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物雖小 勿私藏 茍私藏 親心傷

  • 弟子規之智慧人生
  • 何秀麗主編
  • 2433字
  • 2015-06-04 18:02:59

“譯文”

物品雖然很小,也不見得值錢,但也不要私自藏起來,如果私自藏匿起來,父母一旦知道了,會很傷心。

“注釋”

私:暗地里,私下之意。藏:隱避,收存起來之意。

拓展故事

陶母封魚

晉朝時期有一個叫陶侃的人,是朝中有名的賢臣,為人勤奮好學,清正廉潔。據史書記載,陶侃的母親對他的教育非常嚴格。他的母親姓湛,是新干人,人稱湛氏,被尊為中國古代“四大賢母”之一。陶侃小時候家里很窮,湛氏很注意對兒子學識和品行的培養。

后來,陶侃做了地方上一個管理漁業的小吏,有一次他利用職務之便,弄到了一壇上好的腌魚,讓人捎給了母親,以表孝心。陶母見后,立即封好了腌魚,派家人原物送回,并寫了一封信責備兒子說:“你作為朝廷一個官吏,拿國家俸祿,當上報國家,下濟百姓,怎么可以拿了公家的財物給我,你這樣做不但不能使我滿意,反而增加了我的憂慮啊!”陶侃看到母親的信后,羞愧不已。此后,陶侃牢記母訓,清廉正直,忠于職守,克己奉公,后來官至征西大將軍、荊江兩州刺史、都督八州諸軍事等要職,成為東晉初期的重臣之一。

貪小便宜的故事

小孩子在小的時候都非常好奇,喜歡一些新奇的東西,對自己和他人歸屬概念并不十分明確,只知好玩,自我意識比較明顯。這時候需要家長正確地引導,明確告之別人的東西不能拿,拿別人東西是不好的行為。時間長了,孩子就會知道。

曾經有一個小朋友放學回家,母親幫她收拾書包,她連忙拿走,不讓母親看,母親覺得她神色不對,就追問她怎么回事,是不是書包里有什么東西不想讓母親看到。這個孩子擰不過母親,就把書包里一支很漂亮的筆拿出來給母親看,還連忙解釋說,是掉在地上的,沒人認,自己就拿回來了。母親看著女兒的神色說:“孩子,你是不是也很喜歡這支筆呢?”孩子老實地承認是這樣的。母親嚴肅地說:“孩子,如果你喜歡這樣的筆,媽媽可以買給你,但是掉到教室里的筆一定是別人的,如果沒人認領,你可以把它交給老師,但絕不能拿到家里來。明天你一定把這支筆交給老師。”這個孩子看到母親堅決的表情,心靈受到很大的觸動,以后再也沒把撿到的東西拿回家。

“評析”

古代社會,子女和父母同住。家里的財物屬于家庭公共財產。家庭里一般都是父母當家。如果是家族合居,會選出合適的父母長輩來管理家族事務。如果不和父母或家族管理事務的人說一聲就把東西私藏起來,會引起大家的誤會,也會有不好的影響。所以“物雖小,勿私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捍衛家庭秩序的規范。大家也都會盡力遵守。“茍私藏,親心傷”是從親情的角度告訴大家,如果在家庭中有私心,把屬于大家共有的財物據為己有,會讓父母親傷心難過,因為這有損德行。正如后文指出的“用人物,需明求,倘不問,即為偷”,偷的行為是會讓家人丟臉,被別人恥笑的行為。

家庭中,我們不能把公物私藏起來,據為己有;在社會上,我們更不能把別人的東西私藏起來,據為己有。伊索寓言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孩子在學校里偷了同學一塊寫字板,拿回家里交給母親,母親不但沒有批評孩子,反而大大地贊賞他能干。第二次這個孩子又偷回家一件大衣,交給了母親,母親很滿意,又夸獎了孩子。小孩子長成了大小伙子,便開始去偷更大的東西,有一次他被當場捉住,被反綁住雙手將要被押送到刑場,他的母親跟在后面,捶胸頓足,痛哭流涕。這時,小偷說:“我想見見母親,和她說句貼心的話。”行刑的人同意了,小偷的母親走到前邊,把自己的耳朵貼在兒子的嘴邊,等著兒子和自己說悄悄話。可是兒子一下子猛地用力咬住了母親的耳朵,并用力撕咬,直到咬掉。母親痛得大聲罵兒子不孝,犯了殺頭的罪還不夠,還要害母親致殘。兒子說道:“如果當初我第一次偷東西回來,你能打我一頓或者教育我不要這樣做,今天我也不至于落得這么悲慘,我怎么會被押去受死呢?”古語常說“小時偷針,大了偷金”,不把別人的東西或公共的東西據為己有,從小養成公私分明的生活習慣,長大了面對來自外界的種種誘惑才能有自覺抵制的能力,以避免自己犯錯誤。貪婪是誘發社會腐敗的根源。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弟子規》原文在“入則孝”這一章不僅僅是教兒女如何盡“孝”,也是在教為人父母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也在潛移默化中教給人們良好的生活習慣、積極的生活態度、樂觀的生活方式等。

現在社會雖然一般父母和子女都不住在一起,即使住在一起,父母和子女一般都有自己獨立的生活空間,所以也會有專屬自己的私人物品。但是家里如果有大家公用的物品,在拿來取用之前要和其他人打聲招呼,這也是避免彼此產生誤會的一種最合理的方式。

當然“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這一句中的“物”也可指社會公物或單位的公共財物。社會公物或單位的公共財產若是公用,一定不要據為己有,公物是為大眾服務的,如果我們把它私自藏匿起來,就有損我們的德行,被他人知道,小則丟了顏面,大則觸犯社會規章制度和法律,這不僅會讓自己德行受損,也會讓父母臉上無光。所以要養成公私分明的習慣,能夠做到公私分明是人生至高無上的境界。

“思考”

想一想,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貪小便宜的情況呢?有沒有把別人的東西順手牽羊據為己有的情況呢?有沒有貪婪的表現呢?

俗語有云:貪小便宜吃大虧。在同學、同事面前貪圖小便宜的人,讓人看不起,不會有太大的發展。

在工作中貪便宜,假公濟私,損公肥私,中飽私囊,早晚有一天會受到黨紀國法的懲處。許多事例都證明了這一點。

記得前幾年,一位因貪污而依法受到查辦的高官懺悔說:“假如還能讓我再重新來過一次的話,我寧愿守著山里的二畝良田終老一生,我不會因貪婪收受別人的賄賂,讓我八十歲的老母在鄉親們面前抬不起頭,我希望還能有機會呼吸到家鄉自由的空氣,我今后再不能奉養我的父母了。”

有些東西,只有失去了,人們才知道它可貴。有些東西,失去了,就不會有任何的機會彌補。所以古人才會利用各種機會告誡后人,不能貪婪。

名言欣賞

1.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老子《道德經第三章》

2.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3.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易·益》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港市| 金寨县| 泸州市| 聊城市| 广宁县| 敦煌市| 曲阳县| 健康| 宣城市| 苏州市| 太仓市| 靖宇县| 龙胜| 固原市| 阳春市| 慈溪市| 西乡县| 荆州市| 阿拉善盟| 清河县| 宁蒗| 昌黎县| 介休市| 柘城县| 西盟| 宝清县| 山阳县| 唐河县| 盐山县| 博兴县| 旺苍县| 贵定县| 巍山| 手游| 突泉县| 义马市| 漯河市| 彭山县| 闽清县| 密山市| 蓝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