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產稅
- 徐滇慶
- 1278字
- 2018-12-31 18:26:46
2.2 1949年以后的房產稅變遷
1950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頒布《全國稅收實施要則》,除農業稅之外,統一征收14種稅,其中涉及房地產的有房產稅、地產稅、工商業稅、印花稅和遺產稅。
1951年8月,政務院發布《城市房地產稅暫行條例》,將房產稅和地產稅合并為城市房地產稅。房產稅以標準房價為計稅依據,按年計征,稅率為1%。地產稅以標準地價為計稅依據,按年計征,稅率為1.5%。軍政機關、人民團體的自用房屋和土地可以免征。同時免征公園、名勝、古跡和公共使用的房屋和土地。
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這些稅制文件來看,新生的共和國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有關房地產的稅收制度。可是,這個進程在1956年突然中斷了。房產稅被莫名其妙地擱置起來,一連十幾年無人理會。
之所以要征收房產稅,是因為政府必須保護房地產業主的產權,居民為保護自己的住房產權,必須支付保護費。在新中國成立初期,人民政府再三宣布,承認并尊重私人房產的所有權。保護產權所有人正當合法使用他們的房地產。不得私占民房,非經特殊許可政府機關不得私自租借民房。由于居民住房的產權受到保護,因此,房產稅被擺在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1956年,一場轟轟烈烈的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運動席卷中國大地。以榮毅仁為代表的大老板們敲鑼打鼓地向黨“報喜”,交出了自己的萬貫家產。那些私房業主戰戰兢兢,噤若寒蟬,就是借給他們一個膽子,也不敢公開談論什么產權歸屬。好在政府非常仁慈,規定對城市中的私房一律由國家經租。也就是說,經過一番清產核資之后由國家統一租賃,統一分配使用,統一修繕維護。由國家給私房業主每年支付一定數量的租金或定息,通過贖買的方式限制資本家和房地產小業主對住房的所有權。和1949年的土地改革“打土豪、分田地”相比,給私營業主發放定息或租金已經算非常溫和、非常客氣了。
在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運動中,核資只不過是走過場,草率從事。主管官員核定什么價格就是什么價格,私房業主完全沒有討價還價的機會。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員工的工資被壓得很低,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的員工無力支付較高的房租。當時絕大部分新建住房都是單位所有的公房,向員工收取的租金極低。因此,私房標價很低,只能象征性地收取一點租金。在國家經租之后,房地產業主不僅丟失了所有權,也喪失了使用權。由各個機關單位或者民政部門安排、分配住戶,一間一間地侵蝕私房業主的自家住房,最后私房業主的居住條件和其他房客并無不同。
在1964年開始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中,遵照毛澤東提出的“階級斗爭,一抓就靈”的指示,開展了一次又一次政治運動。資本家和房地產業主的定息與租金被當作剝削勞動人民的活靶子嚴加批判。“玉宇澄清萬里埃”,產權的概念逐漸模糊、淡化,以至于消失。如果有人再提什么住房產權,豈不是階級斗爭新動向?許多資本家和房地產業主被嚇得不敢再領取定息與租金。
1966年爆發了文化大革命,幾乎所有的資本家和房地產業主都被抄家、批斗,國家正式停止對房地產業主支付租金和定息。那些房地產業主被批斗得焦頭爛額,自顧不暇,再提什么產權還要不要命了?幾乎所有的城鎮住房都稀里糊涂地歸“公家”所有。
既然房地產的產權問題已經不復存在,也就沒有必要再談什么房產稅了。
- 我國財產保險公司品牌競爭力的要因構成及其實證研究
- 資產評估
- 私塾課程:增值稅的財稅處理
- 稅收籌劃理論與實務(第二版)
- 直接補貼政策有哪些
- 金融市場化的演進:來自新興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發展的實踐
- 中國通貨膨脹動態形成機制的多重邏輯
- 中國的貨幣金融體系(1600~1949):基于經濟運行與經濟近代化的研究
- 政府會計制度詳解與實務:醫院會計實務與銜接
- 政府會計制度實務案例詳解:科目使用規則+會計分錄編制+特殊業務處理(2021年版)
- 國家治理視域下的現代財政制度改革
- 主權債務危機跨國分層傳導研究
- 稅務干部公共知識與時事政治讀本
- 中外金融組織變遷:基于市場-技術-組織的視角
- 全國經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真題分類詳解:財政稅收專業知識與實務(中級)