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盡管如此,我還是必須承認,我一點也不知道怎樣將這種不幸變成財富。不過,我仍然在兒子睡前講故事的時候對這種哲學理念進行巧妙包裝,以期終有一天他能找出辦法,用自身的不利條件服務于某個有用的事業。
理智清晰地告訴我:沒有耳朵和天然聽力設備無法得到恰當的彌補。但是,信念支撐下的欲望將理智拋在一邊,激勵我堅持到底。
現在回頭分析這一經歷時,我能發現,最終驚人結果的出現,與兒子對我的信任緊密相關。我對他說的任何話他都深信不疑。我讓他相信自己比哥哥有一個明顯的優勢,相信這種優勢能通過許多方式體現出來。例如,學校的老師會發現他沒長耳朵,從而給以特殊關照,會格外親切地善待他。他們的確也是一直這樣做的。他母親在拜訪老師、與他們商量怎樣給予兒子以必要的額外保護時,親眼目擊過這一點。我還努力使他相信,當他長大到能夠賣報紙(他哥哥此時已經是個報業商人)的時候,應該比哥哥有更大優勢,因為人們會由于看到他盡管沒耳朵,但卻是個聰明、勤勉的好孩子,從而多給一些錢。
慢慢地我們注意到,兒子的聽力水平在一步步提高。此外,他一點也沒有因為自身缺陷而出現難為情的跡象。快到苑歲時,他第一次證明我們對他思想的教育方法正在生效。他一連幾個月央求媽媽同意他去賣報,但媽媽一直沒有同意。她擔心兒子的耳聾會使他一個人在大街上的時候不安全。最后,他靠自己解決了這個問題。有一天下午,他和傭人留在家里時,悄悄從廚房的窗戶爬出去,跳到地面上,獨自離開了家。他向附近的鞋店借了6分錢作資金,用來批發報紙,將報紙賣出之后再投資,如此反復,直到晚上。“盤點”之后,他從所得中拿出6分錢還了賬,發現凈賺2毛4分錢。那天晚上我們回家時,發現他已經在床上熟睡,手里還緊緊捏著掙來的錢。他媽媽掰開他的手,將幾個銅板拿下來,不由得泣不成聲。這太讓人不是滋味了!她哭的是兒子第一次成功似乎顯得那么讓人心酸。而我的反應恰恰相反。我發自內心地笑了,因為我知道,我一直在兒子的心中培養相信自己的人生態度,這種努力終于獲得成功。在他平生第一次商業冒險中,他媽媽看到的是一個雖然耳聾但卻走出家門、走上大街,冒著生命危險掙點錢的小男孩;而我看到的則是一個勇敢無畏、雄心勃勃、自強自立的小商人,他的自信心已經成倍提高,因為他憑借自己的主動精神開始創業,并取得成功。這次小小的創業讓我欣喜,因為我知道,他已經證明自己具有足智多謀的品質,而這種品質將陪伴他一生。
隨后發生的事證明我的揣測沒有錯。他哥哥想要什么東西時,會躺在地板上又哭又鬧,雙腳使勁向空中蹬,之后又總是如愿以償。而這個“小聾孩”想要東西時,總會制定一個計劃去掙錢,然后靠自己的力量買東西。在這種情況下,他仍然堅持自己的計劃!說真的,兒子已經讓我懂得,只要不將身體缺陷當成障礙加以接受并當成失敗的借口,那么缺陷就能轉變成向上攀登并實現某個高尚目標的跳板。
這個小聾孩在無法清晰聽見老師講課(除非老師近距離地大聲說話)的前提下,順利讀完了小學、中學和大學。他從來沒有上過聾啞學校,我們也不讓他學習手語。我們堅信,他應該過正常人的生活,與好孩子交往;就算這種堅持迫使我們必須與校方管理人員爭得面紅耳赤,我們也不會改變這樣的決定。
上中學時,他試用過一個電子助聽器,但是用處并不大。我們對此早已心知肚明,因為兒子在6歲時,芝加哥的J·戈登·威爾遜博士就證明了這一點。
他在對孩子頭部的一側做手術時,發現根本找不出哪里有能聽見聲音的“天然設備”。
大學畢業前的最后一周(離那次手術已有18年)偶然發生的一件事,成為他人生最重要的轉折點。通過這件看似純屬偶然的事,他擁有了另一個電子助聽器,這是別人送給他試用的。他漫不經心地試驗著,因為對于類似的設備,他已經有過一次失望的經歷。終于,他將助聽器拿起來,心不在焉地戴在頭上,接通電源,結果呢?如同有人施了魔法,奇跡出現了!他一生渴望的正常聽力成了現實!他平生第一次像所有聽力正常的人那樣,能夠真切地聽見聲音了。
