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恩在談到他偉大而豐富的知識的來源時表示:“任何人觀察自己的思想,據以推及人類思想的進步情形時,會注意到思想僅有兩種:我們經由反省和思考而產生的思想,以及那些自行進入腦中的思想。我一直對這些自行進入的思想情有獨鐘,我會仔細研究它們的價值,就這樣獲得了大部分的知識。一個人從學校教育中所獲得的知識,可說是一小筆資本,使他日后有自行學習的能力。每個想學習的人最后都成了自己的老師,因為學問無法強加在記憶里,只有領會、理解之后,知識才會在頭腦中保留下來。”
佩恩這位偉大的美國愛國者和哲學家描述了他個人的經驗,而這經驗也就是每個人的經驗。幾乎每個人都有這種經驗:思想是一種完整的概念,往往會從外面“閃入”腦海中。
對于這種訪客(自行進入腦海中的思想)的來臨,除了以太之外,是否另有其他的傳送方式?以太充滿了整個宇宙,是所有已知振動形式的導體,例如,聲音、光和熱,它是不是也應該是思想振動波的導體?
每個人的大腦都經由以太而和別的大腦直接相連。由某一個大腦釋放出來的思想,將立刻被其他大腦所接受并加以分析。我對這項事實確信不疑,就如同我們相信H2O這個化學式就代表“水”。想想看,這個原則在我們每日的日常生活中將扮演一個多么重要的角色。
以太是把思想從某一個大腦轉達到另一個大腦的導體,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而我相信,由大腦放送出來的每一種思想振動波,立即會為以太所吸收,并且維持迂回波狀的活動,其波長和用以發送它們能量的強度有相對的關系。這些振波一直在進行著,我還相信這些振動是“閃入”他人腦海的思想的兩項來源之一,另一項來源是經由以太和傳送思想振動波的大腦取得直接迅即的接觸而來。
因此,如果這一理論是正確的,那么整個宇宙廣大無垠的空間,就是一間心靈圖書館,人類所釋放出來的所有思想波都儲存在那里。
我在此為“自信心”一講中所列舉的多項假設中的最重要的一項奠定了基礎,讀者在研讀這一講時,應該把這項事實謹記在心。
這一講討論了“有組織的知識”。對人類有用的大部分知識,都已被保存并正確記錄在大自然當中。人們在翻閱這本書時可以讀到驚人的奮斗故事,現代文明就是經由這種奮斗而發展出來的。書中的每一頁都記錄著組成地球和其他星球的物理元素,以及充斥在所有空間的以太。
人類若是翻閱刻寫在石頭和地球表面上的這些記錄,將會發現骨頭、頭骨、腳印和其他有關這個地球上動物生活史的確切證據,在漫長的歲月里,自然母親會親手把它們安置在地球上,以讓人類更好地生存發展。人類所有的思考都記錄在這本巨著之中,它們以以太的形式存在著,這本巨著就成了人與造物主之間溝通的紐帶。這本《圣經》在人類學會思考之前就已經存在了,事實上,在人類尚未發展成單細胞動物之前,這本《圣經》就已經存在了。
人類最奇妙的發現,就是近代發現的無線電原理——這種傳送是經由以太的協助而完成的,當然以太也是大自然的重要組成部分。想想看,以太收到聲音的振動,然后把振動從音頻轉變成無線電波,將它傳送給相應頻率的接收臺,然后再由接收臺把它變回原來的音波形式,所有這一切可以在短短的一秒鐘之內完成。這樣的一種力量應該可以接收思想的振動波,并使那個振動波永遠保持活力。
聲音經由以太做媒介,運用現代的無線電儀器可以做到同時傳送,這項已知的事實使得思想振動波從大腦傳送到另一大腦的可能性大為增加。
下面我們來討論另一種方法。利用這個方法,人們可以搜集、分析和組織有用的知識,將多人的智慧和諧地連結在一起,形成集體智慧。
你的思想也會發生化學反應
“智囊團”是一個抽象名詞,在已知的事實中,并沒有這個名詞的實質存在,只有少數研究過一個人的思想會對另外一個人實施多大影響的人才會對此有些了解。
我曾翻遍有關人類思想的教科書和論文,卻找不到有關“智囊團”的任何描述。我是在訪問安德魯。卡內基先生時,第一次注意到這個名詞。這次訪問的情形在第二講中有詳細的描述。
我相信,構成思想的“液體”能源,與組成以太的能源完全一樣。無論是外行人還是從事科學調查的人都知道這項事實:有些人剛開始接觸,思想就會產生沖突,而有些人之間則表現出彼此自然的親密感。在思想進行會合和接觸之后,在所產生的自然敵對與自然和諧這兩種極端之間,有著大量思想交流所產生的各種不同反應。
