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速度越來越快
高速電子化交易存在的時間已經很久了,比許多人想象的時間長得多。1847年一篇新聞報道就感嘆:“人們通過電報收到來自紐約的出售指令,導致市場下跌,以至于收市時損失慘重—賣方過多、買方太少。”即使回到19世紀中葉,信息的傳遞也已經達到了和電波同等的速率。
上面提到的就是我們當下稱為高頻交易或微秒交易的業務行為所帶來的市場異動的開端。現在的市場上也能看到很多類似的情況。2010年5月6日,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暴跌9%,幾分鐘后才出現反彈。根據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和美國證交會對這次“閃崩”事件的事后調查,暴跌的直接導火索是交易所接到一筆通過自動出售算法執行的高達41億美元的賣單,而市場內高頻交易買方突然終止了活動。只要引入新的科技手段,與其伴生的痛苦就會越來越多,上面提到的暴跌現象只不過是其中一種表現形式罷了。隨著市場參與者經驗逐漸豐富,監管者逐步學會降低市場突然變化出現的概率,這類現象將會變得越來越少。
電子手段給交易業務帶來的最大變革其實是信息的整理方式,而非交易發生的速度。自從使用計算機以后,人們收集、核對和存儲投資相關信息變得簡單多了。與此相關卻不太顯眼的一個好處就是交易速度得到了很大提升。在競爭性環境中,快速交易是保持競爭力的必需手段,但是它不會改變參與交易的人所從事行為的本性。他們同樣在為那些不會以微秒為單位進行思考的客戶提供服務。這種技術方面的革新可以與工程師從算珠演變到使用計算器相比:高頻交易使交易員的工作速度提高,但是其工作核心是不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