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家庭背景:命運的起點
- 掌控你人生的命脈玄機:命運
- 高朋
- 3125字
- 2015-06-02 14:48:42
家庭因素對一個人的影響就像是基因,在剛出生時就打上了一個最基本的標識碼,為他在命運的坐標系上標定了一個落腳點,也可以說是起跑點。人對于自己的家庭背景是沒有選擇權的,也正因此,才更加凸顯它的重要性。
在家庭環境中受到的熏陶,極大地左右了一個人的選擇能力、性格和情商水平,也注定了他在童年和少年時代會走怎樣的道路。
我們都知道一句樸實的話:性格決定命運。但是,性格又是由什么決定的呢?決定性格的東西是命運的暗能量,而它就藏在一個人10歲之前的階段。現代心理學研究發現,家庭對于孩子的方式和態度,以及給予孩子的心理和物質保證,造就了這個人90%的性格基礎,繪制了他大部分的性格圖譜。在家庭時期形成的性格具有很大的穩定性,對他的一生會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對家庭背景如何定義?
1.家庭的物質基礎:是有錢人、中產,還是窮人?是市民、農民,還是西部邊遠地區的普通家庭?住著什么樣的房子,住在什么檔次的小區?不要覺得這些問題很庸俗,它對于一個人命運起點的影響是冷酷的,也是起著重要作用的。
2.父母的知識水平、性格以及人脈:父母的學歷、閱歷、價值觀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對一個人的童年、少年時代的人格塑造幾乎是主宰性的。包括父母的人脈(社會關系)在內,是家庭可以給一個人的成長提供的最主要的營養。不客氣地說,現實中大部分人這一生的命運走勢,由這一條就已經決定了。
3.親戚和鄰居的特點:親戚和鄰居提供的東西是家庭背景中的次要資源,也是命運坐標系上的次要力量。它同樣不可小覷,因為它就像一條河流中的邊緣地帶,保不齊我們就會在某一天的某一事件中受到它的影響,從而改變了命運的軌跡。
居住在紐約的意大利裔男孩羅西正面臨這樣一個難題。他夢想成為一位醫生,至少能進入一家比較說得過去的醫院,擔任受人尊敬的職位,比如外科醫師等。但這個夢想并不是在他20歲時才可以開始的,而是從小學時代就要為之做準備。比如他要學好8年級的數學,要在那時候就成為成績榜上的明星。然而,在他18歲之前的歲月里,他沒有進入好的學校,也沒有遇到好的老師。
我在紐約的助手羅伯特形容他說:“羅西就讀的中學是典型的輟學工廠,有40%以上的學生不能按時畢業,所以羅西很早就輟學了,現在只能早早地去打工賺錢,再娶一個經歷類似的意大利裔女孩為妻。他離醫生的夢想越來越遠,他的下一代恐怕也不能如此奢望。”
造成羅西的命運如此黯淡無光的原因是什么?他所在的地區有十幾所公立中學,但卻只有一所精英教育的私立學校。但父母沒錢送他進入私立中學,更別說幻想將來可以去讀常春藤盟校。他只好困在自己社區的一般中學內——這里幾乎全是意大利移民的后代,而且有著共同的家庭背景:社會地位低,家庭財富少,缺乏人脈,看不到未來的希望,除非自己是天才。
由于貧苦的家庭背景,羅西即便殺出了社區中學,進入了公立大學,還要與那些家庭背景良好、在中學時代就享受到了優越的教育資源的白人孩子進行激烈的競爭。畢業后,他面臨的對手更為強大,想在社會上獲得一個相對靠上的位置簡直難于上青天。美國窮二代的命運路線圖再一次被復制了,就像全世界各地都在發生的一樣,沒有任何區別。
家庭背景的劣勢天然存在,無法忽視。重要的是你不能當鴕鳥和瞎子,因為它并非無法改變。只有看到了家庭背景對于命運的重要性,你才能及早地做出針對性的“修補”,甚至有機會逆轉劣勢,為自己的人生殺出一條血路。
我再講一個真實的案例,它來源于工作小組在國內的一次調查。我們可以看看一個被童年經歷或者命運的“出廠條件”限定的女孩,是怎樣在我們的幫助下戰勝家庭劣勢,走出陰影,進而改變她的性格與人生命運的。
徐顏慧是一位我們在廣州遇到的21歲漂亮女孩,她正在讀大學二年級。在別人眼中,她這兩年的大學生活十分平靜,和很多人一樣,每天都重復著宿舍——教室——食堂這三點一線的枯燥生活,然后憧憬著畢業后的幸福生活。但實際上,她的內心并不像表面那么平靜,而是充滿了對人際關系的苦惱。
她有太多的人際沖突嗎?
