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蕭條已是大勢所趨(3)

美國大學里的教授有權利選擇開什么課、用什么教材。甚至美國很多教授上課是不指定教材的——我在香港中文大學給學生上課時也不用教材——都是教授把自己的研究和學生分享,很多案例都是與時俱進的。比如說金融危機之后,美國政治學、金融學、社會學等很多學科都把金融危機搬到課堂上。華爾街原來的高層去大學講“金融泡沫”。雷曼兄弟公司原首席法務官現在在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兼職和學生回顧金融危機,上課時把學生分為幾組重演當時的情況,有些學生扮演學者,有些扮演企業CEO、政府官員等,一學期就回答一個問題,如果你是當時的決策者你會怎么辦。對于眼下的全球經濟衰退,威斯康星大學教授門齊·欽眼下開了一門新課《大衰退對策》,學生們在課上分析經濟刺激計劃對就業、政府預算和國內生產總值的影響等議題。因為這些事情絕對新鮮,根本沒有教材,教授更多是和學生同時研究,讓學生知道思考和研究的過程是怎樣的,當然沒有標準答案。

博士大躍進導致教授水平參差不齊。美國平均一年授予博士學位4萬個左右,博士淘汰率大約是30%,也就是說有30%的在讀博士是拿不到學位的。我們幾乎是零淘汰,而且從2009年開始我們授予的博士學位數量超過了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并一直保持至今。博士生大爆炸不是偶然發生的,而是教育部計劃的,因為博士招生權和學校無關,每年教育部來定招多少個博士,每個學校分多少名額。這種批量產出的博士爆出抄襲論文的新聞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職業教育被漠視,竟然不納入官方教育系統。如今大家都知道德國的職業教育非常棒,但是它其實也是在1972年才正式興起的。當時一些大公司在大學畢業生中錄用不到合適的一線管理和技術人才,于是奔馳、博世等幾家公司在德國巴登符藤堡州管理與經濟學院的基礎上創立了校企聯合辦學的新型學校。1975年德國政府迅速承認職業學院是繼大學、高等應用技術學院之后的“第三種教育機構”,將職業教育納入政府認可的高等教育范疇。隨后德國政府又承認職業學院的學位和本科學位是一樣的,這一決定更加促進了職業學院在全德范圍內的發展。1997年7月職業學院畢業文憑被納入歐盟“高校文憑準則”,職業教育學位獲得歐盟認可。

直到今天我們的管理部門依然覺得職業教育低人一等。和德國類似的企業辦的學校直接叫“技工學校”,根本不屬于教育系統,教育部也不撥經費,更沒有學位。其實他們學的內容和德國企業聯合辦學的專業課程都一樣,比如機床操控、汽車維修、船舶駕駛、烹飪、首飾加工等。在德國,16~19歲的孩子中70%選擇接受這種職業教育,在中國則是走投無路的農村孩子才去學這個,而且還要自掏腰包,畢業后教育部也不承認學歷,所以愈發沒人愿意學這個。我就不明白,為什么不能平等地對待他們,一定要分三六九等出來。

德國這種模式對我們是最有借鑒意義的,但是我們不學,非要學美國,最后弄得不倫不類。如果我們能像德國一樣有一半的人都能進入高端、精細的職業教育行列,我們的制造業就有高端的技術工人,一定不會停留在今天這樣的水平。

只有解放大學,解放大學生,才能讓他們學到有用的東西。目前只有教育部能決定開設哪個專業、停止哪個專業、給誰撥多少錢等,一切本該屬于大學的權利被剝奪。正常的狀態應該是,學校定課程大綱、課程標準。無論是德國還是美國,無論是公立學校還是私立學校,無論政府撥了多少錢,它都無權干涉學校的“學術自由”。

這個自由包括兩方面:大學管理上,政府只有給錢的義務沒有管理的權力;教學上,教授有絕對自主權,任何人不能干涉。我們要想達到這兩項標準只能是教育部徹底放權才行。誰都承認我們中國的學生不笨,讓教育回歸本來的面目,我們就能有德國那樣的制造業,有美國那樣的創造力。

