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讓工作傷害你:職場可以很幸福
- 馮頌陽
- 3363字
- 2018-12-31 23:55:28
誰奪走了你怒放的職場
2000年9月,一本紫色封面的小書風靡大江南北,連續18個月雄踞中國圖書銷量排行榜第一名。它的系列書籍接連推出,前后共出版了5套。
一時間,中國的大小書店一片紫色,蔚為壯觀。
這本書,號稱改變了千百萬人的思維,激發了千百萬人理財的熱情和夢想。
這本書的名字叫做《富爸爸,窮爸爸》。
《富爸爸,窮爸爸》到底講了些什么?
很簡單。它說的只是: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他養成了窮人的習慣,富人之所以富是因為他養成了富人的習慣。
初看這句話,很多人都會驚訝:富人的習慣?那不就是大手大腳、揮霍無度嗎?窮人的習慣,不就是拮據、吝嗇,用錢儉省嗎?如果我就是個窮光蛋,那么逼著自己爽朗好客、一擲千金,就可以變成有錢人嗎?
回答這些問題前,請你先想一想:你何時見過真正的有錢人大手大腳、揮霍無度?
職場加油站
石油大王蓋蒂是比爾·蓋茨之前的世界首富,他20歲時就是百萬富翁了。晚年的蓋蒂熱衷于搜集藝術品,還投資22億美元建造了“蓋蒂博物館”。平時閑來無事,蓋蒂也常流連于各類博物館。
某日,他跟一個友人去逛博物館,在門口看到告示:“5點以后門票半價。”
一看表,離5點還有10分鐘。
猜猜看,蓋蒂會怎么做?
他財大氣粗,哪會做此錙銖之計?他珍惜時間,當然立即全票入場?
都不是。
他跟朋友說,我們逛博物館,反正一逛也就是兩三個鐘頭,不在乎這10分鐘。今天天氣也很不錯,我們在博物館外散步10分鐘好了。
這就是真正的富人的習慣。
洛克菲勒也好,沃倫·巴菲特也好,都是成本意識極強的人。而日本的“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每張白紙都要反反復復把每個角落寫滿,才肯扔掉。據他手下說,有時看他用一張紙,竟會恍恍惚惚覺得這是一張鈔票。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對周圍的事物有固定的反應。很多時候我們對自己的習慣甚至沒有覺察,可是,就是人與人之間或明顯、或細微的習慣差異,導致我們之間巨大的差異。
中國前外交部長李肇星,相貌算不上英俊,做的工作卻是外交。聽說有一次,在訪談的時候,就有人問他:“李先生,您外貌不是很好看,是否對您的工作有影響?”李先生很輕松地回答說:“我從來不認為,男人的相貌跟工作有什么關系!”
還有一個著名的外貌不佳的男人,一位無人不知的大企業家——馬云。
他的相貌,用俞敏洪的話來說,就是“如果誰覺得馬云好看,那一定是審美出了問題”。俞敏洪還曾開玩笑說:“李彥宏和馬云坐在一起吃飯的時候,通常不太愿意挨著坐,因為實在是慘不忍睹。”
可是馬云怎么看待自己的相貌呢?他有一句最著名的格言:“男人的外貌往往跟才華成反比。”
快樂與外貌無關,成功來源于一些快樂、積極的習慣。
你一定知道鄧文迪,她不可思議的成長經歷是與這樣的行為習慣緊密相連的:
職場加油站
1996年,鄧文迪作為super級的學生從耶魯畢業,準備謀求到香港發展。在飛往香港的飛機上,她選擇了坐頭等艙(想一想,什么樣的人會坐頭等艙)。皇天不負有心人。她恰好坐在了默多克新聞集團的董事布魯斯·丘吉爾的旁邊,當時這位先生正準備前往香港地區,擔任Star TV的副首席執行官。可以想象,在那之后,鄧文迪到Star TV實習就是非常順理成章的事了。
鄧文迪在Star TV的時候,總是不請自到地闖進外籍高層的辦公室,“Hi,我是文迪,我是實習生!”再遇到他們,又會帶著銀鈴般的笑聲重復:“Hi,我是文迪,那個實習生,記得我嗎?”很多高管都很詫異竟然有人敢以這樣的方式對我說話!不過,在鄧文迪銀鈴般的笑聲中,些許不快也都消散了。
在Star TV工作期間,鄧文迪保持了她的一貫作風,她非常努力地爭取每一個表現自己的機會,從不打無準備之仗。據她當時的同事形容,鄧文迪經常會毫不猶豫地、不聲不響地走進高級執行官的辦公室,同他們進行討論并提出大膽的建議。
沒有人知道她什么時候把目標鎖定在了默多克身上,但是,從她一貫的表現,你應該知道,這是遲早的事。不是默多克,也會是其他人,鄧文迪的后半生,絕對不會是平庸或者默默無聞的。
回到我們開篇提到的《富爸爸,窮爸爸》上來,我們來欣賞一下羅伯特·清崎的習慣。
職場加油站
羅伯特·清崎畢生追求的目標就是“財務自由”。財務自由的定義是:“被動收入足夠供養你的生活”。那么,何謂被動收入?被動收入是你什么都不干,都會跑進你口袋里來的那種收入。比如房租,比如投資于公司獲得的紅利等等。
跟鄧文迪一樣,清崎也是一個堅持想到就要做到,并相信思維方式決定所有行為這一信念的人。清崎先生在接受訪談的時候,會這樣介紹自己的夫人:“這是我最好的投資伙伴。”接下來的一句話是:“我們有共同的興趣,所以有無數的話題。”他還會非常自豪地介紹自己追求太太時的理念和行動。第一次約會,他會問兩個問題:1.你討厭變成有錢人嗎?2.你未來的目標是什么?
