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自信心(1)
- 拿破侖·希爾成功法則
- (美)拿破侖·希爾
- 4846字
- 2015-06-11 14:22:01
在談及本講的基本原則之前,你若先在腦中記住下列事實,將會有很大的好處。首先這項原則很實用,其次它是我25年多的研究成果,另外這些原則受到了世界上最杰出的男女科學家的贊許,因為他們已經親身試驗過這一原則。
恐懼是自信之敵
懷疑是進步與自我發展最可怕的敵人。如果你在翻閱此頁時,心中早已有了一個念頭,認為本講是由某位象牙塔中的理論家所寫的,以為我從未試驗過作為本講基礎的各項法則,那么你最好把本書放到一邊去,不要再往下看了。
這不是一個什么都令人懷疑的年代,在這個時代,很多自然法則被發現并加以控制利用。我們在這一時代所發現的自然法則,比人類過去歷史中所發現的總和還多。在過去30年內,我們親眼看到人類征服了天空,我們探測過海洋,我們開發了地球上的每一寸土地,我們已經控制了閃電,并用它來轉動工業的巨輪,以前只能生長一種谷物的地方,現在卻能長出7種,世界各國之間的交通日益發達。不錯,這是一個啟蒙與開化的時代,但我們接觸到的其實只是知識的表層而已。不過,當我們開啟通往內心深處秘密力量的大門之后,它將為我們帶來更多的知識,比較之下,這些新知識將使以往所有的發現變得微不足道。
思想是人類已知的最高形式的能力,通過實驗和研究,我們一定能對那股被稱之為思想的神秘力量得到更多的了解。對于人類的思想,我們已有了足夠的認識,我們知道,在“自我暗示”方法的幫助下,一個人可以擺脫掉幾千年累積下來的“恐懼”。我們已經發現這個事實:“恐懼”是造成各種貧窮、失敗與悲哀的主要原因。我們也發現,能夠克服恐懼的人不管從事哪種行業,不管有多少阻礙,都必能獲得成功。
培養自信心,先要消除“恐懼”的魔鬼,這個魔鬼坐在某人的肩上,對著他的耳朵輕聲說道:“你辦不到的——你害怕去嘗試——你害怕大眾的批評——你擔心你將失敗——你害怕自己沒有能力。”
還好,“恐懼”這一魔鬼已經面臨末日了。科學家已經發現了一種十分厲害的武器,可以用來消滅它。本講已為你準備了這件武器,供你用來對抗世界進步的最大敵人——恐懼。
人類有6項基本恐懼,每個人都會受到這6種基本恐懼的影響。在這6種恐懼之下,還有程度比較輕微的恐懼存在。以下列出這6種最大的恐懼,并且簡單地描述這6種恐懼的成因。
這6大基本恐懼是:
1.恐懼貧窮。
2.恐懼老年。
3.恐懼遭人批評。
4.恐懼失去心愛的人。
5.恐懼疾病。
6.恐懼死亡。
針對以上列出的6種情形,然后列出你自己心中的恐懼,看看可以把它歸納為哪一類的恐懼。
每個人長大到懂事的年齡之后,或多或少都會受到這6項基本恐懼中的一項或多項的影響。要想消滅這六大魔鬼,我們先要找出它們的根源,即我們是從哪兒繼承這些恐懼的。
六大恐懼的產生
所有人都要受兩種類型遺傳的影響:一種是生理遺傳,另一種則是社會遺傳。
經由生理遺傳的法則,人類從變形蟲(一種單細胞的生物形態)開始演變,經歷了與目前已知的地球上所有的生物發展形態,其中包括一些曾經存在但目前已絕種的生物形態。
每一代人都為人類的天性增加了那一代的一些特點、習慣,以及外貌上的特點。因此,人類的生理特性就是許多習慣與生理遺傳的組合。
雖然說人類的6種基本恐懼并不能經由生理遺傳單獨遺傳下來(這6種基本恐懼都是人類的精神狀態,不能經由生理遺傳傳送),但是,很明顯,生理遺傳是6種恐懼最佳的寄生之所。
例如,有一項眾人皆知的事實。生物體演進過程是建立在死亡、毀滅、痛苦和殘酷之上,地球中的生物在它們向上演進的過程中,都是以一種生命形態的死亡來維持另一種更高級生物形態的生存。所有的植物都是以“吃”泥土和空氣中的養分而生存。所有的動物則以“吃”其他較弱的動物,或某種植物而生存。
所有植物的細胞都有很高的智慧,所有動物的細胞也同樣有著很高的智慧。毫無疑問,一條魚的細胞經由痛苦的經驗已經知道了,一種名叫“鶚”的動物是很可怕的,因為它專門吃魚。
