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序言(2)

[4]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2011,“國有企業的本質、表現和改革”,《新政治經濟學評論》 19:6—133。

[5]Li Zhaoxi, 2012, “State Ownership Policy and State-Owned Enterprise Reform: Development, problems, and policy proposals”, Working paper, Cairncross Foundation, Beijing.

[6]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2011,“國有企業的本質、表現和改革”,《新政治經濟學評論》 19:6—133。

重印序

本書自1999年3月出版以來,先后重印6次,銷售31000冊,可以算作學術類圖書市場的“長銷書”,并多次榮登學術類暢銷書排行榜。學術界和讀者對本書的評價很令我欣慰。據《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統計,本書在1999—2004年期間共被中文核心學術期刊引用413次,在1979年以來出版的中文著作中名列前茅;另外,本書收入的論文單篇被引用395次。

自本書出版以后,除了在一些學術會議和論壇場合發表口頭言論外,我幾乎沒有再撰寫有關國有企業改革的專題論文,其主要原因是我自以為該說的和能說的我在這本書中都說了(另有幾篇涉及國有企業改革的文章收入三聯書店2001年出版的《產權、政府與信譽》),中國經濟學界在有關國有企業改革的問題上也已達成了基本共識,政府有關國有企業改革的政策方向也基本明確,接下來就是如何實施了。不料,2004年春夏之交,國內出現了一股以“保護國有資產”為名全盤否定國有企業改革成就和“民進國退”改革方向、妖魔化中國企業家群體的輿論。憂患于這種輿論對中國經濟改革進程在政策層面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我于2004年8月24日接受了《經濟觀察報》和《證券市場周刊》的聯合采訪,針對個別學者否定國有企業改革的觀點,舊話重提,再次闡述了自己有關國有企業改革的觀點。在本次重印時,我將《經濟觀察報》發表的訪談內容收入其中(見《只有“國退民進”,才有經理人市場》)。

正確理解國有企業的本質、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以及改革中出現的問題,不僅需要對現實經濟問題有良好的感覺和體驗,而且要很好地掌握有關產權、激勵方面的現代經濟學理論。自科斯(Coase,1937)以來發展起來的企業理論,是我分析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基本工具。由于本書中有關現代企業理論的論述基本上都是針對中國國有企業的現實展開的,一些重要的理論問題也只能淺嘗輒止。如果讀者希望全面理解本書作者有關國有企業改革的觀點,除本書之外,不妨也讀一讀我的《企業的企業家—契約理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和《產權、激勵與公司治理》(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年版)這兩本書。

在全球化時代,企業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力決定著國家的競爭力,甚至決定著民族的生存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說,國有企業的改革方向決定著中華民族的未來。我堅信,在可競爭性領域的“民進國退”是提升中國企業整體競爭力和實現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唯一選擇,也是實現和諧社會的必要條件。現在國有經濟部門使用著中國三分之二的資源但只創造三分之一的價值,這是資源配置的最大扭曲。如果不盡快改變這種不合理的資源配置,中國經濟有被外國企業主導的危險!

理性、建設性地思考中國經濟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并探索改革的途徑,是中國經濟學家的責任。“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張維迎

2006年2月24日于北京大學

前 言

企業理論是過去二三十年間主流經濟學中發展最為迅速、最富有成果的領域之一,它與博弈論、信息經濟學、激勵機制設計理論及新制度經濟學相互交叉,大大地豐富了微觀經濟學的內容,改進了人們對市場制度及企業組織運行的認識。自80年代以來,國有企業改革一直是中國經濟改革的主題,受到國內外眾多學者的關注,有關中國企業改革的文章可以說汗牛充棟。在過去的幾年里,我嘗試將自己在牛津大學讀書期間學到的企業理論和自己在企業理論方面的研究成果運用于中國企業改革問題的研究,寫了一些論文,產生了一些影響。本書收集的就是這些論文的一部分,其中有些曾公開發表,有些未曾公開發表。除《企業家與所有制》一文外,其他文章均是最近5年的成果。

