筆費用以及一份個人介紹,計劃執行者同時向求偶者建議撰寫個人介紹時應該包括哪些基本信息。一個為男士提供的建議模板是“本人為牧師,30歲,黑眼黑發,充滿活力,身體健康,有三名助手,管理著一所小型學校,本人對教學已厭倦,希望找到更具挑戰性的職業,性格外向奔放”,而對女士建議的模板則是“本人高挑苗條,紅褐色頭發,眼睛明亮,活潑,適應性強,受教育程度高,現年24歲,仍和父親住在一起,如果我選擇的對象合他的意,他可以給我1500英鎊嫁妝”。閱讀這些簡短信息的人當然能獲得一些有價值的信息,甚至在這則女士的信息里都看到了實實在在的嫁妝數額。參與婚介計劃的人可以閱讀到一系列類似的自我介紹信息,同時也把自己感興趣的意愿反饋給計劃執行者。如果二者條件相當,那么計劃執行者就會安排兩人見面。這是一項很實在的商業模式,它改進了尋偶的過程。

以前的這些商業活動一定也幫助人們解決了市場中常見的找到匹配交易的問題,也就是不僅找到適合你的對象,同時也是一個認為你適合他的人。確實,戀愛過程中,找到二者需求不謀而合的地方是最艱難、最痛苦的問題。或許那些婚介計劃執行者在運用自己婚介經驗的過程中不逼迫人們緩慢地尋找,也不在一個冗長得根本沒有興趣的名單中按順序尋找,那么他們就能幫助這些人減少過程中所要經歷的痛苦,也可以加速他們找到配偶的進程。

找到完全匹配的對象是任何市場與生俱來的難題。根據具備所需特征的主體的豐富程度,人們可能在市場中盲目地尋找配偶很多年,卻永遠不能夠預期得到什么程度的回報。前面引述過的報紙同時還暗示過,許多人一生獨居不僅僅因為可供選擇的熟人的范圍很小,同時也是因為這些人對他們需求的具有特定性格的適婚人群的數量做出了錯誤的判斷。用純粹的金融術語來講,這個過程就是詢價。市場設計者有能力幫助解決這個問題。

當我們嘗試再一次通過技術手段解決問題,或者通過某種公式界定解決方案時,我們就會發現理論上還存在很多隱性問題。由于理論上可以匹配的數量十分巨大,制定如何選擇的標準就會成為一個巨大的挑戰。

假設我們現有一個婚介服務機構,登記了男女各100人的信息。即使用計算機儲存所有人的數據,并使用計算機程序對其進行配對,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因為這些人一共有100個階乘配對可能性—這個數字大得令人難以理解,用通俗的話說,100的階乘就是1的后面跟了158個0,這個數字遠遠超出我們現有的存儲手段所能存儲的數據容量。這些配對方案中的一部分肯定比其他一部分要優越很多,但是我們如何才能開始對其進行系統化分析呢?

經濟理論家們也探討了婚姻的復雜性問題。1962年出版的《美國數學學社社刊》中,戴維·蓋爾和勞埃德·沙普利對特定的婚姻問題進行了界定。首先我們假設每位女士都向婚介計劃執行者提供了對100名男士的排名(根據她們的個人喜好排布),其次每位男士也對所有女士進行了排名。我們怎樣撰寫一個電腦程序根據這些排名進行實際的配對呢?

即便在蓋爾和沙普利這種進行過前提限制的情境下,解決這個問題看起來還是相當復雜。不僅可行的配對方案數量是個天文數字,到這個階段我們都很難判斷這樣配對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就算給予一個候選者一組最佳的理論配對方案,我們如何確定這就一定是實際當中最佳的方案呢?

根據蓋爾和沙普利的理論,首要條件應該是配對方案保持“穩定”。也就是說,一旦配對方案形成,沒有任何一對候選者想要改變配對方案。男女雙方在接受被配給自己的對象之后,沒有人會甩開配給的對象,追求自己真正喜歡的人。蓋爾和沙普利在此前提下得出了一個公式,并提供給了婚介機構,使他們可以得出一套配對方案并保證方案的穩定性。但也正如他們自己展示的那樣,這100對男女之間有許多不同的穩定配對可能性,所以婚介機構還要考慮究竟哪種具有最高的成功可能性。他們推敲出來的配對機制使得婚介機構可以編制出計算機程序,為男士或女士選擇最佳的配對方案,但是他們的方案是互不相干的。他們最終也沒有找到一種能夠使所有人都配對成功的方式。

我們需要一種系統或機制克服這個問題,而這個系統的設計并不簡單。如果政府不鼓勵積極解決問題的企業發展,那么這種政府就是無用的。例如,婚介機構在蘇聯出現得較晚,數十年間,蘇聯經濟所能提供的最佳幫助就是蘇聯企業給予業績良好的工人到黑海或波羅的海沿岸休養的免費假期,這些假期最初的目的是為了滿足當時正在執行的五年計劃中的狹義目標,幫助人們互相認識并不是計劃的一部分。人們之間聯系的加強顯然作為一種副產品出現了,而不幸的是這些假期通常很短,而且假期中認識的人的居住地一般都離得很遠。

蘇聯的核心設計者們并沒有一種激勵機制,能使得他們全力以赴地為滿足民眾的需求而工作。沒有一種社會力量引導資金流向可能提供婚介服務的機構。時至今日,蘇聯解體后,以市場為導向的俄羅斯的婚介服務得到了充分的發展。這個現象反映出俄羅斯的金融和經濟理念在走向成熟,也證實了金融體系人性化的有益之處。

用婚介服務這個例子主要是為了說明即便私密性個人問題也存在數量化和理論化的復雜性,要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這個觀點,未來就必須運用金融理論解決這些問題。在未來—多虧信息技術和經濟學一直在進步,我們可以預期會有更多、更好的機制幫助我們進行經濟方面的決策。

正如機械工程師設計出人造心臟,電子工程師設計出手機一樣,金融工程師將在未來幫助我們解決這些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宁县| 永顺县| 伊春市| 临海市| 顺平县| 平顶山市| 密山市| 西峡县| 广西| 内乡县| 平南县| 青铜峡市| 迁安市| 邹平县| 荣昌县| 包头市| 文成县| 沂南县| 肥城市| 凯里市| 徐汇区| 东安县| 长泰县| 尤溪县| 伊金霍洛旗| 临沂市| 城市| 视频| 西畴县| 永平县| 永春县| 那曲县| 东港市| 渝北区| 武乡县| 湖州市| 攀枝花市| 凌云县| 嘉峪关市| 上犹县| 福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