由于許多動物(包括大多數的人類)都是以吃較小和較弱的動物來維持生命,這些動物的“智慧細胞”進入人類,并成為人類“智慧細胞”的一部分,也順便帶來了它們由于被生吞活剝而產生的恐懼。
這項理論可能看來有點牽強,而且事實上可能也非事實,但如果沒有其他理論的話,這至少是一項合乎邏輯的理論。我并不特別強調這個理論,也不堅持在這6種恐懼中有任何一種是因此而發生的。對于這些恐懼的來源,另有一項比較好的解釋,我們將在下面加以解釋,在此之前要先說明一下所謂的社會遺傳。
到目前為止,人類天性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經由社會遺傳而獲得的。所謂“社會遺傳”即指某一代人強加于當代人思想上的迷信、信仰、傳奇及思想,而這些東西則是從上一代遺傳下來的。“社會遺傳”應該用來指一個人用以獲得知識的任何一種或所有來源,這些來源包括宗教派別、閱讀、交談用語、口授的故事,以及根據“個人經驗”而來的思想或靈感。
經由社會遺傳法則,任何人都可以控制小孩的意志,更可以通過教誨在那個小孩的思想中,埋下各種念頭,不管是真是假,都能使小孩把它當作真理來接受,使它成為這個孩子的個性的一部分,這些念頭就如同是其身體的細胞或器官(很難改變其天性)。
宗教人士經由社會遺傳法則,在孩子腦海中埋植下多得數不清的教條、教義,以及宗教儀式,并且連續不斷地灌輸這一切,直到這些孩子在腦中接受它們,使它們成為永恒不變的信仰的一部分。
尚未達到懂事年齡的孩子——大約是2歲以內的孩子——他們的意志和思想是可塑的、開放的、純凈和自由的。由孩子所信任的人在這個時候埋下的任何念頭和思想,都會生根成長,而且,不管這些思想是否合乎邏輯或是否理智,人們永遠都無法將它們根絕或消除。
許多宗教人士宣稱,他們可以永遠地把他們的宗教教條灌輸在一個小孩子的腦中,使得這個孩子的腦海中永遠沒有任何地方可以容納其他的宗教,不管是整個宗教或只是一部分教義。這種說法并不算夸張。
在解釋完社會遺傳法則的運用方式之后,讀者即可進一步研究人類從何處繼承了這6種基本恐懼。還有,任何一位讀者(除了那些尚未成熟的讀者之外,因為他們還未長大到足以檢驗與他們自己相信的“童話故事”相對抗的真理的年齡)都可以檢驗一下社會遺傳法則在解釋這6種基本恐懼上的可靠性,這一切根據他自己的個人經驗就可以做到。
本講所提出的全部論據,都會得到所有追求真理者的肯定。至少在目前這一刻,你應把所有的偏見與其他先入為主的觀念拋在一旁(你知道的,你隨時都可回頭再去收回這些觀念),然后我們即可研究人類“最可怕的6個敵人”的來源與性質,現將這6種基本恐懼分別說明如下:
1.對貧窮的恐懼
要說出這項恐懼來源的真實情況需要勇氣才辦得到,而在說出之后,要接受這項真實的事實,需要更大的勇氣。人類在遺傳上具有在經濟上“捕食”同伴的傾向。幾乎所有的低等動物都只具有生理本能,卻沒有理智和思考的能力,所以,它們只會在肉體上捕食比它們弱小的動物。人類具有思想與智慧,他們不吃同伴的身體,但卻能從在經濟上“吃”掉同伴而獲得更大的滿足。
在我們所知的這個世界的所有時代,我們現在所生存的這個時代是一個崇拜金錢的時代。一個人除非能夠展示出一個存款頗多的銀行賬戶,否則將被認為是個無用之人。沒有任何事情比“貧窮”給人類帶來過更多的痛苦與羞辱。難怪人們“恐懼”貧窮。可以肯定的是,人類在繼承了長期以來的生活經驗之后,已經認為在有關金錢和財務上,人是不能彼此互相信任的。
許多婚姻的開始(結束也經常如此)完全建立在其中一方或雙方的財富基礎上,難怪離婚法庭經常要忙個不停了。“Society”(社會)這個英文單詞的正確寫法應該是“Society”,因為它和金錢密不可分。人們如此急于擁有財富,因此不顧一切地追求金錢。如果可能的話,就通過合法的方法去賺錢,必要時則采用其他手段。
對貧窮的恐懼是相當可怕的一件事。
一個人可能犯下謀殺、搶劫、強暴,以及其他侵犯他人權益的犯罪勾當,但仍然會受到其同伴的看重要“只要”他能永遠擁有自己的財富。因此,貧窮是一種罪惡,一種不可原諒的罪。難怪人們對它充滿恐懼。
