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如何給兒童授課
- 蒙臺梭利早期教育法全書
- (意)瑪利婭·蒙臺梭利
- 5918字
- 2015-06-11 14:24:54
激發生命,讓生命自由發展,這是教育者的首要任務。在進行這樣一種細致的工作時,需要有高度的藝術,要把握時機和恰到好處,不致造成干擾和偏差。孩子們的心靈正在充分發展,他們的生命依靠自己的力量,而我們只能是幫助他們。
我們假定,只要在學校里推行了自由制度,學生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展現他們的個性和愛好。基于這一點,我們為孩子準備好了學習環境和學習用具(孩子們用來學習的物品),教師一定不要把自己的作用僅僅局限于對孩子們的觀察,而是必須參與實踐。
在我們所用的方法中,上課和實踐是一致的。教師對實驗心理學的方法了解得越深刻,他就越知道如何對兒童進行培訓。的確,如果想使方法用得恰當,就必須掌握特殊的技巧。一個教師要想掌握教學方法的基本原理,并學會應用這種方法,他們至少要參加“兒童之家”培訓班。在培訓中最困難的部分就是如何進行紀律訓練。
在“兒童之家”創辦之初,孩子們根本不懂得集體秩序的概念。只有后來通過紀律訓練,孩子們才學會了如何分清好壞,并在他們的頭腦中建立了集體秩序的概念。剛開始時,教師不能讓孩子們在一起上課,其實,教師也很少給孩子們上這種集體課。因為孩子們開始最需要的是自由,我們沒有必要強迫他們安靜地呆在教室里聽老師講課,或者看老師在做什么動作。事實上,集體授課并不是很重要的,現在我們基本上已經取消了這種授課方式。
上課要簡單明了和客觀
由于上課是針對個體而言的,因此,簡單是給學生上課的首要特征。但丁給教師們提出過一個很好的建議,他說:“讓你說的每句話都要算數?!?
我們越是少說廢話,那么我們上課就越是精彩。教師在準備上課的時候,她應該特別注意考慮和衡量她說的每句話是否有價值。
“兒童之家”給學生上課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明了。教師必須免去那些不合事實的內容,注意在講課時要掌握分寸,不要得意忘形。這也包括在簡單這一特點之中。 第二個特點和第一個特點其實是密切相關的,因此教師在選用詞語的時候,要盡可能地簡單易懂、符合事實。
第三個特點就是要客觀。在講課的時候,教師要將自身的個性收斂起來。在她希望講述一件事情以引起孩子的注意力時,一定要保持事情的真實性。教師應當認識到,簡單易懂的授課內容就是對客觀對象的解釋,以及怎樣讓孩子使用的說明。
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其授課的基本指導方法必須是觀察法,其中包括讓孩子得到并了解自由的概念。因此教師應當觀察孩子是否對觀察的對象感興趣,以及他是如何對它感興趣的,對它感興趣的時間能保持多久等,甚至去注意觀察他臉上的表情。需要特別注意的一點是,教師在觀察的過程中要避免違背自由的原則,因為如果她冒犯了孩子的自由,就會使孩子的努力變得不自然、不真實,那么她就再也無法了解什么是孩子的自然行為了。
如果教師嚴格地按照簡單、明了和客觀真實的要求去給孩子們講課,而孩子們還是沒有理解課堂的內容,不能接受教師對客觀對象的解釋,那么這時教師就必須注意兩件事:第一,不要再重復這樣的課堂內容;第二,不要讓孩子感到他自己犯了錯誤,或者感到老師不理解他的意思。因為這樣的話,就會誘使他故意努力去理解,這樣當她對孩子進行心理觀察時,孩子的真實情形會發生變化,從而得不到真實的觀察結果。
我可以舉幾個例子來說明這一點。讓我們假設,老師希望教會一個孩子識別兩種顏色——紅色和藍色。她想要引起孩子對顏色的注意,于是說:“看這個!”
為了教會孩子識別這兩種顏色,她先將紅色給孩子看,還提高聲音并且特別慢而清晰地說:“這個是紅色?!?
