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書法
- 中國人應該知道的那些事(Ⅱ):文武體娛探由來
- 王二編著
- 1067字
- 2015-06-04 15:07:02
書法是我國一種蘊含豐富感情的藝術,它一直傳承不衰,既可修身養性,又可加深自己的文化底蘊。既然它如此美妙,真是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其起源了。
書法藝術應該產生于文字出現階段。甲骨文應該可以算是最早的書法,因為甲骨文的刻畫也錯落有致、形態各異,跟書法書寫原則相近。后來又出現了金文,雖然這是一種刻在鐘鼎上的文字,但是相較于甲骨文,其表現線條更遒勁有力,應該算是書法的發展。到了戰國時期書法進一步發展,這時的發展為后世奠定了基礎,篆字開始出現,尤其是由大篆簡化而來的小篆更是在全國推行使用。后來又出現了盛行于漢代的隸書,隸書的盛行而衍生出了草書,還有盛行于南北朝時期的行書,以及盛行于唐朝的楷書,書法就是這樣一點一點演進完備發展至今的。
另外值得一提并需要牢記的是我國歷史上幾位具有代表性的書法名家,這幾位一定要與書法并列提及,他們分別是王羲之、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黃庭堅。他們幾位能有如此流芳千古的成就與他們本身刻苦不懈是分不開的。
王羲之練習書法那可真是廢寢忘食、以近成癡。記得他練字的一個典型故事,有一次他又練字練得忘記吃飯了,仆人將蒜泥和饃饃端到他的書房讓他用餐,可等到再去看時,只見他一邊練字一邊拿著饃饃蘸著墨汁吃了起來,吃得滿嘴都是墨汁也沒有發覺。就是經過這樣的刻苦練習,他終于成為我國歷史上最杰出的書法家之一。
歐陽詢的字體被人們稱為歐體,他之所以有如此成就,跟他十分較真也是分不開的。有一次他去拜訪友人,途中看到一座索靖所書的石碑,歐陽詢馬上跳下馬學習起來,甚至不去拜訪朋友了,干脆在石碑附近住了三天,將所有字體牢記學會才繼續前行。
顏真卿在書法研習上也是個癡兒。當時張旭的書法堪稱一絕,所以他便想去拜師學藝,但是張旭怕他身兼公職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書法中而沒有收他為徒,后來顏真卿當真辭去了官職再去拜會張旭,張旭見他誠心至此便將訣竅教給了他,后來顏真卿靠著自己的努力自成一家,后人將其書法稱為顏體。
跟顏真卿并列素有顏筋柳骨之稱的柳公權從小就喜歡練字,小時候柳公權便得到眾多稱贊,小小年紀難免就會驕傲,可有一天他遇到一個用腳寫字的老爺爺,見到其字遒勁有力受到了震撼,于是馬上虛心求教,老爺爺說為了研磨他用盡了八大缸水,柳公權知道自己還不夠刻苦,于是從此以后潛下心來練字,直到去世前還在堅持練習。
黃庭堅是有名的善于觀察事物并融入書法之人,有一次他看見劃船的人用槳劃船便看癡了,他見槳在水中猶如筆在紙上揮毫潑墨,便用心記下形態,將其融入以后的書法中。
可見雖然書法藝術博大精深很難掌握,但是只要有毅力,愿意刻苦鉆研,練就一手好字肯定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