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理智VS欲望——自控力認知(3)

時常檢點自己的言行,就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幸福。在有些時候,打人都不如無心的惡語嚴重。“語言就如同一把鋒利的匕首”,這是人們耳熟能詳的話。“相較于刺刀的傷害來說,語言造成的傷害更加嚴重”,法國諺語這樣說道。對方會因為你刻薄的語言而倍顯尷尬。只有具備了極強的自我控制能力,人們才能把這些惡言驅逐出自己的話語。在《家》這本書中,布雷默夫人寫道:“那些使人傷心難過的話,它們是上天不準許我們說的話。它對人心的傷害遠比刀劍更加厲害,它產生的劇烈痛苦,可能會伴隨人的一生。”

說話不顧后果的人里也有智商高的人,那些人往往缺乏耐心,沒有自我控制的能力,易于感情用事,思維靈敏但說話刻薄。他們容易受到歡呼和贊美的蠱惑,因而受到自己夸夸其談帶來的無窮傷害,還有因此產生的后患。那些不能控制嘴巴的人中,還有一些可能被提名的政客。邊沁說:“怎樣說一句話,這關系著命運或有可能決定著國家的前途。”所以對自己的思想要盡可能地控制住,那些有著尖銳批評觀點的文章,最好還是不要去發表。西班牙有句格言是這樣說的:“與獅子的利爪相比,一支鵝毛筆會顯得更加鋒利。”

對于奧利弗·克倫威爾,卡萊爾在談到他時說:“讓人覺得遺憾的是他不會把話藏在心里,他也由此成就不了大事。”對于威廉,他的主要政敵是如此評論的:“他的話語里,找不到一句妄自尊大的話語,也找不到一句不負責任的話語。”在這一點上,華盛頓也有著一樣的表現,他對自己要說的話極為重視。在進行辯論時,他不會為了尋求短期的勝利而惡意攻擊他人。那些得到大家擁戴和支持的人,他們是明智的人,他們懂得要在適當的時候保持沉默。

一些經歷豐富的人會為自己以前的言論后悔,可是他們中絕沒有為保持沉默而后悔過的人。畢達哥拉斯說:“只有說話有分寸了才可以不再保持沉默。”喬治·赫伯特說道:“要是不能說出合適的話語,那么就明智地保持沉默好了。”利·亨特稱圣弗朗西斯·德·沙列斯為“紳士圣人”,這位“紳士圣人”說道:“把話全部說出來,還不如保持沉默為好,這就如同一道美味的菜品,要是添加了太多調料,這道菜也就毀了。”拉科德爾,這位法國人總會保留一點自己的意見,他會留些話在心里,說完合適的話之后,他就沉默不語了。他說:“演說之后保持沉默是最好的選擇。”在合適的時候,一個字也能發揮出寶貴的作用。威爾士有段格言說道:“那些有福的人,他們口中的舌頭就像金子一樣寶貴。”

16世紀的西班牙,有位杰出的詩人叫德·萊昂,他的自我控制能力很優秀。他被宗教法庭關在地牢,在那陰暗的地方待了好幾年,原因就是他把《圣經》的一部分翻譯成了本國語。他出獄后重新當上教授,成千上萬的聽眾來聽他出獄后的第一次演講,他們都對牢里那些奇聞逸事感興趣。可是德·萊昂是個明智的人,他沒有對宗教法庭發表激烈的譴責,他的演講在柔和的語氣下進行,內容只是五年前演講的延續。

可是在某些時候,發泄正當的憤慨也是無可指責的。人們會對錯誤、自私和殘忍心存憤慨。佩斯說:“我也知道要憤慨,可是壞人只能得意一時,好人還是比壞人多。我們應該去支持那些堅定并且擁有力量的人。實話實說,有些話,我也后悔曾經說過,因此,我也明白保持沉默是非常重要的行為。”

對錯誤心知肚明的人都能明辨是非。他們會在激情澎湃時發表熱情洋溢的演講。伊麗莎白·盧卡夫人如此寫道:“我們在高貴心靈的指引下學會了做人的方法。那就是不欠錢、不貪得利益、不欺騙、不干壞事、不去給心靈造成傷害,讓自己的心靈變得自由。”

要想修正狹隘的脾氣,就要不停地增加智慧和獲取更多的生活經驗。人們要想從無謂的糾葛中脫身,具有良好的修養是必需的。那些公正、理智、謹慎和仁慈地處理日常事務的人,都具有良好的修養。他們對人寬厚,懂得克制自己。一般來說,一個人有多聰明,他對人就會有多寬厚。

◎富蘭克林的特殊訓練

一個人要想成功,必須自律,只有控制自己,才能創造未來,走向成功。

——《積極的人生》

自控力就是一個人駕馭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自控力能讓我們在人生的海洋中堅定執著地向著自己的目標前進。成功從改變習慣開始,把壞習慣改變為好習慣。蘇格拉底說:“誰想轉動世界,必須首先轉動他自己。”

