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我的成功不是偶然(1)

——李嘉誠的“

古人云:一勤天下無難事。“勤奮”可以說是從古至今幾乎所有的成功者都在踐行的真理。然而更多的人則把成功寄托于“勤奮”之外的偶然性。

對于此,李嘉誠認為:“勤奮是個人成功的要素,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一個人所獲得的報酬和成果,與他所付出的努力是有極大的關系的。運氣只是一個小因素,個人的努力才是創造事業的最基本條件。”

今日事今日畢:贖清企業管理的原罪

我有晚上在辦公室加班的習慣,因為白天應酬太多,有個員工也跟我一樣,晚上經常出現在公司辦公室里。我就跟他說:“不要太晚,注意休息。”他說:“今天還有工作沒完成,做完就休息。”有一天晚上,我發現他走了,可過了一會兒又回來了,我過去問他,他說在路上突然想起電腦系統的一個數據弄錯了,所以馬上回來,改了再回家。他的這種敬業精神深深打動了我,后來公司成立一家新部門,我讓他做了部門經理。因為工作交給他,不會耽誤在他手里,我放心。他現在已經是公司的副總。

——摘自《李嘉誠自傳》

在《南方周末》里有關于李嘉誠的一段采訪提到:李嘉誠的辦公室陳設非常簡單,桌面上干凈得一張紙都沒有,因為多年來他堅持“今日事今日畢”。

在另一篇報道中,記者問到李嘉誠的退休計劃時,他這樣說道:“我已做好退休準備,但現在還沒有這個計劃。我每天都樂于為股東或基金會付出時間和精力,數十年如一日,我可能是公司請病假最少的人之一。”

這就是李嘉誠,他就是這樣的一個不拖延的人,同時在他管理的世界里,他又是孤獨的。因為他對不拖延的堅持,也讓很多人在感佩他能力和魅力的同時,對他產生了距離感,盡管他是一個儒雅和藹的人。但是,對于一個管理者來說,適當的孤獨能夠幫自己立業。

李嘉誠的世界里沒有拖延,在他看來,每一個向往未來的人都要做到“今日事,今日畢”。不論是誰,管理者也好,員工也罷,只要有了拖延這樣的惡習,那么他的進取心就一定會逐漸減少,最終喪失。每個人在快要取得成績的時候,往往因為一個懶惰的念頭而放棄了一秒鐘,而這一秒鐘就是最大的錯過。

拖延容易產生小的錯誤,而在時間的累積上,錯誤會由小變大,由簡單變復雜,最后這小的問題就很難再去解決。在企業經營上面,一個管理者是沒有能力去承擔拖延帶來的損失的。唯一的辦法就是,從現在開始,今日事,今日畢。

李嘉誠在管理企業的時候,最注重的就是時效性,凡是能及時完成的工作他必然很快就付出努力。對于他來說,拖延浪費的不僅僅是時間,還有財富和榮譽。

1981年,置地成功地將曾為香港十大英資上市公司之一的港燈集團收購名下,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當時的港燈擁有壟斷權,收入穩定,加之香港政府鼓勵用電的收費制度,港燈的供電量將會大幅增長,贏利肯定會增加。李嘉誠也看中了港燈。他在了解到市場的相關信息之后,一刻也沒有拖延,第一時間著手準備,即便大佬怡和置地的卷土重來為收購港燈帶來了陰影——高價收購,他也沒有想過用“拖延”來觀望。李嘉誠非常清楚收購港燈大有可為,一直在努力采集信息,對于他來說,也許現在他沒有條件去經營這一項目,但這并不是他需要拖延下去的理由。努力行動就是管理者最智慧的戰拖之術。

雖然港燈被置地收購,但是李嘉誠不拖延的準備后來也派上了大用場。置地雖以銳不可當之勢,以高出市價31%的條件,收購了港燈,但由于在香港急速擴張,其現金儲備也消耗殆盡,大筆貸款開始讓置地不堪重負。此時形勢陡變,移民卷走資金,匯率大跌,加上歐美日本經濟衰退,中國香港地產受到嚴重影響。置地所欠銀團的貸款無法償還,陷入空前危機,萬不得已中,置地做出了決策——出售港燈減債。