§§§第六節生產成本持續上升:蕭條的表層原因

傳統上我們都拍腦袋以為我們的勞動力優勢明顯,工業土地價格低廉。其實坐下來算算賬你會發現這都已經是過眼云煙了。

勞動力成本飆升。舉個例子,惠普和富士康合作在印第安納州首府印第安納波利斯生產面向美國市場的個人電腦,該工廠雇有1300名工人,2012年PC生產量為290萬臺。印第安納州除了有惠普,還有康明斯、豐田等企業。大家知道這個州的最低工資是多少嗎?每小時7.25美元,年薪15080美元。折合成我們中國常用的月薪是近8000元。大家知道現在富士康在深圳工廠的普通工人月薪嗎?4000元!要知道我們企業的人工成本不僅僅是給員工的部分,企業還要負擔占薪水40%左右的社保,包括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失業保險、住房公積金等稅費,那么在中國富士康為一個工人付的錢肯定在5000元以上。當然了,你會說制造業工人的工資要比最低工資高,但是我們看到富士康在美國招的技術管理人員年薪也不過是3萬多美元,所以一線工人肯定也高不到哪里去,基本上就是最低工資。由這個例子小學生都能算清楚,美國人工成本大概是中國的一倍。那么人工成本在產品中占比多大呢?以iPhone為例,單機的人工成本在12.5美元到30美元之間,僅占其銷售價格的2%~5%,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算完人工成本,我們再來比較一下融資、用電、能源、物流和土地等其他成本。

先說說融資成本。中國中小企業融資成本大概為20%~50%,而美國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是10%左右;大型企業在中國的融資成本是6.5%,而在美國,類似企業的融資成本是2%。

用電成本上,中國的工業用電是1度電1塊錢,美國是我們的一半。能源成本上,珠三角地區工業天然氣價格為4.85元/立方米,長三角地區為3.89元/立方米;美國國內天然氣每百萬英熱平均價格3~4美元,換算成人民幣為0.7~0.9元/立方米,我國的天然氣價格是美國的4~7倍。今年1月份,世界最大甲醇生產商梅賽尼斯表示將把原定于智利的甲醇工廠搬遷至路易斯安那州。該公司CEO Bruce Aitken表示,“北美低價天然氣是此次行動的主要原因”,“化工和化肥企業也正在討論回歸美國,以利用低價天然氣”。

物流成本上,中國是美國的1.5~2倍。物流成本中最重要的是油價,以92號汽油(美國叫做Regular Gasoline)為例,2013年4月最新一次調整北京為7.48元/升,而根據美國能源部的數據,2013年5月7日全美平均為3.54美元/加侖,折合人民幣5.73元/升,我們比美國足足貴了30%。而且我們知道,美國的油價是跟隨國際油價走勢一起波動,我們的油價則是上升容易下來難。大家別忘了,我們還有幾乎和油價一樣貴的過路費,平均下來每公里0.5元,而美國是沒有過路費的。按照小汽車100公里消耗10升油計算,算上過路費相當于每升油加價5元,所以相當于我們的汽油是12.48元/升(7.48元+5元)。

至于土地成本,這個很讓人驚訝。中國全國平均工業用地每平方米102美元左右,美國中西部的用地價格是每平方米13~20美元,像舊金山這種稍微發達一些的城市,用地成本大約是46美元/平方米。大家知道我們深圳的價格是多少嗎?價格高得離譜——210美元/平方米。

看了上面的數據,我相信讀者朋友會得出跟我一樣的結論:在我們的人工成本相對來說幾乎沒有優勢或者差距不大的情況下,我們其他項目的成本的確遠在美國之上,這樣的結果必然導致企業從中國搬走,沒走的成本上升,在國際市場上自然競爭力下降,而蕭條就是這樣隨著成本一點點上升而來的。

§§§第七節被唱空的股市意味著什么

春江水暖鴨先知。投行們先知先覺,拋空銀行股,退出中國股市,引發6月股市大跌。我不想制造陰謀論說它們如何能提前預知消息,我5月初也在電視節目上呼吁讓政府注意外資撤出中國,但是所有人都無動于衷。

