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得才者興,失才者亡(4)
- 團隊應該這樣帶:尖刀團隊的12堂總裁內部課
- 凡禹
- 2848字
- 2015-05-30 11:46:27
如今的騰訊,是一家非常著名的公司,從某種程度上講,甚至可以稱之為偉大的公司。但在建立之初,騰訊其實并不起眼。提到騰訊,可能很多人想到的都是模仿。確實,騰訊創立之初,就是模仿國外的OICQ的。后來改名為QQ,建立了自己的圖標。才算是有了真正屬于自己的東西。
最初,騰訊走的是別人的老路。他們將別人的成功模式復制了過來,將之當成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于是便有了最初的發展。不過,起源于模仿的騰訊很快就終止了模仿,開始進行有自我特色的經營。這一階段,騰訊走的是自己的路。當然,在這過程中騰訊也有偶爾借鑒別人的時候,但也只是借鑒思路,開始融入自己的特色。在這個過程中,騰訊一點點走向成熟,開始用做企業的心態來經營了。
轉變了思維模式之后,騰訊進行了很多原創,如QQ群模式就是騰訊的原創。而且騰訊還將很多功能集于一身。如騰訊用一個小小的QQ窗口就集合了其他公司必須進入到網頁才可以得到的很多產品信息。正是因為這種便利性,讓他在面對強大的MSN的時候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古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在如今這樣一個時代,如果沒有學習能力,也就等于失去了競爭能力。尤其是管理者和企業家們,如果不懂得學習和借鑒,總有一天會被時代所拋棄的。
團隊核心:把自己變成“仁慈的獅子”
做人如果可以做到“仁慈的獅子”,你就成功了!仁慈是本性,但如果人家不好,獅子是有能力去反抗的。我想做人應該也是這樣。做人要仁慈、善良,但如果人家欺負到你頭上,你不能畏縮,要有能力反抗。
——李嘉誠接受《全球商業》的專訪
團隊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團隊領導者的作風。團隊的領導者,對于團隊的塑造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力。一個領導者自身的能力往往會外化到整個團隊,也往往會成為團隊成員競相效仿的樣板。因此,管理者加強自身塑造,便成為提升團隊核心能力的重中之重。
李嘉誠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做人如果可以做到‘仁慈的獅子’,就成功了。”獅子是兇狠的食肉動物,在弱肉強食的森林之中,這位獨霸森林的國王又怎么會變得仁慈呢?
自企業創辦以來,無論世界經濟形勢走向如何,李嘉誠所帶領的團隊總能取得成功,順境時能大步前行,逆境中也能迎難而上。創辦塑膠廠,李嘉誠成為“塑膠花大王”;踏入地產業,李嘉誠變成“地產大亨”。雖然未必是產業的先行者,然而李嘉誠卻靠著自己多年總結的經商之道,尋找到企業發展的精準支點,在殘酷的競爭中坐上“霸主”的寶座。可以說,李嘉誠就是行業中的一頭獅子。
2007年12月,李嘉誠在受邀擔任客座總編輯時,向讀者介紹自己成功的秘訣。李嘉誠談到了企業管理的各個主要方面,講了如何才能在這些方面做到最好。無論是人事還是管理,李嘉誠都有一套自己的獨特見解。作為森林之王,獅子不僅需要具備高出其他動物的力量與膽魄,還需要具有高超的獵捕技術。做人也是一樣,想要做人上人,那除了保證自己具有良好的素質以外,還需要掌握高明的做事藝術。一代富商李嘉誠正是具備了這些特點,才成為商界中的王者,成為業界的雄獅。
然而,獅子一般的人,就能夠成為業界的王者嗎?畢竟,獅子在大多數人腦海中留下的印象并不是“美好”的類型,甚至有些令人懼怕。只要一提到獅子,很多人的腦海中立刻就會浮現出一張兇狠的臉、一個血盆大口和幾只尖利的爪子。獅子之所以能夠成為林中霸王,靠的就是自己的這些天生優勢。
