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走出蕭條的希望:砸碎束縛中國企業發展的十條枷鎖(1)

近十年來,我對中國經濟問題的批評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政府錯誤的公共經濟政策、政府和執法機構造成的惡劣營商環境和企業低劣的經營水平。企業的經營水平通過市場的競爭和洗禮,自然會得到逐步提升,有關這個問題我之前出版了大量的案例研究性著作,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閱讀和研究這些案例。本章我要討論和批評的是,政府哪些錯誤的政策及其造成的惡劣的營商環境制約了中國企業的發展。

坦白地講,今天的中國經濟就是管制經濟,今天的中國市場就是政府辦市場。甚至在很多領域,政府不僅僅是市場的主體,而且是市場的主宰者。習近平總書記說“要把權力關在制度的籠子里”,而我想說的是,要把企業從權力的籠子里解放出來,要砸碎束縛企業發展的重重枷鎖。

§§§第一節審批枷鎖

中國經濟一個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管制,是管制經濟。行使管制權力的方式就是審批,是層層審批,是事先審批。

這一點不用我細說,做過企業的都清楚,用“是一部血淚史”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像劉鐵男掌管的那種大的審批項目暫且不說,就說說企業工商年檢這點小事。我有一個東北的朋友,是個小企業主,有一年企業年檢遞上去幾次都未通過。幸好一個朋友提醒他,然后通過了。通過的原因是他在執照里夾了500元人民幣。后來這個朋友告訴我,這是潛規則。照這樣算來,全國這么多家企業,每家500元的話,加在一起肯定是個天文數字,我實在不敢統計。這還僅僅是企業工商年檢這點小事,那么其他眾多的審批項目呢?我們統計過一個房地產企業從買地到竣工,再到給老百姓房產證,這其中要經過110多個公章,157種收費。一方面,程序煩瑣得要命;另一方面,每一個公章背后都有一次和公權力的交鋒。所以李克強總理說,簡政放權是預防腐敗的釜底抽薪之策,也是釋放市場、激發經濟活力的基本之策。希望這些中央政府下放的權力交到地方政府手中不要變了味道,變成他們的斂財工具。

十八屆三中全會說,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我的理解就是不讓政府在資源配置上起決定作用。我最近終于看到了發改委公布了一項還算不錯的文件《關于2014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的意見》,我給各位分享幾段:“抓好簡政放權的先手棋,進一步完善放管結合的體制機制。今年,要重點取消對投資創業就業影響大、對經濟社會發展制約明顯的行政審批事項,更大限度地向市場放權、給企業松綁,更大程度地讓人民群眾受益。”“深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取消或簡化前置性審批,充分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推進投資創業便利化。”“加快建立和完善權力清單制度。行政審批事項一律以清單形式向社會公開。清單之外的,一律不得實施審批,讓政府部門‘法無授權不可為’。加快探索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管理方式,逐步做到負面清單之外的事項由市場主體依法自行決定,實現‘法無禁止即可為’。在全國實施工商登記制度改革,落實認繳登記制,由先證后照改為先照后證,由企業年檢制度改為年報公示制度,讓市場主體不斷迸發新的活力。”

從三中全會到現在,已經取消或者下放了416項審批權,但是還有上千項可以取消,遠遠不夠嘛。看到“下放”這兩個字我就頭疼,我個人的建議是能取消的就盡量取消,“下放”的審批權越少越好。

通過這個文件的發布,我們看到審批這個枷鎖已經開始逐步打開了。不打破這些形形色色多如牛毛的審批枷鎖,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就只是說說而已,中國的經濟就不可能走出今日的蕭條,什么創新、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之類的話就會成為空話,腐敗也只會愈演愈烈。

§§§第二節壟斷枷鎖

壟斷是企業的天然屬性,本無可厚非。但是為什么所有市場化國家都立重法預防和懲治壟斷呢?原因無非如下:一是壟斷會形成消費的高價,推動通貨膨脹;二是壟斷阻礙創新,抑制產業發展;三是壟斷愚弄和壓迫消費者,使消費者無法享受到更好的服務。

今天中國經濟的滯脹,壟斷做出了重要“貢獻”。據我的觀察,今日中國的壟斷至少有四種情形:一是政府壟斷,以土地為主;二是國企壟斷,以基礎設施、資源能源、通信和出版傳媒等為主;三是官商勾結形成的壟斷,以服務業為主;四是市場競爭形成的壟斷,各個行業都有。大家耳熟能詳的是前兩種壟斷,根據三中全會的文件要求,想必會逐漸破解。第四種壟斷,恐怕中國還沒什么破解之道,因為我們距離那個階段還很遠,至今還沒看到什么有影響力的案例。最令人發指的則是官商勾結形成的第三種壟斷,例如出租車行業、大型食品批發市場等等。其中對于出租車行業,我曾多次呼吁取消數量管制,消滅份子錢,因為這是造成老百姓打車難、打車貴的直接原因。城市的蔬菜供應集散地也與之類似,鏟除這種壟斷對中國經濟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降低企業運營成本,降低最后一公里的菜價。