一見鐘情是難以避免的,這種經驗大家都有。而有些人卻彼此格格不入,因此在初次見面時,就會極不喜歡對方。這些情況不需言語,在沒有絲毫愛或恨的刺激下,很自然就會發生。
思想可能是由一種流體,或固體,或能源(隨便你怎么稱呼)組成,這種東西和以太十分相似(即便不是相同的物質)。當兩種思想十分接近,彼此進行接觸的時候,這兩種“思想”物質單位(讓我們稱它為以太電子)會混合起來,出現一種化學反應,并開始振動,可以使兩個人感到愉快或不愉快。
兩種思想接觸后所產生的影響十分明顯,甚至連最漫不經心的觀察家也可以看得出來。每一種影響都有一個原因。我們可以假設,兩個彼此進行接觸的心靈的心理態度改變的原因,可能是彼此大腦重新安排了它們自己的電子及組合,以適應由于這一接觸而造成的新情勢,除了這項假設之外,大概沒有其他更合理的解釋了。
為了使這一講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上,我們首先承認兩個思想在會合或近距離接觸時,往往會在彼此的思想上產生某種影響或形成另一思想狀態,這些影響和心理狀態與接觸前的狀態不同。這已向成功的道路邁進了一大步。知道這種思想反應的成因最好,但不知道也沒關系。這種情況隨時都會發生,這是已知的事實,也是我們的出發點,使我們可以說明“智囊團”
究竟是怎么回事。
在極為和諧的精神狀態下,可以把兩種或更多的思想匯聚在一起而產生“智囊團”。各種思想和諧混合,發生化學變化,產生了一種第三者的思想,并為某個或全部的成員所用。只要成員彼此友善、和諧地相互存在,這種“智囊團”就可以一直發生作用。等到這種友好的聯合一旦破裂,“智囊團”就會立即分裂,使以前存在的一切情況消失得無影無蹤。
這種思想化學變化的原則,是一切所謂的“密友”和“金石同盟”存在的基礎和原因。許多夫婦不幸會走進法庭請求離婚,卻遭到愚蠢、無知人們的嘲笑,其實這些愚人們是在嘲笑一項最偉大的自然法則。
整個文明世界都知道,結婚之后的最初二、三年之內,夫婦雙方常會發現意見不合的情況,或是為一些小事爭吵。這是“適應”階段。如果婚姻能熬過這段時間,那么這段婚姻就能永久維持下去。這些事實是那些經驗豐富的已婚者所無法否認的。我們又再度看到了“果”,卻不知造成這一“果”的“因”。
雖然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還是在這最初幾年婚姻生活中雙方的思想不能和諧共處,因此使得思想發生化學變化的過程緩慢下來。嚴格來說,所謂的思想的電子或能量,在初次接觸時通常既不過分友善,也不過分對立。
但經由不斷的結合,他們會逐漸改變自己,學會和平共處,只有在很少數的情況下,雙方才會處于完全對立,以致最后公開決裂。
有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共同生活了15年之后,他們彼此和諧的共處關系,不僅使二者思想越來越親密,兩個人的面貌也變得十分相似,其他相似的地方也不少。任何對人性有深刻認識的人,在被介紹與一位先生認識之后,就可以從一群陌生人當中輕易地認出這位先生的妻子。兩個結婚很久的夫婦,他們眼中的神情、面部的線條,以及說話的音調,都變得十分相似。
人類思想的這種化學反應的影響十分明顯,因此任何有經驗的演說家可以很快看出聽眾的態度,并可以斷定他的演說是否已為聽眾所接受。即使在1000名聽眾中只有一個聽眾有反對情緒,對一位已經學會如何“感覺”和記錄敵對情緒的演說者而言,仍可以輕易感覺出來。而且演說家可以不必觀察聽眾的面部表情就感覺出聽眾的情緒。在這種情況下,聽眾不用發出任何聲音,臉部也不必出現任何表情,就讓演說者或上天堂、或下地獄。
所有高明的推銷員都知道“關鍵時刻”的來臨,他并不是從顧客所說的話來判斷的,而是根據與顧客思想所作的化學反應來感覺和判斷。語言常會隱瞞說話者的真正意圖,每一位有經驗的推銷員都知道,大多數顧客都有這種習慣:在將要達成銷售意向時,顧客往往表現出消極的態度。