弱肉強食是大自然的規律,這條規律同樣適用于競爭激烈的商界。成千上萬的商家之中,也不乏張著“血盆大口”,只顧“吃肉”的人。他們只在乎自己的利益,為此甚至喪盡天良,像吸血鬼一樣地吸食他人的血汗。毫無疑問,這些商人只能一時得逞,但最終會被市場淘汰。
愈是居于高位的人,愈應該持有一顆仁慈的心。仁慈在中國古代就被視為是領袖應該具備的一種美德。躋身商界的李嘉誠也抱持這樣的態度。除非是有人對他進行了嚴重的人身攻擊,否則,李嘉誠對任何事情都能以平和的心態面對,不跟他人事事較真。李嘉誠的這種修養就源自他心中的慈悲。在商界打拼多年,李嘉誠誠懇待人、誠心做事,從來都不做虧心的生意。李嘉誠的仁慈就是他身上所具有的品質,李嘉誠的仁慈正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的一種延續與體現。
“仁慈的獅子”不僅僅是李嘉誠給后人的箴言,這簡短的5個字也是他總結下來的一筆巨大的人生財富。無論是在商界還是其他行業,作為人上人,作為強者,一定要心存仁慈。李嘉誠雖然身居高位,但他能以平和的心態對待身邊的人和事,始終心懷感恩與仁慈。做一只獅子,但不做張牙舞爪的獅子;做一位高人,但不做自視清高的人;做一代富商,但不做沒有德行的商人。李嘉誠憑借自己的勇猛、膽識和仁慈,成為商界中受人敬重的“獅子王”。這也是李嘉誠為何告誡后人要做“仁慈的獅子”的原因。
拓展透析
“行大仁慈,以恤黔首,反桀之事,遂其賢良,順民所喜,遠近歸之”,這是出自《呂氏春秋·簡選》中的一段話,意思是,武王在大敗商紂王之后還能夠選拔敵國的賢良為己所用,他心存仁慈,氣度很大,所以遠近的人都來歸順他。回顧歷史,我們會發現:越是有成就的人,越是受到人民愛戴的人,越是仁慈。可以說,他們都是“仁慈的獅子”。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8月,曹軍大舉南下,此時荊州牧劉表病危,治下人心惶惶,形勢一片混亂。9月,劉表去世,曹操到達新野,其子劉琮瞞著當時屯駐樊城的劉備,舉州投降。曹操大軍到達宛城劉備才得知劉琮投降的消息,諸葛亮勸劉備乘機吞并劉琮,控制住荊州。但劉備念及劉表情意,沒有同意。他也深知單憑自己的力量是無論如何也抵擋不住曹軍的,只得南撤江陵,以作權宜之計。荊州軍民對劉備頗有好感,紛紛隨之南撤,連劉琮的部下也多愿跟從,因而隊伍越聚越大,等到達當陽時,“眾十余萬,輜重數千輛,日行十余里”。而曹軍最慢也日行三十里,況曹軍先鋒多為騎兵,不日即可追上行動緩慢的劉備軍民。眼看敵軍逼近,有人勸劉備:“宜速行保江陵,今雖擁大眾,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劉備說:“夫舉大事者,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就這樣,劉備仍與眾人緩慢南行。
劉備對于“仁”有著比一般人更為深刻的體驗,不管這種體驗是出于內心的自覺還是形勢的需要。正如劉備自己說的那樣,“操以暴,吾以仁……每與操相反,事乃可成”。這段話可以概括為劉備的為政為人之道,取勝成功的秘訣。放到如今這樣社會,是否可行呢?三星公司為我們作了說明。
韓國三星公司為什么能成為當今世界一流的企業?這要歸因于三星李健熙會長十多年前的一次講話。他的講話以及關于企業變革的闡述后來濃縮成了5萬字左右的《三星新經營》小冊子。這個小冊子堪稱“三星藍皮書”,其中提到了“三星憲法”,這是“三星藍皮書”的靈魂思想,著重強調了人性美、道德性、禮儀規范和行為規范。三星認為,相比企業自身的業績來說,它們更加重要,而且必須遵守。李健熙認為,不成為一流企業,就難以在當今的社會中生存下去,而要發展成為一流企業,最迫切的課題是恢復人性美和道德性。正是因為李健熙帶頭奉行這個準則,于是整個團隊競相效仿,最終在整個公司形成了這樣一種良好的精神氣質,由此成功地推動了三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