《企業家與所有制》一文寫作于1986年,也就是12年之前。文章寫成后,《經濟研究》編輯部決定將大約2萬字的全文發表于該刊1987年第1期,清樣已經排出,但不幸的是,由于1986年年底政治氣候突變,編輯只好將文章的第二部分刪除,第一部分以《股份制與企業家職能的分解》為題單獨發表,致使第二部分一直未能公開與讀者見面。我現在將全文以原貌收集于本書,并作為開篇,不僅有助于讀者了解我自己的理論觀點的發展過程,而且有助于讀者了解在過去的十幾年里,中國經濟學究竟有哪些進步。

在寫作這篇文章的時候,我還沒有接觸現代企業理論的前沿。但這篇文章事實上已經提出了我后來研究的基本問題,即企業家的形成與產權制度的關系問題,我后來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這篇文章的延伸。正是對這一問題的關注,導致我在牛津大學讀書期間耗費了近4年的時間求解“資本雇傭勞動”之謎,并發展了我的“企業的企業家—契約理論”(張維迎:《企業的企業家—契約理論》,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上海三聯書店,1995年)。這篇文章中略顯粗糙的“公有經濟的變壓器理論”,可以說是我后來發展的“公有制經濟中的委托—代理模型”的雛形(該模型的中文版見《經濟研究》1995年第4期;英文版見Economics of Planning,1998)。這個例子也足以說明,要將一個“觀點”變成一個“理論”,必須掌握現代經濟學的基本分析方法。

《企業家與所有制》一文的基本觀點是:企業家是一種特定的財產關系的產物,沒有這樣的財產關系,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企業家;因此,造就企業家的關鍵是改革所有制。我的這一觀點與當時中國經濟學界的主流觀點很不相同,當時的主流觀點是:企業家是重要的,但所有制是不重要的;造就企業家的關鍵是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和給予企業充分的經營自主權,而不是改革所有制。令人感到遺憾的是,這樣的觀點至今仍有市場,盡管已不再成為主流。在我看來,經濟學界現在頗為流行的一些“新”觀點,其實不過是新瓶裝舊酒而已。重讀這篇文章,我感到我在12年前提出的“國家所有制下的企業家不可能定理”,并沒有因時間的流逝而失去它的現實意義和針對性。

《企業理論及其對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意義》一文發表于1995年,是根據我博士論文的第一章改寫的,目的是對現代企業理論作一個綜述。現代企業理論通常被稱為“契約理論”,即將企業看作個人之間交易產權的一種合作組織,是由一系列契約(合同)組成的契約網絡。我將現代企業理論劃分為兩個主要分支:交易成本理論和代理理論,前者的著眼點在于企業與市場的關系,后者則側重于分析企業內部組織結構及企業成員之間的代理關系。這兩種理論的共同點是都強調企業的契約性、契約的不完備性及由此導致的所有權的重要性。本文的主要篇幅是介紹和評價這兩個分支中主要代表人物的主要觀點。除了契約理論外,這篇文章也介紹了早于契約理論而出現的企業的企業家理論和企業的管理者理論。因為我對現有企業理論的評述在許多情況下是從表達我本人的企業理論觀點的角度展開的,讀我的評述也有助于讀者了解我本人的思想。在對已有的企業理論評述之后,我簡要地介紹了我自己發展的“企業的企業家—契約理論”。最后,這篇文章從現代企業理論的角度分析了中國國有企業的改革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方县| 邹城市| 林周县| 大悟县| 嘉黎县| 温宿县| 扬州市| 湖州市| 泸定县| 惠水县| 蒙山县| 新巴尔虎左旗| 贡嘎县| 满洲里市| 怀远县| 河池市| 尤溪县| 沁阳市| 黄石市| 福贡县| 南部县| 忻城县| 历史| 桂平市| 黑龙江省| 卢氏县| 长寿区| 北安市| 六盘水市| 监利县| 武山县| 汨罗市| 榆树市| 通海县| 历史| 枣阳市| 吉木萨尔县| 铜山县| 祁东县| 邯郸县| 卓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