從世界上的任何法律全書里,我們都可找到“對貧窮的恐懼是人類六大基本恐懼之一”
的證據,因為在這類法律全書中都可找到很多保護弱者的法律條文,以使他們不致受到強者的侵害。花時間去證明對貧窮的恐懼是起源于人類企圖欺騙其同伴,或是這種恐懼是人類遺傳下來的恐懼之一是徒勞的,這和企圖證明3伊2越6一樣徒勞。如果人類能夠信任他的同伴,如果地球上有足夠的糧食、房子、衣服和各種物品來滿足每個人的需求,如果所有這些美好的事物可以為每個人所享受,那么沒有人將會恐懼貧窮。但人類卻有一種惡習,即使他已經獲得了自己所需要的一切,或是遠超過他的需要,他仍然企圖把所有其他的“豬”同伴趕出豬圈。
2.對年老的恐懼
大體而言,這種恐懼的來源有兩種:第一,認為年老可能帶來貧窮。第二,也是到目前為止最普遍的來源,人類之所以對年老充滿恐懼,主要是因為人們認為年老意味著已經接近了可能比我們這個糟糕的世界更可怕的另一個世界。
人類之所以有這種恐懼,有其兩個十分正確的理由:其中一個原因是由于人不信任他的同伴,擔心他的同伴可能搶走他所擁有的財產。另一個原因則是擔心死后所去的世界十分可怕,這個觀念通過社會遺傳法則,早在他懂事之前就已深深地灌輸到他的腦海。
人們恐懼老年的到來,你還覺得奇怪嗎?
3.對批評的恐懼
人們如何形成這種恐懼的,很難準確地說出其原因,但有件事情是可肯定的,這一恐懼正大行其道。
有些人認為,這種恐懼是在政治開始的時候,便出現于人們的思想之中。其他人則認為,它的出現絕不會早于“婦女俱樂部”組織召開第一次會議之前。另有一些幽默人士則指責“圣經”是它的來源,因為圣經內容里充滿了相當尖刻而激烈的批評。如果最后這種說法是正確的,而且如果這些人沒有搞錯,那么上帝應為人們繼承了“對批評的恐懼”一事負責,因為有了上帝,才有了“圣經”。
我既非幽默家,也不是“先知”,而只是一個平凡而實事求是的人,因此我認為“對批評的恐懼”是屬于人類繼承而來的一種天性,這種天性不僅驅使他搶走同伴們的財富與資產,更以批評同伴來為自己的行為進行辯護。
對批評的恐懼有許多不同類型,大多數都很瑣碎,甚至還有點幼稚。例如,男士戴帽子,不是他們真正需要戴帽子,主要是因為“大家都這樣做”,所以每個人都要跟著這樣做,以免被其他人批評。而女人戴帽子的唯一目的只是為了好看。但是千萬不要認為,女性就因此能避免跟帽子有關的“對批評的恐懼”。如果有任何一位女士宣稱她不像男士們那樣受這種恐懼的困擾,不妨請她戴上一頂樣式已經落伍一二年的帽子到街上走一走。
各種服飾的制造商最善于利用人類這種害怕被人批評的基本恐懼,因為這是人類無法避免的一種恐懼。我們可以看到,在每個季節里,服飾的“式樣”都會改變。這些“式樣”是什么人制定的?當然不是買衣服的人,而是衣服的制造廠商。他們為什么經常如此改變式樣呢?很明顯,這樣改變之后,制造商才能賣出更多的衣服。
基于相同的原因,汽車制造商在每一季里都要推出不同的新款汽車(只有極少數的制造商例外)。
服裝制造商十分清楚,人類這種高級動物十分害怕穿上比“人們所穿的”落伍一個季節的衣服。
這不是事實?你自己不是也有這種經驗嗎?
我們已經描述了人們在生活中的日常瑣碎小事中因為受到“對批評的恐懼”的影響而作出的反應。現在我們再來看看,當這一恐懼應用到人類交往中的比較重要的事項時,人類會采取何種行動。例如,幾乎所有人在達到“心理成熟”的年齡時(一般平均來說,是從35歲到45歲),如果你能透視他的腦中思想,你將會發現,對于大多數傳道者所教導的大部分神話,在他的思想中都有著很強烈的懷疑和反抗精神。“對批評的恐懼”是十分強而有力的。
4.對失去心愛之人的恐懼
這一恐懼的來源只須簡單加以描述即可,因為很明顯,它起源于人類具有搶奪其同伴配偶的天性,或者至少也要跟她私會,不讓她的合法丈夫或“主人”知道。
由于人類長久遺傳下來的“對失去心愛之人的恐懼”,因而產生了嫉妒之心,以及程度不等的各種類型的精神分裂癥,這也是不容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