本杰明·富蘭克林(1706—1790),美國的締造者、思想家、科學家,世界公認的偉人。他發明了避雷針,參與了美國獨立戰爭,寫出了“自由、平等、博愛”的名言,是《獨立宣言》起草委員會委員,《獨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他同時又是作家、畫家,并自修法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拉丁文。富蘭克林在眾多領域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受到了世界各國人民的敬仰。

富蘭克林在七十九歲高齡時,回顧自己一生所取得的成就,認為最重要原因是受益于年輕時的一種“特殊習慣訓練”,他用十五頁紙寫下了這項偉大發明,轟動了美國。他說,他的成功與幸福皆來源于此。原來,年輕時的富蘭克林缺乏自我約束,很長時間甚至連工作都找不到。但他渴望成功,經過深刻地思考,發現成功的關鍵在于養成良好的習慣,在于自制、完善人格。于是,他總結出成功所需要的十三種好習慣,然后把它們作為目標,找出自己身上的種種壞習慣,逐一改正。

富蘭克林認為,某段時間只專注改變一種壞習慣是有效的,于是他決定一星期只改變一種壞習慣。這樣,十三種好習慣三個多月就可以訓練一遍,每年訓練三次。為此,他為自己準備了一本小冊子,每天檢查所發現的問題,并做好筆記,嚴格監督、循序漸進。這樣經過一年的訓練,逐步樹立起新的行為模式,成為一個全新的人。

富蘭克林為自己列舉的十三種品德:

節制——食不過飽,飲酒不醉;

寡言——言少于人于己有益,避免無益的聊天;

有序——東西放置有序,做事要分輕重緩急;

決心——當做必做,決心要做的事堅持不懈;

儉樸——用錢于人于己有益,切忌浪費;

勤勉——不浪費時間,做有用的事;

誠懇——不欺騙人,思想純潔公正;

公正——不做損人利己的事;

適度——避免極端;

清潔——身體、衣服、住所力求清潔;

鎮靜——勿為小事而驚慌失措;

貞節——切忌房事過度;

謙虛——仿效耶穌和蘇格拉底。

終其一生,富蘭克林都認為,人生成功秘訣在于自我管理,而自我管理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是自我品德管理,二是自我時間管理。為了有效管理時間,他為自己安排了嚴格的時間表。

清晨5時至7時:起床、洗漱、禱告,規劃一天的事務,讀書、早餐。在這段時間,要思考的問題是:“我這一天將做什么有意義的事情?”

8時至11時:工作,切實執行訂好的工作計劃。

12時至1時:讀書或檢查賬目,吃午餐。

2時至5時:工作,尚未做完的工作抓緊時間做完,已做完的仔細檢查。

晚上6時至9時:整理雜物,把用過的東西放置原處。晚餐、音樂、娛樂,并做每天反省;要思考的問題是:“我今天做了什么有意義的事?”

夜間10時至凌晨4時:休息。

習慣造就人生,有什么樣的習慣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富蘭克林認為,卓越是一種習慣,要讓良好的習慣伴隨人生,人生才能成功。

Part2 成功從戰勝自己開始

人生最強大的對手是自己,

成功要從戰勝自己開始。

一個人能戰勝自己,便是強者。

戰勝自己,就要不斷地超越自己。

你不會失敗,除非你相信自己失敗了。

◎人生最強大的對手是自己

人與人之間,弱者與強者之間,成功與失敗之間最大的差異就在于意志力的差異。人一旦有了意志的力量,就能戰勝自身的各種弱點。

——《成功的12種方法》

人的一生,總是要不斷地調整和適應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因此有人形容人生如戰場,勇者勝而懦者敗。從生到死的生命過程中,所遭遇的許多人、事、物,都是戰斗的對象。

莎士比亞曾說:“假使我們自己將自己比作泥土,那就真要成為別人踐踏的東西了。”其實,別人認為你是哪種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肯定自己;別人如何打敗你,并不是重點,重點是你是否在別人打敗你之前,就先輸給了自己。很多人失敗,通常是輸給自己,而不是輸給別人。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美國從事個性分析的專家羅伯特·菲利浦有一次在辦公室接待了一個因企業倒閉而負債累累的流浪者。

羅伯特從頭到腳打量眼前的人:茫然的眼神、沮喪的表情、長久未刮的胡須以及緊張的神態。他想了想,說:“雖然我沒有辦法幫助你,但如果你愿意的話,我可以介紹你去見本大樓的一個人,他可以幫助你賺回你所損失的錢,并且協助你東山再起。”

羅伯特剛說完,流浪漢立刻跳了起來,抓住羅伯特的手,說:“看在老天爺的分上,請帶我去見這個人。”羅伯特帶他站在一塊看來像是掛在門口的簾布前,然后把簾布拉開,露出一面高大的鏡子,讓他從鏡子里看到自己的全身。羅伯特指著鏡子說:“就是這個人。在這世界上,只有這個人能夠使你東山再起,你覺得你失敗了,是因為輸給了外部環境或者別人了嗎?不,你只是輸給了自己。”