“上天總是通過讓人捉摸不透的方式促使奇跡發生”。通過助聽器帶來的新世界讓他大喜過望。他急忙沖到電話機旁給媽媽打電話,并清清楚楚地聽見了媽媽的聲音。第二天,他在課堂上已經能清晰聽見教授講課的聲音,這可是他平生第一次!之前,他只能在他們近距離大聲說話時才能聽見。此時,他已經能聽收音機、能聽見電影人物的對白。他在生命中頭一次能夠無拘無束地與人交談,根本不需要對方大聲叫喊。是的,他已經擁有一個全新的世界。
我們曾經拒絕接受大自然錯誤的“宣判”,通過不懈的欲望,我們僅借助可以找到的現實手段,便已經迫使大自然糾正錯誤。
欲望開始帶來回報,但是勝利還不夠徹底。兒子仍然需要找到一種明確而實用的方法,將自身缺陷轉變成財富對等物。
他幾乎沒有認識到已經取得的成功多么重要,卻陶醉于新發現的聲音世界帶來的喜悅。在這種情況下,他給該助聽器制造商寫了一封信,熱情洋溢地描述了親身經歷。他的信字里行間透著一種樸素的情感,這種情感雖然沒有寫在紙上,但卻隱匿在文字中間。公司收到他的信之后,邀請他前往紐約。抵達紐約時,他被眾星捧月般地簇擁著參觀了工廠全貌,并在與總工程師交談時,將自己的全新世界告訴了對方。此時,一種突發的奇想、一種思想、一種靈感(隨你怎么說都行)在他的腦海里閃現。正是憑借這股將生理缺陷變成財富的思想沖動,注定他要得到雙重回報——把金錢和幸福帶給身后的數千人。
這股思想沖動的梗概和實質是這樣的:他突然想起,如果能找到一條途徑,將他全新的體驗告訴數百萬終生無法從助聽器受益的耳聾者,那么就能給他們以實實在在的幫助。此時此地,他已經下定決心,要將余生致力于為聽力障礙者開發出有用的設備。整整一個月,他都在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他分析了助聽器制造商的整個銷售體系,設計了與全世界有聽力障礙的人進行溝通的渠道和方式,希望能與他們分享自己最新發現的“全新世界”。完成這件事之后,他根據研究成果起草了一份兩年計劃。將這份計劃提交給公司時,公司很快授予他一個職位,讓他放手實現雄心壯志。開始上班后,他很少想過自己注定要給數千名聾人帶去希望、切實減輕他們的痛苦,而這些人如果沒有他的幫助,注定會由于耳聾而終身殘疾。
與助聽器制造商接觸后不久,他便邀請我參加所在公司講授的、旨在教聾啞人怎樣傾聽和說話的課。我從來沒有聽說過還有這種教育方式,于是欣然到場。盡管心存疑慮,但我還是希望到那里不至于完全是浪費時間。在那里,我看到公司進行了產品展示。我曾經為喚醒兒子的正常聽力、為在兒子心中永遠保持對正常聽力的渴望做了許多工作,但是這一次,我卻對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為有了更深的認識。我看到展示者在教聾啞人如何傾聽、如何說話,而運用的原理和我20多年前為防止兒子聾啞運用的方法一模一樣。
就這樣,在命運車輪奇異地拐個彎之后,我和兒子布萊爾注定要為那些尚未出生的聾啞人伸出援手,幫助他們克服聾啞缺陷。據我所知,健在的人當中,只有我們父子倆鮮明地證實了一個事實:患有聾啞這種生理缺陷的人,能夠通過矯正恢復正常人的生活。這一點已經在兒子身上得到驗證,將來必然也能在別的聾啞人身上得到證明。我毫不懷疑地認為,如果妻子和我不千方百計地塑造兒子的心智和心靈,那么布萊爾肯定一輩子都又聾又啞。而目睹他出生的醫生曾經非常自信地告訴我們說,這孩子永遠都無法聽見或說話。
布萊爾長大成人時,擅長診斷此類病例的著名專家歐文·伍爾西斯博士對他進行了全面檢查。在發現兒子聽力正常、口齒清晰的時候,他大為震驚,并說他的檢查表明,“從理論上講,這個孩子本來應該什么也聽不見”。事實上,盡管透視檢查得出的結果顯示,在他頭骨應該長出耳朵的部位根本沒有開口,也沒有其他證明他有聽力的器官,但是這個小伙子的確有聽覺。
當我向他的腦海里灌輸他能聽說、像正常人一樣生活的欲望時,這種思想沖動帶來了某種奇異的影響。這種影響迫使老天爺采取一種連最優秀的醫療專家也無法解釋的手段,為他搭建起溝通的橋梁,使他能逾越自己大腦與外部世界之間那無語的鴻溝。也許對我來說,即便對蒼天完成這樣奇跡的過程加以揣測,亦有冒天下之大不韙之嫌。如果我不將自己在這次奇異經歷中的那份體驗公之于世,那是不可原諒的。我相信(這種相信并非沒有理由),對于有不變信念支撐下的強烈欲望的人而言,萬事皆有可能。這樣說是我的責任,也是我的榮幸。