然后將另一種顏色給孩子看,說“這個是藍色。”
為了使孩子能夠理解顏色的概念,老師就對孩子說:“請把紅色的給我”或者說“把藍色的給我”。如果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犯了錯誤,這時老師就不應該重復和堅持了,她應該對孩子表示出友好,比如給孩子一個微笑,然后將那些顏色拿開。
老師一般認為,這樣上課過于簡單,他們對此感到很吃驚。他們經常說,誰都知道那么做!的確,這就又有點像克里斯托夫·哥倫布的雞蛋理論了。但事實是,并不是每個人都知道怎么去做這種簡單的事情(即簡單地上課)。一個人要控制自己的行為,使他的行為符合標準,并且簡單、明了、客觀,實際上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尤其對那些習慣了用舊式方法教學的老師更是如此。那些老師經常對孩子說一些多余的話,有時甚至是說假話。例如,在公立學校教課的一個老師經常來我們這里上集體課。這個老師在上集體課的時候對那些簡單的東西都要作特別的解釋,并迫使孩子認真聽他講課??赡懿皇撬泻⒆佣己茉敢饴犓@樣講課,這時這個老師可能會以這種方式來上課:“孩子們,看你們能不能猜出我手中有什么東西!”
她明知道孩子肯定猜不出來,但她這樣做其實是通過一種錯誤的方式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然后她可能會說:“孩子們,看看外面的天空。你以前看到過它嗎?你以前從來沒有在晚上當星星閃耀的時候注意過它嗎?不!看我的圍裙,你知道它是什么顏色嗎?它的顏色看起來不是和天空的顏色一樣嗎?好,看看我手里的顏色。它是和天空、圍裙一樣的顏色。它就是藍色?,F在看一下你周圍,看看你是否能找到顏色是藍色的東西。你知道櫻桃的顏色是什么樣的嗎?還有壁爐里燃燒的木炭是什么顏色?”
諸如此類,等等。
這樣一來,當孩子們白費勁地猜了一陣以后,腦子里會轉著一大堆概念:天空、圍裙、櫻桃,等等。孩子們很難從這些讓他困惑的詞語里簡單明白地分辨出哪個才是這堂課的主要內容,即識別紅和藍兩種顏色。這對他們來說,要具有這種選擇和分辨能力,幾乎是不可能的,他們還跟不上這么冗長的講課方式。
記得我參加過的一堂數學課,是老師教孩子們3加2等于5。為達到這一目的,老師使用了一個算盤,上面用細線拴著彩色算珠。例如,她在算盤上面的一排撥了2個珠子,然后在下面的一排撥了3個珠子,最后在底下一排撥了5個珠子。我不太清楚那堂課最后進行得如何,但是我知道那個老師在上面一排除了串有兩個珠子外,還串了一個穿藍裙作跳舞狀的小紙人,她以班上一個小孩的名字給這個小紙人命了名,說:“這是瑪麗丁娜。”
然后,又在另外三個算珠邊上添上一個不同顏色的紙人,取名為“吉金娜”。我不太清楚那個老師后來是怎么完成這堂課的預定目的,但可以肯定,關于小紙人她講了很長時間,還要把它們移來移去。如果連我都只是記得那些小紙人比我做數學的過程更清楚,那么孩子們不也一定會是這樣的嗎?如果他們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學會2加3等于5的話,那孩子們肯定費了很大腦筋,而老師會以為與小紙人做長時間的交談對孩子們是有必要的。
在另一堂課上,一個老師想給孩子們區分什么是噪聲和樂音。她是這樣安排的,先給孩子講一個很長的故事,忽然與她配合的人重重地敲起了門。于是那個老師停下來,大聲地喊道:“那是什么?發生了什么事?出了什么問題?孩子們,你們知道那個敲門的人做了什么嗎?我實在無法再繼續講我的故事了,我現在記不起來了,我只得離開了噎噎孩子們,你們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嗎?你們聽到了什么嗎?現在你們已經理解了嗎?這就是噪聲,噪聲噎噎喔!我真愿意和這個小嬰兒一起玩(一邊拿起一個她放在桌面上打扮好的曼陀鈴)。是的,可愛的嬰兒,我真想和你玩。你們看見我手臂里抱著的嬰孩了嗎?”
幾個孩子回答道:“它不是嬰兒?!?
其他的孩子說:“它是一個曼陀鈴?!?
那個老師繼續說道:“不,不,它是個嬰兒,真的是個嬰兒。我喜歡這個小寶寶?,F在請保持安靜,我好像聽到這個嬰兒正在哭叫??赡苁撬谡f話,或許他正想叫爸爸和媽媽呢?!?
