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談庸人
- 散步·路上:我與學生聊哲學
- 陳先達
- 843字
- 2015-05-30 09:05:33
你們是博士,當然不能被歸為庸人,你們是高水平的人。但是,文化水平高、學歷高與一個人是否是庸人并非絕對對立的。是否是庸人,關鍵看如何處理理想和現實的關系。
庸人,是沒有遠大理想、鼠目寸光的人。有理想、有信仰的人,必定是高瞻遠矚、不為一時得失而動搖的人。信仰和理想是精神支柱。而一些所謂“現實主義”者往往是實用主義者。他們的所謂現實就是眼前的現實,而不是發展著的現實。適應眼前現實,必然不講原則,只講當下有用。
馬克思主義者是理想主義者,也是現實主義者。兩者是結合的。不包含理想的現實主義,往往就是將就眼前的事件,放棄原則;而沒有現實基礎的理想主義,往往是空想,是烏托邦。恩格斯說得很形象:“我們不應該為了理想而忘掉現實,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亞。”既要仰望天空,更要腳踏實地,否則會成為被侍女嘲笑因仰望天空而掉入泥坑的泰勒斯。
對理想與現實的關系,中國是有過經驗教訓的。“大躍進”時的十年內超英趕美和跑步進入共產主義,是空想,而不是理想。列寧說:“不這樣把理想歸結為事實,這些理想始終是天真的愿望,決不可能為群眾所接受,因此也決不可能實現。”我們現在的思想傾向,包括我們的博士生的思想傾向,值得注意的是缺乏理想主義,過于現實主義。他們把共產主義理想視為烏托邦,當作笑談。津津樂道的是手中握住的麻雀,嘲笑天空展翅的雄鷹。這種所謂現實主義者,實際上應被歸于嘲笑理想的庸人之列。一個民族擠滿了太多這樣的庸人,必然缺少生機活力,這是民族的災難。
最沒有力量的國家,是人心渙散、理想缺失的國家。雖然人口眾多,但若人心渙散,國家仍然是孱弱的。中國近代歷史證明了這一點。雖然是小國,但若人人懷有理想和信仰,國家仍然是不可征服的。列寧說過,一個國家的力量在于群眾的覺悟。只有當群眾知道一切,能判斷一切并自覺地從事一切的時候,國家才有力量。覺悟就包括對理想和信仰的堅持。我希望你們既有高學歷、高水平,又有遠大理想和抱負,才不會墜入庸人的行列。文化水平不高但有強烈的家國情懷的普通人比高學歷的有學問的庸人,更受人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