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女人不僅要對他人負責,更應該對自己負責。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一切困難,堅強地活在當下。
比如,你為了柴米油鹽問題委曲求全地在一個薪水高的公司工作,受到同事的歡迎但老總卻不賞識你;辛苦委屈了一天回到家還要做家務,正好趕上丈夫不開心,還要放下自己的心情為他排憂解難;等丈夫心情好了,孩子又生病了。
這些稀疏平常的困難匯集起來就像一條波濤洶涌的大河橫在女人的腳下,有的女人倒下了就再也沒有站起來,而有些女人則憑借自己的勇氣和毅力最終跨過了一條條大河,將辛酸永遠地拋在了腦后。
張海迪,中國著名的殘疾人作家,五歲時因患脊髓血管瘤導致高位截癱。從那時起,她就開始了獨立的人生。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園,卻發奮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的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和德語以及世界語,并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后創作和翻譯的作品超過100萬字。為了對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她先后自學了十幾種醫學專著,同時向有經驗的醫生請教,學會了針灸等醫術,為群眾無償治療達1萬多人次。1983年,《中國青年報》發表《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張海迪名噪中華,獲得兩個美譽,其一是“八十年代新雷鋒”,其二是“當代保爾”。張海迪懷著“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爾為榜樣,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熱獻給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億萬青年非常關心的人生觀、價值觀問題。
這就是張海迪,一個經歷坎坷卻又勇敢追求夢想的女人,一個勇于自我挑戰又堅忍不拔的女人。雖然我們沒有這樣的經歷,但是生活中卻時時存在著許多不如意。如果只是一味地悲苦,消極對待,不但無法改變困境,而且會讓自己迷失在消極之中找不到出路。
在我們的生活中,小到起床、擠公交車、買菜,大到結婚、生子,甚至面對令人恐懼的事情等都需要自己勇敢地面對。勇敢并不是不懼怕,就像約翰·韋恩說的那樣:“勇敢是雖然害怕死亡,但是卻能承受死亡。”
勇敢不僅要求我們要有勇敢的思想,更要在行動上勇敢地去做。并不是面對黑夜說“我不害怕”,而是邁開步子穿過黑夜。當別人都在坐而論道,你卻起而行之的時候,這才是真正的“高情商”表現。
而在這個由想到做的過程中,往往需要一個動力來支持。有動力,才會努力為了夢想堅持下去。沒有動力的夢想就像是一座衰竭的油田,看似美好卻沒有真正的內容。
比如“汶川”大地震的時候,你想捐一些財物給汶川地區,但是只是想一想而已,并沒有真正地付出行動。當有一天你看到了無數難民的悲慘報道時,你受到了觸動,產生了動力,這個時候你在行動上才真正地做到了。
然而我們不能總是依賴外部來鼓勵自己,因為外部不會一直都對我們產生影響;更多的時候,完美需要自己主動解決問題,學會自己鼓勵自己。比如對于孤身一人在匈奴的蔡文姬而言,她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自我鼓勵,才會勇敢地打敗挫折,堅韌地在異族他鄉生活12年后,最終回到了家鄉。
馬斯洛在他的需求金字塔中說明:塔的最底層是基本需求(食物、睡眠、保暖等),向上則是安全、社會、自尊、自我實現等需求。只有實現了基本需求后,人才有可能去實現上層的需求。
所以,在自我鼓勵的過程中,一個高情商的女人能夠在實現自己的低層次需求后不斷地關注自己的思維、情感以及行為方面的高層次需求。這一點比那些只關注低層需求的低情商女人更容易實現高層次的需求。
勇氣是一種信念和想法,當在勇氣中注入動力的時候,我們才能夠真正勇敢地處理事情。
需要記住的是:只有努力去做才會離夢想更近一步,才會離幸福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