那些出色的律師都有一種第六感,能夠“看穿”聰明的證人所精心編織的證詞,判斷出他是在說謊,并且經由思想融合的過程,獲知他真正的意圖。許多律師已經具有了這種能力,但并不知道這一能力的來源。他們擁有一種技能,卻不能了解這種技能的科學基礎,許多銷售員也是如此。
打個比喻說,一個能正確理解他人思想的人,可以輕易走入某人的思想大廈,悠閑地查看整棟大樓,注意它的一切細節,然后走了出來。他對這棟建筑物的內部已有了整體的概念,但這棟建筑物的主人卻并不知道他曾經款待過這樣一位訪客。在“正確思考”這一講中,讀者可以發現,這項原則具有十分實際的作用。
我們已經對思想化學變化的原理作過許多介紹,而且證明了——讀者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也會觀察到——當兩個人的思想接近時,會立即產生很明顯的變化,有時是敵對的,有時是友善的。每個人都擁有所謂的“電子場”。這種電子場的性質各不相同,它取決于個人的“情緒”,以及創造這種“電子場”的個人的性情。
我相信,每個人的思想都是由其遺傳特性加上他所受到的影響而形成的。每個人的思想都在持續不斷的變化,直到最后形成了個人哲學和思想的習慣,改變了自己的思想。我相信,這些原則是千真萬確的。每個人都可能自愿改變其思想特性,以便吸引或排斥他所接觸的每個人,這是一項眾所周知的事實。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任何人都可以采取一種心理態度,以吸引、取悅,或排斥、反對他人,這樣做時甚至不必借助于言語、動作或面部表情。
現在,我們可以回頭看看“智囊團”的定義——融合并協調多種思想,在一種完全和諧的狀態下產生的思想。你應該知道這里所說的“和諧”一詞的真正意義了。除非在完全和諧的情況下,否則兩種思想是無法融合并協調的。因此,和諧可以說是一切商業與社交活動成功或失敗的關鍵。
每一位銷售經理、軍事領袖,以及各行各業的領導者都了解“諒解與合作精神”的必要性。要想獲得成功,必須擁有這種精神。這種和諧的大眾精神,可通過自動或強制的紀律而獲得。在這種情況下,個人的思想將被融合成“智囊團”,個人的思想得到修正后,與集體的思想合而為一。
營造這種思想融合的方法很多,每一位領袖都有自己協調追隨者的思想和方法。有人使用強迫方法,有人使用說服方式,有人則使用懲罰或獎賞手段,其目的都是為了減少團體中的個人思想分歧,使它們全部融合成為一種集體的想法。讀者不必深入,就能找出一些政治、經濟巨人在各自領域中把個人思想融會成為一個集體思想的過程中所使用的謀略和技巧。
世界上真正偉大的領袖天生就有一種思想力量可以吸引其他思想。拿破侖就是最明顯的例子,他擁有一種強大的吸引力,把他所接觸到的人的思想全部吸引過來。拿破侖手下的士兵能夠為他慷慨犧牲,毫不畏縮,就是受到了他個性的吸引,而這種個性實際上就是他思想的力量。
任何了解這項思想化學反應原則的杰出領袖,都可以在一段時間里把任何一個團體的思想融合起來,使這些思想只代表一種集體思想,但當這位領袖一離開這個團體,這種融合的集體思想立即分裂崩潰。最成功的人壽保險銷售組織或其他銷售團體每周集會一次,或一次以上,他們的目的究竟是為了什么?就是為了把每個人的思想融合成為一個智囊團,這個智囊團在一段期間內可以不斷激勵個人的思想。
這些團體的領袖也許不了解在這些被稱作“鼓勁”的會議上究竟發生了什么事。這類會議的例行議程通常由團體領袖或其他人員發表談話,有時候還請團體以外的其他人發表意見,讓個人的思想彼此接觸,并相互鼓勵、打氣。
人類的頭腦可以比作電池,其電量會慢慢衰減和耗盡,人也會感到沮喪、泄氣。這種感覺誰能避免呢?人類頭腦在沮喪的情況下,必須進行充電,要想達到這一目的,就必須與一個充滿活力的思想進行接觸。那些偉大領袖的身上都證明了這種“充電”過程的必要性,而且他們還知道如何達到這種結果。這一知識就是區別一位領袖和追隨者的最主要特性。
能夠充分了解這項原則,并不斷使自己的思想與一個更有活力的思想進行接觸,以使自己的思想保持活力和充足的“電力”的人是幸運的。異性接觸也是一種有效的激勵辦法,異性接觸可以使大腦重新獲得活力,但這種接觸必須是明智的,男女雙方必須彼此具有真情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