她因為把握不好尺度而經常與同學、朋友、室友吵架嗎?
不!這么多年來,徐顏慧沒有跟人紅過一次臉,更不用說是吵架了。準確地說,她對于人際關系的困惑,不在于人際沖突,而在于她幾乎沒有人際關系。她的生活就像一張白紙,除了她那個中心點,周圍在她的輻射區域內再沒有別的連接點,就像宇宙的虛無空間,一無所有。
比如,她的宿舍內共有六名女生,開始的時候大家互不相識,彼此奉行“等距離外交”。但沒過幾周,另外五名女生就抱成了團,互相成了閨密,徐顏慧卻成了孤家寡人。
于是,同樓的女生經常看到的就是:這五名女生一起學習,看電影,逛街,吃飯,聊天,討論問題。徐顏慧不管干什么都是一個人,偶爾孤單地待在宿舍。她們不是有意忽略她,也不是拒絕她,而是她完全沒有存在感,就好像空氣一樣。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到大二以后,徐顏慧感覺自己終于承受不住了——她不清楚應該怎么辦,也不懂如何向人傾訴;她也決計不求助老師,因為對她而言這是一種恥辱。越來越嚴重的身體不適開始產生,這讓她感到生不如死。同學和老師覺得這位女孩越來越沒有精神,偶爾問她怎么了,試圖幫助她,但這時她又總能故作輕松,拒絕他們的好意。
后來,她開始懷疑生存的正確性,質疑自己這樣的命運是否還有繼續下去的必要。于是,她查找了很多自殺的方法,并選擇了其中兩種:第一種是跳樓,她認為跳樓死得快,且絕無生還可能;第二種是吃安眠藥,優點是安靜,但缺點是時間漫長,容易被發現。就在她即將做出一個最終的選擇時,我們機構在內地的一個工作小組的顧問沈至先生正好到了廣州,針對大學生做了一次關于命運方面的調查,也在當地開了一個講座。消息傳進大學,中斷了徐顏慧試圖結束自己生命的計劃。
沈至在我的機構工作了近10年,他有很好的專業背景,也有很強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徐顏慧與沈至談了第一次話后(只有20分鐘的交談),他當時就判斷這個女孩正處在嚴重的“命運危機”之中——迷失了對自己的定位,甚至有結束生命的嚴重傾向。在勸說她不要做傻事后,沈至和她約定,至少每周面談一次,而且讓她保證千萬別再試圖傷害自己。
是什么樣的經歷造成她遇到了如此嚴重的社交問題,連一個最普通的朋友也交不到呢?在后來的幾次咨詢中,徐顏慧終于開口談了自己的家庭,特別是她童年時的家庭生活。
她說:“我爸爸是一家公司的技術人員,媽媽是公務員。他們的背景沒什么可說的,夫妻關系也很和睦,是一對令人羨慕的伴侶。像他們那么好的感情,我想就算在電視劇中也很難看到。但我不到1歲時,就離開了這個家庭,被送到了外婆家寄養,一個月才回去爸媽那里一次。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了我上小學,之前的每個月都是這么度過的。6歲之前,我覺得外婆家才是自己的家,爸媽家是別人的家。以至于后來有時候,我不太愿意跟爸媽回家。”
問題就在于,她在最關鍵的人生階段(6歲之前)被放置到了一個完全脫離家庭的成長環境中,父母對她的性格沒有起到積極的塑造作用,沒有對她的性格成長注入健康的營養,反而讓她失去了安全感。她沒有學會基本的社交本領,也沒有得到應有的自信。在她讀了中學和大學后,迅速結出一顆惡果:她對于如何與人打交道完全不得其法,乃至在別人面前找不到絲毫的存在感。
在童年時期,家庭狀況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它對于人的影響就如同我們在一張白紙上作畫,涂抹了一層難以修改的底色。在未來的人生中,我們會帶著這些底色起步,不管到什么時候,它都是不能抹去的顏色。它甚至決定了一個人面對未來的信心,也在起跑線上給他的命運注入了起步的資本。
小結:命運
現實是殘酷的,因此命運經常在起點就具有無比強大的力量,在你還沒跑時就拉開差距。盡管憑借后天的超強努力逆襲的故事比比皆是,但我們必須承認——要想一飛沖天,必須要付出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