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給初生寶寶的言語刺激
- 玩出來的智慧(0~1歲)
- 黃繹霖
- 1140字
- 2015-06-03 23:32:56
言語刺激包括三個內容:跟寶寶說話;各種語素的積累;每天為寶寶閱讀3~5分鐘。
多跟寶寶說話
千萬不要用“孩子還小,說什么他也不明白”的態度來對待孩子。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就有研究表明,父母與嬰兒說話次數的多少是影響其以后學業表現的主要因素之一。而芝加哥大學的杰內倫·胡滕洛切爾教授也發現:父母對嬰兒說話的數量與嬰兒掌握的詞匯量有密切的關系。20個月時,話多母親的嬰兒的詞匯量比話少母親的嬰兒的詞匯量平均多出131個;兩歲時,差距則會成倍增加,達到295個。所以,從今天開始家長就要告訴自己:我就是一個“說話的機器”,并且要把握為寶寶積累語素的“十一字方針”:做到哪,說到哪;看見啥,說啥。
各種語素的積累
要為寶寶提供其他國家的語言、不同語種的兒童歌曲或經典歌曲。最好是將不同語種的樂曲,根據其節奏的快慢選擇在適合寶寶生活節奏的時間播放,如語種可選英語、韓語、日語、法語等,在起床時可選擇日語兒歌《大象》、《花仙子》;洗澡時可選擇韓語兒歌《韓語版櫻桃小丸子》;游戲時可選擇英語兒歌《小星星》等。
豐富的語素積累,有助于寶寶將來第二語言的學習。華盛頓州立大學的帕特里夏·庫爾曾研究了嬰兒大腦中由音素構成的“聽覺圖”。研究發現,最初,聽覺皮層的神經細胞就像未接到指示的工人一樣候命待發,當新生兒聽到一連串的英文,聽覺皮層的另一組神經細胞就會形成,對每一個音素產生反應。每組神經細胞只有在聽到這一特定音素(如“爸”或“媽”)時,才會產生反應。一周歲時,嬰兒的聽覺圖已經形成,對于沒有聽過千萬次的音素就無法辨認,因為沒有神經細胞組負責對該音素做出反應。隨著年齡的增長個體學習新語言就會備感困難,因為聽覺皮層內可用于接受新音素的神經細胞越來越少。
每天為寶寶閱讀3~5分鐘
堅持做好閱讀的“四定”:定時、定點、定書、定人。即選擇一個固定的時間,在一個固定的地方,由固定的人拿著固定的書為寶寶朗讀(按書中的文字來讀)。需要強調的是:正確的閱讀觀是從小為寶寶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而不是認字或學知識。
《小汽車》是一個發音游戲,當你和寶寶玩這個游戲時,寶寶一定會目不轉睛地看著你的嘴唇,當寶寶也能一高興就自己練習“嘟嘟”和“啊啊”時,你將體會到跟寶寶做語言互動的喜悅和成就感!
游戲8 小汽車
小汽車,開過來,嘟嘟嘟,跑得快。
嘟嘟嘟,嘟嘟嘟。5 5 5,5 5 5.
目標:
訓練寶寶的觀察力和模仿力。
黃老師教你做:
這是一首練習吐唇的兒歌。寶寶從3個月開始不但自己熱衷于玩弄唇舌,而且對大人唇舌的活動也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和關注度,而吐唇運動是每一位播音員和歌手都必須經歷的訓練,長時間的吐唇加上唱曲還能幫助人們練習更好的呼吸和發聲,有很多成人都未必能做得到,不信,你自己先試試吧!“嘟嘟嘟,嘟嘟嘟”配上譜子55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