只有經過了這樣的考察,證明跟自己有共同志趣,清崎才愿意跟她交往。
如果你肯花一點時間了解人的大腦,你會知道,非常有趣的是:每一種思維,每一種思考或者記憶,都會在你的大腦表面留下印記。愛因斯坦大腦溝回的數量是普通人的10倍,就是因為他做了太多太深入的思考。
不僅僅是思考和記憶,包括你的行為方式、情緒反應的習慣模式,長久來說,都會在你的大腦表面留下印記,就是新皮質表面的那些溝回。當這個溝回被反復地刺激、強化、深化,達到一定程度時,它就變成你個性里的慣性。這是你思維的痕跡、習慣的印記。在這種印記下,你對任何事情的反應,都會自動跳轉到這個模式當中。所以,你會看到:富人們隨時隨地控制成本;鄧文迪的進取無處不在;清崎對財富的看重也貫穿他所有行為的始終。
下面我們來讀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很好地演繹了思維習慣之強大的力量,甚至在他被推入緊急手術間的路上,他的思維習慣都在發揮著作用。
職場加油站
杰瑞是美國一家餐廳的經理,他總是心情很好,當別人問他最近過得如何,他總是有好消息可以說,并總是回答:“如果我再過得好一些,我就比雙胞胎還幸運啰!”
當他換工作的時候,許多服務員都跟著他從這家餐廳換到另一家。(這很驚人吧?這是多少管理者都夢寐以求的境界?可是,有幾個管理者做得到?)為什么呢?因為杰瑞是個天生的激勵者。
如果某位員工運氣不好,杰瑞總是適時地告訴他,要往好的方面想。杰瑞總能保持積極的心境,真的讓我很好奇,所以有一天我問杰瑞:“我不懂,很少人能夠總是這樣積極樂觀,你是怎么辦到的?”
杰瑞回答:“每天早上我起來告訴自己:我今天有兩種選擇,我可以選擇好心情,或者選擇壞心情;而我總是選擇好心情。如果有不好的事情發生,我可以選擇為受到傷害而抑郁,或是選擇從中學習;而我總是選擇從中學習。每當有人跑來跟我抱怨,我可以選擇接受抱怨,或者選擇為他指出生命的光明面。我總是選擇為他指出生命的光明面。”
“但并不是每件事都那么容易啊!”
“的確如此。”杰瑞也這樣說。
生命就是一連串的選擇,面對每個狀況的決定都是一個選擇。你選擇如何回應;你選擇人們如何影響你的心情;你選擇處于好心情,或是壞心情;你選擇如何過你的生活。
數年后,有一天,我聽到一件意料不到的事。
一天,他忘記關上餐廳的后門,結果三個武裝歹徒闖入搶劫!杰瑞打開保險箱,但由于過度緊張,弄錯了一個號碼。搶匪驚慌了,開槍擊倒了杰瑞!后來,杰瑞很快被鄰居發現,緊急送到醫院搶救。經過18小時的外科手術以及一段時間的術后治療,杰瑞終于出院了,但還有一顆子彈留在他身上。
談到當時的狀況,杰瑞說:“我想到的第一件事是我應該鎖后門的。當他們擊中我之后,我躺在地板上,我想我有兩個選擇——生,或者死。我選擇活下去。”
杰瑞繼續說:“醫護人員真了不起,他們一直告訴我‘沒事,請放心’。但是在他們將我推向緊急手術間的路上,我看到醫生和護士臉上憂慮的神情,我真的被嚇到了。他們的眼里好像寫著:‘他已經是個死人了!’此時,我知道我需要采取行動了。”
“當時你做了什么?”
杰瑞說:“當時有個體型壯碩的護士吼叫著問我,是否會對什么東西過敏?我回答:有。這時醫生和護士們都停下來等待我的回答。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喊道:子彈!他們都笑了。笑過之后,他們知道我是在告訴他們:我選擇活下去,請把我當做一個活生生的人來開刀,而不是一個死人!”
杰瑞能活下去,當然要歸功于醫生的精湛醫術,但同時也要歸因于他令人佩服的樂觀態度。這是唯一真正屬于你的權利,沒有人能夠控制或奪去的東西——你的態度。
杰瑞態度的集中體現,就是他的“兩種選擇”的思維習慣。你已經看到了,習慣的力量,是非常驚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