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系統:金融回報機制
交易員的存在使得金融市場可以在新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及時做出反應。當一只股票的價格上漲時,賭這只股票漲價的人就獲得了回報。由于交易員所從事的工作,這些人幾乎在瞬間就獲得了回報,這鼓勵人們一次又一次地采取同樣的行動。
交易員所組織的市場可以稱為“估值機”,它在一個永動的環境中對諸多行為的價值做出判斷,給出相應的反饋,并以明顯的價格波動反映其價值判斷。
根據神經學專家里德·蒙塔古的說法:“一旦生命開始運作,評估的機制就無可避免地產生?!奔词棺畹偷鹊奈⑸锒加凶约旱脑u估機制,使其具有追逐價值的沖動。蒙塔古指出,單細胞結構的大腸桿菌菌體具有衡量周邊門冬氨酸氨基酸液體濃度的能力,因為菌體要依賴消耗這種氨基酸存活,這促使它們向門冬氨酸濃度高的地方聚集。人類大腦的結構極其復雜,但其基礎組件從根本上講和構成大腸桿菌的單細胞生物十分類似。人類大腦是如何使那么多基礎組件完成如此復雜的協作的呢?
解答這個問題的理論之一是量化心理學家蘭迪·奧賴利提出的多巴胺門控假說,與他合作的學者還有D·C·諾埃爾、喬·科恩和托德·布拉弗。他們的理論主要圍繞多巴胺系統展開,這個系統處于人類大腦的腦干部分,它通過神經細胞的軸索將信號傳遞給大腦的各個部分,最重要的就是傳遞給前額皮層,然后再由這個部分將信號傳遞回多巴胺系統。
多巴胺系統會對收到的回報做出反應,并對環境的有利程度做出評估。這個系統將人收到的信號傳遞到大腦的各個角落,這是人們已經完全認知的事實,而其傳遞的對象就包括前額皮層,這是信息匯集的中心,也是幫助人類維系目標和決定所應采取的行動的中心。最近的研究發現,多巴胺系統在“大腦所有區域的灰質”中廣泛存在。
神經學專家沃爾弗拉姆·舒爾茨監測了多巴胺系統傳遞信息的規律,并發現這個系統僅對意外的信息做出反應,也就是說其只識別不在預想之中的回報。他更進一步地發現,這個系統不是在享受(比如吃東西)實際發生時才做出反應,而是在得知可以享受時就產生反應了。因此,如果大腦接到一個意外的消息說將要得到某種享受,多巴胺系統就會發出一串強烈的信號。而當享受的內容真正到來時,該系統發出的信號并不會增強,它會以之前就存在的強度一直持續下去。換個方式來檢驗,如果大腦早已收到將有某種享受到來的信息,但最終的結果并不盡如人意,那么多巴胺系統發出的信號在發現不足時就會馬上降到一個異常低的水平。
根據多巴胺門控假說,多巴胺系統發出的回報激勵信號能起到關閉信息屏障的作用,此時前額皮層會相應選擇執行一系列神經活動。前額皮層會將選定的活動模式固化為目標,再以此目標為基礎,向大腦的其他部分發出信號。
由于多巴胺系統記錄回報的模式與股票市場一樣,所以二者的功能也近似。當一家上市公司宣布一項新的股東特別分紅計劃時,股票市場里的交易員都會在計劃公布后的第一時間追捧這家公司的股票。由此,他們也向全世界的人們發出一個信號,即這只股票很值錢,這就像多巴胺系統向大腦的全局發出信號一樣。過一段時間后,在公司實際支付分紅款項的當天,公司股價并不會大幅上漲。與多巴胺系統一樣,市場在收到未來回報即將到來的信息時做出反應,而不是在回報真正到來時才采取行動。
舒爾茨對回報即將到來的信息出現前幾秒到出現后幾秒之間多巴胺系統發出的信號模式進行了測算和記錄,他所得到的模型與金融學研究者對特別分紅計劃公布前和公布后一段時間內股票價格變動的“事件研究”所得的結果驚人地類似。與多巴胺系統一樣,股價在額外分紅的信息公布時上漲,而不是在支付紅利時發生變動。不論在人的大腦里還是在一個經濟體系里,這種瞬間對信息做出反應的能力正是保證回報機制能夠良好運行的必備條件。
根據所謂平行進化理論,不同物種可能會演化出十分類似的機能或結構。例如,世界上曾經存在過劍齒虎和有袋劍齒類動物,二者擁有類似的牙齒,但是其進化的原因和過程互不相關。另外一對可比的例子就是螞蟻和白蟻,這兩種蟲子進化的過程是相對獨立的,但是它們有類似的聚居習性,并且都搭建屬于自己的巢穴。經濟變革過程中重新塑造與人腦類似的回報激勵系統的過程也可以被視為一種平行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