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章 談死

人世間最重大的事,莫過于死。沒有死亡,就沒有宗教。宗教就是創造一個不死的世界,讓靈魂繼續在另一世界存活。沒有死,哲學就會失去最有智慧的部分。如何對待死亡,是哲學智慧的重要部分。如果沒有死亡,莊子哲學就會失去它的價值。甚至可以說,全部中西哲學中許多重要內容都會因此失去光彩。使人從死亡的恐懼中解脫出來,是古今中外許多哲學家全力以赴的事,可不會有任何結果。對死亡的恐懼似乎是人的本能的一部分。螻蟻尚且貪生,何況人乎!哲學家談論生死幾千年,宗教從產生起無時無刻不要求人從死亡中解脫,向往極樂世界或天堂,可人還是愿意留在人間。可不能由此得出沒有必要講生死觀的結論。

對死的分析可以有兩個角度:科學的角度和價值的角度。科學的角度容易講清楚。像莊子說的,生死如日夜之常,是自然規律。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說過,“今天,不把死亡看做生命的本質因素、不了解生命的否定從本質上說包含在生命自身之中的生理學,已經不被認為是科學的了,因此,生命總是和它的必然結局,即總是以萌芽狀態存在于生命之中的死亡聯系起來加以考慮的。辯證的生命觀無非就是如此”。恩格斯還補充了一句,“生就意味著死”。生死相依,再蠢的人、再怕死的人都無法否認這個事實。這是鐵的規律。雖然曾經有過秦始皇求長生不老藥,有過漢武帝受李少君之騙的事,但人人會死,一個也不能少,毫無例外。

對死的科學分析是容易的,是無法否認的,最難的是價值判斷。既然人終究必有一死,那生還有什么意義呢?賢與愚、肖與不肖、好人與壞人、窮人與富人、達官貴人與販夫走卒,最終都是墳頭一個,有什么區別呢?亞里士多德在他的《倫理學》中也說過,死亡是終結,而且對于死者來說,一切都隨著他個人的死亡而喪失了全部價值。的確,人的死亡意味著人間一切的了結。人的價值被死亡所淹沒。如果按照這種死亡觀,人的生存沒有任何意義,因為最終必有一死。可我們要弄明白,死是生命的終結,但不是生命價值和意義的終結。不是有人說過,“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死了,他還活著”。

我們可以反過來說,如果人人不死,都與天地同老,與萬物同春,那人的生存有什么意義?何必討論人生意義和價值問題呢?人生意義和價值問題的產生,正在于人人有死,人生短促。如何在有限人生中盡一個做人的責任,這才產生人生意義和價值問題。不死的東西不存在價值問題。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主要表現為對生與死的意義的不同認識。所謂“人必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講的就是在短暫人生中的人生意義問題。“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種對人生意義的理解;好死不如賴活,又是一種理解。由于人皆有死而否定人生的意義,否定對生的價值判斷,兩眼一閉,管它怎么說呢。如果抱著這種生死觀,為善為惡、好人壞人都是一樣,反正人人歸于一,最終都是死。這種生死觀是最無道德、最無責任、最無擔當的生死觀。

死,是無可逃避的。由于有死亡而看破紅塵或人未死而心先死,都解決不了生死問題。如果尋求解脫,從對死亡的恐懼中解脫出來,最好的方法就是勇敢地面對死亡,快樂地生存,過有意義的生活。如果逃避死亡,尋求解脫,實際并未解脫,因為心存解脫之心,證明仍生活在對死亡的恐懼之中。真正的解脫應該是既認識死的必然性,又懂得生的價值。既熱愛生命,又敢于走向死亡。這才是真正懂得生與死。孔子告訴他的學生,“不知生,焉知死”,這是充滿智慧的回答。死是必然的,不需要探討,不請自來,要緊的是如何過有意義的生活。只有生的偉大,才有死的光榮;若生的卑鄙,則死的猥瑣。

你們正年輕,如旭日東升,正是早上八九點的太陽。生與死的問題沒有進入腦海中,不像我這個老頭子。可是你們不僅是年輕人,還是一名哲學博士。作為哲學博士,你們必須考慮這個問題,因為生死觀是哲學中的重大問題。不思考這個問題,不能樹立正確的生死觀,你們的哲學就學不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庄河市| 疏附县| 峨边| 枣强县| 通城县| 根河市| 南澳县| 大厂| 仙游县| 金塔县| 阿克| 苍南县| 阳江市| 永和县| 义乌市| 淅川县| 定边县| 黄骅市| 固阳县| 绥德县| 潞西市| 秀山| 青龙| 平塘县| 玉溪市| 江阴市| 定兴县| 轮台县| 荆州市| 广水市| 承德县| 兴安县| 兰西县| 游戏| 长顺县| 北宁市| 安龙县| 武义县| 绥江县| 苗栗市| 岚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