然后這個老師將手放在桌面,彈了一下曼陀鈴的琴弦。“聽!你們聽到小寶寶在哭嗎?你們聽到他大聲的叫喚嗎?”
那些孩子喊叫起來:“它是曼陀鈴,是你彈了琴弦,是你彈了它?!?
那個老師于是重復說:“安靜,安靜,孩子們。聽我下面要說什么?!?
然后她拿出了那個曼陀鈴并彈了幾下,說:“這就是樂音。”
如果孩子要從這樣的課堂中來理解噪聲和樂音的區別,這是很可笑而荒謬的。孩子可能會產生這樣的印象:老師只是想開一個玩笑;這個老師太笨了,因為她一旦被噪聲打斷,講課就沒有頭緒了,于是她誤把曼陀鈴當成小嬰兒了。最可能的是,通過這一授課方式,老師自己的形象留在了孩子的心中,而講課的目的和對象卻被孩子忽視了。
要這些根據普通方法備課的老師把課上得簡單明了,對她來說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我記得曾經有一次,在我將教材充分而詳細地解釋之后,我請一位老師用幾何板鑲嵌的方法來教孩子區分正方形和三角形。老師的任務很簡單,就是把木質的正方形和三角形嵌到剛好能容納它們空間的地方。她本來應該讓孩子看著并跟著她把木塊和空筐架很好地吻合在一起,同時在做示范的過程中,告訴孩子哪個是正方形,哪個是三角形。可是那個老師卻開始叫孩子們摸一摸那些正方形木塊,說:“這是一條線——這是另一條要又是一條要這還有一條線。這個木塊一共有四條線,用你們的手指數給我看,然后告訴我一共有幾條線。還有角,數數這些角,用你們的手指去摸摸。瞧,也有四個對吧。好好看一下這一塊,這就是正方形?!?
我給那位老師糾正了錯誤,告訴她這樣做不是在教孩子認識幾何形狀,而是在教他們關于邊、角、數字等的概念,這和她要在課上教給孩子的東西不是一回事?!暗牵蹦莻€老師極力給自己辯解,“這是一回事呀!”
然而,這是不一樣的。一個是幾何分析,另一個是算術。對于孩子來說,他可能有一個關于四邊形形狀的概念,但是他不知道怎么數到四,因而不能理解關于邊和角的數目。邊和角本身是一個實際上并不存在的抽象東西,而只有在一個有形的木塊里才能體現出來。那個老師的詳細解釋不僅讓孩子感到困惑,而且將具體和抽象兩類不同的東西(物體形狀和數學表達)連接在了一起。
我對那個老師說,我們假定一個建筑師給你看一個圓屋頂,圓屋頂的形狀是你所喜歡的。他可以按照兩種方法讓你觀賞他的作品:他可以讓你注意線條的優美、比例的協調,然后帶你走進建筑物里面一直走上圓屋頂,使你充分觀賞到各結構部分的相對比例。這樣你對圓屋頂的整體印象會建立在對結構各個部分的總的了解上?;蛘撸屇銛荡皯?,寬或窄的檐口,還認真給你畫圖樣,介紹他的建筑設計風格,他可以向你解釋靜力學原理,寫出計算原理及計算所必需的數學公式。在第一種情況下,你能獲得關于這個圓屋頂形狀的印象;在第二種情況下,你可能了解不到什么,而且離開的時候會留下這樣一種印象:這個建筑師自以為和他說話的不是一個像我這樣的旅游者,而是一個同行的建筑工程師。我的目的只是想熟悉一下自己周圍的美景而已。如果我不是直接對孩子說:“這是一個正方形”,然后讓他觸摸這個正方形塊以建立關于幾何形狀的概念,而是向他對正方形木塊的形狀作一番幾何分析,這樣的做法和上述第二種情況的結果是一樣的。
如果在教孩子幾何平面圖形的同時也教給他們數學概念,我們確實會感到這樣會促使孩子早熟。但是我們不能相信孩子因為太小還不能理解簡單的幾何形狀。相反,孩子要看到正方形的窗子和桌子并不難,他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看到這些形狀。我們之所以要讓他們注意一定的形狀,是讓他們對已經獲得的關于形狀的印象更加清晰,并且讓這種形狀在大腦中形成一個固定的概念,這就好像當我們無意中在看著湖岸的時候,突然有一位畫家對我們說:“在峭壁倒影下的湖岸曲線多美?。 ?