三大國際評級機構都表達了對中國經濟的擔憂。標準普爾說,中國將不得不為經濟刺激政策付出代價;普譽宣布把中國長期本幣信用評級從AA-下調至A+,這是1999年以來中國主權信用評級第一次被國際評級機構下調;穆迪將中國政府債券展望評級從“正面”降格為“穩定”。

全球最大的空投基金公司尼克斯聯合基金總裁4月5日發出做空中國的信號。這個總裁叫吉姆·查諾斯,曾經因做空安然而聞名。他的報告從GDP增速放緩、社會融資額飆升、樓市低迷、工資上漲、利潤下滑、資產回報率遞減等方面論述中國的現狀,說中國的金融危機發生只是時間問題。

索羅斯4月8日在博鰲亞洲論壇上也說,中國的影子銀行、政府融資平臺及房地產信貸引發的壞賬風險浮現,中國影子銀行的快速發展以及一些次貸情況,與美國金融危機前的次貸風險有相似性,中國仍有經濟硬著陸風險。

唱空做多的確是以前投行和國際機構們慣用的招數,但是這次有所不同,它們確實在做空。

根據國際資金跟蹤監測機構(EPFR)的統計估算,截至4月30日10周內,國際投資者從各類離岸中國股票基金累計贖回約20億美元,EPFR跟蹤的中國股票基金覆蓋了全球范圍內近400只以中國為投資主題的股票基金,其中涵蓋了中國幾乎所有的QFII,另外還包括那些投資海外上市中國股票的基金。

美國大型基金公司The Capital Group 4月9日減持了4405.6萬股農業銀行H股,4月17日減持1億股農業銀行H股。摩根大通和花旗也被披露在4月12日,分別減持了4236萬股及9259萬股農業銀行H股。中國銀行、民生銀行、招商銀行的H股也在4月份遭到黑石、瑞銀、大摩等國際投行的密集減持,國際投行通過香港市場凈減持的中資銀行股總計高達6.4億股。做空A股的還有國內基金。農業銀行一季度被國內基金減持10.23億股,中國建筑被減持16.11億股,工商銀行被減持8.5億股,光大銀行被減持7.6億股。這些減持很難說和外資沒有關系。

結果股市萎靡。截至4月30日,2013年以來美股三大指數均錄得上漲,道瓊斯指數累計上漲了13.25%,納斯達克指數上漲了10.24%,標普500指數則上漲了12.02%。相比之下,上證指數下跌4.3%,深證成指下跌5.7%。

即使我們這時候采取措施也需要有補救的空間,但是官方卻定調是外資再次唱空做多。《人民日報》海外版4月27日發文稱:盡管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暴露出當前確實存在結構性弊病和潛在風險,但并不存在經濟硬著陸的可能,外資機構就此唱衰中國經濟顯然過分夸大了事實,也不排除其利用唱空之名謀劃抄底中國資產之實的嫌疑。4月28日,新華社發文稱:唱空中國經濟只是狼來了續集。

到了5月,官方才后知后覺。5月20日高盛清空了自己所有的工商銀行股份,再次引起軒然大波。新華網終于清醒了,5月22日發文:外資或開始撤離內資銀行股。難道你不知道現在它們已經到了撤離的尾聲嗎?其實這之前蘇格蘭皇家銀行清空了中國銀行的股票,匯豐清空了平安的股票,美銀基本清空了建行的股票,高盛反而是退出比較晚的。目前正好四家投行完全拋空所持股份,獲利約313億美元。于是,不出所料,5月底股市開始狂跌不止,上證綜合指數從5月29日的最高2334點一路跌到6月25日的最低1849.65點,一個月跌了21%。相當于我們又經歷了一次2008年金融危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庐江县| 通海县| 溧水县| 乌鲁木齐县| 峨眉山市| 梁山县| 宝兴县| 崇文区| 方正县| 江山市| 缙云县| 广饶县| 邹城市| 黄梅县| 宁乡县| 长宁区| 称多县| 东至县| 财经| 台江县| 南澳县| 泌阳县| 绍兴县| 五台县| 延庆县| 定陶县| 邮箱| 威海市| 锡林郭勒盟| 富锦市| 资中县| 大宁县| 汾西县| 茌平县| 吉隆县| 都昌县| 荔波县| 宝坻区| 遂川县| 西平县| 盐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