這時候,李嘉誠前期的積極準備就極為有用了,由于李嘉誠發揮了不拖延的行動藝術,前期積累了大量的資金,又能吃透形勢,因而輕而易舉便在16個小時內,與置地完成接洽并快速拍板。不但節省了時間,而且比之前收購價還低出了很多,真可謂大獲全勝。

不單如此,李嘉誠捐5000萬助西部病童時“3分鐘內即拍板決定”也無疑顯示出了他不拖延的行事作風。

李嘉誠向企業管理者很好地證明了不拖延的重要作用,對于任何一個管理者來說,不拖延是保證其執行力的前提。身為企業管理者,若在工作執行和員工分工安排上面形成拖沓的習慣,這無異于是在貶低自己的職業價值。也許在短時期內,這樣的“拖沓”會讓管理者輕松無憂,但是這就如同“溫水煮青蛙”。當有一天,管理者在拖延之中弱化了職業能力,從而大大降低了執行力,那么最后迎接他的就只有老板瀟灑地“炒魷魚”或者是自己企業安然地“倒閉”。

拖延,對于管理者來說就是職業效能的“竊賊”,管理者要做的是:今日事今日畢,讓每一個小目標都及時完成,讓拖延的壞習慣見鬼去吧!

拓展透析

戰拖之術,關鍵是自律。不論管理者所在的企業和位置有多么強悍,不懂得自律,那么拖延就一定能找準機會在其身上施放“魔咒”,然后管理者就會變成溫水里的青蛙,管理能力越來越差,職業素養越來越差,甚至連基本的工作都做不好了。

然而,在自律這條道路上,管理者通常都是孤獨的。管理者其實在企業里已經有很高的地位,他們有時候為了管理的高效不得不嚴格要求自己,這必然會讓周圍的下屬對自己產生一些誤會,諸如太苛求別人、有精神潔癖等。可以說,管理者在企業生存中如果常常有孤獨的感覺,這就說明他的確是在強調下屬的執行力,而且他們的確是在踐行一種“強迫”。

凱特林曾經說過:“有人做事喜歡瞻前顧后,總是希望等到萬事俱備的情況下才去行動。這是不現實的!因為等到條件成熟,可能會錯失良機,況且在懶惰者的眼里,可能永遠沒有條件成熟的時候。凡事馬上行動起來才是正確的做法。”

王石喜歡運動,包括爬山。王石從四十七八歲開始爬山,用了大約5年時間完成了“7+2”(七大高峰和南極點、北極點),能創造這樣一個不俗的紀錄,他靠的就是嚴格的自我管理。這份自律正是來自管理的不拖延。王石跟別人的行動很不一樣,最大的區別就是他能管得住自己。每次爬山前他都非常認真地做準備工作,比如涂防曬油,要求兩層,他一定會涂兩層,而且涂得特別厚。

所謂管理自己其實就是自律,是人的一種重要的品質,同時也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很多企業的領導者管理做得很好,但在自律上不太注重,很多都是放縱自己,放縱自己的欲望,結果戰略上多樣化、組織系統等都受到影響,甚至因此失敗。

柳傳志也是一樣,在十三四個企業界朋友組成的一個小團體中,十幾年來,每年“五一”,這些老男人都會找個地方玩一周。那次他們一起在新西蘭南島度假,頭一天老柳在車上宣布:“大家都別遲到,如果有人遲到我就翻臉,一天不理你。”結果第二天有一個人遲到,他馬上就翻臉,說:“我今天不理你,你別和我說話。”大家全傻了,他當真一天不和遲到那人說話。那天以后,再也沒人遲到了。

這些都是中國著名企業管理者的自律案例,當然這些自律的背后是他們習慣了的執行的不拖延。盡管這條路上,他們可能并沒有多少跟隨者,甚至是認同者,但是他們都管理了一個企業,帶領好了一個隊伍。管理者如果還想追求卓越,那就從自律開始,給自己的世界留一點孤獨的地方,因為這就是更加成功的籌碼。

快十分鐘的表:用勤奮占盡先機

如果你只是站著不動,自然不會傷到腳趾,你走得越快,傷到腳趾的可能性越大,但是同樣,你能達到某個機會的可能性越大。最重要的是早上的事下午必須有決定或答復。假如下午發生的事非常復雜,則必須24小時內答復,我的手表總撥快10分鐘以便準時出席下一個約會。