聽他這么一說,我們無意識中看到的景色就好像突然被陽光照亮,深印腦海,并且我們能體會到一種以前隱約感覺的東西在變得具體明朗后的一種快感。
這就是我們對孩子的職責:在前進的道路上,不要忘記帶給孩子們光明,給他們正確的指引。
關于這些啟蒙課對孩子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我想做一個比喻。這就好像一個人獨自一邊走過一片樹林一邊沉思,寧靜而幸福,任憑自己的內心世界自由地舒展開來。突然,遠處傳來悠揚的鐘聲將他從思緒中喚醒,使得他更加強烈地感到置身此時此境的安寧和美麗。
激發生命,讓生命自由發展,這是教育者的首要任務。在進行這樣一種細致的工作時,需要有高度的藝術,要把握時機和恰到好處,不致造成干擾和偏差。孩子們的心靈正在充分發展,他們的生命依靠自己的力量,而我們只能是幫助他們。這種藝術必須以科學方法作為指導。
如果老師用這種方法觸摸到了每個學生的心靈,那她就像一個看不見的神靈,喚醒和激發他們的生命。她可以占據每個學生的心靈,她的一個手勢、一句話都足以影響他們。每個學生都會表現得生動活潑,喜歡她、熟悉她、服從她。終將有那么一天,老師自己會驚奇地看到,所有孩子都服從她,對她親切而友好。一旦看到她的手勢,孩子們都會情愿而熱心地去做,因為她使他們充滿活力,所以他們盼望她,希望從她那里繼續獲得新的生命力。
所有這些現象都已經從經驗中得到了證明。這也是為什么讓那些參觀“兒童之家”的人感到驚奇的主要原因。我們好像是用了魔力幫助學生建立起集體紀律的觀念。五六十個兩歲半至6歲的孩子,不管是在一起還是單獨的時候,都知道如何很好地保持安靜,安靜得簡直鴉雀無聲。如果老師輕聲地對孩子說:“大家站起來,踮著腳尖繞著房間走幾圈,然后安靜地回到你們各自的座位上?!?
所有的孩子就會一下子立即站起來,并盡可能不出聲,按照老師的話走幾圈然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老師對每個學生只說了一句話,但是孩子們都希望從老師那里獲得啟示,并體會到內心的喜悅。他們懷著這樣的感情,像一個個探險家,熱切而服從,按照他們自己的方式遵守秩序。
在關于紀律的問題上,我們的做法又有點像克里斯托夫·哥倫布的“雞蛋理論”了。樂隊指揮家必須訓練他的隊員以便他們能非常和諧地集體完成演奏作品,而每個演奏家作為個體在他準備聽從無聲命令——指揮棒演奏之前,必須把自己的演奏藝術表現得熟練而完美。
公立學校所采用的方法是多么的不同!就好像一個樂隊指揮家在教隊員練習不同的樂器和嗓音,但結果卻是節奏單調而演奏雜亂無章。
因此,我們發現,最守紀律的社會成員都是經過最好訓練的人,他們自身表現都有很高的素質。而訓練和完美都是通過和其他人的接觸而獲得的。集體的完美無缺不可能來自那些機械且缺乏表現力的團體,也不可能單靠那種強制下的集體來實現。
在幼兒心理學方面,我們的偏見甚于實際了解的知識。直到現在,我們還一直希望通過強制性的力量,通過法規的強加,而不是從內心去征服兒童,以便像指引人的靈魂一樣去指引他們??梢?,我們并不知道孩子的生活,也不了解他們。
但是如果我們取消那些曾經限制他們的人為行動,取消那些我們曾經愚蠢地強迫他們守紀的粗暴手段,那么他們就會向我們展示自己全部的兒童天性。
他們的溫順是如此完全,如此可親。使我們認識到,人的幼年仍然受到各種各樣的束縛和不公正待遇的壓迫。兒童對知識的渴望是如此強烈,超過了對其他事物的愛,這使我們不禁想到這樣一個真理:人類永遠有一種迫使自己去不斷征服思想的激情,從而讓人類從各種奴役的枷鎖里面逐漸解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