熾熱欲望可以通過許多崎嶇不平的渠道,將自己變成客觀對等物。對此我毫不懷疑。布萊爾的欲望是擁有正常聽力,現在他有了!他天生就有生理缺陷,這個殘酷的現實很容易促使一個欲望不那么鮮明、不那么強烈的人,帶著描述身世用的紙筆和乞討用的搪瓷杯流落街頭。然而,這種殘障如今卻有了輝煌前景,成了一種平臺。借助這個平臺,他能向千千萬萬患有聽力障礙的人提供有益幫助,也為自己的余生帶來了很好的就業機會,獲得了經濟上的適當補償。他很小時,我就向他灌輸“善意的謊言”。我引導他相信,他的缺陷能變成一筆可供開發和利用的寶貴財產。事實證明,這種“謊言”起到了應有的作用。信念加上熾熱欲望,能使世界上任何夢想變成現實,無論這種夢想是否正當。而這些品質對于任何人都是免費的。
我曾與許多有個人問題的男女打過交道。在所有打交道的經歷中,我從來沒有遇到過一件事能比這一件更能鮮明地驗證欲望的力量。作家有時候會錯誤地針對知之甚少的主題著書立說,這些主題他們雖然有所了解,但認識膚淺,或者只有初步認識。而我則能通過親生兒子的苦難,來驗證欲望的力量是多么有用,這不能不說是我的莫大榮幸。獲得這樣的體驗也許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因為當欲望在接受實踐檢驗時,肯定沒有任何人像兒子那樣,為將要發生的一切做好了準備。如果自然力會屈從于欲望的意志,那么是否可以順理成章地推斷人單靠自己就能戰勝熾熱的欲望呢?人的精神力量多么奇特,又是多么難以估量!我們不知道它在自己能夠控制的范圍內,在每種情況下、每個人身上、每件客觀事物中,用了什么方法將欲望變成與其等量的客觀現實。也許這個奧秘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吧。我在兒子的腦海里注入了一種對聽和說的欲望,使他渴望像所有正常人那樣傾聽和說話,這種欲望如今已經變成現實;我在他的腦海里注入一種將最大缺陷變成最大財富的欲望,這種欲望如今已經實現。
到底用了什么方法,實現了這個驚人的目標呢?這很難用語言來描述。它由三個非常明確的事實組成:第一,我將信念和對擁有正常聽力的欲望融為一體,傳遞給兒子;第二,我用每一種想得到的方法,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在長達數年的時間里,連續向他傳遞我的愿望;第三,他相信了我!
幾年前,我有個生意上的朋友病了。隨著時間流逝,他的病情日益惡化,最終被人送到醫院施行手術。就在即將推進手術室之前,我看了他一眼。當時心想,像他這么瘦弱、這么憔悴的人,怎么可能成功經受一次大手術呢。醫生告誡我說,就算我有機會看到他活著出來,他在這個世界上的時日也屈指可數。但是這不過是醫生的看法而已。病人可不這么想。快進手術室之前,他虛弱地小聲對我說:“別聽他瞎說,老兄,過不了幾天,我就會順利出院。”在場的護士滿臉同情地看著我。但是,病人確實安然無恙地度過了手術。
事后,主治醫生說:“救他的命的,是求生的欲望,而不是別的什么。如果他在接受死亡可能性時不加拒絕,這一關他絕對熬不過來。”我之所以相信信念支撐下的欲望具有強大力量,是因為曾親眼目睹這種力量將出身卑微的人推上權力與財富的寶座;目睹它從死神手里奪回生命;目睹人們依靠它在經歷數百次不同程度的失敗之后,仍然能卷土重來;目睹它使親生兒子盡管生活在一個沒有耳朵的世界里,卻仍能享受正常、幸福而成功的人生。
怎樣挖掘并運用欲望的力量呢?本書隨后的各章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
我希望在此傳遞一種思想:一切成就,無論本質如何、目的何在,一開始都必然是對某種明確事物的熾熱欲望。大自然運用某種奇特而強大的“精神化學作用”原理,將我們對強烈欲望的沖動包裹起來,欲望“這東西”永遠不會承認“不可能”這三個字,也永遠不會接受失敗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