我在本書第一章也說過,美國和德國經濟復蘇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法寶就是降低成本。當然了,打破壟斷也能刺激消費,擴大內需。

§§§第三節稅費枷鎖

中國企業稅負之高,想必各位有目共睹。計劃經濟時代,中國以國有和集體企業為主,稅負高、福利也高,這可以理解。但現在我們已經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了,一直在要求歐美承認我們的市場經濟地位,還是那么高的稅負卻沒有相應的福利就不正常了。根據福布斯公布的“稅負痛苦指數”,中國排名僅次于法國,我認為這是可信的。但問題是,我們的福利水平能和法國比嗎?

我們中國真是一個奇葩的國度:一方面,我們注意到幾乎所有的企業,包括國有企業在內都在逃稅和避稅;另一方面,我也聽許多企業家說部分地方政府為了拉升本地的GDP政績,到年底的時候大量多開增值稅發票,是否真的繳稅了則不得而知,留給有心人去統計吧。

高稅費必然帶來下面的惡果:一是抑制投資;二是推高物價,助推通脹;三是與高物價連帶的抑制消費。最近我看到中央采取了一些降低稅負的措施,比如小微企業免征所得稅、營改增,減輕企業1200億稅負,出版物銷售環節免征增值稅等。但是我覺得這樣還不夠,增值稅和所得稅稅率還是太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還是過低。最讓人氣憤的是竟然沒有資本利得稅,一個小白領辛辛苦苦上班,一個月賺5000元要繳稅,但是拿幾個億去炒樓炒股的人反而不用繳資本利得稅,這是典型的劫貧濟富。我們應該學學里根經濟學(對這方面內容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看看我的另一本新書《郎咸平說:改革如何再出發》)。當然了,如果大幅降低稅負,也就意味著我們的征管水平需要接受考驗了。

降低企業稅負的好處不用我再多說,因為我們的政府已經享受過對三資企業減免稅的益處了。

§§§第四節融資枷鎖

貸款難,利率高,是目前套在中國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脖子上的枷鎖之一。關于這個問題我在《郎咸平說:改革如何再出發》一書中進行了詳盡分析。

我們超發了那么多的貨幣,而銀行又鬧錢荒,那么“錢去哪了”?據我觀察,中國不差錢也不缺錢,這些錢都去國企那里了、去地方政府那里了、去影子銀行那里了。而國企的錢呢,也去影子銀行那里了。夠亂了吧。根據統計,影子銀行的規模也各不相同, 2013年的時候中信銀行統計說中國影子銀行規模在17萬億,《金融時報》說在20萬億,瑞士銀行說在13.6萬億~24.4萬億,《南京證券》估計在28.6萬億。2012年9月12日達沃斯論壇上,當時中國銀行董事長肖剛說,未來五年最大的金融風險就是中國的“影子銀行”體系。因為目前銀行發行的“資金池”運作的理財產品本質上是“龐氏騙局”。 大多數的理財產品期限不足一年,三分之二不足三個月, 大量短期融資被投入長期項目,一旦面臨資金周轉的問題,一個簡單方法就是通過新發行的理財產品來償還到期產品,當借不到錢了,資金鏈斷裂,這種擊鼓傳花就沒法繼續下去。 所以到最后借款利率會越來越高,錢再次扎堆到影子銀行那里去了,我們的房地產業、制造業,還有其他實體經濟將更加痛苦,從而加速滯脹的到來。

為什么會導致滯脹?這樣高的利率,會造成企業運行成本升高,物價能不漲嗎?更嚴重的是導致經濟滯脹,本來投入到制造業或者服務業的錢,都到影子銀行賺取高額利潤去了,或者做實體經濟的人因為貸不起款停工或者減產,這就是“滯”,這樣中國經濟滯脹的局面就發生了。

我們再看看美國、日本和歐盟的利率,都沒有超過1%,所以人家首先制造業復蘇了,緊跟著服務業也復蘇了,其金融業,包括股市等資本市場,自然是高歌猛進。通過對比,我們完全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那就是中國的實體經濟被銀行業綁架了,同時順便也綁架了股市。銀行及其衍生的影子銀行,這種高利貸式的對中國經濟的盤剝,如果不打破的話,中國經濟就看不到春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庄河市| 汝阳县| 韶山市| 赣州市| 揭阳市| 若羌县| 延长县| 奈曼旗| 特克斯县| 耿马| 黔东| 平度市| 巴青县| 南宫市| 汽车| 遂川县| 会泽县| 雅安市| 嘉峪关市| 平顶山市| 台东县| 临清市| 仁布县| 长葛市| 织金县| 长垣县| 屏边| 武平县| 东源县| 吉首市| 会东县| 鄂托克前旗| 霍州市| 常宁市| 海晏县| 鹤岗市| 吉隆县| 台安县| 平阳县| 杨浦区| 紫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