流浪漢朝著鏡子走了幾步,用手摸摸自己長滿胡須的臉孔,對著鏡子里的自己從頭到腳打量了幾分鐘,然后后退幾步,低下頭,哭泣起來。

幾天后,羅伯特又在街上碰到了這個人,但他不再是流浪漢的形象,而是西裝革履,步伐輕快有力,頭抬得高高的,原來那種衰老、不安、緊張的姿態已經消失不見了。

后來,那個人真的東山再起,成為芝加哥的富翁。

就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樣,人生在世,要戰勝自己很不容易,一般人失意時自暴自棄,成功時得意忘形,落魄時覺得沒有人比他更倒霉。唯有不受成敗得失的左右、不受生死存亡等有形無形的情況影響,縱然身不自在,卻能心得自在的人,才算戰勝自己。

當然,我們不得不承認,人性都是有弱點的。在人的一生中想得最多的,就是戰勝別人,超越別人,凡事都要比別人強。然而心理學家告誡我們:戰勝別人首先要戰勝自己。

我們不是常常看到有的人想努力學習、努力工作,卻戰勝不了自己的散漫和懶惰;想謙虛待人,卻戰勝不了自己的自負與驕傲;想和別人和諧相處,卻戰勝不了自己的自私與偏見……

關鍵是我們要懂得:戰勝了懶惰,才會有勤奮;戰勝了驕傲,才會有謙遜;戰勝了固執,才會有協調;戰勝了偏見,才會有客觀;戰勝了狹隘,才會有寬容;戰勝了自私,才會有大度。

如果說懶惰、驕傲、固執、偏見、狹隘、自私是人性的弱點,那么勤奮、謙遜、協調、客觀、寬容、大度就是人性的優點。美國著名心理學教授丹尼斯·維特萊把這些人性的優點稱為“良好的精神準備”。他指出:“有無良好的精神準備,或是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或是封閉成功之門的鐵鎖。因此,戰勝別人首先要戰勝自己,因為最強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成功從戰勝自己開始

“我”是自己最大的敵人。戰勝自己靠的是信心,人有了信心就會產生力量。

——《成功之道全書》

我們無法避免在追求成功的路上所遇到的荊棘與挫折,如果你將這些挫折當作痛苦去對待的話,疲勞將始終糾纏著你,失望將一直籠罩著你。其實,只要我們的內心更加堅強一些,堅強到可以戰勝自己內心一切的弱點,那么,成功也就離你不遠了。

古老的印度諺語這樣詮釋人生:“人的一生只有一成是精彩的,一成是痛苦的,另外的八成都是平淡的;人們往往被一成的精彩誘惑著,忍受著一成的痛苦,在八成的平淡中度過。”

是的,如果我們把日常所體驗過的種種痛苦煩惱仔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這大部分痛苦都源自不能戰勝自己。

《運動畫刊》上登載過一幅漫畫,畫面是一名拳擊手累癱在練習場上,標題為《突然間,你發覺最難擊敗的對手竟是自己》——這個標題實在耐人尋味。

德國青年亞爾曼學業優秀,大學畢業后報考一家大公司,結果名落孫山。得知這一消息后,亞爾曼深感絕望,頓生輕生之念,幸虧搶救及時,自殺未成。不久又傳來消息,他的考試成績是最高的,是統計考分時,錄入出了差錯,因此被公司補錄了。然而,很快又傳來消息,說他被公司解聘了,理由是一個人連如此小的打擊都承受不起,又怎么能在今后的崗位上建功立業呢?

亞爾曼雖然在考分上擊敗了其他對手,可他沒有打敗自己心理上的敵人,他的心理敵人就是懼怕失敗,對自己缺乏信心,一旦遇事,就自己給自己制造心理上的緊張和壓力。

世上沒有絕對完美的人,當然也很少有不可救藥的人,每個人的性格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矛盾。這些矛盾在你遇到一件事情,需要你采取行動去應付的時候,往往會同時出現。而當它們同時出現的時候,也就是你開始彷徨困惑、痛苦不堪的時候。你怎樣決定,完全看這兩種矛盾的力量作戰的結果。如果是積極和光明的一邊戰勝,你走向成功;如果是消極和黑暗的一邊戰勝,你就走向失敗。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独山县| 天峻县| 镇宁| 昆山市| 仙游县| 安溪县| 鄂托克前旗| 扬中市| 林州市| 永春县| 左权县| 微博| 藁城市| 乃东县| 东平县| 额济纳旗| 容城县| 海城市| 汤阴县| 普陀区| 杭锦后旗| 莫力| 清远市| 沭阳县| 龙陵县| 合肥市| 沙田区| 长葛市| 乌拉特前旗| 贞丰县| 宽甸| 额尔古纳市| 仙游县| 育儿| 奉贤区| 莱芜市| 越西县| 佛教| 漯河市| 奉节县| 沧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