——摘自《李嘉誠自傳》

將手表調快10分鐘是李嘉誠多年以來養成的一種習慣。在李嘉誠看來,這就是一種抓住機遇的表現。在商場中有所收獲的人,一定都是勤勞的、善于把握先機的人。每天提前10分鐘,就意味著每天多10分鐘的機會。

在李嘉誠的眼里,什么是先機?當一個新事物出現,只有5%的人知道時,趕緊做,這就是機會,做早就是先機。當有50%的人知道時,你做個消費者就行了。當超過50%時,你看都不用去看了!這是使李嘉誠常勝不敗的一個重要因素。透過這個“先機”要訣,我們不難發現,趕緊、做早等字眼無不傳遞著一個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勤奮。

李嘉誠的勤奮習慣是年少時在茶樓養成的,這也為李嘉誠今后取得的商業成就鋪墊了基礎。細數李嘉誠在茶館的經歷,其中有兩點值得評述,也是他“用勤奮占盡先機”的關鍵所在。

一是他的時間觀念。廣東人習慣喝早晚茶,大清早就有茶客上門。故茶樓規定必須在早上5時開始為客人準備茶水茶點。為此,李嘉誠的鬧鐘總是調快10分鐘響鈴,這樣,每天他都是最早一個趕到茶樓,為的就是能夠讓自己隨時走在別人的前面。長期以來養成的習慣讓李嘉誠將“搶先”視為經商的頭號要訣。

二是細心觀察。這也是勤奮的一個重要表現。茶樓就是一個社會的縮影,這一點在香港表現得更為明顯。茶樓里面匯集著各種不同類型的人,三教九流,形形色色。也正因為如此,李嘉誠接觸了他幼年時從未接觸的社會一面,他能在極短的時間里記住客人的姓名與習慣,揣測出其籍貫、職業、性格、財富等基本情況,因而,在每一次接觸中,李嘉誠都能夠獲得一定的信息,為他的下一步行動做準備。

當塑膠花廠辦起來之后,李嘉誠便開始琢磨,如何讓這家廠子辦得紅紅火火。從橫向比較來看,李嘉誠的塑膠花與市面上其他的商家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如何成為塑膠業的佼佼者?為此,李嘉誠主動向行業的專家詢問有關塑膠花的知識,并且親自學習先進技術。當得知生產塑膠花的公司缺勤雜工的時候,李嘉誠隨即到這家公司報名,從勤雜工人做起,以打工的方式系統地學習制造工藝。假日里,李嘉誠便大方邀請數位新結識的工作朋友到餐館吃飯,這些朋友都是某一工序的技術工人,李嘉誠十分虔誠地向他們請教有關技術,他們對于這位勤奮的工友也十分有好感,把自己知道的東西都毫不吝嗇地告訴了他。這樣,李嘉誠很快便掌握了塑膠花的技術。正是這種勤奮,讓李嘉誠最終成為了一代“花王”,也為他今后的事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拓展透析

李嘉誠創業之初所處的那個時代,由于信息寡劣,幾乎是誰勤奮誰就有可能撿個金元寶。也正是因為這樣,李嘉誠將“塑料花”的生意做到了全世界。如今,勤奮雖說不再是創業營商的唯一因素,但仍舊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

而關于勤奮,有中國臺灣“經營之神”之稱的王永慶的一番話非常經典。在一次演講中,有位年輕的學生問道:“您的成功,是勤奮重要還是運氣重要?”王永慶說:“我用一生的勤奮證明了我比別人的運氣好。”王永慶的話很值得回味,在他看來,他的好運氣來自于一生對勤奮的堅持。王永慶出身貧寒,從最底層的米店老板開始做起,中間的艱辛可想而知。如果因為一時的困難或挫折就半途而廢、心灰意冷,那么他就不可能成為臺灣的“塑膠大王”,坐上臺灣首富的交椅。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爱县| 镇康县| 平南县| 绥化市| 巴彦淖尔市| 都兰县| 合川市| 怀化市| 海丰县| 平武县| 四会市| 万安县| 高平市| 通渭县| 安徽省| 青岛市| 池州市| 铜梁县| 昂仁县| 镇原县| 双辽市| 中山市| 马关县| 台湾省| 嫩江县| 剑河县| 大渡口区| 盘山县| 二手房| 诸暨市| 浙江省| 阳新县| 香港| 竹山县| 汽车| 紫云| 行唐县| 慈溪市| 遂平县| 黎川县| 苏尼特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